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物》1989年第10期,载有《黑龙江阿城巨源金代齐国王墓发掘简报》。报导该墓棺内夫妇头部后方,置一墨书木牌,“呈长方形,顶端近梯形。正面自上而下墨书‘太尉仪同三司事齐国王’10字,背面墨书‘房一坐’3字,均为楷书,苍劲有力。高66.3、宽23、厚1.8厘米。” 这件墨书木牌,应名之谓“房券”。“坐”原是“座”的本字,《韩非子·外储》:“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但墨  相似文献   

2.
“坐”作为法律用语,最早见于《左传》一书。《襄公十年》:“王叔与伯舆讼焉,王叔之宰与伯舆之大夫瑕禽坐狱於王庭。”杜注:“周礼,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故使宰与属大夫对争曲直。”“坐”仅是“獄”的形式,古时争讼,对坐于王或法官前,各诉曲直。这个“坐”还未离坐卧之义。  相似文献   

3.
张维慎 《文博》2020,(2):53-60+78
某些权威工具书和文博考古类的图书、展览中,常常把席地而坐时的正常坐姿"端坐"(正坐)误为"跽坐"。古人席地而坐,正常情况下的坐姿是两膝著地,臀部压在双脚后跟上,这就是坐,又称跪坐、正坐、端坐、安坐。在坐姿的基础上,把臀部抬起,腰部挺直,使大腿同上身成一条直线,两膝仍然贴在席上,称为"跽",又叫"长跽"。本文认为,"跽坐"就是"危坐",是与"安坐"对应的概念。秦汉时期,"跽坐"使用的场合大致有三:一是某人对另一人表敬时;二是某人应付突发状况时;三是驭手策马时。  相似文献   

4.
“春秋坐局席”活动之“坐(座)”,系“坐(作)社”之“坐(作)”,与寺院讲经之“高座”无涉。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私社之“春秋坐局席”活动的社会功能和象征意义与官府的“春秋二社”有明显差别,导致了此活动举行的时间不再固定在春二月和秋八月,一些私社甚至不再举行此项活动。  相似文献   

5.
“钱树”“钱树座”和鱼龙漫衍之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四川的东汉后期墓葬中,常有一种陶器出土,这种陶器有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下面大,上面小,横剖面略成椭圆形,无底,中空,顶端有一中空的柱,用以插物。器表浮雕着鼇、羊、蟾蜍或一些怪兽,有的还浮雕着坐于龙虎座上的西王母、抱瓮骑羊的人、持竿打"钱树"上的钱的人和把这些钱挑走的人,有的浮雕着人驱象。内容十分丰富,彼此不尽相同。器表或施釉,或不施釉。另外一种形式作三山耸立之状,正中一座山顶塑着坐于龙虎座上的西王母,两侧的山上各塑着捧日月的羲和,此外,三座山上还塑着马、猿、鸱枭、蟾蜍、长袖的舞人、抚琴的乐人等。正中一座山的顶端也有一中空的柱,用以插物。这种形式的陶器为细泥灰陶,表面不施釉。  相似文献   

6.
威尼斯是一座很独特的城市,开门见水,以河为街。城中除了建筑物和广场外,几乎看不到陆地。威尼斯没有马路,没有红绿灯,是世界上惟一不通汽车的城市。整座城市只有弯弯曲曲的水道,来来往往的船只,以及400多座风格迥异的桥梁。船是威尼斯人必备的交通工具,各家各户的船,就像欧洲其他城市的私家车一样,停靠在自家的门前。一只挨着一只,像水里静止不动的鱼。在威尼斯游览期间,我见识了各种各样的船。威尼斯有“水上公共汽车”——交通船,也叫水上巴士,这种船的体积大,能坐几十人,是游览威尼斯最实惠的交通工具。水上出租船即“水上出租车”,船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南方的苗、瑶、彝、侗、僮、布依、仫佬、毛难等民族中,解放前后曾有“坐家”或称为“不落夫家”的习俗。所谓“坐家”和“不落夫家”,就是婚后新娘立即返回娘家,不与丈夫同居。在娘家三年、五年、十年、八年不等,待新娘怀孕后才正式迁至夫家生  相似文献   

8.
孟繁仁  孟文庆 《世界》2006,(3):72-74
在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西南70华里的“庙前村”村北,有一座雄伟壮观的三层木构建筑“秋风楼”,“秋风楼”前是一座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后土祠”,在庙里的主建筑“后土圣母殿”中央,端坐着一位凤冠霞帔、神态庄严的女神——中华民族的“国土大地”之神“后土皇地祗”——“娲皇后土圣母”。  相似文献   

9.
“虎文化”与云南“沙壶”的关系李盛铨《后汉书,西南夷传》说:“哀牢夷妇人沙壶居牢山。捕鱼水中,触沉木有感,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术化为龙,出水上,九子惊走,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后牢山下有一夫一...  相似文献   

10.
《左传》文公十二年云:“秦军掩晋上军。赵穿追之,不及。反,怒曰:‘裹粮坐甲,固敌是求。敌至不击,将何俟焉?’军吏曰:‘将有待也。’”“坐甲”,杜预未注,而其他训释则争议颇多。孔颖达疏:“甲者,所以制御非常。临敌则被之于身,未战且坐之于地。”①其意谓“坐甲”为置甲于地而坐其上。  相似文献   

11.
1953至1954年 ,河北省曲阳县修德寺遗址发掘出土一批北魏晚期至盛唐间的珍贵白石佛教造像2200余尊 ,其中纪年造像200多件[1]。在纪年造像中有两件造像铭文有“真王五年”字样。真王五年杨天仁等二百人造弥勒坐像(图一) ,头缺 ,残高33厘米。像身披袈裟 ,领口低垂 ,露系裙宽带。左手施与愿印 ,右手残 ,推测为无畏印。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袈裟及下著长裙前后分为三层满覆座前。身后背光上部残缺 ,分为内外二区 ,外区浅浮雕火焰纹 ,内区呈锯齿样。其造像风格基本与同遗址出土的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张开造弥勒坐像一致。像座刻发愿文 :“真王五…  相似文献   

12.
“坐部伎”和“立部伎”在唐代乐舞艺术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何谓“坐部伎”和“立部伎”?《新唐书·礼乐志》云:玄宗时“分乐为二部:堂上立奏,谓之立部伎;堂上坐奏,谓之坐部伎。”《旧唐书·音乐志》亦云;“安乐等八舞(立部伎的八部乐舞),声乐皆立奏之,乐府谓之立部伎,其余总谓之坐部伎”。他们以演奏方式和场合的不同而区别,类似唐“十部乐”,但又不同于“十部乐”中“龟兹”等以地名定名,也不同于“十部乐”中的“燕乐”以演奏场合定名,而是以演奏方式命名,并包含有演奏场合、内容、乐器、技艺等多种因素。根据《旧唐书·音乐志》和杜佑《通典》所记载,立部伎有八部乐舞:《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  相似文献   

13.
《邵氏闻见后录》卷第一记宋太祖赵匡胤当皇帝后改变了唐朝大臣和皇帝“坐而论道”:自唐以来,大臣见君,则列坐殿上,然后议所进呈事,盖坐而论道之义.艺祖(指宋太祖)即位之一日,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吾目昏,可文自持书来看.”质等起进呈罢,欲复坐,已密令中使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相似文献   

14.
冯玉祥与“小脚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玉祥与“小脚楼”刘林在洛阳老城西北隅,义勇街的北端,现在的豫西宾馆院内,迎门座落着一栋显然是重新装潢过的豪华美观的二层楼房,这就是“小脚楼”。人们为什么称这座楼房为“小脚楼”呢?要推本溯源,还得从冯玉祥将军参加北伐、驻军洛阳后掀起的那场波澜壮阔的解...  相似文献   

15.
郑板桥是清代有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有一天,郑板桥到一座寺庙中游览。在方丈室里,他看到了挂有一幅自己的书画,他就站着细看。方丈看见郑板桥衣冠朴素,打扮平凡,以为他只是个普通的文人,就顺嘴招呼了一声:“坐!”并对小和尚说:“茶!”郑板桥没有坐,只是与老和尚攀谈起书画方面的知识来。方丈一听,知道郑板桥是个有学问的人,于是又很客气地说:“请坐”。并催促小和尚:“泡茶!”郑板桥还是没坐。在攀谈中,有个与郑板桥相熟的人踱进了方丈室,便向方丈介绍:“长老,  相似文献   

16.
溪音 《文史天地》2003,(5):64-64
古代坐时要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上,脚掌向后向外。他们在接待宾客过程中,每当“坐”着向客人致谢时,为了表示尊敬,往往伸直上半身,也就是“引身而起”,使坐变成了跪,然后俯身向下。就这样,逐渐形成了日常生活中的跪拜礼。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周礼·春宫·太祝》言:“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在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所谓“稽首”,就是人跪下后,双手着地,磕头及土,再停留一段时间,此系拜礼中之最重者,一般…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伟人毛泽东和鲁迅,如两座交山巨峰,终生相望却未相逢。幸而两“山”之间曾有一“峰”,为他俩架设过一座精神桥梁。他就是冯雪峰。当两位伟人名传四海声震全球时,他们间的“雪峰”却一直沉默着。但是历史不会沉默,两“山”之间的一“峰”,其风采应为人所识,其悲欢应被人共知。  相似文献   

18.
百柱庙,俗称“灵溪庙”。位于湘桂交界的富川瑶族自治县油沐乡政府境内,这里不仅有全县最古老的回澜、青龙、钟灵、毓秀等九座风雨桥,而且还保存了一个始建于宋代的古寨:福溪村,百柱庙就建在村前相距20米的船形地带上,坐东朝西。  相似文献   

19.
在漳州体育场北边的三叉路口处,矗立着一座“中国女排三连冠塑像”。它气势雄伟,英姿勃勃,显示着中国女排姑娘们的拼搏精神。为了这个作品,雕塑家何跃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把自己的思想糅进设计方案中,使塑像活灵活现,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力。这尊塑像,使女将们的英姿为世人所敬仰。铜像基座上写有“中国女排三连冠塑像”的字样,这是当时省委第一书记项南亲笔所题。像座左侧的丰碑上,镌刻着  相似文献   

20.
一“黑楼”并非黑色之楼,乃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厂区内西北一隅新盖的尚未竣工的约莫五六百平方米的浅色小楼。由于在这座二层楼房内关押着一批被“无产阶级革命派”册封为“牛、鬼、蛇、神”的“反革命黑帮分子”,故而群众给小楼起了一个挺人的怪名“黑楼”。“黑楼”进门处,赫然张贴着一张“看管犯人条例”的布告,这就是说造反“左”派已经公开把这儿变成一座监牢了。二1966年5月31日,中央广播电台广播了聂元梓等写的一张大字报,6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张大字报,还发表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作为一个生产精神产品的电影厂首当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