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源  张文波 《华夏考古》2015,(2):119-126
秦的建筑排水设施包括散水、排水沟渠以及由排水池、地漏、排水管和渗井等组成的排水系统。秦在建筑排水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排水做法,排水设施的生产制作也呈现出规律性,反映了秦的建筑排水技术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黄利勇 《风景名胜》2021,(5):0072-0072
针对市政道路给排水,对市政道路路基、路面和绿化带排水的优化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旨在为实际的设计工作提供可靠依据,保证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刘照建 《文博》2011,(1):59-63
西汉崖洞墓内发现大量的防排水设施,防排水方法复杂多样,已形成完善的的防排水系统,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在中国墓葬防排水技术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当代和后世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相城战国至汉代时期大型排水设施位于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2009年3~6月进行基本建设时发现,淮北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面积较大,相关遗迹极具规模,发现的大型排水设施与临淄齐国故城大型排水设施的建筑材料、构筑方法、设计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又具有自身特点,在我国古代城市建筑遗迹中较为罕见,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战国至汉代相城的历史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杨梦林 《风景名胜》2021,(2):0361-0361
本文首先阐述了围堰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运用原则,进而分别从科学设置围堰、施工规划、基坑排水、粘土填充以及加固围堰五个方面分析围堰技 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旨在通过技术研究,推进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6.
前蜀王建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年以来多次维修,其中1989年度王建墓防渗排水维修工程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该次工程历时近一年,基本解决了王建墓封土、墓室的渗水问题.  相似文献   

7.
汉代,相当数量的中小型墓葬有排水设施,既有墓外排水沟,也有由墓室内向外延伸的排水沟,每一类又包括多种不同形式。排水沟的分布地域特征明显,与自然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特点突出;使用时代贯穿两汉,不同时期又具有各自的时代特色;对应墓主的身份等级多样,但均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砌筑方式较为多样,既有统一性,也有特殊性,综合体现出汉代墓葬排水沟的逐步发展和不断推广、普及,反映出墓内防排水及保护墓葬的目的和需求,对研究汉代中小型墓葬的发展和演进具有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城市的给水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凿井取水,二是穿渠引水。井水水质纯净,渠水水量较大。城市的排水主要依靠管道将城中的雨水和生活废水排往城外的护城河中。  相似文献   

9.
遗址大型饱水木构件原址保护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针对古遗址这一特殊建筑物,从环境地质的角度分析了古遗址及其大型木构件原址保护的主要环境地质病害,提出了“堵、截、排结合”的疏干排水方案、锚杆加固边坡和化学加固木构件的治理保护措施。并例举了湖北省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原址保护的环境地质病害的治理措施,和治理措施的预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华遗产》2009,(2):13-13
自1974年被发现以来,有关秦始皇陵地宫是如何建成的问题始终是一个谜。近日,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刘占成根据几十年的考古勘探研究认为,地宫的营建过程是这样的:先是排水设施,其次为挖掘墓圹,然后是布置墓室、券砌石顶、墓顶封土和回填排水渠。由此初步揭开了秦陵地宫营建过程的神秘面纱。为何最先建设排水设施呢?因为该地区地下水源丰富,  相似文献   

11.
王建墓防渗、排水和通风工程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叙述了王建墓的基本情况和前期试验,以及防渗、排水和通风工程中的各项技术措施;进行了墓体稳定性的计算及其全面治理后的效果观察。结果可见,雨水渗漏已完全解决,墓室内年温差从8~26℃下降到11~22℃,相对湿度从夏、秋季长期处于100%,冬、春季48%~85%调节至常年处于77%~84%,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三板桥是贵阳的一个老地名,现名汉湘街。它是南起醒狮路(老地名独狮子、茴香坡),北至中山东路(老地名三浪坡、小十字)之间的一条小街,因地处市中心,来往行人较多。三板桥的得名,来源于清咸丰年间(1851至1861年),从富水南路(老地名福德街)流经此街有一条排水大沟,为让百姓过往方便,在排水大沟上用3块木板搭起一座小桥供行人通过,故名三板桥。  相似文献   

13.
王瑛 《成都文物》2000,(3):43-46
1942年发掘的前蜀王建墓,在解放后,党和政府曾多次拨款进行维修。比较大的维修有三次。1952年,在千年古墓正南方,紧接墓前室的位置,仿照古墓结构,修建了一道保护门墙;1957年,又修建了王建墓博物馆大门;而规模最大、整治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是1989年8月——1990年6月历时10个月的“王建墓防渗排水综合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从树木的灌水与排水、树木的施肥和树木的病虫害防治三个方面探讨了自己对公园树木养护管理的一点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2015,(10)
在新时代下,泵站建设事业已拥有全新的面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各种技术逐渐应用到泵站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新形势下,随着不同地区各个领域的发展,泵站已有的运行状态已经无法满足各方面的客观需求,需要进行优化调整。以此,使泵站处于更加高效、安全的运行中,更好地为不同行业发展提供服务。因此,本文作者以泵站运行为基点,对其优化建议以及调整方式予以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对岩质高边坡失稳的巨大危害必须高度重视,治理时应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护治理。同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了岩质高边坡失稳的成因,并对采用边坡分级、降缓坡率、增加排水设施及预应力锚索框架加固、护面墙、柔性防护网防护等综合治理措施的具体方案及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好多事情随着岁月的流逝,都逐渐淡忘了,但李鹏总理视察仙桃排湖泵站的情景却还清晰地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令人难以忘怀。1995年11月8日,中央及省委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带着治水兴农的议题来到我们仙桃市排湖泵站。排湖泵站是70年代初兴建的国家级大型电力排灌站,是一项排灌兼用的水利枢纽工程,受益面积达一百多万亩。我们向他们介绍了泵站的有关情况后,他们巡视了整个泵站,其间,大家不时称赞这里环境幽美,气势雄伟,站容站貌整洁。又偏离闹市,易于警卫,于是,他们当场拍板,把泵站定为近日中央领导前来视察的地方“就看这里。”…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古建筑中排水不畅是影响文物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排水体系不断完善,新型的现代材料也应运而生,为此对山西省繁峙县公主寺院落排水系统进行了研究,分析探索古建筑寺庙院落排水体系,为更好的解决寺庙院落因排水不畅、积水造成的古建筑损毁做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多年前,我和一些从事世界遗产工作的朋友说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的全球世界遗产事业,应当高度关注人类灾难遗产的调查、研究和认定,并且在世界遗产名录中专列“人类灾难遗产”类别,或者就如同设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等那样,设立“人类灾难遗产”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一1995年,我在仙桃市郑场镇担任镇委书记。5月30日凌晨3时起,大雨倾盆,不到6个小时,普降暴雨365毫米,镇域108平方公里承雨量达7500万立方米,为300年所罕见。根据水利部门测算,把所有排水通道打开,因水系独特,7500万立方米渍水,需要5天才能排出。我于5月30日晚6时召开镇委、镇政府领导联席会,进一步调度排渍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