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抗联1军的士兵,参军后就没了姓名,只有号数。平时唠嗑,开会点名,战场上下达命令,"3号掩护"、"4号冲锋",都只叫号数2001年3月,笔者在本溪县光荣院采访抗联老人从茂山,问他认不认识赵明山,他俩都在1军军部机枪连干过。老人说,你一提名字俺就懵了,那时俺们当兵的没有名字,只有号数,叫"X号战士"。按班论,从1号到几号、十几号。刚参军时是"6号战士",后来号数不断前移,当到"2号战士",也就是副班长,1号是班长。  相似文献   

2.
孙正荃 《文史天地》2002,(12):17-18
六年前,贾植芳八十寿诞时,复旦大学和上海作协曾为他隆重举办过一次庆祝会,主流媒体轻轻松松把一顶桂冠送给了这位老人,称他为“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的老战士”,对此,他当时便不无感慨地说,“无产阶级战士”与“无产阶级敌人”原来只是一步之遥呵,可惜,我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再去为“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运动”“战斗”了。  相似文献   

3.
罗先哲 《文史春秋》2007,(11):39-41
刘贤权是一位戎马一生、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将军。他十四五岁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参加过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齐鲁大地奋战八年;解放战争时期,他战斗在东北战场,参加完辽沈战役后,又在解放天津的战役中创  相似文献   

4.
他是一位在毛泽东思想影响下成长的革命战士、一位名副其实的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位终生不悔的革命老人,一位胸襟开阔的和善长者。他已经82岁,他在鲁迅左翼文学影响下,从14岁开始就追求进步、追求真理,他的一生都在为党的革命事业奋斗,他的一生,经历了不少历史事件,得到了锻炼,受到了党的教育培养,不断成长,且老而弥坚,在多次党内极左路线、极左思潮肆虐、泛滥的时候,他都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体现了他刚正不阿、光明磊落的精神和战士风骨。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9月10日,记者来到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陈龙村6组,采访了一位虽然有点耳背但依然精神矍铄的老战士王华凤。说起当年打仗的那些事儿,老人记忆犹新,滔滔不绝,骄傲地说:"我在部队立下2次大功,2次小功!喏,这是证书!"老人所言不虚,记者亲眼看到了他的立功证明书。虽然证书鲜红的封面已经褪色,里面的文字证明纸片已经泛黄,但老人战绩犹存,他英勇善战、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  相似文献   

6.
正1988年7月1日——在贵州省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一位79岁的老人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位老人就是上世纪30年代名噪北平、胡适先生等非常赏识的作家寿生(申尚贤)。这一年,他成了全国年龄最大的新党员。是什么信念让一位八旬老人还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怀着崇敬的心情,笔者走访了申尚贤的小儿子申元初、小儿媳喻莉娟夫妇,通过他俩了解了申尚贤传奇的一生。  相似文献   

7.
陈进  徐艳 《大江南北》2020,(1):19-20
一位是新四军中著名的战将,一位是军队中普通的战士,却因历史机缘走到了一起,结下了一段生死缘。蒋志春,是淮阴区原韩桥乡湖滨村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村老大爷。2007年9月老人离世后,他那一段尘封的往事才渐渐被外界知晓,一个战斗英雄和彭雪枫的生死缘就此揭开了神秘的面纱。1920年6月,蒋志春出生在苏北平原洪泽湖畔的一个小村庄。他从小就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再加上体格好,人品好,深得同村小伙伴的拥戴。  相似文献   

8.
周鹰 《大江南北》2020,(1):47-47
记得1949年年底,快过春节了,我从绍兴乡下富盛到城里出差送文件,路过一家路边烟摊,就停住脚步买包香烟。摆烟摊的是一位老人,他见我是解放军,不问我要买什么牌的香烟,就随手拿给我50支一捆的无牌土香烟。那是一种最低档、价钱最便宜的香烟。我对老人的自作主张有些不满,就用责问的口气问他:"你怎么知道我要买这种香烟?"他回答:"你们解放军大多买这种香烟。"他的回答使我无话可说,因为他说的确是事实。那时,我们解放军战士根本没有工资,每月只能领点津贴费。津贴费只能买些牙刷、牙膏,吸烟的人也的确只能买最低档、最便宜的香烟。  相似文献   

9.
吴志菲 《文史月刊》2010,(12):62-66
<正>这位老人,是从抗美援朝的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英雄,是当年全国99名"一等功臣"中的一位。复员后,他无怨无悔地回鄂南老家当农民,从此隐功埋名43年。老人生活非常艰苦,但他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为了让孙子参军,他才不得不拿出自己珍藏了43年的立功证书。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央电视台大型文献纪录片《胜利》的撰稿人,我同摄制组在最寒冷的季节赶往牡丹江市,准备寻访八女投江的故地──乌斯浑河。我们驱车沿牡丹江至林口的公路北上,在坚石裸露的公路上颠簸了约7小时,终于抵达刁翎镇。在这里,我们最先访问到八女之一、抗联五军妇女团战士郭桂琴儿时的伙伴王连才老人。老人以深切的怀念之情,为我们讲述了郭桂琴参军的那一幕:1936年春,在抗联战士的影响下,郭桂琴逐渐萌发了参军报国的愿望。大约在农历五月间,抗联部队又一次来到河西屯,做扩红工作。老人说,那天,我去郭姐家里玩,看见抗联五军的一…  相似文献   

11.
肖正 《名人传记》2020,(5):12-16
他曾在辽沈、平津等战役中获六次大功,被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三十余次。他从文盲成为作家,塑造的典型人物“周扒皮”成了压榨他人劳作的通用符号。他是全国“扫盲运动”标杆、学雷锋楷模、德育导师……2019年12月7日,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就是“战士作家”高玉宝。  相似文献   

12.
1976年3月26日,一位面目清瘦的老人躺在洁白的病床上,脸色苍白,呼吸困难.医院办公室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农科院的一些领导同志,老人的家属和医生们,正在紧张地研究着病人的抢救方案.经过激烈地争论,最后决定立即动手术.应该说手术做得很成功,可也只使病人的生命延伸了四天.3月30日9时47分,老人走完他生命的旅程,安详地躺在鲜花翠柏丛中.他走得太早了,没有看到百花盛开的春天.但是几十年来,他在祖国的大西北,自强不息,拼力奋斗,在科学事业上作出的巨大贡献,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人们永远怀念着这位伟大的学者、战士.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涂治.  相似文献   

13.
关于60年前那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口述资料非常丰富。但原始文献在民间却极其少见。石家庄88岁的田文江老人,至今保存着一本厚厚的《上甘岭笔记》,是他在朝鲜战场的山洞里亲笔记下的。当年敌军进行了细菌战,我军战士回国时,都要洗澡消毒,把随身物品全部烧掉,而这本笔记却辗转幸存下来,真是奇迹。笔记之详令人惊诧今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笔者两次来到石家庄市东风路田文江老人家中,听他讲述自己的故事。老人衣着朴素、精神矍铄、嗓音洪亮。很有军人风采。讲起往事,田老双眉上扬,充满自豪。他让老伴拿出一些资料,不仅有田老青年时期很多英姿飒爽的老照片,各种证件、证书、履历、档案也都很齐全,还有亮闪闪的华北解放、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北解放、西南解放、华中南解放、抗美援朝、朝鲜和平、抗战胜利60周年等纪念章和勋章,都是他戎马半生、为国奉献的佐证。  相似文献   

14.
正1963年12月中旬,我光荣地成为河南省洛阳总字352部队一名解放军战士。在此服役3年,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3次立功受奖,因此,1966年10月被调入解放军总参谋部管理处(军级单位)任警卫战士。一个月后,大概是11月16日下午,一个中等个儿、戴着近视眼镜的中年人来到我的宿舍,找我谈话。他自我介绍道:他是首长的第一秘书,名叫阳地,今天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经组织审查决定,你明天到林副主席家任内勤警卫员。当时我喜忧参半,喜的是能够见到林副主席这样的首长,忧的是担心做不好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来信     
一位能倾听意见的老人纪念和缅怀汪道涵先生的文章不知凡几,不约而同都将他尊称为智者,儒者,哲人。在台湾享有的盛誉,接近当年的周恩来。汪道涵首先是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但几乎所有海外的舆论和人士,对这一点都忽略了。他们或者以为,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怎么可以是那么的温和,儒  相似文献   

16.
主席、各位朋友:差不多半个世纪以前,距今差三年就整整50年了,周恩来总理仿效康熙大帝千叟宴的形式,举行了一次老人茶会。那一年周总理刚满60岁,已经可以称作老人了,为了表示敬老和团结,他便邀请了60岁以上的政协委员举行茶会。老舍先生和周总理同庚,属狗,也是戊戌年生的,有幸被邀请参加。宴会之后,老舍先生回到家中,非常兴奋。他说他今天去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会,是作为年满60的老人参加的。陈毅副总理比他们年轻,被总理指定为候补老人,只能列席参加。在那次茶会上周总理提出了要收集文史资料的想法。今年又是丙戌年(狗年),光阴离上上个…  相似文献   

17.
一、中华苏維埃共和国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主席团紀念章这是紅軍第三軍团第三师迫击炮連党支部书記的紀念章。他是1934年2月在瑞金沙洲壩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苏維埃代表大会的代表和主席团成員之一。同年9月在于都县寬田村打击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战斗中牺牲了。在临牺牲前他将这枚紀念章交給战士刘有沐同志保存。后来刘有沐同志受伤被俘,为了保存这枚珍貴的紀念章,他忍痛把它綁在自己  相似文献   

18.
屈平 《福建史志》2004,(6):45-46,24
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军衔时,有一位被授予中将的老者,是从虔诚的基督徒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从认识他起。不是直呼其名,而是亲切地叫他“傅医生”。他就是出身于福建长汀县的傅连暲。  相似文献   

19.
一 1963年的早春,乍暖还寒.北京医院病房内,开国上将、国家农垦部部长王震刚刚动完一次手术,他躺在病床上看到刊登在《人民日报》上的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为这位爱憎分明、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好战士深深感动着,也为自己有这么一位小老乡而由衷自豪着.他再也坐不住了,觉得要为宣传雷锋精神做点儿...  相似文献   

20.
<正>他,是澳门回归的历史见证人。在一轮轮谈判中,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他身处唇枪舌剑的最前沿,体验到"一波三折"的真正内涵。他,曾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等领导人有过零距离的多次交往,见证了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坐在古色古香、明净雅致的会客厅里,与记者舒心交谈的就是当年指挥若定、折冲樽俎的著名外交家周南。交谈中,他一再强调:"其实,当年谈判的总指挥是小平同志,我们都是他麾下的战士。"1986年6月30日至7月1日,中国和葡萄牙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关于澳门问题的第1轮外交谈判。在会谈刚开始的时候,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南就引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