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辽代祖陵陵园遗址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故址)西南约20多公里的"祖山",即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一个口袋形山谷中,东南约5里处为其奉陵邑祖州城.祖陵陵园四面环山,仅在临近祖州城的东南方向,有一个直线距离约80多米的山口,为祖陵陵园唯一的出入口.  相似文献   

2.
辽朝奄有长城内外,雄踞漠北,其境内生活着众多民族,除了契丹人和汉人外,还有渤海人、回鹘人、奚人、室韦人等。当前对辽代陵寝制度渊源的研究,多着眼于中原文化和契丹本民族的文化,其他文化对辽陵的影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根据辽陵中的渤海文化因素及其发展演变可知,辽祖陵因山谷而建的陵园形式,是对渤海山城的模仿,纵向的单轴线和南北二分式的陵园布局,则是借鉴自渤海三陵坟墓地。在显陵和乾陵中,祭祀建筑的阶地式布局和瞭望台的设置显示渤海文化因素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而在辽代晚期的庆州三陵中,随着政治形势和选址标准的变化,渤海文化因素失去了其所依存的政治基础和物质载体,进而趋于消亡。  相似文献   

3.
董新林 《考古学报》2020,(3):369-398
正目次一历史文献所载辽祖陵概况二辽祖陵遗址考古工作概况三辽祖陵陵区的遗存构成四辽祖陵陵园形制和布局五辽祖陵陵寝制度的初步认识六余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和中国古代都城制度一样,是中国古代专制皇权的特有产物,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从秦王朝开始,中国历代皇帝都精心营建独立的陵域,不断完善独立陵园制[1],并各自形成不同王朝的规制。从总体上看,秦汉到明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代祖陵陵园黑龙门址和四号建筑基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陵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始建于天显二年(公元927年),毁于金兵侵占辽祖陵陵园的天庆十年(1120年)。祖陵位于内蒙古  相似文献   

5.
祖陵是辽代第一个皇帝耶律阿保机及其皇后的陵寝之地,建于天显二年(公元927年)。祖陵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两北的山谷中,东南约2.5公里处为其奉陵邑祖州城。祖陵坐落于  相似文献   

6.
正辽祖陵遗址位于内蒙古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西北的山谷中(图一)。辽祖陵是辽代第一个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辽史·太祖本纪》载,天赞五年,即太宗天显元年(926年)七月,耶律阿保机率军征服渤海国后,在班师回朝的途中,猝死于扶余城。九月丁卯,耶律阿保机"梓宫至皇都,权殡于子城西北。己巳,上谥升天皇帝,庙号太祖。"天显二年(927年)八月,"葬太祖皇帝于祖陵,置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奉陵寝"。  相似文献   

7.
契丹罪人“稿索自缚 ,牵羊望拜”是与死葬有关的礼俗。辽代公主下嫁时皇帝赐与的“送终车”上所载之羊与辽朝皇帝死后灵柩发往墓地的路上所刑之“羊” ,是同一用途之羊 ,是送死者魂灵去辽代契丹人灵魂所归之所———黑山的灵物。辽代契丹人的这种葬俗 ,当是继承或吸收了乌桓人类似的礼俗  相似文献   

8.
辽祖陵遗址是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地。2003—2010年辽祖陵考古队曾对其进行了考古调查和科学发掘,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考古资料。其中瓷器是最重要的遗物之一。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和研究,将辽祖陵遗址出土瓷器分为越窑、定窑、林东窑、耀州窑、缸瓦窑、浑源窑等六个窑口类型,大体分三大期。  相似文献   

9.
海棠式长盘是辽代陶瓷典型器之一,多以三彩印花为装饰。根据考古发掘报告等资料,将墓葬出土的辽代海棠式长盘进行了梳理,从外形设计、纹饰题材和施釉手法等方面,分析了造型和装饰的艺术特点,对其盛行年代和用途进行了考证。指出辽三彩印花海棠式长盘主要在赤峰缸瓦窑烧造,是契丹贵族日常生活使用的承托器皿,造型和装饰风格借鉴了唐代金银器和唐三彩,同时也源于契丹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具有浓郁的契丹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0.
1981年10月,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文物工作站在豪欠营村湾子山的第六号辽墓中清理出一具女尸。女尸身穿铜丝网络和多层葬服,脸戴鎏金铜面具。这在内蒙西部地区是首次发现。有关方面对这一发现进行了初步研究,综合报告于下。一契丹人的葬俗契丹人的丧葬礼俗,在《辽史》、《契丹国志》等文献中多有记载,但限于上层统治者,或语焉不详。宋人文惟简《虏廷事实》记载较详:"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矾,五彩缝之;又以尖苇筒刺于皮肤,沥其膏血且尽;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耶律德光之死,盖用此法。时入目为‘帝把’,信有之也。"这里说明了契丹人  相似文献   

11.
朱义德 《黑龙江史志》2013,(11):147-147
沙武田先生在藏经洞封闭原因上主张"1052年末法说",但在敦煌遗书中并未发现任何与"1052年末法"相关的记述。另外,不论是"辽"、契丹"、辽之主要城市还是辽之主要姓氏都在敦煌遗书中难觅踪迹。"1052年末法"引起统治阶层重视是1027年,此时敦煌与辽已经七年未曾往来。由此可见,辽对敦煌佛教界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辽之末法甚至无传入敦煌之可能。所以因辽"1052末法"封闭藏经洞的说法是缺乏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北方强族,公元4世纪左右开始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游牧。公元916年,契丹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大契丹国,后改国号为大辽,称雄中国北方数百年,与北宋、西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有辽一代,契丹族政治、经济、文化有长足的发展,辽代医药学也有一定的发展。辽代医药学发展上承隋唐、五代,旁及宋及周边民族的先进经验,加之自己八百余年的医学实践,在医学理论、疗法、疗术、方、散、丹、丸的研制以及食疗,保健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甚至有自己的发明和创新。历史步入21世纪后,在全世界范围内非常重视对…  相似文献   

13.
辽、宋两朝的交往是多方面的、频繁的.这对双方经济发展、文化交流都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对辽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更有促进作用。辽代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和辽、宋双方相互交往有着密切关系。本来,辽代的畜牧业一直是契丹族一项主要生产部门。《辽史》记载:“契丹旧俗,其富以马,其强以兵”“马逐水草,人仰湩酪,挽强射生,以给日用”。正如述律后所说:“吾有西楼羊马之富,其乐不可胜穷。”所以,畜牧业是继承契丹族的悠久历史传统,成为辽代前期第一重要生产部门。辽代农业生产可以远溯到辽朝建立以前,作为遥辇初期的军事统帅涅里已“究心农工之  相似文献   

14.
庞怡 《文史月刊》2013,(3):52-53
辽朝(907~1125年),是中国五代十国和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统治中国北部的封建王朝。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定都上京。916年建年号,947年辽太宗定国号为"辽",辽景宗时期经过  相似文献   

15.
<正>辽王朝是由契丹人建立的以契丹族为主导、汉族居重要地位的多民族国家。《辽史·仪卫志》记载:"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可见,有辽一朝在服饰上一直保持着契丹民族的特色,并且对汉族服饰也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文献资料中很少有对辽代服饰的详细记载,但是技艺高超的画师却用画笔将当时贵族生活的情况记录了下来。从辽宁阜新县关山辽墓到建平水泉辽墓,  相似文献   

16.
明祖陵的修建是明初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结合史实进一步探讨了明祖陵的营建年代以及在明代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及经济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奥科拉德尼克夫等在前贝加尔湖地区勒拿河上源的一个叫"舍石金"的地方曾经发现了大量的岩画,其中有一部分岩画带有明显的辽代契丹文化的特征.如马的前额上带有低垂的小辫、出行队伍所表现的始发情节和队伍结构布局都与辽代契丹墓葬同类壁画相同,所以至少属于受辽文化影响留下的作品.根据相关的文献和出土墓志文进行推测,这些岩画可能是辽代羽厥里部之遗作.  相似文献   

18.
劉浦江 《中华文史论丛》2012,(4):199-221,389,390
"契丹直"是五代北宋時期以契丹降人或契丹歸明人建立的一種特殊軍事組織,始見於晉王李存勗時代。北宋初,循五代舊制復置契丹直,並作爲禁軍諸班直之一長期存在,直至神宗熙寧間纔被廢去。關於"契丹直"的詞源、詞義,一般認爲它出自契丹語,"直"即表示身份、職業之詞尾cˇi或cˇin。且五代兩宋時期禁軍諸班直之"直",亦有可能與契丹直同源同義。  相似文献   

19.
辽朝承天皇太后萧绰,在中国历史尤其是契丹民族发展史上,其作用之大,勿庸赘言,所以元朝官修《辽史》和宋人叶隆礼的《契丹国志》皆为其立传。但是绰传简明不足,疏略有余,许多要事不可索而知之。其中萧绰的生辰就一直不为人知。而对她这么一个历史要人来说,弄清其生辰,对研究契丹史及宋辽关系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不无裨益。在《辽史》、《契丹国志》、《宋史》和《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及其它有关史书中,均没有萧绰生辰的直接记载(其生年可间接推知。《辽史》卷十四《圣宗纪五》记载,统和  相似文献   

20.
火葬是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契丹人的葬俗之一,从辽建国前到辽代晚期均有发现,集中于辽建国前及辽代早期,受契丹人生计方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的影响而出现,是其丧葬观念和墓葬制度的表现之一。作为贯穿辽朝始终的丧葬形式,火葬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特点。通过全面梳理考古材料,结合历史文献,对契丹火葬墓的缘起、分组、式微及背后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