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畅 《环球人物》2012,(27):83-85
杜忠诰说,南老师改变了他的人生态度,解决了他的情感困惑2012年9月29日,著名文化学者南怀瑾先生在他居住和传道的江苏苏州太湖大学堂与世长辞,享年95岁。9月30日中秋夜,太湖大学堂沉浸在一片肃穆和哀伤之中。从各地赶来参加南怀瑾祭奠告别仪式的人们,向先生做最后的行礼。斯人已逝,撇开学术纷争,在其弟子眼中,南怀瑾有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经历和独特的魅力?几经辗转,环球人物杂志记者联系到远在台湾的书法家杜忠诰先生。  相似文献   

2.
我的老师     
正一头乌黑亮丽的秀发,一双能看透每个同学心灵的眼睛,虽然已经40多岁了,但看上去却只有30多岁。她就是我们五(3)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俞老师。俞老师保持年轻的秘诀是什么呢?有一次,我好奇地问她:"俞老师,您为什么看上去这么年轻、漂亮呢?"俞老师听了我的问题微微一笑,回答道:"因为我爱看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嘛!书籍是最好的永葆青春的良药,  相似文献   

3.
我的老师     
一谈到我的数学老师,那就有说不完的话。他,大名:李小福,我们常亲热地喊他小福同志。他个子不高,看上去挺年轻,戴着一副眼镜,活脱脱的一个学者样。他一点也不像个老师,倒更像一个学生,经常和我们在一起玩。  相似文献   

4.
“我从来把自己归入旁门左道,而非正统主流。我只是一个好学而无所成就、一无是处的人。一切是非曲直,均由读者自己去判断”  相似文献   

5.
有这样一个人,他集教授、居士、护法,宗教家、哲学家、杂家于一身,被人赞之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有人称他是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大师、易学大师、国学大师;有人称他是当代道家、现代隐士、“通天教主”;也有人称他是“高明术士”、“江湖骗子”。他就是南怀瑾——一个像谜一样的传奇人物。那么,南怀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6.
魏纯久 《文史月刊》2005,(11):24-25
我和我的日籍齿科老师日野文雄约有长达半个世纪的友好交往,其中直接交往不到两年,间接书信来往约20余年。回想起那些初识的时光,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7.
1994年夏,我到香港投身新闻界后未作长期打算,仍希望回学校继续中断的学业。当年12月,在中文大学举行“第三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  相似文献   

8.
董健 《炎黄春秋》2009,(3):81-83
我早在大学时代(1956—62)就喜欢读陈白尘的剧本,但直接与他发生交往并成为朋友,则是1978年他被调来南京大学以后的事了。他任中文系系主任,我在他重建并兼着主任的戏剧研究室当副主任,并协助他指导研究生。虽为同事,我却尊他为师,二人关系便是在师友之间了。  相似文献   

9.
从1954年到1983年离休,我在中央党校工作近30年。1957年到新疆班做辅导工作,因为这是为少数民族学员服务,真是提心吊胆、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地拼命干,  相似文献   

10.
我的汪老师     
正假日里,妈妈送我去少年宫学素描。于是,我认识了汪老师。第一次见到他,我还真大吃一惊。他是一位上了年纪的男老师,却扎着一把马尾辫。一身休闲装,让人感觉汪老师是那样的精神抖擞,浑身上下都流露出艺术的气息。汪老师眼睛不大,像两粒小小的黑豆,他总是自我调侃说:"眼小才能聚光啊",常常说得我们哄堂大笑。汪老师画得素描活灵活现,简直要从画纸上蹦出来似的!他没有我们印象中老师的不苟言笑,他率真、亲切,比起其他老师来,身上更多了几分孩子气。同学们都爱上他的课。我们喜欢他,还因为他是一个极其幽默的老师。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先生原名家骅,1899年生于湖北浠水一个书香门第,幼读诗书,常“忘寝食”。后入清华学堂,“五四”运动时曾作为清华学生代表到上海去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讲。清华毕业后赴美学习美术。归国后,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文学院院长兼中国文学系主任,后回母校清华大学任教,抗战开始后转入西南联大。他既是著名的新月派诗人,出版有《红烛》、《死水》等诗集,又精研中国古代文学,旁及历史学、民俗学、文字学、训诂学,无所不通,而且功力很深。他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都是中国文学系教授,当过系主任,主要讲授《易经》、《诗经》…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文史》2012,(6):7-7
国学大师南怀瑾9月29日在苏州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他在93岁高龄时,还活跃于讲学、著作和其他繁忙的工作,是什么原因让他享有近百岁的高寿呢?  相似文献   

13.
《贵阳文史》2012,(6):7
来源:《当代健康报》2012年10月11日国学大师南怀瑾9月29日在苏州与世长辞,享年95岁。他在93岁高龄时,还活跃于讲学、著作和其他繁忙的工作,是什么原因让他享有近百岁的高寿呢?饮食清淡。他平时饭量很小,以素食为主。中午少许盐煮花生米,晚餐一碗小米红薯稀饭,配一些小菜。二、睡眠质量高。他在  相似文献   

14.
正一"风和日丽好春光,布谷布谷声声唱,农夫田内忙插秧,根根秧苗有希望。"这是在幼儿园的第一个春天学会的第一首歌,名叫"插秧歌"。你听不到乐曲,但歌词好美,是吧。第七幼儿园位于杨家大河畔,不用过马路,只消顺着  相似文献   

15.
弘一法师(1880~1942年)俗名李叔同,早年是出身富家、热衷革命的才子;中年是博才多艺的艺术家和谨严肃穆、以身作则的名教师;晚年又是振兴"律宗"的一代高僧。作者李鸿梁是弘一法师器重的学生,本文写于1987年。  相似文献   

16.
<正>杨讷老师逝世一年多了。因为消息闭塞,杨老师病重期间未能前去看望;逝世后,也没能送老师一程,留下了深深的遗憾。2019年11月份,在陈高华老师倡议下,学界朋友集聚一堂,共同缅怀杨老师的为人为学,是很有意义的。我和郭旃、王劲松两位学兄,是陈高华老师和杨讷老师共同培养的第一届研究生,也是杨老师唯一一届研究生,感到莫大的荣幸。杨老师尊敬师长,学术求真,对我的教诲和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17.
<正>武汉是一座拥有歌咏传统的城市,抗日救亡、武汉解放、抗美援朝、长江大桥通车、汉版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上演,街头无不出现群众歌咏活动的热烈场面。特别是1965年4月5日,周恩来总理在武汉观看汉版《东方红》之后,留下“后来居上,精益求精”的题词,歌咏爱好者备受鼓舞。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书柜里珍藏着一方我的名章,初看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石料是最普通的青田石,字体是小篆。但如果仔细观察,却发现印章的布局十分精巧,疏密得当,字体采用十分有力的铁线篆,刀法也十分纯熟,确实是一方不可多得的好印。它的作者就是我的恩师——刘博琴先生。每当拿出这方印章,就会回忆起我少年时一段难忘往事。  相似文献   

19.
著名历史学家杨宽教授是我走上史学道路的启蒙老师。 杨宽,1914年生,上海青浦人。1919年秋入读家乡的鹤溪小学。五四新文化运动后,鹤溪小学这样的新式小学堂课程有国文、算术、修身、常识、音乐、图画、  相似文献   

20.
正我现在读六年级了,遇到了许许多多的老师,有的幽默风趣,有的和蔼可亲,有的要求严格……而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是现在教我们语文的许老师。许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她上的语文课生动形象,就像把我们带进了色彩斑斓的世界,让我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许老师的声音甜美,在她有感情地朗读时,同学们都会陶醉在她的声音里,仿佛身临其境,融入了课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