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炎 《史学集刊》2008,(2):27-35
唐代,都督一般兼任治所州的刺史,出现了都督、刺史两个长官合一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都督府与治所州政府之间的关系存在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都督府与治所州政府之间是合署办公的关系,两套僚属机构合并;另一种形式则是都督府与治所州存在着都督府官员与州级官员两套僚佐系统,这两套系统虽拥有一个长官,但并不是合署办公,而是相对独立,互不统属.都督府与其属州是上下级的统属关系,具体表现在上下级行政关系、对属州的监察职能以及军事管理职能等三个方面.随着唐代都督府的名存实亡以及藩镇的崛起,都督府与属州之间的行政统属关系变得越来越微弱,但是这种都督府统属数州的体制直接影响到唐后期的藩镇统属属州的体制.  相似文献   

2.
唐代前期都督府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鉴于前人对唐代都督府认识的分歧,本文从文献的角度论证了今人观念下的都督府自唐代建立至安史之乱的不同职能,即军政职能、民政职能、监察职能。并重点阐述了前两种职能所依据的社会背景,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三种职能下都督府与常州之关系,力图解决困扰都督府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宋卿 《史学集刊》2006,(5):89-94
唐代在东北边疆渤海政权地区设置的忽汗州都督府,在东北各羁縻府州中存在时间最为长久,其以朝贡为纽带与唐王朝保持着稳定的隶属关系。羁縻府州形式下的渤海政权对唐王朝的频繁朝贡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目的。其朝贡关系体现了中央王朝与地方民族之间的一种“君臣”与“宗藩”的政治关系.一方面加强了中央王朝对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辖关系;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各族间的联系,有助于“中华一体”的国家形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李青淼《唐代前期都督府探讨》一文提出的“唐前期都督在从军政向民政转变过程中,其等级也从统州降至与州同级”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都督府是对驻在州有完全军事、民事管理权,对所督其它各州有完全军事及部分民事管理权的军政合一机构,虽不是标准的行政机构,但正因为对所督州有部分行政管理职能,也就形成了相应的上下级统属关系,在唐前期,都督并未下降为与州同级的官职,都督府也不是州一级行政机构。  相似文献   

5.
唐代南宁州都督府属州交通与地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州都督府是唐朝西南边疆战略要地,下属十四羁縻州的具体地望至今多不清楚。本文根据文献记载,结合多学科研究方法,从分析交通格局入手,基本复原了这些羁縻州的具体地望。  相似文献   

6.
唐廷曾以颉利之地六州置定襄、云中二都督府,而其设置时间存在争议.学界主流的贞观四年说不确,其实际应置于贞观末年突厥部落南返之后,具体时间应在唐灭薛延陀汗国后的贞观二十一年.设置之初,二都督府辖白登等六州,至贞观二十三年被调整并增置为苏农等十一州.  相似文献   

7.
针对《六胡州古城址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关于唐前期"六胡州"地区的行政建制沿革和六州治城位置定位的研究,提出了商榷及质疑。所谓"鲁、丽、含、塞、依、契六州自西向东分布"的立论基础是主观臆想。由此出发推断的"六胡州"治城位置,以及兰池都督府城的地望,并不可信。《六胡州》作者在行文时出现诸如先入为主的臆断、时间概念不清、空间概念错讹、制度概念模糊、地名概念含混的状况,直接地影响着该文的学术见解之可靠性,因而难于成立。在现阶段,"六胡州"古城定位研究,仍有待继续与深入。  相似文献   

8.
日本帝国主义通过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旅大地区建立了“关东州”殖民地。为实现其侵略需要,日本在“关东州”逐步建立起一整套完整而严密的殖民统治体系,其机构设置先后多次变化,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本文主要从三个时期六个阶段对“关东州”殖民统治机构进行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唐前期东突厥羁縻都督府的置废与因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于贞观四年平定东突厥后 ,采用分建羁縻府州的措施以安置归降的东突厥部众。羁縻都督府的置废过程可分作前、后 2阶段。前期 (6 30— 6 4 6 ) ,共置 6府 ,即定襄、云中、顺州、州、化州、长州 6个都督府。后期 (6 4 7— 75 6 ) ,维持 4个都督府 ,即定襄、云中、呼延、桑乾 4府。重点论证 :《新唐书·地理志》所载的北开、北宁、北抚、北安 4都督府实际是顺、、化、长 4都督府的前身 ,换言之 ,后 4府实乃前 4府的更名和延续 ,并非同时存在 8府。化、长、 3都督府故地分布在“河曲”地域、顺州都督府故地则在燕山之北的大洛泊附近。定襄、桑乾 2府故地分布在“碛南”呼延谷以东的草原区域 ,云中、呼延 2府则分布在呼延谷以西的草原地带。 4都督府延续至天宝末年 (75 6 )而解体  相似文献   

10.
唐代灵、盐、夏、宥四州边界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历史文献、自然地理和文物考古等资料 ,探索唐代灵、盐、夏、宥 4州间的边界位置 ,论述灵、盐交界在今盐池县中部的南北走向山梁 ,灵、宥交界亦然。盐、夏交界在今靖边县西部红柳河一线 ,宥、夏边界以契吴山为标识 ,宥、盐边界斜亘于今盐池县北部。灵、夏边界则大致纵贯今杭锦旗中部 ,夏州南界以芦子关为限 ,北界则在纥伏干泉一线。  相似文献   

11.
在唐末旧置的基础上,五代继续增置防御、团练州,至后周末,境域内共计19个防御州、10个团练州,且分布重心逐渐由唐末的关中、中原西部地区东迁至以汴州、洛阳为中心的中原腹地,中原、淮南、河北南部等地区防御、团练州呈现出纚联成片的趋势。此外,防御、团练州还成为中央削弱方镇力量的重要举措,从内部结构来看,设置防御、团练州使得辖3州以上的方镇逐渐向辖2州的方镇趋近,从而使得中央对地方军政的控制力大为强化。  相似文献   

12.
唐政权与朝鲜半岛的关系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先后出兵灭掉朝鲜半岛上的百济和高句丽政权.析其地置熊津都督府和安东都护府,又在新罗领土上设置鸡林州都督府,不但恢复了汉魏时期对朝鲜半岛北部的有效统治,而且在整个半岛地区普遍设立了府、州、县,把这一地区直接或间接地纳入唐王朝统辖之下,这是中国东北古史研究中不能回避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3.
归义都督府是唐朝为开元二十年来降的李诗所部奚人设置的一个羁縻都督府。李诗降唐意味着奚人从此分裂为两大支系。随李诗降唐的一支迁居幽州良乡县,而未随李诗降唐者则继续留居塞外故地。这支塞外奚人的首领即归诚王李归国。李诗死后,其嫡子李献诚继任。而据称是李诗之子的李延宠则成为塞外奚人的首领。安史之乱以后,归义都督府作为一级行政区划虽已湮灭无闻,但其属民及其后裔构成了李宝臣集团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今四川、贵州、云南三省交界地区,唐宋曾是泸州都督府、泸州属地,先后置有19个羁縻州、50多个羁縻县,但唐宋地志对其具体地望记载不够确切,后之治史地者往往不得要领。谭其骧、刘统、蒲孝荣、贾大泉、史为乐等对这些羁縻州的地望也有不同的解释,所惜不见有文字考证。笔者据有关史料,考证了泸属西部11个羁縻州、30多个县的建置沿革、交通格局和具体地望,并对各家的定点进行了商榷,最后以地图形式复原了这些羁縻州县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5.
试论唐西州都督府与西州政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以史为鉴 ,竭力避免出现军政合一现象 ,规定都督府只掌军事不问民政 ,州政府只管民政不问军事 ,但实际情况却非常复杂。本文指出 ,西州都督府实际上与州政府合署办公 ,并根据大量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对此作了充分论证 ,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条件 ,以及西州与安西都护府的关系、合署办公与一般都督府的关系等问题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葛宁 《福建史志》2023,(5):29-35+60+71-72
唐代武德年间福建地区行政建置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但相关沿革问题目前尚未得到完全厘清。一为学界对武德年间建州、泉州的沿革关系众说纷纭。今考证武德四年曾改建州为泉州,与武德六年另置之泉州非为一事;武德四年另置一建州于建安县,亦有别于武德元年建安郡所改名之建州。二为武德八年闽地设都督府,部分史料及学术研究均以为是“丰州都督府”,根据出土墓志等相关史料,应更名为“泉州都督府”。  相似文献   

17.
唐调露元年设六胡州,长安四年并为匡、长二州。神龙三年于此二州地设兰池都督府,分六州为县。过去学界多认为,此兰池都督府即《新唐书.地理志七》所记灵州都督府所属党项羁縻府州"兰池都督府"。本文考辨以为两兰池都督府非同一,原六胡州所设应为"兰池州"或"兰池州都督府";并考释兰池州所辖六县中,可知的有长泉县和塞门县。  相似文献   

18.
熊津都督府陷落始末——兼论唐罗战争的爆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与新罗联手灭亡高句丽后,两国因百济故地控制权等问题矛盾激化,新罗利用唐军主力被吐蕃牵制在西部战场的良机,于咸亨元年至咸亨三年(670—672)不断进攻唐熊津都督府。出于国内政治及经济需要,唐朝于咸亨三年五月前后主动将熊津都督府驻军及当地百姓撤往内地,因之有关新罗于咸亨二年(671)夺占熊津都督府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唐朝在唐罗熊津之战中犯下了一连串的战略、战术失误,而没有制定完善可行的整体战略则是熊津都督府撤守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关于唐代沙州升为都督府的时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中日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主要依据敦煌书及相关献,从唐代前期沙州长官的称谓、六曹机构及官员名称、吏员设置及称谓、官书的钤印等方面,系统考察了沙州的行政建制问题。认为开元、天宝以前,沙州的行政建制一直都是刺史州(太守郡)建制,而非都督州(郡)建制;又据渊阁四库全书本《唐会要》卷70的记载,确认沙州升为都督府的时间,是在唐代宗的永泰二年(766)五月,而非唐高宗的永徽二年(652)五月。沙州的这一行政建制变动,与同年五月河西节度使西迁沙州有密切关联。这一考定,对正确认识唐代沙州的行政建制演变和相关敦煌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史·赵昛传>(中华书局1974年版)依据张森楷先生的考证,将赵距担任的"陕州"剌史改为"硖州"剌史.据我考证,孝闵帝在位的几个月内,作为地方行政单位的硖州尚未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