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楠  刘韫  武中卿 《收藏家》2022,(11):37-46
2022年8月27日,“人·境——古代文人的园中雅趣”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对外开展。展览首次聚焦于中国逾千年传统绘画中最重要的创作母题之一:“园林宅邸”画及与之相关的古代绘画作品,旨在探讨和阐释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神内核,引领广大观众在品味古代绘画的同时,去感知艺术背后所隐藏的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体悟古代文人基于儒释道思想所形成的特有的内敛静谧之气,为理解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涠洲岛的空间分为两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涠洲岛的时间分为两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平时的涠洲岛四面皆水,如一条深海孤鱼,长久地浸泡在时间的海洋,散发出远古时代的寂静气息。每天下午五点半左右,整个涠洲岛突然苏醒。作为世界上最适合看夕阳的地方,位于石螺口海岸的暮崖,即将迎来观涠洲岛最迷人的时刻。  相似文献   

3.
郭永平 《民俗研究》2009,(2):265-271
2006年12月16日至17日,民俗志·民族志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有学者提出了要在我国出三千卷民俗志的设想。这一想法有了,接下来应该是怎样撰写的问题:是依照以前的老路,按行政区域划分,还是尊重地域民俗的内在发展理路,按文化圈划分;是单学科的介入,还是多学科的参与;这些都是在撰写之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07年,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到安吉考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考虑到安吉文化遗产和生态的双重优势,建议安吉建设生态博物馆。之后单局长每年都会到安吉,对生态博物馆建设表示关注。  相似文献   

5.
依顺自然 诗意栖居——从吊脚楼看湘西民居的美学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吊脚楼是湘西最具特色的传统民居。灵动的吊脚楼衍生了多姿多彩的文化事象,深刻表达了湘西人诗意栖居的愿望和对真、善、美的追求,具有丰厚的美学蕴藉。  相似文献   

6.
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传承文化,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极大。地方文化可以说是最亲近的母语,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是生成作文的最优质的资源。本文理论联系实际,从乡土文化的开发意识、链接作文教学的生长点和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等几个方面,浅谈作文教学中如何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使学生获得文化的熏陶和启迪,让作文教学浸润在乡土文化的境界中。  相似文献   

7.
宋军 《中华遗产》2010,(12):22-51
庄子在《知北游》里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天地的大美、四时的序列、万物的荣枯。都是自然的伟力所致,非人为所能改变。但在不同的眼睛里,它们却有不同的意义。西方人只有春夏秋冬,中国人却通过观天发明了二十四节气,从惊蛰到芒种,从霜降到大雪,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我们的与众不同的四季。  相似文献   

8.
贾宝玉是整部《红楼梦》中极为重要的人物,人们无不感叹其情之痴、其情之醉。贾宝玉的痴情正是源于他最重要的品格特征——诗意的情怀。他的诗意品性既承天所赋,又得以在适当的客观环境中保留下来并进一步发展。在诗意情怀的感召下,贾宝玉沉醉于"温柔富贵乡"的大观园。贾宝玉的诗意情怀以"痴"的特征表现出来。本文旨在从小说的角度对贾宝玉的诗意情怀进行力所能及地分析。  相似文献   

9.
刘荣华 《收藏家》2007,(11):3-8
丹桂飘香,金秋时节,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归去来兮——赵盂頫书画珍品回家展”2007年9月28日-10月17日在湖州市博物馆开展。展期20天。这是赵孟頫真迹“最多数量、最大规模、最高规格”的集中展出,也是地市级首次汇聚数量如此多的国宝级馆藏文物进行展出。共展出赵孟頫12件画作与26件书法珍鼎。多为长卷,作品大部流传有绪,保留了元代及元以后历代收藏家的题跋及皇家内府收藏御览印鉴、题识。  相似文献   

10.
人是社会发展中的主导因素。在促进文化的延续和创新方面,作为主导的人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典型和特色文化的兴起与繁荣,对于带动和提升地域或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强烈的示范和影响作用。本文以塔尔寺与鲁沙尔镇为例,探讨这种发展模式的形成及由此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保护修复后的历史文化街区,构成了一个重要的社会体系。街区由各阶层人群组成,拥有与当地文化共鸣的根脉。从“三坊七巷邻里节暨在地艺术展”的实践经验来看,在地公共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尊重地域的历史精神,深挖文化精髓,使“人”和古建筑文化根脉发生接触和对话。  相似文献   

12.
韩学恒 《丝绸之路》2023,(2):148-154
西部散文以雄健恢弘的气魄、壮丽浑朴的风格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众多作家通过多元而丰厚的散文创作构筑起西部精神高地。在西部散文书写之中,作家们返回历史现场,打捞历史细节来汲取优秀的西部历史文化,以此来激活西部精神,复归当下生活。他们有感于当代社会的发展境况,于是以西部确立自身、言说文化的方式,来反映西部文化的长处和不足,辨明自身的现实处境,清洁文化的精神家园。西部散文家以在地关怀来关注社会、自然与生命,既有对于乡土文化记忆的眷恋,亦有对于生态恶化的现实批判和忧患。西部散文不断发展、勇于创新,在当代散文界展现出新气象,开拓出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陕西合阳县的洽(音he)川是著名的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这里不仅风光秀美,而且文化底蕴异常丰富而深厚,笔者于2006年4月上旬,随同中国诗经学会的中外学者五十余人,共同到西安附近的洽川进行了考察,并认真地进行了研讨,此文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南朝之际南方隐逸文化持续发酵,形成了建康、武康、山阴、寻阳、江陵五大隐士分布中心。这种聚集于政治文化中心的格局分布,与移民南下及隐士自身的政治关心、文化追求密切相关。不仅如此,隐士往往崇尚自然、寄情山水。山居形式的形成,某种程度上是由于儒家"比德"山水自然观的影响。士人借助隐逸这种社会政治文化行为的表达,不但形塑了自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完美人格形象,也形塑了南方以名山为代表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5.
本文所说的"主动在地化"是指朱舜水为适应日本社会而进行的自我调适.在中国,历代流传下来的孔子像有无数种,面貌不同、形象有异,实属正常,传到周边区域后,出现"在地化"现象也很自然.而塑像、画像的不同,既与不同制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关,也与制作工匠、画匠的技术水准相关,传到周边国家后,经过各国的自主选择或"在地化"过程,又使形象各异的孔子圣像被并存分祀于各地.这种文化现象,在孔子形象的选择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某种外来文化是否能适应输入地的水土条件乃是其能否成功传播并开花结果的关键因素.这一现象在朱舜水所赠日本人的三尊孔子像上表现得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16.
十八世纪中叶,被誉为“岭南才子”的宋湘,是清乾嘉年间颇负盛名的诗人。《清史列传》卷七十二“文苑传·宋湘”中记载:“湘负绝人姿,又肆力于古,为文章醇而后肆。诗沉郁顿挫,直逼少陵。粤诗自黎简、冯敏昌后,推湘为巨擘。”岑毓英等修光绪《云南通志》卷一百三十九《循吏.宋湘传》中记述:“湘才气豪迈,工书能文,诗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笔立就,时称为真才子。  相似文献   

17.
正重庆谈判发生于1945年,国共两党代表,特别是两党领袖蒋介石和毛泽东聚首一堂,决定共同合作,和平建国。这是两党关系史上的大事,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大事。多年来有关研究已多,我自己也曾写过《如何对待毛泽东:扣留、"审治",还是"授勋"、"礼送"?》一文,考察重庆谈判期间蒋介石的心态变化,见于拙著《找寻真实的蒋介石》第1辑。但是,还有一些重要问题若明若暗,并不清晰。本文将重点研究美苏两强和重庆谈判的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第一主人公,他是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是一位民主主义思想的先驱代表。他的叛逆性格决定他的人生悲剧,这一悲剧形象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有着巨大的净化,对人类社会的文明也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研究这一形象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晋西北河曲、保德、偏关三县和内蒙古南部村落的对应性调查.分析了走西口移民对祖籍地晋西北和迁入地内蒙古南部公平来的民俗文化变迁。从民俗学角度对走西口移民的生活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他们戴着面具,在刀尖上跳舞。他们是《潜伏》中的余则成、《暗算》中的钱之江,是《007》中的詹姆斯·邦德……翻开历史,这些人物并非完全虚构,他们是“深海”吴石、“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风流倜傥的达斯科·波波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