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慧卿 《神州》2012,(15):263-263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生产、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人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2.
慕课的发展为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网络课程建设提供了契机。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慕课学习行为分析为基础,探讨《导游学》网络在线课程的建设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慕课学习意愿不强、学习主动性不足,但专业实践慕课学习学习需求强烈。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导游学》课程具有课程性质的实践性、教学目标的多维性、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等特征。为此,应从教师团队、授课形式、教学方法、课程资源、互动方式、在线测试等6个方面加强《导游学》网络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3.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信息技术教学与网络技术的联系愈加紧密,在高中教学中,加大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设计与利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文章探讨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设计的意义,就如何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挖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王钢 《神州》2012,(7):335-335
“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从传授计算机基本知识转到利用计算机和网络作为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和探讨;教师利用计算机教学正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到垃意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也正在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正在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李志敏 《神州》2013,(1):93-93
近年来,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思维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的条件上13趋成熟发展起来。信息技术作为一项教学工具(LeamfromIT),能够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之中。但同时一味的使用计算机来模拟物理实验、虚拟实验室等,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忽略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应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张丽莉 《神州》2013,(33):294-294
教育部在2007年启动了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教学目标的大学英语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并要求高等院校抓住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设备及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来构建大学生英语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从而为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水平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丁灼伟 《神州》2011,(14):24
建筑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为挖掘现有教学资源潜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课程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了契机。实现课程上网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传统的优质资源,应该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从网络教学关系、网络学习活动、网络环境等方面进行再设计和开发,从而真正完成从传统优质资源向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丁灼伟 《神州》2011,(11):29
建筑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为挖掘现有教学资源潜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课程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了契机。实现课程上网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传统的优质资源,应该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从网络教学关系、网络学习活动、网络环境等方面进行再设计和开发,从而真正完成从传统优质资源向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丁灼伟 《神州》2011,(7):24-24
建筑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为挖掘现有教学资源潜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课程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了契机。实现课程上网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传统的优质资源,应该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从网络教学关系、网络学习活动、网络环境等方面进行再设计和开发,从而真正完成从传统优质资源向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丁灼伟 《神州》2011,(6):29-29
建筑类专业精品课程建设为挖掘现有教学资源潜力,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课程水平和教学质量提供了契机。实现课程上网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对于传统的优质资源,应该根据网络教学的特点,从网络教学关系、网络学习活动、网络环境等方面进行再设计和开发,从而真正完成从传统优质资源向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马莉 《风景名胜》2021,(2):0113-01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网络不断普及,混合教学模式发展迅速。“血清总蛋白测定”是生化检验技术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是医学检验技能比赛的常考项目。现以“血清总蛋白测定”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阐述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应用。  相似文献   

12.
刘艳慧 《丝绸之路》2009,(8):115-117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已经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对传统的教育体制带来巨大冲击。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将信息技术作为资料的来源、交流的平台和认知的工具融合到学科课程的教与学中,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教学已在中小学课程中广泛开展,而信息技术教学其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之中,本篇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乐趣: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大胆尝试,体验新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运用"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幸福蔓延。  相似文献   

14.
罗逸甫 《旅游纵览》2013,(4):230-231
本文以我校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为例,结合笔者的课程教学经验,从师资、教材、课时分配、教学方法、教学环境和课程考核办法等六个方面论述了该门课程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本文提出的改革措施,希望能提高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孙丽娜  王帆 《神州》2013,(19):278-278
随着计算机、现代教学设备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教育技术在当代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包装设计实训》课程教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传统的教学已经无法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经济社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为了深化包装设计实训项目化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本文对传统《包装设计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进行《包装设计实训》项目化课程改革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在《包装设计实训》项目化课程改革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杨迎春 《神州》2011,(2X):170-170
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就是要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课程整合的探究工具等,并将这些“工具”运用到教学中去,使各种教学资源、教学要素、教学环节及其各成分经过重新构建、有机联系、互相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凝聚效益,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张慧卿 《神州》2012,(19):244-244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清醒认识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正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用户越来越普及,网络应用越来越广,网络技术的快速更新,对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次调研目的就是了解目前网络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群及职业能力调查分析,掌握网络技术岗位的分布状况;分析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推进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研究探索适合三年制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西凤林 《神州》2012,(5):230-230
信息技术包括了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信息处理(传感)技术。在职业教学中,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所用到的技术,大多数是计算机技术和与微电子、光电子传感等技术有关的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包含的领域博大精深,教学中所用到的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等。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教学改革提出了"向科技要战斗力"。教学系统的科技革命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20.
张莉 《神州》2012,(34):121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远程教育与数学课程课程,对数学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学与教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将远程教育应用于数学教学改革是一个强有力的突破口,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