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语》韦昭注匡谬一则董莲池,王彩云现存《国语》的注本,以三国吴韦昭之注为最早,由于该注保有许多古音、古训,颇受学者重视,因此它也就最具权威性。今人注释《国语》,凡遇疑难问题大都折衷于韦昭之说加以诠解。但是有些人没有想到韦昭之注并非尽是,其中亦有可商...  相似文献   

2.
《国语》的版本,以天圣明道本和公序本两种为最早,也最称权威.在八语的分章上,两个版本系列大体相同,但又互有出入.本文逐一比照两个版本在分章上的歧异,并根据《国语》“语”类文体的特点和上下文内容的相关性,揭出41处进行讨论,并逐一提出或分或合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先秦重要典籍。三国时吴人韦昭在《国语解叙》中论为“实与经艺并陈,非特诸子之伦也”。对这部重要历史文献,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在广泛吸收清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点校整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出版。经过这番点校整理,使《国语》文意昭然,为我们阅读和研究《国语》及韦昭注,提供了很大方便。此点校本成为目前最易得、最易读的《国语》本子。然而,白壁难免微瑕。其中除在校勘上有误从明道本者外(例如:第477页注:“随禄尊卑。”当从公序本作“随爵尊卑。”),犹有标点失误者几十条。为便于读者更好地利用此  相似文献   

4.
韦昭《国语解》和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国语》和《左传》的完整注释,在《国语》和《左传》研究以及古籍注释中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针对《国语》《左传》两书中相同史实的记载,韦、杜二氏的注释既有相同或微殊之处,也有迥别之处.通过韦昭、杜预对两书部分异文注释的比较看出韦杜二注各有疏误之处,二者多可互证疏...  相似文献   

5.
《易传》是最早系统解释《易经》的著述,为《易传》作注之书亦汗牛充栋.和《易经》相比,《易传》的艰深程度略减,尽管如此,对它的注释仍有众多的欠妥之处.现以几种常见的今人注本为例,简析造成《易传》注释失误的原因.所涉及的注本有,高亨:《周易大传今注》,徐志锐:《周易大传新注》,南怀瑾、徐琴庭:《周易今注今译》.为行文方便,分别以高注、徐注、南徐注称之.造成《易传》注释欠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薛安勤、王连生先生《国语译注》(以下简称《译注》),是吉林文史出版社“中国古代名著今译丛书”的一种。对先秦历史典籍《国语》全注全译.在1993年以前,就个人目力所及,国内可说是第一本.筚路蓝楼,功不可没。1993年,我因为承担了贵州人民出版社“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之一的《国语全译》,在工作后期曾参阅《译注》,觉得该书的注释和译文都存在一些问题,现将较突出者分类昨列,提出讨论。一、注释错误:(1)55页注(29)郑出自宣王:郑桓公是周宣王母亲的弟弟,郑国之封是在周宣王之世。按:后半句不错,前半句误在将韦昭《国语…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国语》刊本主要有道春点本、千叶玄之校本、冢田虎本、上善堂本、秦鼎《定本》和高木熊三郎标注本,其中道春点本、千叶玄之本、冢田虎本、秦鼎本和高木本属于《国语》公序本系统,而上善堂本则属于《国语》明道本系统。公序本系统中,道春点本、千叶玄之本、冢田虎本、秦鼎本和高木本具有前后继承的渊源关系。道春点本既是日本《国语》刊本的开端,又是早期日本《国语》研究者所凭借之本。秦鼎《定本》既是日本《国语》研究的重要著作,又是此后日本《国语》研究、点校的重要依据版本。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整理校点的《旧五代史》,是各种辑本中最精善最完备的一个本子。笔者之为此篇,非欲翘时贤之失以自喜,盖顺下风,承馀绪,意增涓埃之助,而亦借此求正于同好诸公云。《梁太祖纪》  相似文献   

9.
徐元诰的《国语集解》最初由中华书局在1930年出版。2002年经王树民、沈长云两位先生校点由中华书局出修订本。徐书全刊国语本文以及韦昭注,并将相关的对韦昭注的驳正熔合自己的意见列于韦昭注的下面,为读者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材料。不过部分注解或校订现在看来存在可商榷之处,特别是出土文献以及考古发现的研究的进展都可以和国语互证,显然这是徐元诰无法看到的,本文旨在根据古文字材料和考古发现的进展,对《国语集解》作一个初步的订补。  相似文献   

10.
《尔雅》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汉以后便列诸经籍,布诸学官,为儒家治学必读之书.因此,历代竞相翻印,版本百出.群经载籍,自六朝以后,行世者只有经注本,《尔雅》亦然.《尔雅》经注本即晋郭璞《尔雅注》本.郭璞《尔雅注》最为学人推重,郭氏“缀集异闻,会粹旧说,考方国之语,采谣俗之志”,“沈研钻极二九载”著成此书(郭璞《尔雅注序》),为今存最早最完整的  相似文献   

11.
太宰纯是日本《国语》研究的先行者,其《国语》研究成果并没有形成专书,而是散见在《紫芝园漫笔》以及后世的《国语》研究著作或批校中。今从太宰纯《紫芝园漫笔》、渡边操《国语解删补》、千叶玄之校订《韦注国语》、高木熊三郎《标注国语定本》、六谷藏书《国语》批校中,辑出标为太宰纯之说者125条,其说大致分为校订文字、训诂语义、音注订正等三个方面。太宰纯的有些说法对于训释《国语》、补充韦注是有益的,但是也存在误会《国语》本文及韦注的地方。今撷其中53条,一一辨析,俾有益于《国语》之研究以及太宰纯《国语》研究之得失。  相似文献   

12.
我承担了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中的《国语选译》工作.它的具体要求是“每篇依次分为提示、原文、今译、注释四部分,以译文为主”,但是“注释是今译的补充部分”,意思是说读者还是要借助注释才能更好地理解译文.可见,即使有译文,对古书来说,注释也是不可少的,更何况没有译文的古书,注释更是必需的.我在进行《国语》注释和今译工作中,反复阅读推敲韦昭的《国语解》及近现代对《国语》有关注释、翻译诸作,深感极有必要探讨如何借鉴韦昭《国语解》来为我们当前的古书注释服务.  相似文献   

13.
注释古籍,以注释典故最难。清杭世骏就说过:“诠释之学,较古昔作者尤难。语必溯源,一也;事必数典,二也;学必贯三才而通七略,三也。”(《道古堂集》卷八《李义山诗注序》)所谓“语必溯源”,即是说的注释语典,“事必数典”,即是说的注释事典。杭氏之言实为注释家的甘苦的论。然而,我们在研读古注和作今注的实践中发现,注释典故之难,并非“志学”“而立”、“一字千金”“破斧沉舟”之类,其难却在如下六个方面。 一、变形之典 典故词语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形体的多样性。在使用时可以换字变形。若用常形,凭借工具书即可查出典源而注出。变形者,工具书就难以解决。不详加考证就无法作注,即作注,亦易出现错误。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校点本《史记》是人们学习和开展《史记》研究工作最常用的本,但也不无可商之处。本就校点本底本之讹衍脱倒、漏校及误校、标点不当等疑误之处,在前人和旧作的基础上再检出30余条,进行辨正,供读参考。  相似文献   

15.
《国语》是研究先秦史的重要史料,韦解则是我们弄清《国语》所载史实和思想的重要依据。韦解具有体例完备、兼采诸家、征引广博、注释简洁的特点,这些特点拉近了《国语》与经史的关系,提高了《国语》的地位。《国语》韦解具有承前启后的价值,开集解之风,这是使得《国语》流传至今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俞志慧教授著《〈国语〉韦昭注辨正》于《国语》及韦昭注之辨正校核精审,堪称佳作,然其中仍有未协之处,今检得30条,稍加辨正,以有益于《国语》之广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于《左传》注疏与古今中外诸家之研究,广参博采,详稽博辨,诚为迄今最佳之《左传》注本。惟千虑一失,在所难免,且计算机科技日进,古文字字形扫描入注,已易如反掌,本文谨提议透过展现文字初形、阐释引申义及阐明通假关系,提升《左传》注释之素质,加深读者对《左传》之理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国语·晋语》韦昭注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前贤时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揭出<晋语>中21处文本或韦注,认为其中有些是韦注本身的问题,前贤尚未发现;有些是前贤已经发现了的韦注的问题,但尚未给予真正解决;有些则是文献流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未必与韦注有关,但涉及对《国语》的理解。本文逐一进行分析、解决。本文讨论《七录序》涉及的两个早期目录学史上的重要问题。《晋中经簿》在四部之外,又分为14卷,具有一定的二级分类意义。《古今书最》记载的图书存佚数字,是王俭而不是阮孝绪本人的统计结果。  相似文献   

19.
徐元诰《国语集解》,网罗各家之说,于读《国语》者甚为便利,可称当前《国语》校注本之最佳者。然其中亦有可商榷、补充之处。今就可商榷、补充之处,成札记数条,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清代学者关于《国语》的辑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国语》佚文的辑佚,一是对汉晋时期《国语》注解的辑佚,其中又以后者为重.在清人所辑汉晋佚注中,汪远孙《国语三君注辑存》搜集内容最为完善,之后的马国翰、王谟、黄奭王仁俊等有所补充,对我们今天整理和注解《国语》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