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平民主新阶段”,是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形势发展的估计。它曾动员全国人民,争取国内和平,为揭露蒋介石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发动内战,起过极其重要的历史作用。这是我们党同国民党斗争的强大战略武器。可是,在十年动乱期间,它却成为林彪、“四人帮”蓄意诬陷刘少奇同志的重要把柄。硬说这是刘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政治协商会议“双十协定”的墨迹未干,蒋介石便迫不及待的撕毁了这个协定,调兵遣将,发动了全面内战.由此,人民争自由,争民主的斗争风起云涌,全国各地爱国民主人士提出“和平、民主、救国”的要求,声讨蒋介石发动内战的行径.蒋介石为了敷衍国内外舆论,从1946年春开始,以“还政于民”、“尊重民意”为幌子在全国自下而上进行了“民选”.从区、乡人民代表的选举到县、市、省参议员的选举,到国大代表、立法委员的选举,一直到1948年3月,蒋介石坐上总统的宝座.汉口市参议员选举,正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在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七大上说,对蒋介石,“直到今天,我们还是请他洗脸,不割他的头”“如果有一天他变成大花脸,发动内战,那时我们党就要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打倒蒋介石”(《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报告和讲话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对蒋介石的“洗脸”政策已不适用,代之以打倒蒋介石,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中国人民都盼望过上和平安定的日子。但蒋介石竟冒天下之大不韪,悍然发动全面内战,把中国人民又推回水深火热之中,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对。国民党军队内部也有不少人反战、厌战,加之蒋介石对阵亡官兵家属没有很好抚恤,对残废军人没有很好处理,对编余军官没有很好安置,导致了“哭陵”事件的发生。崔恒敏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了《1947·四百余将官“哭陵”记》。  相似文献   

5.
张彦 《炎黄春秋》2001,(5):24-25
1946年6月23日,在南京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下关惨案”。当时,艰苦的八年抗战刚刚结束不久,神州大地百废待兴,无不渴望有个和平环境重建家园。而蒋介石为了维持其独裁统治,却不惜发动内战。为了制止这一灾难的来临,上海各界人民成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并由十名社会知名人士组成代表团,前往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请愿,反对内战,呼吁和平。  相似文献   

6.
楼烈英 《古今谈》2001,(4):26-27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人民的死活,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同时又欺骗人民,实施宪政,装点民主。1946年11月,他不顾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反对,悍然在南京召开了“国民代表大会”,制订了一部所谓《中华民国宪法》,妄图建立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法统。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发表声明,指出召开“国民大会”,是国民党政府“违背政协决议与全国民意,由一党政府单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7.
1949年初,蒋介石因悍然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失败,众叛亲离,四面楚歌,被迫引退。李宗仁当上“中华民国”的代总统。2月中旬的一天,李宗仁在百忙中抽空乘专车到离南京100多公里外的金坛县(今金坛市)西岗乡李巷村,目的是与世代聚居此处的唐朝帝王的直系后裔认续族谱。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军的五大主力都曾不可一世,在抗战中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蒋介石发动的反人民的内战中,他们都先后覆灭于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之下。回顾“五大主力”的覆灭史,不得不叹服“得民心者得天下”!  相似文献   

9.
卢荻 《百年潮》2003,(1):22-27
1946年6月下旬,蒋介石集团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发动全面内战。为了拉拢国民党及其军队的元老和前辈李济深先生(广西苍梧人,号任潮,时任国民党军事参议院院长、军委委员、中央委员),蒋介石三次电催李济深上庐山“议事”。李济深抱着力谏的想法上了庐山,向蒋介石力谏发动内战的利害。但蒋介石根本不听其忠告。李济深对蒋介石不再存在幻想,他奋笔写了一封长信给蒋,尖锐地批评他反和平、民主、团结建  相似文献   

10.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发动了反共反人民的内战,数百万国民党军在全国各地燃起战火。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对其予以迎头痛击,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分崩离析。在此期间,有百万国民党军官兵认清形势,战地起义,投向光明。这庞大的原不义之师投诚起义后的命运、去向如何?请看《起义投诚百万“国军”的归宿》一文。  相似文献   

11.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历经八年坚苦卓绝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的中国人民欢腾喜悦之情,可以想见。然而好景不长,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云又压上人们心头。迅速停止内战已成为全国亿万人民一致愿望。美国也决定亲自出面调停,并派出曾任陆军参谋总长的马歇尔将军作  相似文献   

1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联合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同年12月25日,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亲送蒋介石回南京。一般认为张学良羊落虎口,从此就以“待罪”或“获罪”之身,再也见不到蒋介石了。但是,随着蒋介石和张学良日记的解密,才披露出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之后,二人曾有i次会见。  相似文献   

13.
1946年6月,蒋介石悍然撕毁了国共两党达成的停战协定,调动其数百万军队向解放区发动了疯狂进攻,挑起了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内战。在内战初期,参谋总长陈诚除致力建立各种军事制度外,还分赴各地“抗循宣慰”,传达蒋介石的意旨。仅一年间,先后赴兰州、徐州、济南、青岛、北平、沈阳、归绥、太原、苏北、张家口等地督察战事,了  相似文献   

14.
简评张学良送蒋返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留蒋介石,逼其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十四天后,张学良得到蒋介石口头表示的以“人格担保”停止内战准备抗日后,迅速做出送蒋返宁的释蒋行动,令周恩来、杨虎城等感到意外。对于张学良的这一决定,史学界有颇多说法,有人认为张学良此举是“遗憾的结尾”和“心血来潮”,是“匆忙之举”,是“忠君义气”。还有论者以蒋介石回南京后背信弃义造成的西安局势紧张,来全盘否定张学良的送蒋返宁之行,似乎杀死蒋介石便会解除南京对西安的压力,凡此种种。本文认为,张学良送蒋返宁是明大义、识时务、舍小我、顾大局的明智之举,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张学  相似文献   

15.
李海 《文史春秋》2004,(11):44-45
全国军民浴血抗战八年,苦难深重,胜利后,国家和人民都需要休养生息。中国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由毛泽东与周恩来为代表,飞到重庆同国民党和谈,签订了“双十协定”。协议停止内战,成立联合政府,建设国家。但是签字的墨汁未干,蒋介石就调兵遣将,部署内战。与此同时,还由国民党中央派人到各省市吹风,向国民党高层人士传达蒋介石的旨意。  相似文献   

16.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政府悍然发动内战.国人再次陷入内战的深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主解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码头工人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国民党专制统治和封建头佬的剥削压迫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力地支援了人民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17.
“我被任命为苏联军事代表团团长,蒋介石的军事总顾问。我的任务是帮助中国统帅施行指挥。此外,我受命遏制蒋介石针对中共军队及他们所在地区的军事企图。换句话说,阻止蒋发动内战。协调蒋介石和中共的军队,是我最复杂、最微妙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将不抵抗主义的帽子戴到张学良头上,少帅被逼出走国外,1934年回国后,蒋介石又令他枪口对准共产党打内战。他十分不满,毅然与杨虎城共同发动兵谏,逼蒋介石容共抗日。为此,张学良被蒋介石送上军事法庭,长期软禁起来,几十万东北军被瓦解。  相似文献   

19.
今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60周年纪念日。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我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我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有关“西安事变”成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毛主席在1936年12月27日发表的《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一文曾作过精辟的阐述:……“西安事变”的发动,确系受下列诸种形势的影响:(一)张杨部队及西北革命人民的抗日怒潮的高涨;(二)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高涨;(三)国民党左派势力的发展;(四)各省实力派的…  相似文献   

20.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将不抵抗主义的帽子戴到张学良头上,少帅被逼出走国外,1934年回国后,蒋介石又令他枪口对准共产党打内战。他十分不满,毅然与杨虎城共同发动兵谏,逼蒋介石容共抗日。为此,张学良被蒋介石送上军事法庭,长期软禁起来,几十万东北军被瓦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