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民族地区应着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此 ,解放和发展民族地区生产力 ,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积极调整生产关系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切实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一定层面上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但普遍性不能代替特殊性,它必须通过特殊性起作用。对于民族地区来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对其特殊性作具体分析,并从其特殊性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内涵,同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民族地区实际,把握一些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3.
仁青加 《攀登》2000,19(5):17-20
江泽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对于我们面向新世纪的执政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下,如何切实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全面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推动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全面理解和把握这一理论,对于我们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缩小民族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进步,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贯原则,也是我们在解决民族问题上的根本立场。这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不仅西藏,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也一样。我们的政策是着眼于把这些地区发展起来。”他还特别强调“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如果搞两极分化,情况就不同了。民族矛盾、区域间矛盾、阶级矛盾都会发展,相应地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也会发展,就可能出乱子。”邓小平的这些论述,集中地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政策。同时也告诉我们,加快民族  相似文献   

5.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两个离不开”是我们党和政府对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总结。民族地区志书正确体现民族平等和“两个离不开”的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一、关于民族平等新编民族地区志书要正确体现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民族地区志书在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同时,要为少数民族服务,为民族团结进步服务。民族地区志书中任何背离民族平等原则的表述都是不可取的。在某些志书中,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平等的认识并不是一清二楚的,往往出终一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记述,巨映了在民族平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例如,…  相似文献   

6.
一、民族地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的特征及任务民族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有着不同于其它地区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民族地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然有着特殊的客观要求:——从文化结构上看,党员文化素质低下并导致政治思想素质的低下,决定了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重在夯实政治基础。解放后,民族地区大都是跨越了二个甚至三个社会发展阶段直接跃入社会主义社会,区域文化水平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要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由于民族地区的一些党员对社会主义政治、马列主义理论及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接受是短暂的、…  相似文献   

7.
郝菁婧 《神州》2011,(5):77-77
“以人为本”体现了当前时代的进步,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中,应该积极地加强“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与渗透,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本就是主要论述了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提出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8.
1949年末,解放战争进入尾声,邓小平作为西南局第一书记与刘伯承一道率领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南。这时中央向解放少数民族地区的部队发出一份电:“请你们注意这一点,要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完全孤立民族反动派,没有大批从少数民族出身的共产主义干部,是不可能的。”的确,“广大的民族地区就要  相似文献   

9.
曾孔生  孔祥清 《攀登》2005,24(5):146-149
一些文章认为“以人为本”来自西方的“人本主义”,本文否认此说.通过文献研究、文化比较,证明“以人为本”一语源自中国思想文化血脉,原本用此语表明如何成就霸业,后来用来表述治国为政之道.当今,“以人为本”则不仅是执政理念,而且也是科学发展的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此语从多层面表意.从古到今,此语所指的思想文化一脉贯通.“人本主义”是西方近代哲学一个流派的名称,与“以人为本”无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初中思想政治学科迎来了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挑战。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开设,是确保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保障,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引导和号召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也应迅速响应政府和时代的号召,将“以人为本”作为教学思想的中心点和关键点。  相似文献   

11.
金秀是全国成立最早的瑶族自治县。它的成立,结束了大瑶山地区过去由3专区7县分而治之的历史,大瑶山瑶族同胞实现了当家作主,是党的民族政策在民族地区的生动实践,为广西乃至全国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成功经验。踏上新征程,金秀将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和“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充分发挥民族文化和民俗优势,承旧启新,开拓进取,不断书写金秀经济健康发展、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的精彩华章。  相似文献   

12.
孔子、孟子和苟子的“夷夏之辨”、“外夷内夏”、“夷夏之防”、“华夏一统”等民族思想为中华民族思想理论奠定了基调。虽然他们区分“夷”、“夏”的标准都是以“文化”为价值判断,但三人强调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孔子的民族观念是对西周以来民族思想的继承,主张以“仁”、“德”为区分民族差别的标准,讲究“和为贵”;孟子的民族观念继承了孔子民族思想的开放性因素,其核心是“以夏变夷”,其指向是以仁义治天下;苟子的民族观念则是以“礼乐”为中心构建起来的,也具备开放性特征,但其着眼点在“严夷夏之防”,终极目的是通过“礼乐”之教而使天下一统,直接为巩固君主集权体制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王瑛 《神州》2013,(19):134-13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要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就必须对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核心进行革新,党中央鲜明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样,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精神,展开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帮助上来,让思想政治工作向切实地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去努力。  相似文献   

14.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当前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实现本世纪末第二步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工程。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①“观察少数民族地区主要是看那个地区能不能发展起来。”②“要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③笔者结合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就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谈点认识。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  相似文献   

15.
杨蕤  车昌洋 《民俗研究》2024,(2):111-120
古州厅是清代开辟黔东南地区时所设“新疆六厅”之一,自雍正七年改土归流和开辟“苗疆”后逐渐被纳入直接统治。在西南多民族地区,清廷为巩固统治所需,秉持剿抚相成的治理思想,对其设流官进行治理,并利用地方士绅力量辅助,试图架构起从“多元”到“一体”,从“新疆”到“旧疆”的统治体系。在大一统进程中,古州厅努力塑造出代表国家性与地方性的乡贤身份,彰显其忠义精神。古州厅乡贤殁后多入祀名宦贤良祠与乡贤祠,通过国家祭祀与地方祭祀两种方式推崇忠君爱国思想,体现出儒家文化在地方上的传播和认同,是统一多民族地区构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历史写照。  相似文献   

16.
民族思想是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各类人物对中国民族及民族问题的认识,是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它既有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史学家及普通民众对历史上民族及民族关系的反思,也有对当时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客观认识,以及对民族及民族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的预见。作为中国民族思想还应当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的中国化问题。中国民族思想大致可以划分为以华夷之辨为主线的古代传统的民族思想、以反清反帝为脉络的近代民族思想和以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内容的现代民族思想三个大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民族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研究对象及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所以这一概念更适合于我们对民族及民族问题的认识和探讨,“民族思想”应当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预科班是国家出于对民族地区培养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而采取的特殊办学形式。加强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管理工作是不断完善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机制的重要方面,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民族高等教育新发展的重要体现。高校少数民族预科班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心理上普遍存在一些共同特征以及困难。建立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政治接轨”、“能力接轨”、“学业接轨”的教育培养模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梁代生 《攀登》2005,24(12):59-61
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青海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更是促进民族地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准确理解和把握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积极探讨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特殊性,有利于我们从民族地区的特点出发.探索青海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奠基人之一。他十分重视国内民族问题,在协助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处理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同时,在民族法制建设方面提出过不少精辟论断,阐发了许多深刻思想。董必武的民族法制建设思想不断充实了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并对“依法治国”方略的进行及民族地区的法制建设至今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深入研究董必武的民族法制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而且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决中国现实的民族问题,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20.
明代,贵州民族教育在“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的方针下,极为重视土司子弟教育,使之成为“安边”的重要举措。由官府在设府、州、县学的同时,在民族地区创办若干“司学”。清代则用“义学”实施民族教育。其对象由土司子弟扩展到一般“苗民”,对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蒙养”教育有一定积极作用。但义学在民族杂居区推广的成效较大,而于少数民族聚居区、特别是“新辟苗疆”的措施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