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藏著名的桑耶寺南面,隔江相望的地方,是山南地区扎囊县朗色林村地界,建于帕竹地方政权时期的朗色林庄园就在这里。朗色林庄园是西藏封建农奴制社会的一个缩影,它有着几百年的延续性及巨大的规模,是研究西藏封建庄园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历史见证。西藏民主改革之后,朗色林庄园已然荒芜了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2.
帕拉庄园     
年楚河平原肥沃的土地,曾吸引旧西藏贵族们来此建立自己的庄园。帕拉庄园,这个被称为西藏封建农奴制标本的庄园,也在此经历了它的风雨岁月。  相似文献   

3.
西藏在民主改革前,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寺院遍地都是,僧侣尼姑占总人口十分之一以上。西藏地方政府400来名正式官员中,一半以上是僧人。而且在同级官员中,一般都设僧俗两官,僧官的职权地位通常都高于俗官。于是外界有许多人都想当然地以为,在西藏出家当喇嘛的人,一定就算迈入了“领导阶级”队伍;喇嘛们都要学经,“学而优则仕”,象古代  相似文献   

4.
中古西欧的封建庄园,是封建经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由于其生产力低下条件,生产规模小容易受地理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通过分析庄园的形成条件、生产组织形式、地租形态、政治统治权利等,可知封建庄园是在封建大地产的基础上,以占有一定数量的依附劳动者为前提而产生的,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从当时的历史情况来看,它的产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书讯     
《解放西藏史》本书从西藏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社会历史状况;西藏和祖国的历史渊源;西藏的民族宗教状况;西藏的封建农奴制社会;近代帝国主义势力入侵西藏和西藏分裂主义的出现;解放西藏的决策和部署;解放前夕的西藏形势;中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社会经济研究所在“西藏百户家庭调查”的基础上,于1996年7月编辑出版了《西藏家庭四十年变迁》一书,首次公布了许多有关西藏家庭的详实调查数据,对我们了解今日西藏十分有益,现摘编如下,以飨读者。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旧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早期封建社会——封建农奴制,土地和大部分牲畜掌握在占总人口5%的寺院、贵族以及地方政府手里,广大农牧民不仅没有属于自己所有的土地,而且还要承担相当繁重的无偿劳役,缴纳高额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劳动者的生产仅足糊口、苟延生命,那些生活在…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西藏从1959年民主改革,尤其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通过国家的大力帮助和广大衣牧民及藏汉族干部的共同努力,农牧林水事业从原始落后的状态迅速发展起来,为后来西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社会民生的大力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组图片故事展现的便是发生在30年前的那些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民主改革之前,西藏在噶厦、寺庙、贵族组成的三大领主的统治下,农业基本处于原始状态。生活和劳动在封建农奴制社会的农奴完全失去了人身的自由,如同被使唤的牲畜劳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关于西藏民主改革的认识与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民主改革是西藏在和平解放的基础上由封建农奴制到人民民主的历史性变革和发展,是西藏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里程碑。这是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根据西藏和平解放后不同阶段的实际,正确认识和处理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必然性与社会基础、时机与条件、策略与步骤以及性质与前途等问题,并依此相应地作出和平协商、"六年不改"、赎买和"稳定发展"等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开展和实现的。正是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西藏由和平解放、筹备成立自治区至民主改革,跨越几个世纪而成为人民民主的西藏。  相似文献   

9.
佛教作为一种宗教文化现象传入西藏后,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熏陶民族性格,影响民变了社会观念和民众的文化心理状态,它的兴民族有很大的影响。许得存发表在《西藏研究年第一期上的文章研究了格鲁派兴衰的原因。为西藏社会进入近代以后,随着种种矛盾加展封建农奴制社会日益堕落、腐朽,藏传佛教文封建农奴制的尽头徘徊,面临着改革。广大增禁欲的殿堂,把兴趣转向世俗事务,参与政泊欲望高涨,没有更多地考虑传统佛教向近现代变和适应的问题,忽视了佛法修养,拒绝接受化,以在雪域圣土固守传统佛教而自乐,从而藏传佛教特别是格鲁派的衰…  相似文献   

10.
周静 《沧桑》2011,(1):79-80,87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是重大和深远的,农奴的解放使该国从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农奴的解放是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作出的一种自救式反应。在农奴制改革前政治经济地位就开始发生变化的贵族因农奴制改革带来冲击性的影响处境更加艰难,他们在剧烈的社会变化中反应各异,一部分贵族无所适从,消极应对,彻底变卖土地,沦为无产者;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贵族对所处现状作出积极的调整,他们或凭借自己的实力希望挽救他们正在失去的辉煌,或转向现代资产阶级,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领头人;更多的分化为俄国社会向现代化发展中的中产阶级,逐渐成为俄国政治中具有影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开创西藏历史新纪元的大变革《中国藏学》1999年第一期发表编辑部文章,以纪念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文章认为40年前发生在西藏的那场社会大变革,是共产党领导西藏百万农奴自己解放自己的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铲除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研究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及其重大意义,不仅是对历史前进的轨迹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也会对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一、西藏的民主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西藏的民主改革有两大任务,一是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  相似文献   

12.
位于年楚河上游的江孜平原,因其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西藏出产丰富、人口茂密、工商繁荣之地。民主改革前,这里是典型的封建农奴制,西藏地方政府设立江孜宗政府管辖。这片丰饶的广安地区,分布着32个大小贵族的庄园。以白居寺为首的寺庙集团,是当地最大领主,因其灿烂的宗教文化而名扬于世。江孜三大贵族之一,帕觉拉康家族(简称帕拉家族则u占据江孜平原中心地区的班觉伦布村(以下简称班村)为祖业庄园,对班村为首的后藏25个农业庄园和8个牧业庄园进行强有力的统治,使帕拉家族不仅在江孜,而且在全藏也赫赫有名。…  相似文献   

13.
作为封建生产的一种重要组成形式,不论是西欧庄园,还是汉代田庄,都有其鲜明的地方性和多样性。比较而言,西欧庄园和汉代田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大地产形成的途径及其私有权程度不同;采取庄园式生产组织形式的动因不同;庄园内部生产组织、地租形态、政治权力不同。由此可以得知,封建庄园是以大地产形成为基础,以占有一定数量的人身依附劳动为前提而产生的,是在生产力落后、商品货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形成的,从当时的历史实际情况来看,它的存在,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清代东北官庄指盛京户部、礼部、工部官庄、吉林官庄、黑龙江官庄、三陵官庄等。 从满族的社会发展、清朝整个东北官庄的设置和发展过程来看:官庄的生产关系,清前期是封建农奴制,后期是封建租佃制。 但具体到东北各地区的官庄设置时间,官庄劳动力的来源、社会经济情况的差异,以致奉天、吉林、黑龙江官庄的生产关系演变不同。奉天是由农奴制到租佃制;吉林和黑龙江开始奴隶制,而后才发展到农奴制,再演变为租佃制。这种认定和当前对东北官庄研究者发表的文章,理解和认识上有区别,不妥和错误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5.
半个世纪以前,在祖国大陆的雪域高原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事件,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定》,从此,西藏从帝国主义侵略奴役和封建农奴制度的桎梏下摆脱出来,一个半殖民地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开始了历史性的跨越.50载春秋,50年风雨,当年在中南海勤政殿携手缔造西藏和平解放这一世纪伟业的藏汉干部中,如今健在的惟有全国政协副主席阿沛·阿旺晋美一人.今年他老人家已是91岁高龄,但仍然精神矍铄.  相似文献   

16.
通过与美洲奴隶种植园经济所做多角度比较 ,可以发现 1 6世纪以来在东欧建立的劳役制庄园 ,无论从主人的本来身份还是从生产目的和生产方式等来看都与经典的“资本主义”有很大不同 ,在这里存在的是农奴对贵族的依附 ,而不是劳动对资本的从属 ,哪怕它是以强迫形式来实现的。因此东欧的“再版农奴制”庄园经济 ,不仅不是真正的“资本主义” ,甚至连“形式上”的资本主义也不是 ,但也不能简单地说它们是“封建的” ,因为随着日益深深地卷入商品和市场的漩涡 ,这种封建庄园经济会逐渐商品化 ,并最终会不同程度地发生转化。  相似文献   

17.
在西藏长期延续的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中,形成了鲜明的等级制度,全社会都有自己明确的等级归属。占全藏人口2%的封建农奴主,为西藏社会的上等人,上等人中又可分上中下三个等第。占全藏人口98%的属民等级为下等人,属于被统治阶级。在下等人之中也有高低之分,其中猎户、铁匠、屠夫等三种人被视为下下等人。朱普选发表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二三合期上的文章说,等级制度最终是由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决定的,但是其中下下等人中的屠夫的地位的变化,就与西藏的文化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在本教盛行的时期,屠宰牲畜…  相似文献   

18.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是西藏社会 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和社会进步 的里程碑,它预示着封建农奴制 度将走向覆灭和百万受压迫的农奴将当家作主人;预示着落后.封闭的西藏社会、经济将迈上现代化征程;也意味着1000多年以来处于停滞和萎缩状态的西藏人口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历史人回的简要回顾 由于西藏历史上没有建立过户口登记制度也没有进行过全面的人口普查。因此历史上的人口数量,一直由官方、半官方或学者进行估计或推算。笔者认为不论当时的估计或后人评估过去的数据,都应该坚持:第一、遵循严格限制在现今西藏辖区(12…  相似文献   

19.
这片土地的历史进程为世界所瞩目。她走出持续千年的封建农奴制社会。经过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西藏的经济社会与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中世纪欧洲领主和农民的收入变化受制于人口和经济因素、庄园制和农奴制等体制性因素。人口和经济因素影响着土地持有、粮价、工资和地租等的变动,庄园制和农奴制使中世纪大地产放弃了古代不持有土地和无偿劳动的奴隶制的剥削方式,而授与农民份地并向其征收地租和税金。大致说,中世纪早中期人口和经济、庄园制和农奴制的上行导致领主收入增加和农民收入减少,而中世纪晚期人口和经济、庄园制和农奴制的下行则促使领主收入减少和农民收入增加。总的说,中世纪大地产上佃农的土地持有以及缴纳地租和税金是有法可依的,蛮族法典、土地登录簿和惯例书等组成的习惯法旨在将领主对农民剥削的种类和数量固定化和精确化,领主和农民均可以此为依据维护自己的利益。习惯法的出现不是领主恩赐的结果,而是植根于日尔曼人有关法律是人民制定的立法模式,以及中世纪农民对领主长达几个世纪坚持不懈的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