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牺牲整整60周年了。在白求恩同志牺牲几天后,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不朽名篇《纪念白求恩》,对白求恩无私奉献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并号召党员和干部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多年以来,白求恩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纪念白求恩》所概括的白求恩精神,一直是规范我们行动的准则。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值得向白求恩学习之处很多,如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  相似文献   

2.
《湖南文史》2010,(5):42-42
今年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1890-1939)诞辰120周年。白求恩医术高超,经他亲手治愈的八路军伤员不计其数。我是白求恩在中国抗战中成功实施接骨手术的第一个病人。没有白求恩同志,我的腿就保不住了。  相似文献   

3.
正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的抗日事业呕心沥血,以身殉职。毛泽东的一篇《纪念白求恩》激励了几代人。而在之前第一个将白求恩的事迹在海外媒体报道的记者是华侨记者黄薇。黄薇,中国新闻界德高望重的前辈,曾任新华社香港分社总编辑、中央统战部研究员、中联部研究组组长等职。她于1912年出生于福建龙岩县的一个书香门第,曾留学日本。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相似文献   

4.
《炎黄春秋》杂志2006年第7期发表的王海印同志撰写的《白求恩助手辛育龄采访记》一文,是一篇好文章,它生动地论述了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率领下的医疗队,在烽火纷飞的冀中敌后抗日根据地抢救八路军伤员的英雄事迹及其亲密助手辛育龄教授在白求恩大夫培养下的成长过程。读后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5.
正在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来自奥地利的犹太人雅各布·罗森菲尔德(中国名字为罗生特)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并毅然参加了新四军,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作出了杰出贡献。罗生特与白求恩、柯棣华等献身于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国际主义战士一样,他们的精神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他们的名字永远铭记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相似文献   

6.
罗生特,奥地利医学博士,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他1939年来到中国,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新四军、山东军区、东北民主联军卫生部顾问兼第一纵队卫生部长等职。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他和中国人民同甘共苦并肩战斗9年,医术上精益求精,工作上认真负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7.
《文史博览》2010,(5):42-42
<正>今年是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1890-1939)诞辰120周年。白求恩医术高超,经他亲手治愈的八路军伤员不计其数。我是白求恩在中国抗战中成功实施接骨  相似文献   

8.
<正>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著名医师,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关于他在晋察冀根据地奋不顾身抢救伤员等事迹,多有文章介绍,本文选取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反映他时刻心系伤病员的生命健康、对工作严谨负责的职业操守和高尚品德。  相似文献   

9.
刘岩 《纵横》2010,(1):57-59
众所周知,中国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的第二故乡。但是,在中国存在不存在“白求恩在华第一故乡”?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国内某正规刊物2008年第11期和2009年第12期,发表同一作者主笔的《白求恩逝世于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考证》和《白求恩生平之谜》两文,都称“唐县是白求恩在华第一故乡”。按《词典》的释义,故乡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第一故乡”当然是指“居住最长的地方”了。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北美著名胸外科专家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加美援华医疗队,到中国帮助抗日战争。白求恩在晋察冀根据地一年半的时间里,在灵丘抗日前线工作了近三个月。创办特种外科医院1937年9月底,白求恩在美国洛杉矶听到中国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就表示要到中国帮助抗日战争。1938年1月8日,白求恩率医疗队起程前往中国抗日战场,于6月17日到达晋察冀边区,被聂荣臻司令员聘为军区卫生顾问。在军区后方医院,白求恩边为伤员检查做手术,边在五台县松岩口建成一所正规化的“模范医院”。10天后,这所医院…  相似文献   

11.
余建军 《江淮文史》2005,(1):93-107
周而复是最早将白求恩事迹介绍到全世界的中国人,人们通过他知道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动人事迹和高尚精神。《白求恩大夫》也已成为建国后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   

12.
王雁 《纵横》2020,(4):23-27
白求恩立下遗嘱:“照相机给沙飞”这部照相机是父亲沙飞短暂的一生中最珍贵的物品。它记录了两位反法西斯战士——来自加拿大的医生白求恩与中国摄影家沙飞用照相机作武器,为抗日战争服务的历史,以及他们之间的一段情谊。这部照相机一直伴随父亲直至1950年3月生命的终点,1958年我们家人将它捐赠给中国摄影家协会。  相似文献   

13.
<正>他是陈毅口中“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活着的白求恩”,是罗荣桓夫人林月琴眼中“妇女同志的解放者”,更是抗日根据地老百姓心中的“在世华佗、活菩萨”。他性格幽默、体格魁梧、医术高超、医德崇高,被胡锦涛誉为“中奥人民友谊的象征”。他就是来自奥地利的医生、国际主义战士——罗生特。  相似文献   

14.
余刚 《文史月刊》2010,(7):23-24
<正>1960年7月26日的下午,一个约20岁左右的女青年,匆匆来到中南海北门口,在门外围墙上一口气贴了6张标语,然后来到门口对警卫战士说:"同志,你来看,这墙上是什么东西?"警卫战士过去一看,大吃一惊,忙问道:"谁贴的?"  相似文献   

15.
余刚 《钟山风雨》2010,(4):27-28
<正>1960年7月26日下午,一个年约20岁的女青年匆匆来到中南海北门,在门外围墙上一口气贴了六张标语,然后来到门口对警卫战士说:"同志,你来看,这墙上是什么东西?"警卫战士过去一看,大吃一惊,忙问道:"谁贴的?"  相似文献   

16.
正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师。1938年3月来到延安参加抗日斗争,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曾在4个月内做了300余台手术,救治了大批伤员。1939年11月12日因感染破伤风逝世。毛泽东同志在《学习白求恩》一文中指出: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称赞他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相似文献   

17.
她,为实现在有生之年到中国共产党最后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西柏坡看一看的夙愿,不顾年迈,不顾七月流火,风尘仆仆来到这一中国革命的圣地。 她,从北京乘车颠簸四个多小时,一到石家庄就兴致勃勃地前往华北烈士陵园,瞻仰了白求恩、柯棣华、爱德华、巴苏等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墓,详细询问柯棣华夫人郭庆兰和孩子的情况,认真听取陵园工作人员对先烈们英雄事迹的介绍。 她,一位满头银丝、中国国籍的俄罗斯老太太,正是蜚声中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立三的遗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李莎。她原名叶丽莎维塔·巴甫洛夫娜·基什金娜,1914年3月20…  相似文献   

18.
白求恩的事迹在中国几乎是妇孺皆知,但对于凯瑟琳·霍尔女土知道的人就比较少了。霍尔的中国名字叫何明清,生于1897年。1923年,霍尔受新西兰圣公会的派遣来到中国,在北京学习中文一年之后,来到河北、山西一带做医务工作并传教。霍尔曾在安国县圣公会医院任护士长,1937年,她请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革命的成功,离不开国际共产主义者的支持,如白求恩就是这么一位已经为中国人所耳熟能详的革命者。在土地革命时期,曾为朝鲜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朝共中央委员的李铁夫,也来到中国参加革命,  相似文献   

20.
卢东 《文史月刊》2023,(12):25-27
<正>2022年冬,刚过完百岁生日的抗战老兵张业胜,被病毒夺走了生命。张业胜,出生于河北阜平,1937年9月参加八路军,是国际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生白求恩的学生,也是和白求恩一起工作过的战友。获悉张业胜不幸病故的消息,在震惊与惋惜之中,他和蔼微笑,精神矍铄的音容笑貌,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他和我一起编辑《跨越七十年》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