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守华 《民俗研究》2017,(1):104-109
60年前,《慎重对待民间故事的整理编写工作》引发一场热烈讨论;60年后,该文作者又指导一位年轻的民间故事爱好者尝试改写民间故事,并就故事"改写"问题潜心思考、专题论述,揭示了阿·托尔斯泰改写俄罗斯民间故事,格林兄弟改写德国民间故事,伊·卡尔维诺改写意大利民间故事以及董均伦、江源改写中国民间故事的成功经验,阐述了改写故事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民族民间故事的整理,我没有什么经验,也没有深入地、系统地研究。这里,谈谈自己整理和编辑民族民间故事的一些肤浅的感觉、认识和做法。去伪存真珍珠与鱼目混杂,精华与糟粕杂柔,这在口头文学中是常见的。作为口头文学之一的民族民间故事也不例外。由于它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因而在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加进一些宿命论、封建迷信、庸俗低级、不够健康的东西。如果“一字不动”地把它作为文学读物发表、出版,就可能产生某些消极影响。因此,各民族的民间故事,要作为文学读物发表、出版(如果作为研究资  相似文献   

3.
民间学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在生产和生活中创作出来的一种民间口头语言艺术。搜集整理好民间日头学、特别是民间故事,让这种学品种作为一种重要的化财富流传于世,是一件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的工作。笔曾经参加过贵阳市各区民间故事的选稿工作,经过一、两百万字的阅读和思考,感到搜集整理在如何归纳处理好民间学语言方面,有如下一些需要留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董均伦是我国著名的民间文艺学家。他与妻子江源合作,采取"安营扎寨"的方法,以文学工作者的身份,长时间深入群众之中,搜集整理了大量流传在民众中的民间故事并结集出版,对我国的民间文学事业做出了有益贡献。他们的搜集与整理办法,可以用"改写"一词来加以概括;他们所搜集整理的民间故事集,可与《格林童话》相媲美。董均伦,是一个与中国民间故事相映生辉的名字。  相似文献   

5.
关于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记录和整理问题,口头上,大家都说要忠实记录、慎重整理,但到底怎样忠实法,怎样慎重法,往往又各执一端,各行其是,更甚者,有的口头上讲的一个样,做起来又是另一个样。因此,我觉得记录和整理问题,仍然是当前民族民间文学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我的看法,把忠实记录、慎重整理作为一个原则,一个总的要求,这是对的,但应把这个原则加以具体化,把它贯彻到各类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之中。因为各类作品的体裁、篇幅和艺术特点的不同。记录和整理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别,不能搞“一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随着满族民间故事的不断挖掘、整理和出版,各报刊也相继发表了一些研究文章,但多就某些方面进行论述,使人不能窥其全豹。本文拟从纵、横两个方面对满族民间故事做一概括介绍,勾画出一个粗线条的轮廓,以便读者有个较完整的了解,并从中寻绎其发展、衍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围绕蛇郎和龙女谈彝族民间故事的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的民间故事整理介绍出来的已经很多了。仅《彝族民间故事选》一书,就收录了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彝族民间故事和传说百余篇,此外,各种和民间文学有关的杂志也介绍了不少。我们读彝族的史诗、神话、叙事诗等,仿佛已经看到我们的远祖所生活的世界,等到读了民间故事,这种怀念的感觉就更加浓厚了。一、彝族的蛇郎故事从北方的少数民族、汉族到南方的诸民  相似文献   

8.
静坐于慕名已久的“白云山房”,品着滚烫醇厚的普洱茶,雷铎先生为我们点燃了一段来自柬埔寨的千年水沉香,话题就从这沉香说起,他讲“运用之妙,存乎于心”,惋惜“我们偏废了一些器官,只沉溺于声色之中”,然后再讲历史变迁、民间故事、民众风尚,不知不觉中,围绕一截时隐时现的沉香,他已经纵横中外古今讲了大半个小时。[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年初,我们读了长江三峡民间故事家刘德方传讲的故事选集《野山笑林》后,深深为那些三峡区域特色鲜明、山野风味浓郁的民间故事所吸引,以至爱不释手。最近,我们获悉湖北民间文化部门已正式授予刘德方“民间故事讲述家”称号,作为民间文化的研究者,心情十分激动,为我国又添一位“民间故事讲述家”而高兴。近日,我们怀着对这位民间故事讲述家的钦佩之情,专程赶往宜昌采访了这位农民故事家。  相似文献   

10.
1986年的夏天,我刚调到省志办。主持工作的朱锡通副主任告诉我,我的主要工作是编《江苏地方志》。当时,担任编辑工作的只有我一个人。刊物的出版已经筹备了一段时间,征集到了一些稿子,但是数量不够,还要再组织一些稿件。朱主任鼓励我先要好好学习,并叫我先领一本来新夏先生的《方志学概论》让我仔细读,他说,每星期三下午都有业务学习,每个人都要结合这本书,讲一课,谈学习体会。面对方志编修和编辑杂志这两项陌生的工作,我感到了压力。  相似文献   

11.
阿瑜 《旅游纵览》2012,(5):15-15
<正>作为编辑,我们的愿望当然是"发掘有水平的新作者",因此收到新作者的首次投稿,我们都会细看。但并不是所有的新作者了解《旅游纵览》杂志的稿件要求,这造成了我们在编辑工作中的—些困难。这方面的问题一直有作者询问,本期,根据编辑和写稿的工作经验,我整理了一些注意事项与作者特别是新作者沟通。1.《旅游纵览》杂志的办刊特色是"关注生态,  相似文献   

12.
祝秀丽 《民俗研究》2003,(1):140-147
中国学者对民间故事讲述活动的关注,可以追溯到“五四运动”后故事文本搜集活动。早在二、三十年代,刘大白、钟敬文等前辈就在自己的家乡采录故事文本,开启了中国民间故事搜集记录的先河。那时的调查者关心的主要是故事文本本身的记录和整理,捎带说明讲述人以及讲述情景的简略情况;研究者的学术兴趣则在于挖掘本民族民间故事的历史、社会、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一直到当代,这种把民间故事  相似文献   

13.
河南桐柏山区,山青水秀,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还是一个多民歌、多民间故事之乡。就在这片土地上,一个不起眼的农户家中,有一个被联合国命名的“故事家”。随着这位76岁高龄的故事家曹衍玉去年12月在北京领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证书,默默在乡村生活了几十年的她,便成了新闻人物,不少新闻媒体前来寻访。一曹衍玉讲的故事很多,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无所不包。她在讲述故事时,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了现代人的品行、生活情趣和自己的生活体验。从她讲的故事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周围人…  相似文献   

14.
1986年的夏天,我刚调到省志办。主持工作的朱锡通副主任告诉我,我的主要工作是编《江苏地方志》。当时,担任编辑工作的只有我一个人。刊物的出版已经筹备了一段时间,征集到了一些稿子,但是数量不够,还要再组织一些稿件。朱主任鼓励我先要好好学习,并叫我先领一本来新夏先生的《方志学概论》让我仔细读,他说,每星期三下午都有业务学习,每个人都要结合这本书,讲一课,谈学习体会。面对方志编修和编辑杂志这两项陌生的工作,我感到了压力。那时,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刚成立半年多,四五个人,两间房子,由省社科院代管。社科院历史所在省志办成立前,曾…  相似文献   

15.
正月是故乡的圆,情是家乡的缘,令人魂牵梦萦的乡愁是古朴、庄重的家乡锅庄舞。在小时候,听当地老人们讲,在尼汝有300多首锅庄舞曲,甚至不止这些,使人听了感到十分震惊。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文化部门的重视,经过18位锅庄舞民间传承人的吟唱表演,非遗文化工作者的录音收集,之后用藏文整理编辑,把汉文翻译附后,目前已收集到的尼汝锅庄舞词曲有175首,告别了过去没有文字记录尼汝锅庄舞的历史年代。  相似文献   

16.
《沧桑》2002,(4)
人的一生,有的故事少,有的故事多。贾植芳先生是属于故事特别多的那种人。六七十岁之前的故事,大多在《狱里狱外》这部回忆录里讲过,这本书2001年香港出了增补版,他传奇般的经历曾让海内外不少学人唏嘘不已,可他的人生故事远没讲完,至少从“文革”开始之后这三十多年便没系统整理过。笔者有幸同贾老相识多年,一次次地听过他许许多多的新老故事,这里择几则有趣者供读者一哂。为避免第三人称的加油添醋,特以口述记录形式整理之。  相似文献   

17.
杨秀民 《神州》2011,(5S):29-29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普遍采用串讲法和评析法。这两种教学法的共同点是教师讲,学生听。有的教师旁征博引,繁琐考证,学生昏昏欲睡;有的教师一讲到底,颠筐倒箱,倾盆大雨,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  相似文献   

18.
1999年3月9日上午10时20分--11时50分 地点:北京西皇城根南街9号院华国锋家中 问:从上次(1997年11月)见面至今已有二年多没有见面了,再来看你,身体怎么样?现在社会上出现一些书,专门写粉碎四人帮的经过,有的是有事实根据;有的是互相传抄;有的则是胡编乱造、歪曲事实、添油加醋,弄的真假难辨、混淆听闻。特来看看你,并澄清一些重要事实,以正听闻。我并从书店买了两三本书送给你看看,就可看出这方面情况。去冬纪念三中全会20周年以来,有些书讲的比较符合实际了,例如于光远写的这本专讲三中全会前中央工作会议的经过,是从实际出发的,特送你一本看看。当然,他对你也有批评,但基本上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笔者近年来因参与一些现代军事史的研究活动,深受档案保存完好、整理有序、研究成果丰富之惠。但另一方面,感到有些档案、专著、回忆录等资料,相互矛盾,莫衷一是;根据个人亲历,感到有的记载失实,不能反映当时历史的真实面貌。其所以致此,个人认为有以下诸种原因:  相似文献   

20.
我是在洱海边长大的,小时候就听过许多白族民间故事。但后来从事一点民间文学工作,接触了更多的民间艺人和歌手,看到了一些有关资料,才知道自己小时候听过的,仅仅是白族民间故事中的很少一部份,好比沧海一粟。我曾经请教我很尊敬的最会讲故事的一位白族民间老艺人:“我们白族的民间故事,究竟有多少?”他笑起来说:“我也说不上来,恐怕有苍山的花朵那么多,有洱海的贝壳那么多,有天上的星星那么多吧?……”老艺人幽默风趣的回答,不仅生动地形容出白族民间故事多到难以数清、无法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