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秦陵布局这个问题是杨宽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受到这个启发,一九八二年十月,我写了《秦陵布局与兵马俑坑》一文,本意在求教于学界方家。现在,把这篇文章作了较大的修改,主要谈三个方面:一、秦俑坑产生的时代,二、秦俑坑的性质,三、秦陵布局中的秦俑坑。一、兵马俑产生于秦始皇时期兵马俑坑是什么时候制作的?一九八三年,有人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尽管秦始皇兵马俑消息传遍了世界,流行了很多年,然  相似文献   

2.
兰德省 《文博》2000,(4):61-64
1976年,即发现秦始皇兵马俑坑两年之后,在始皇陵东侧,俑坑的西侧上焦村一带发现马厩坑百余座,比起前者来说,后者无论在规模、建筑、内涵上都有所逊色。但作为始皇陵陪葬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都有其自身的价值。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秦国军人和庶民百姓作战和生活的一个真实画面,对我们分析和研究秦代社会葬仪和风俗、军事建制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因此,本文拟对两处陪葬坑作一些简单的比较,以期对二者的共性和异性有所了解和认识。 马厩坑位于秦陵和秦俑坑之间,从1976年发现至今,共计…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陵一、二、三号兵马俑坑内埋藏有大量的战车、骑兵和步兵俑,是秦国庞大军队的缩影。根据已经发掘获得的部分资料推算,三个兵马俑坑内总共约有战车一百三十余乘,驾车的陶马五百余匹,骑兵的鞍马一百一十六匹,各类武士俑(包括车兵、骑兵和步兵俑)约七千余件。战车、骑兵和步兵俑按照一定的队形排列,组成军阵,是研究秦国军事史的珍贵资料。本文拟就秦俑坑出土的战车的形制、系驾方法、战车的乘员和徒兵,以及战车的编组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危山,位于山东章丘圣井镇济王路南侧,海拔约205米,是一座独立于山区和平原之间的砂石丘陵。过去这一带存有众多名胜古迹,素有"小泰山"之称,是"章丘八景"之一。2001年,当地政府投资数千万元对危山风景区进行修复建设,期望恢复其昔日的胜景,并以此带动该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谁也不曾想到,在对风景区的绿化建设中,发现了令学术界为之震惊的汉代兵马俑。虽然已时隔十余年,作为参与过调查和发掘危山汉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二号俑坑是三个俑坑中保存最完好,建筑、兵种、陈列最复杂,雕塑更精彩的一个,它的重见天日,闪射出的不仅是一代帝王的辉煌,更令人眼花缭乱的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6.
刘占成  杨欢 《文博》2011,(1):15-18
本文根据秦兵马俑坑出土的带有纪年铭文的兵器,对兵马俑坑的营建年代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秦俑坑的建成年代在秦始皇统一之前的观点,对俑坑统一后才开始营建的传统看法提出质疑。文中论述和考证,有理有据,并由此认为秦始皇帝陵的营建以及秦始皇陵园的规划中的主体项目也应在统一之前而完成。为今后研究中国古代帝王陵墓、陵园、陵寝建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坑第一次发掘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84年12月初,江苏省徐州市砖瓦厂在东郊狮子山西麓取土,发现了古代彩绘陶兵马俑。徐州博物馆随即进行了现场调查,了解到这里是一处兵马俑坑。狮子山为一东西走向的石灰岩山包,海拔61米。其北约100米处是一个圆锥形小山包,当地称羊鬼山,海拔55.7米。西北约80米是海拔42米的绣球山,北半部因采石已铲削殆尽。西北约600米外的骆驼山是当地最大的山头,海拔90米,呈东北至西南走向。在兵马俑坑西约800米、南约600米外,古泗水  相似文献   

8.
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遗址自1984年12月发掘以来,俑坑一直未进行很好的防水加固保护,致使汉兵马俑长期处于饱水状态,甚至浸泡在水中。汉兵马俑受潮后,出现了陶俑涨开、泛碱,彩绘脱落,陶质酥解、粉化等病害。2007年,南京博物院联合宜兴太湖防渗修缮加固工程有限公司对狮子山汉兵马俑俑坑进行了防水加固保护,通过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俑坑达到了不改变原状和防渗的技术要求,使汉兵马俑免遭水的侵害。  相似文献   

9.
2002年底,山东章丘市危山风景区内发现汉代陪葬兵马俑坑。在对兵马俑坑出土陶俑进行修复过程中,经过对俑体内部结构和制成材料的仔细观察、检测研究,明晰了立俑的制作工艺。立俑制法多采用合范法,少数部位结合雕塑,制作工艺包括前期准备,陶俑各部位的合范制作以及分装套合、细部修整等,入窑焙烧过程和最后的表面涂饰彩绘工艺。  相似文献   

10.
秦始皇陵东侧第三号兵马俑坑清理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9,(12)
在秦始皇陵东侧继第一、二号兵马俑坑之后,于1976年6月通过钻探又发现了第三号兵马俑坑。它位于第一号兵马俑坑的西端北侧,两坑相距25米,东距第二号兵马俑坑约120米(图一)。1977年3月至12月对第三号兵马俑坑进行了发掘。参加发掘工作的有秦俑坑考古工作队及秦俑坑考古进修班的全体学员。第三号兵马俑坑面积较小,约520平方米,仅为第一号兵马俑坑的二十七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文物》2016,(6)
2007年冬,淄博市临淄区山王村在基本建设过程中发现5座汉代墓葬和1座大型兵马俑坑。俑坑由两个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坑和中间过道组成,南北总长15.3米,坑底最深处5.4米。坑内放置陶俑及车马、兵器、乐器、动物、家禽、阙楼、大门、楼房、粮仓、厨房等模型共500余件套。从出土的戴风帽式头盔的骑兵俑和跪坐俑的特征来看,这批兵马俑的年代应接近并晚于徐州狮子山西汉兵马俑。这一俑坑可能为汉武帝之子怀王刘闳的陪葬坑。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陵一号坑兵马俑的指纹元素散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陵兵马俑举世闻名,但其原料产地至今还是一个谜。本文选取秦始皇陵一号坑的陶俑和陶马样品20个,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附近黏土样品20个,耀州瓷胎样品1个。用中子活化分析(NAA)测量样品中3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从这32个元素中挑选出8种指纹元素的含量进行散布分析。结果表明一号坑兵马俑样品与秦陵附近的垆土关系密切,与黄土关系稍远,与耀州瓷胎关系甚远。由此推断,一号坑兵马俑的原料来源可能是骊山地区的黏土,烧制兵马俑的窑址也可能在秦始皇陵附近。  相似文献   

13.
秦始皇陵东侧第二号兵马俑坑钻探试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6年5月,在秦始皇陵第一号兵马俑坑的东端北侧,又发现了第二号兵马俑坑。两坑相距约20米。从1976年5月下旬至1977年8月底进行钻探和局部试掘,发现第二号兵马俑坑总面积约六千平方米。在试掘方内已清理出木质战车十一辆、高大的陶质车士二十八件、将军俑一件、拉车的陶马六十七匹,骑兵俑三十二件、鞍马二十九匹,步兵俑一百六十三件,其它各类文物包括金属兵器等共一千九百二十九件。从钻探和试掘获得的材料分析,如果将来全面  相似文献   

14.
张军 《文博》2008,(5):11-14
秦兵马俑1974年被发现,1978年发掘工作正式开始,经过二十余年的辛勤努力,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果:遗址坑总计发掘1452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约2400余件.其中一号坑发掘8000甲方米,出土陶俑、陶马2000多件,战车20多乘,兵器4万余件[1].二号坑发掘6000平方米,出土陶俑陶马约300余件[2].  相似文献   

15.
秦汉兵马俑     
  相似文献   

16.
凭吊兵马俑     
是谁有这样的胸襟和气魄,在自己的陵寝前摆上一个庞大的军事方阵?是谁有这样的胆略和才干,在一马平川的黄土地上列出一副征战杀伐、横扫天下的阵势?是谁有这样的远见和卓识,在骊山脚下的风水宝地里暗藏下一个千军万马的地下军团?也只有他了。千古一帝的秦始皇。这位...  相似文献   

17.
兵马俑拾趣     
吴兴宏 《丝绸之路》2014,(21):78-78
  相似文献   

18.
《文博》2021,(3)
针对秦俑一号坑遗址区表面絮状物及其中真菌分布情况,采用显微观察和化学分析对絮状物的来源与成分进行分析;采用宏基因组物种多样性测序和分析技术,对絮状物中真菌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研究。对絮状物进行化学分析后,发现其成分完全可以满足真菌生长繁殖所需基础条件。采样点絮状物中真菌分布及组成存在差异性,表现为F1与P1处接近,X1处与前两者截然不同,原因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19.
兵马俑35岁     
《山茶》2009,(11):148-148
1974年3月,陕西临潼发现了秦兵马俑,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的秦代军阵从此获得新生。1978年,美国《国家地理》发表专题文章《中国不可思议的发现》,将秦始皇兵马俑誉为“二十世纪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并冠以“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  相似文献   

20.
初春三月,阳光清冷,北京798艺术区内依然静谧。游人似乎比往常多了不少,很多是背着行囊的外国人,他们打听着同一个地方——时态空间艺术机构。挪成女艺术家玛瑞安·海耶道尔的“我是兵马俑”系列作品正在那里展出。兵马俑是中国文化的象征,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男性力量、威严和无上权威的象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