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北海岸线变迁的考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学通常是利用地理要素进行海岸线变迁研究,但大量考古遗址的发现为海岸线变迁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本文运用地理学和考古学交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史前苏北海岸线的变迁,得出了距今七千年以来海岸线缓慢东扩,但基本稳定,偶有波动等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
江南海岸线变迁的考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学通常是利用地理要素进行海岸线变迁研究,但大量考古遗址的发现为海岸线变迁研究提供了新的信息。运用地理学和考古学交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了史前长江口南岸岸线的变迁,得出了距今7000年以来海岸线缓慢东扩,但基本稳定等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位于今永定河下游平原的北旺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渤海湾西岸平原地区发现的距现海岸线最近、年代最早的史前遗址,其陶器组合、器形、纹饰特征与保定市易县北福地一期文化相同或相近。它的发现填补了古黄河流域下游左岸平原地区史前遗址的空白,为研究北福地一期文化的分布,古气候、古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提供了新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福建和台湾两省 ,隔海相望 ,史前时期两地就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的关系是由于它们有着相同的地理地质条件 ,史前时期多次连为一体 ,以及远古人类通过陆桥频繁来往诸因素所决定的。而“东山陆桥”正是闽台之间早期人类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主要原始通道。在台湾海峡滚滚波涛底下 ,存在着一条横亘海峡的浅滩 ,它发端于福建东南部的东山岛 ,经台湾海峡东南部和澎湖列岛 ,一直通往台湾的台南。 1 981年 4月在美国召开的全新世海平面变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上 ,福建师范大学林观德教授将这条浅滩称之为“东山陆桥”。这条浅滩之所以称为陆桥 ,…  相似文献   

5.
环珠江口这一地理概念主要是指珠江口两岸及南部沿海的一些岛屿.80年代以来,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广东省及香港地区的考古工作者在深圳、珠海、中山、香港等地又进行了许多的调查和发掘;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了整理、研究,取得了诸多新的认识和成果.这些成果集中地反映在《珠海考古发现与研究》《环珠江口史前文物图录》、《文物》月刊九○年第十一期、《香港考古之旅》等专著和论文当中.所有这些著述,可以说都从不同的角度对环珠江口区域内史前遗存的文化序列,即陶器编年给予了论述,使得有些问题在讨论的基础上认识愈来愈趋向于一致.  相似文献   

6.
正海岸线、海洋资源以及海上交流和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海岸线在古代社会所扮演的角色或许比我们想像的更为重要,它是一个促使人类迁移、扩散,人口成长以及社会互动的热区。它同时也是我们以传统方式分辨狩猎采集和农业两大史前经济模式的一个模糊晦涩的地带12。中国沿海以及沿海岛屿在二万五千年前就有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活动,如山东长岛、台湾和海南都有相关的发现。在旧石器时代末期的海南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史前的乐舞艺术。是史前人类体育文化原始娱乐形态的表现形式之一。根据考古发现的资料和相关的研究。史前的乐舞艺术见之于史前人类的生产劳动、生殖崇拜、宗教祭仪以及史前战争等人类生活形态中。  相似文献   

8.
一、引 言 东南亚地区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联系与中国大陆文化常常显示出相似性。这种相似性甚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代。因而对这两地区的文化进行整体研究变得非常必要。当代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成果,在这两个地区初步建立起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揭示了史前人类生活概貌,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本文试图探讨两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白洋淀地区史前环境考古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典型的冲积低平原与浅湖沼地貌形态的白洋淀地区,是研究全新世环境变迁及古环境与古文化相互关系的重要地域。全新世气候的变化,不仅影响着白洋淀地区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影响着史前人类的生存模式。多年来该区域考古发现的资料证实,全新世气候暖湿与冷干的交替变化,直接影响到遗址分布的数量和所处的地貌位置,亦即影响到人类对居住点的选择,与此同时也影响着史前文化的经济生活类型。  相似文献   

10.
淮河中游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多重过渡地带,又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东部沿海与西部腹地之间古文化相互交流、碰撞和融合的重要区域,也是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演化过程与全新世气候环境的变迁密切相关。暖干型气候条件有利于史前人类文化的发展,而冷湿型气候环境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繁衍。该地区文化的演化过程充分反映了史前人类对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1.
人类生活空间的大小,决定着其能否跨越地理空间及自然条件约束进行生活、生产、文化等诸种交流。此种空间与条件约束着人类获得各种生活资源的能力,影响着其视野的拓展、知识的丰富性甚至想象力的丰富程度,这也是约束人类相识相知、构建人类共同体的关键所在。而拓展空间的关键所在,一是借助于交通工具"压缩"空间距离展开交流,二是借助于通讯手段进行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2.
罗晓艳 《文博》2011,(5):23-29
史前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落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就严重依赖于自然环境及气候变迁,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气候的变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渭水流域史前人类居住方式演变的分析,来探讨房屋居址的建筑形式与环境气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陶器     
正陶器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我国现存最早的陶器残片出土于南方地区的一些洞穴居住遗址中,其年代距今9000~10000年。制陶的发明与人类知道用火有密切的关系。原始陶器的主要制作方式有泥条盘筑法和轮制法。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等文化类型的陶器有杰出的成就。到了唐代,著名的三彩釉陶器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镇原县博物馆馆藏常山下层文化陶器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依据田野考古发掘材料,研究者亲自动手模拟史前生产工具与生活用具等的制作及其使用,以期深入了解史前社会生产生活的真实情景,从不同角度阐明史前社会发展规律,是史前考古实验的主要目的。因此,考古实验是史前研究领域中的一项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研究工作。长期以来,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一直为欧美等国家的研究者所重视,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产生了一定影响。而在我国,这一研究工作则较为薄弱,尚需大力开展。西安半坡博物馆一直较重视史前考古实  相似文献   

15.
黄淮、江淮地区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源地,后世的灿烂文化受史前该地区的先民活动和生活习俗影响很大.本文从史前用龟现象这一侧面出发,依据考古资料,试分析了史前黄淮、江淮地区社会制度、原始崇拜、礼制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传承和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新疆岩画中史前猎牧民族的舞蹈,有狩猎舞、放牧舞、性爱舞、巫舞、战争舞、娱乐舞等种类,其分布与形态有显著的地域和民族特征。舞蹈是原始体育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体育起源的影响因素之一,新疆地区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造就了这一区域原始体育内容、形式和分布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波兰地理     
在波兰地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分为自然地理、经济地理、社会地理及区域地理."地理"这一术语几乎都被"地理科学"这一新术语所取代.研究领域(1)自然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和海洋学、生物地理学种土壤地理学.波兰自然地理的主要特征是(a)从自然——化学到生物方面的研究.(b)从专业研究到综合性探讨.(2)经济地理:主要分两大类——(a)人口居住问题及人口、农业、工业、运输、服务及旅游等有关问题.这些问题要分别对待.(b)与城市、村庄、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空间体系有关的问题,经分析以综合方式处理,空间分析研究法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史前时期的交通发展状况,对于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进展,有着较大的关系。交通发达,可以加速其发展的进程。 中国史前时期的交通,以往注重于陆路和内河方面的来往,而对海上交往却很少注意,其原因是:不论考古资料和文献记载都相当贫乏,难于进行分析研究,但是,中国有着漫长的海岸线,这不仅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对海上交通的开阔,都是十分有利的。这种有利条件,早在史前时期的沿海居民,在当时的条件下,已经能够尽量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侯仁之先生的著述与学术档案资料,追溯考察侯先生晚年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即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推进史前时期(即文字出现之前的历史时期)的历史地理研究。这项史前历史地理研究是跨学科研究,环境变迁是基本研究主题,环境考古学的运用是重要的核心性方法。史前历史地理研究是侯仁之先生继城市历史地理研究、沙漠历史地理研究后的第三个重要的研究推进领域。这一研究领域的开拓,体现了侯仁之先生在科学研究上的不懈努力与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早期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史前建筑遗迹。这些遗迹虽然不能完整地反映出建筑原貌,仍然可以从中寻觅到早期人类在居住环境选择、建筑材料应用、建筑布局和结构改进等建筑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