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贤才 《纵横》2014,(2):75-80
开始有了高校统招 民国时期,大学都是自行招生的,考生到学校所在城市或设有考场的城市去考。像上海、北京、南京等大城市里,大学多,外地大学也会到这里来设点招生。所以考生们难免要背井离乡,外出应考。而且为了获取经验,增加录取机会,只要考试日期不冲突,都会多考几个学校,  相似文献   

2.
《炎黄春秋》2020,(7):62-64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大批青年的命运因此改变。每个人的高考都有故事,但每个人的故事都不一样。本文作者的高考故事可谓传奇:他参加过两种高考制度下的两次高考,对两种高考制度都有深切体会;在恢复高考制度后的高考中,又经历了初考和复考两场考试,这在全国考生中为数不多,在初考失利的情况下又意外获得复考资格,复考时,因考试前一天晚上的一次借书复习和上考场前与陌生人的闲聊,意外得分,最终被重点大学录取,开始了其人生的重大转折。  相似文献   

3.
文双举 《丝绸之路》2011,(4):113-114
甘肃省2007年录取112058人,未报到总人数5282人;2008年录取139255人,未报到总人数9014人;2009年录取151587人,未报到总人数15486人。由此可见,录取不报到的考生人数逐年上升。根据甘肃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新生未报到的情况,着重从招生管理和政策制定方面查找未报到考生人数逐年上升的原因,从而改进考务管理,完善招生制度,不断提高新生报到率,减少计划浪费,让真正要上学的考生能到大学深造,是当前高校招生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招生走过一条曲折之路,1966-1970年5年没有招收新生,1971—1976年6年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1977年才恢复正常高考。、在这之前,1958—1965年的8年中,高校招生还有“不宜录取”和“降格录取”的政策。笔者是1959届高中毕业生,同学中有不少是新中国教育史上这一极“左”招生政策的直接受害者。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的百年校史上,被破格录取的仅有两人:一个是知名的历史学家吴晗,他报考清华时数学考分为零分,另一个是因写《围城》而蜚声文坛的作家钱钟书,他报考清华时数学考了15分。但这两个人皆因超人的天赋和卓越的文学才能,而被著名的清华大学慧眼相中破格录取,成了清华校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两位人物。2003年国庆节前夕,一个名叫张业超的考生又在清华大学的校史上留下了浓抹重彩的一笔:这个特殊的考生,在高考时只考了556分,而清华大学的录取  相似文献   

6.
1977年夏天,恢复高考的消息就在学生中不胫而走,但如何考,考什么,哪些人可以考,却不甚明了。当时流传的说法是,主要采取单位推荐方式,但部分表现好的高中生也可以直接参加考试,按成绩录取,但这一部分人占的比重不会太多。这些说法,引起了各种骚动。  相似文献   

7.
巩春燕 《神州》2012,(4):72-72
初中数学各知识点目标层次分别为:了解、理解、掌握、灵活应用四个等级,很明显可以感受到考查目标的轻重不同,很清楚中考究竞要考查哪些知识点,又有哪些知识点学而不考,还有哪些知识点是重点、难点、甚至是热点,对此每一个考生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相似文献   

8.
正1987年9月1日,我在望眼欲穿的企盼中,终于收到四川大学哲学系行政管理专科的录取通知书,父亲望着红色通知书,笑眯眯的,不识字的母亲倒捧通知书,念叨儿子不愁媳妇了。小城镇贫民家庭出身的我,苦心圆梦进大学。9月4日清晨,我背起铺盖卷,带着230元现金,匆匆跨出家门,乘汽车挤火  相似文献   

9.
面对落榜,很多的考生选择低头不语。然而沉默往往只能通向两个极端- "在沉默中爆发或在沉默中灭亡"。沉默就像一扇冰冷的紧闭的铁门,抑郁的考生在门的这边,光亮的世界在门的那边。此时网络给了落榜生们一个倾吐心声的私密空间,脆弱的几近崩波的心灵在这里找到了泄洪的闸门。  相似文献   

10.
如今 ,大学的门槛可是越来越高了。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要想上大学 ,实在是难而又难。首先是考分的不公平。考同一所大学 ,用同一张考卷 ,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反而要比教育发达、设施完美的大城市的学生高出几十分。仅以1999年第一批重点院校文、理科录取分数线为例 ,北京是466分、460分 ;贵州是514分、480分。2000年全国计划录取率为52 5 % ,北京却高达70 %以上。城乡经济、教育发展不平衡 ,教育水平、教学设施的巨大差距本来就很不合理 ,高考不但不能公平竞争 ,考分上还要边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如此吃亏 ,怎不令生在…  相似文献   

11.
夏雨 《文史月刊》2008,(12):54-54
过去科举考试,监考十分严格。有位考官怕考生作弊,就找来纸条粘在考生脑袋与桌子之间,使考生无法交头接耳。这样,开考后他就放心地捧着本书看。某考生打开试卷后,见有一道题命考生作对子,出句为:“万马无声听命令”该考生瞥了一眼考官,挥笔写下了对句:“一牛独坐看文章”。出句应对,妙在拟人,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12.
忙碌了整整一年,充实却疲惫不堪。于是有了这次远行:春节假期的第二天,脱下周正的西服,换上轻便的帽衫、毛衣和运动鞋;放弃皮制的拉杆箱,背上大学年代的登山包;将手机、笔记本电脑通通锁进抽屉,只带上相机、CD和一  相似文献   

13.
据《宋史》卷275《孔守正传》载: 太平兴国中,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点校本9370页) 按:“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一句应断为“累迁日骑、东西班指挥使”,否则会使人误把“日骑”和“东西班”这两个班直视为“日骑东西班”。考《宋史》卷187《兵一》,在“建隆以来制”的骑军一项中,依次列举着殿前指挥使、内殿直、散员、散指挥、散都头、金枪班、东西班、散直、钧容直、外  相似文献   

14.
《贵阳文史》2010,(6):6-6
<正>1425年10月30日行在礼部奏,定科举取士之额,贵州所属有愿试者,湖广就试。背景:贵州始建行省之初,中央政府认为此地"人才未盛",无权独立举行乡试。1425年,朝廷诏令所有贵州考生若要考举人,必须到湖广参加乡试。可惜路途遥远,山路险峻,阻隔了许多考生的科举之路,贵州仕子在湖广乡试中处于劣势,全部落榜,无一人中举。  相似文献   

15.
《神州》2005,(8)
高考成绩发布后,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一时间社会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中榜者身上,如"高考状元"、招生情况、学费多少等等,而与高考息息相关的最大群体--落榜生,却少有人关注。事实上,参加高考是不可能全部顺利地走进大学校门的。  相似文献   

16.
传媒报道:上海某一所重点大学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挂蚊帐,许多大学生在入学前没有洗过一件衣服。某县妇联对该县一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级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洗过一件衬衣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堡、液化器气炉的占67%。据北京市教委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该班44名  相似文献   

17.
他们曾经是落榜生,但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高考并不是惟一一条出路,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实现人生价值有很多途径可以选择,成才之路万千条,只要努力奋斗,就会成功。  相似文献   

18.
备战中考     
李昌振 《神州》2020,(6):5-6,8
(一)江淮市座落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三省通衢。进入21世纪,市区变化日新月异,路宽了,楼高了,环境美了。市第三中学是市里重点初级中学,在城区中心,绿萌环抱,是莘莘学子求学向往的地方。从三中毕业的学生有40%能考上了省属重点高中,所以望子(女)成龙(凤)的家长挤破头,甚至不惜出高额赞助费也要把孩子送到三中。在家长的心中,有一条铁律:重点小学至重点初中,再考上了这重点高中,等于一只脚踏进了大学的门槛。  相似文献   

19.
《南京史志》2010,(9):4-6
中考过后,特别是中考开始录取以来,打开电视、翻开报纸、进入网路,关于中考填志愿的问题,家长和学生真是怨声载道,学校也是遮遮掩掩,百般辩解。看到电视上堂堂七尺汉子因为孩子考了高分却没有学上,  相似文献   

20.
投奔香港     
这些内地优秀考生为什么选择去香港高校,仅仅是为了奖学金吗?"大学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缩影",香港的大学的开放自由,让内地学生的收获远远不限于学业上,而延及人格与世界观上,而后者,将他们在内地的多数同龄人抛在了后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