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冷战后局部战争的地缘政治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格局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力量均势失衡,造成了局部地区的力量真空和失衡。美国则依靠其唯一的大国优势,在"维护正义"、"保护人权"的幌子下到处发动或参加海外局部战争,使得世界并没有因冷战结束而进入人们所企盼的和平发展时代。从1991年海湾战争至今的12年中,全球发生了几十次局部战争,对世界格局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仅从冷战后发生的四次大规模局部战争的地缘政治背景分析,来探讨在新的世界格局和新的地缘环境中,我国的地缘政治形势和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红杰 《世界》2006,(5):8-9
冷战结束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主客观变化,中国的国家利益在安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新的变化,反映到中东地区,就是地缘战略利益、能源安全利益、国际政治利益和经贸利益四个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韩桂玲 《史学月刊》2001,(4):149-150
讨论美、苏冷战,稍稍回顾一下双方交往的历史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越来越明显;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称霸全球的战略野心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地缘政治安全观又是什么呢?本文通过分析冷战后美国的军事干涉与渗透的情况,来探索美国在全球一体化的地缘安全观。  相似文献   

5.
油气地缘经济与中国油气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地缘政治观念向地缘经济观念发展的观点出发,通过对全球油气中心随时空转移和变化的分析,着重阐述了冷战以后全球形成的"石油心脏地带"和"内需求月形地带"及"外需求月形地块"的油气地缘经济格局以及有关国家围绕争夺中亚油气资源和跨国运输通道构成的内外两个三角之间的油气地缘战略竞赛,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油气安全所面临的处境与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缘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俊元 《人文地理》1999,14(3):61-64
地缘政治在美国影响深远,根植于人们的意识中,成为政治家、战略家们观察国际事务、思考战略问题的一种习惯性观念。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始终隐含和贯穿着深厚的地缘政治思想,它的战略是以稳定的地理考虑为基础的。本文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为据,阐明这种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安全环境结构:一个地缘政治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地缘政治角度,在分析我国安全利益的空间形态、与外界的地缘安全连接基础上,综合考虑外部国际政治行为体力量、性质、距离等因素,剖析了我国安全环境结构的多个层次,为人们观察和认识我国的安全环境及其发展变化提供一个框架。  相似文献   

8.
新疆的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历史与现状的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古代新疆西部境外没有出现过能向中国王朝挑战的敌对势力 ;民国时期 ,新疆地缘政治形势危机可用“孤悬塞外”来概括 ;新中国成立后的 30多年间 ,新疆的地缘政治经历了“友好的后院”到“反修前线”的变化 ;冷战结束后 ,新疆地缘政治的新威胁是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和国际恐怖“三个主义” ;“9·11”事件后 ,克什米尔问题、“后塔利班”问题、“前线”国家的动向、“三个主义”合流问题和美军进驻中亚问题 ,是新疆地缘政治的最严重的问题。新疆的地缘政治愈来愈事关国家安全大局 ,愈来愈受到国际大环境的影响 ,其进程愈来愈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9.
胡瑞华 《人文地理》2010,25(5):108-111
冷战结束以来,美俄间以主权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地缘政治竞争一直在进行着。美俄间的地缘政治空间之争主要表现在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东扩和在独联体地区的渗透。而俄罗斯为了防止其在欧亚大陆战略生存空间被挤压和近邻地区被分化,采取了一系列的反对、抵制措施,以防地缘政治空间被进一步削弱并力图为俄罗斯未来重新崛起保留一定的地缘政治空间。作为战略博弈优势方的美国的地缘政治政策主导着美俄关系演进的进程和张力。  相似文献   

10.
冷战后美国国会出台的对华政治提案压倒性多数是不利于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干涉中国内政的提案。在绝大多数对华政治提案的表决上,美国国会通过率极高,并且国会两党议员易于跨越党派界线形成高度一致的立场。通过对华政治提案的不断提出与表决,美国国会以所谓的中国"人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白宫对华政策,使得人权问题成为影响中美关系全面发展的结构性矛盾。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陆俊元 《人文地理》1996,11(2):16-19
本文介绍了国家安全利益的概念,阐述了我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基本涵义;并分析了国家安全利益区的性质特征,提出了确定国家安全利益区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邵秀英 《人文地理》2001,16(6):73-76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安全是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在不同的国际秩序中,安全环境的内容和结构具有不同含义。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下,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国家安全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主要从国家安全的角度,通过分析西部开发在当代我国安全环境中的作用,指出西部大开发不仅要有经济开发战略,而且要树立综合性开发战略意识,加强政治、军事、科技、生态等现代安全因素的开发建设,这对我国国家安全战略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地缘战略的主体间性——兼论中国地缘战略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丁  刘卫东 《人文地理》2016,31(3):122-127
主体间性一词是20世纪西方哲学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等多方面的问题。简单来说,主体间性就是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主体间性具有物质性、实践性、历史性和社会性,其存在于集体主体之中,可以通过"教化"获得。据此,本文通过对四个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即国家有机体论、海权论、陆权论和边缘地带论的历史分析,挖掘了隐含在其中的主体间性。并以美国对苏联和中国实施的地缘战略围堵为例,通过分析同一地缘战略所导致的截然不同结果,表明了地缘战略的构建、制定和实施都必须遵循主体间性。最后根据主体间性提出中国未来地缘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4.
The defeat of Germany and Japan in 1945 required historians in both countries to reevaluate the past to make sense of national catastrophe. Sebastian Conrad's The Quest for the Lost Nation analyzes this process comparatively in the context of allied military occupation and the Cold War to reveal how historians in both countries coped with a discredited national history and gradually salvaged a national identity. He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role of social, discursive, and transnational contexts that shaped this process to highlight the different courses that the politics of the past took in postwar Germany and Japan. The picture that emerges of German and Japanese historiography and the respective attempts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past is at odds with the conventional narrative that usually praises West German historians and society for having come to terms with their dark past, as opposed to postwar Japan, which is usually regarded as having fallen short by comparison. There was in fact far more critical historiographical engagement with the past in Japan than in West Germany in the 1950s. Reasons for the divergent evolution of the politics of the past in Germany and Japan should not be sought in the peculiarities of postwar national history but rather in an entangled transnational context of defeat, occupation, and the Cold War, whose effects played out differently in each country. These conclusions and others reveal some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special challenges of comparative transnational history.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平 《人文地理》2003,18(1):75-78,93
本文论述了加入WTO对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格局的影响。经过论证分析,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将激励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极"的成长,指出优势资源型产业和当地需求型产业将成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点",提出在西部地区合理布局经济"增长点",构筑"井"字型空间布局形态的设想,最后提出了有关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部地区典型煤炭城市接续产业响应模式分析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炭城市转型的基础上采取适宜的转型路径和适当的响应模式,是煤炭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条件。本文基于产业生命周期发展理论,在确定中部地区典型煤炭城市接续产业的前提下,利用SOFM模型,将中部地区典型煤炭城市发展接续产业响应模式进行了系统分类,并确定了具体的四类响应模式及相应阶段的特征,最后针对城市煤炭城市接续产业响应模式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域合作是建设新兴的蒙东资源基地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必然要求。通过在蒙东地区及东北三省的深入调查,发现这两大区域煤炭资源开发的区域合作已经形成一些典型案例,可以分别从上级政府强势干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中央、地方、企业联动、企业自发参与这四种模式来认识这些案例所反映的区域合作特征、效应与问题。为深入推进蒙东与东北三省煤炭资源开发的区域合作,政府干预应着重协调区域合作的地区格局,促进企业的多元参与,建设跨地区运输通道与生态工程,推进地方政府间的配合与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