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六堡茶"的发源地是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因地域而得名"六堡茶"且流传沿用至今,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也就是说,六堡茶的核心产区就是六堡镇。核心产区的六堡茶,当地人叫"三原"六堡茶。"三原"为原种、原产地、原工艺。即采用原产地的原种六堡茶叶利用原工艺(传统工艺)制作的六堡茶,简称为"三原"六堡茶。"原种",即生长在六堡镇(含旧称五堡的狮寨镇,下同)境内的本地六堡茶群体种。"原产地",即六堡镇,也就是六堡茶的发源地。整个六堡地域独特的气候环  相似文献   

2.
六堡茶     
<正>六堡茶原产地为广西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属黑茶类,是后发酵茶。六堡茶选用苍梧县群体种茶树的鲜叶为原料,按传统工艺制作的为传统工艺六堡茶,按现代工艺制作的为现代工艺六堡茶。不论是传统工艺或现代工艺的六堡茶均各有其特点,都得到了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喜爱。六堡茶属于温性茶,除了具有其它茶类所共有的保健作用外,更明显的是具有祛湿、助消化、清肠胃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六堡茶被越来越多人认识并喜欢,很多茶友特别是北方茶友对这个"堡"字颇有疑问:何为"六堡"?"六堡"之堡何意?"六堡"这个堡字该怎么念?有人认为这个"堡"为军事防守构筑之城堡,有人认为是土筑的小城或村镇,更有人认为是一个里程单位,或与"铺"通假,作驿站,念做"pù"(北方多用作地名)。据笔者考据,这些用法都不是六堡这个"堡"  相似文献   

4.
<正>时值春社前几天,一位朋友拿来一包茶叶,确实是很嫩绿的社前采制的茶,但很明显不是六堡茶原种。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了:同样按六堡茶工艺加工的绿茶,有存储价值吗?绿茶存放成为陈茶,会出"槟榔香"吗?我们选购六堡茶(传统工艺)新茶,是为了后期仓储"出香"及形成槟榔香,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品种必须是原种。即选购六堡社前茶首先是需要甄别品种。  相似文献   

5.
正在复兴中华的"中国梦"中,也有中国茶人的"茶梦"。荣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花茶制作技艺(吴裕泰茉莉花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认证的北京吴裕泰茶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丹威说:"我们就是要为花茶正名,将中国好茶介绍给全世界。"为了圆中国茶人的梦,吴裕泰用自己的执着和奉献,如滴水穿石般给中华老字号茶品牌注入了世界属性。  相似文献   

6.
<正>梧州目前生产的六堡茶产品,在加工工艺及原料上均有很大差异,形成的六堡茶品质风格大不相同。归纳六堡茶所有茶品及其加工工艺,目前六堡茶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主要由六堡乡农家或小型规模茶厂生产的农家传统型六堡茶,其中包括细嫩的六堡社前茶、原料中等的夏秋茶和原料粗老的六堡老茶婆;第二类为大中型茶厂以传统硬化地板渥堆  相似文献   

7.
梧州位三江交汇处,自古水运发达,其北部山区的六堡茶核心产区,陆路艰难而多有河溪流入西江。优良水运条件和广府茶文化的兴旺及南洋华侨热捧,极大促进六堡茶传播发展之际,千年"海上丝路"再添支脉——一条接桂粤港直通南洋的"茶船古道"。沧海桑田,昔日风采今安在?古道肇始流变文化积淀,且由本文细细道来……  相似文献   

8.
传说上古舜帝南巡到苍梧初开岭南茶文化之源;茶之为饮,古药书《桐君录》称"广交最重"(汉置交趾部统领岭南九郡,部治所在广信县);北宋苏轼西江品茗留下佳话;清代六堡贡茶跻身全国名茶之列;百年前六堡茶驰誉粤港南洋,几度起落今再兴旺——因地而名的六堡茶,藉产地特殊自然环境与独特工艺造就的品质,柳暗花明,气韵连绵,岁月留香。  相似文献   

9.
<正>六堡茶的做优做大做强是因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更是六堡茶企业自身努力勇于创新的结果。本文主要介绍部分苍梧县政协委员和茶人在六堡茶核心产区办企业,致力于为传统六堡茶发展的动人风采。  相似文献   

10.
<正>六堡茶是广西特产,因原产于苍梧县六堡镇而得名,其品质素以"红、浓、醇、陈"四绝而著称,早在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六堡茶就以其特殊的槟榔香味而列为中国名茶之一。近年来,苍梧县抢抓广西壮族自治区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和梧州市打造百亿元茶产业目标的发展机遇,大力做大做强六堡茶产业,六堡茶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今年7月,苍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遗产》2010,(4):88-89
2008年6月7日,云南省宁洱县“普洱茶制作技艺(贡茶制作技艺)”与勐海县“大益茶制作技艺”一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茶是中国献给世界的礼物。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茶,并演绎出许多制作茶叶的技艺。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加工工艺不同,色泽不同,香味不同,功效不同。茶从中国走向世界。茶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家坐下来喝茶、品茶,在茶几上达成了许多合作,化解了许多矛盾。茶马古道,开启了茶叶的"丝绸之路"。茶与"道"、"禅"有解不开的情结。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六堡茶异军突起。百年沧桑,古法工艺没入岁月尘埃。多年追寻,本文作者幸获若干史料和实物,据以考证推知当年六堡茶种植采摘特点、炊蒸压篓发酵之制茶标准工艺、自然发酵之精髓。古法制出之茶品,独具一格,"远年顶好",即便百年存世老茶,也茶气冲盈,陈香浓郁,层次质感如远山重峦叠嶂。  相似文献   

14.
陈明志 《东方收藏》2022,(4):114-116
寿山石雕刻技艺作为国家非遗,历经15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已形成精湛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艺术气质。本文所说的石壶雕刻艺术,是指选取各类软性石材并运用寿山石雕刻技艺制作而成的石壶,其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也可以视为一种“跨界”艺术。  相似文献   

15.
<正>9月18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传承技艺,美丽中国"——中华传统技艺(青茶类)潮州凤凰单丛茶制作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精品馆揭开帷幕。此次展览由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潮州市人民政府指导,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潮州文广新局、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院、潮州市天下茶业有限公司承办。此次展览的主题以其清雅的格调、富于仪礼的内涵,体现出华夏礼仪之邦的茶礼文化。展览现场活态的茶艺表演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风炉火筴,煎水煮茶",精湛的中国传统名茶炒制的过程再现,表现力更为直  相似文献   

16.
<正>热爱喝茶的人,对茶叶的产地都特别的注重。于是,就有了因地而名的名茶,也有了因茶而名的名地。因地而名的名茶,那一片土地必定是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人间热土,积淀了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喝那里的茶,可以纪游、可以壮游、可以神游。因茶而名的名地,那一片土地即使景观不甚出色,但必定是内蕴优异,山水之间必定还有一个与之极度匹配的小气候环境。六堡茶因地而名,但六堡不是一个风景殊胜之地,  相似文献   

17.
正国庆之际,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办的"苏州造物"——明式家具(苏作)制作技艺精品展在恭王府开幕。本次展览是恭王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系列活动"开展至今,首次举办的"苏作"家具传统制作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展览布置利用恭王府传统院落建筑设置。东西倒座房陈列苏作家具的历史沿革、传承人谱系、传统工具、代表性榫卯节点;东西厢房设置  相似文献   

18.
山西晋中开发区的北六堡村,有一经久不衰的传统民俗活动——腊八节"抬冰山"。据说过去北六堡村这一带夏季多冰雹,地里的庄稼常遭冰雹袭击,于是村民们每到腊八就抬起"冰山"敲锣打鼓,以求驱除冰雹灾害,寄托了村民们对于来年五谷丰登的期盼。  相似文献   

19.
<正>碧螺春和洞庭山碧螺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洞庭山碧螺春,特指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洞庭山(洞庭东山、洞庭西山)一带清明前采摘,手工炒制卷曲形的绿茶;而碧螺春指的是一类用洞庭山碧螺春的制作工艺制作成的绿茶,如云南等地出产的碧螺春绿茶。2011年,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0年,苏州吴中区碧螺春茶果复合系统被列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11月,包含苏州洞庭山碧螺春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20.
<正>茶之为饮,始于神农尝百草;种制茗茶,秦汉方兴;茶道之风,唐宋大盛;明清以降,"开门七件事",茶占其一,提神消滞待客,清心雅志行道……中华茶文化数千年,雅俗并进,积淀厚重;名茶佳茗,亮点纷呈。苍梧古称广信,汉交州苍梧郡治所,茶文化历史悠久。明清时期,梧州城北苍梧县多贤乡之六堡(今六堡镇)为后人所称六堡茶之核心产区。此域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