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清宫是明清皇宫中位于内廷的宫殿,在明代是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八年,皇帝居住场所从保和殿迁入乾清宫,这座明代皇帝寝宫遂被改造成清帝的理政中心。随着乾清宫空间功能的改变,清代一些重要的制度也随之出现,如乾清门御门听政、乾清宫召对臣工、懋勤殿秋谳勾到等。而且乾清宫功能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外臣进入内廷的行为方式。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论证了乾清宫空间功能转变的原因、过程及相应制度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乾清宫是明清皇宫中位于内廷的宫殿,在明代是皇帝的寝宫,清康熙八年,皇帝居住场所从保和殿迁入乾清宫,这座明代皇帝寝宫遂被改造成清帝的理政中心。随着乾清宫空间功能的改变,清代一些重要的制度也随之出现,如乾清门御门听政、乾清宫召对臣工、懋勤殿秋谳勾到等。而且乾清宫功能的转变,直接影响了外臣进入内廷的行为方式。本文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论证了乾清宫空间功能转变的原因、过程及相应制度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陈蓉 《文史月刊》2009,(9):43-43
人们常说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那么,何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呢? 三宫即: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其中,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是皇后住的地方。从乾清宫往北一直到神武门,被称为“内廷”。是皇帝和嫔妃们住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北京故宫,自明代永乐十八年建成后,朱棣即以内廷后三宫之一的乾清宫作为自己的寝宫,相沿至崇祯帝朱由检,先后有14位皇帝在乾清宫居住。清入关后,将明故宫作为有清一代的皇宫,一切建置均沿袭明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虽然在形制上承袭了明制,但在使用上与明代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例如坤宁宫,明代曾是正宫皇后的寝宫,清初仿盛京清宁宫的形制,对坤宁宫前檐的外檐装修及室内进行了改建,将坤宁宫  相似文献   

5.
正《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类书,是明朝永乐年间奉明成祖朱棣命而编著。全书22870卷,11095册,3亿7千万字。惜当时书编成并未付印,只有二抄本分别为正本、副本,各自保存在文渊阁和皇史宬。清代,《永乐大典》正本藏乾清宫,副本入翰林院,后不幸乾清宫失火焚毁正本;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永乐大典》副本又遭焚毁和劫掠。致《永乐大典》今国内外仅存400册,其中收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是礼仪之邦,而身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皇帝,过年时都有哪些必须讲究的礼节呢?腊月十九至廿二(小年之前四天),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封印",就是将皇帝的玉玺暂时封存起来。封印这天,要在交泰殿里举行隆重的仪式,供案上摆设酒果、点燃香烛、皇帝拈香行礼后,管理御玺的官员捧着宝印出殿,到乾清宫门外进行洗拭,再捧入殿内加以封贮。待来年  相似文献   

7.
张秀荣 《文博》2004,(2):78-80
1956年北京师范学院从琉璃厂古玩店收到鸭形鎏金熏炉、“乾清宫”洒金香炉和宣德五年香炉,现藏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博物馆,三件铜器制作考究,用料精良,推测应是明代宫廷御用器。  相似文献   

8.
李正华 《收藏家》2009,(5):41-42
乾隆九年,清廷在故宫太和殿、乾清宫及午门前陈设了嘉量。嘉量,俗称“官斗”,是体现皇权的重要陈设,象征着皇帝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相似文献   

9.
在故宫太和殿和乾清宫的丹墀右侧,各陈设着一件铜制的鎏金嘉量,前者为方形,后者为圆形,是丹墀上的主要陈设之一。它们都放置在石做的歇山九脊的歇山九脊式亭屋内(见  相似文献   

10.
十年辛苦不寻常──陈丽华的紫檀艺术李德1993年,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富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著名满族企业家陈丽华女士向北京奥申委捐赠了“仿制乾清宫大屏风”。这座屏风是由陈丽华女士设计、监制,近百名能工巧匠历时3年完成的珍贵的工艺美术品,被北京故宫博物...  相似文献   

11.
《文史天地》2012,(8):95-95
三宫六院是指清代皇帝及嫔妃后宫起居各处。三宫:指故宫内廷中路的三大宫殿,即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六院:有东路六宫和西路六宫。东路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西路六宫:储秀宫、翊坤官、永寿宫、长春宫、威福宫、重华宫。  相似文献   

12.
清代宫廷诸机构中,自鸣钟处在乾隆朝以后的史书中不断出现。不少人认为自鸣钟处即做钟处。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档案材料,证明白鸣钟处和做钟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机构。自鸣钟处在乾清宫东端凝殿内。据《国朝宫史》载:“……端凝殿南三楹,为旧设自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05,(11)
此卷明代白描画家汪徵凤的《白描罗汉》,题签为清代乾隆时期“五大臣”之一、著名文人张照(清初大收藏家高士奇的女婿)题写:“汪徵凤白描罗汉,次等,荒一,乾隆九年春月,臣张照等奉敕编次”。这是张照在编撰《秘殿珠林》时所写。此卷落款是“楚黄汪徵凤薰沐谨写”,后钤“徵凤”白文小方印。此卷七玺齐全,上有“乾清宫鉴藏宝”和“秘殿珠林”二印,原是收藏在清宫内的乾清宫,著录于《秘殿珠林》初编卷十,第125页(见《石渠宝笈·秘殿珠林》合卷本,上海书店出版)。汪徵凤是活跃于明代中晚期的画家,其生卒年待考。此卷中罗汉的造型各异,神态自如,衣…  相似文献   

14.
金路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3,(8):92-102+134
清皇家玉牒因庚子之变多有散佚,但此前对其情况缺乏系统研究和梳理,现有认知仍可商榷。本文结合多种史料,爬梳这一时期宗人府、寿皇殿、乾清宫与敬典阁等北京、沈阳两地四处所藏玉牒的散乱、佚失情况,并研判其成因,还考证了清廷补修玉牒的相关过程、细节和特点,以期完善清代玉牒存贮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刘新园 《南方文物》2011,(1):84-112
上篇第一章前言明宣宗——朱瞻基,于洪熙元年六月(1425年)在北京即皇帝位,到宣德十年元月(1435年)在紫禁城中的乾清宫病逝,统治中国整整十年①。就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来说,十年有如一瞬,然而宣德帝和为他效力的工匠们,却在这一瞬间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艺术遗产,对中国的物质文化生活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综览宣德一朝的遗物。除宣宗本人传  相似文献   

16.
乾隆初政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凌晨,清入关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帝胤禛暴死于圆明园寝宫,终年五十八岁。当天,遗体即被送回紫禁城。先是,内大臣海望持“合符”进城,会同多罗履郡王允祹入乾清宫预作停灵各项事务的准备。接着,载放胤禛遗体的黄舆,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前导,公讷亲、内大臣常明后护,果亲  相似文献   

17.
作者根据乾清宫旧藏石鼓文和相关的御制诗文,梳理出弘历传拓石鼓、考证鼓文和新编,重刻石鼓几件史事。说明他本人对石鼓怀有浓厚兴趣,奉之为"千秋法物",同时他也从石鼓得到启发,一再阐明"述古兴贤"、"述古传今"、"重道崇文"的文治思想,并提出了保护、重刻和异地放置石鼓的具体办法。由此也推动了乾嘉考证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你游览故宫漫步到乾清宫殿宇前廊下,就会发现地面上铺砌的一种色彩绚丽,纹理别致,五颜六色的磨光石面,名曰花斑石,成正方形。在坤宁宫、宁寿宫、乾隆花园一些地面上,也都铺着这种瑰丽而精美的石头。不仅皇宫里遗留这种石质,明十三陵的陵墓,也发现这种石料,定陵玄宫外面紧连的石隧道(墓道),全长四十米,为斜坡形。由东向西延伸,  相似文献   

19.
林欢 《文物》2015,(4):59-67
<正>扎卜扎雅木器是清代宫廷木雕工艺文物中的一个特殊品类,器形通常为木碗,偶见木盘。通过清宫档案的记载可知,这类木器产于西藏,作为贡品献入朝廷。现存实物多为乾隆朝木碗,旧藏于乾清宫、宁寿宫、中正殿、碧琳馆、六品佛楼、景福宫、养心殿、永寿宫、景山寿皇殿、热河行宫等处。本文拟就故宫博物院旧藏的四件扎卜扎雅木器精品进行介绍,并对  相似文献   

20.
《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所载李公麟画《李密迎秦王图》一卷,现在收藏在上海博物馆,改名为《宋人画人物故事》(图一)。画上没有作者名款印记,人物多作宋代衣冠,其中长脚幞头,最为明显易辨。考南宋赵彦卫《云麓漫抄》卷3中一条云:"至刘汉祖始仕晋为并州衙校,裹幞头,左右长尺余,横直之,不复上翘,迄今不改。国初(北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