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悼念荣恒山先生李德沈阳市满族联谊会在电话中告诉我,荣恒山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12月27日在沈阳逝世。《沈阳日报》也刊登了这一不幸的消息。多日来,我的心情一直陷于悲痛、惋惜之中。恒山的音容笑貌宛在目前,前情往事涌上心头……我真不相信恒山会离开...  相似文献   

2.
深切悼念苏秉琦先生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苏秉琦先生,因病于1997年6月30日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苏秉琦先生作为当代中国考古学导师,他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学...  相似文献   

3.
两京古道考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洛阳和长安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建国伊始,便结成了一对姊妹城,东西相照,连袂起舞,演出了我国悠久的文明发展史。日本学者平冈武夫在《长安与洛阳》一书序言中说:“长安与洛阳这两个大都会,恰象一个大舞台,唐代的历史、文化中最大的最主要的场面,都在这上边一幕一幕的演出了”。其实何止是唐代,几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场面都在这上边演出了。  相似文献   

4.
略读《前近代中国の刑罚》所引发的思考孙家洲近承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谷至先生雅意,以新近出版的《前近代中国の刑罚》一书相赠。本书由日本著名学者梅原郁主编、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发行、明文舍印刷株式会社于平成八年(1996)12月25日出版。它是...  相似文献   

5.
最近由日本朋友吉田笃志、斋木哲郎二先生先后函告 ,他们的老师日本《尚书》学大师、中国学权威池田末利教授不幸于 2 0 0 0年 1 1月 9日逝世 ,享年 90岁。虽登高寿 ,令人景行仰止 ,而山颓木坏之悲突然袭来 ,以相交 2 0年情谊之深 ,实不胜哀悼之至 !池田翁 1 91 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 ,1 936毕业于广岛文理科大学 ,承当时《尚书》学大师加藤常贤之教。 1 938— 1 941年留学北京大学 ,获得多种清代学者《尚书》学著作稀述本 ,益坚研究志趣。后曾任教北平中国大学及外国语专科学校 ,又使自己走上研究甲骨学及中国古代宗教学的道路。 1 95 3回国…  相似文献   

6.
哀悼爱新觉罗·溥杰先生本刊编辑部惊悉爱新觉罗·博杰先生于1994年2月28日在北京病逝,我编辑部同仁不胜悲痛。谨以此文表示沉痛悼念,寄托不尽哀思,并向家属表示慰问!爱新觉罗·博杰于1907年4月16日生于北京,满族,是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博仪的胞弟...  相似文献   

7.
余得余杭章先生手自批校日本明善堂铅排本《评注庄子》上册一帙,起《逍遥游》,讫《天运》篇,简端墨书,核与《国粹学报》所载先生《庄子解故》一同,因知《学报》文稿实就校本迻写,而小有改定。校本书衣有先生题记,文亦略同《解故》自叙,独于具名之前有记岁月“著雍(氵君)滩窒相之月”八字,始知先生预备为诸子讲习《庄子》,而发正旧诂,乃在戊申七月,公元一九○八年清光绪三十四年也。先生高弟子朱逖先(希祖)有戊申年日记,稿本藏北京图书馆,详记在东京日与钱玄同、马幼渔、沈兼士、周豫才、周启明、许季芾受业于先生门,八月五日记上午听“讲《庄子》第一次”,递次至八月二十日听“讲《庄子》毕”。时日扣衔,若合节符。先生于一九○三年在上海以苏报案蒙难,至一九○六年六月二十九日甫脱英帝提篮桥监狱以“驱逐出境”之身价,当夜由党人迎度日本主持同  相似文献   

8.
悼念蒋若是先生唐石父今年5月2日,洛阳博物馆名誉馆长蒋若是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洛阳逝世。噩耗传来,不胜悲痛之至!谨撰小文,以寄哀思。我与蒋先生的感情,不只限于我俩之间的友谊,还有对他研究成果的敬佩。相识之前,早已读过他编写的《洛阳烧沟汉墓》中的钱币...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日本“强掳中国人思考会”和“旅日华侨中日交流促进会”主办的《花冈悲歌》展览于1993年6月29日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日本参议院议员田英夫先生和竹村泰子女士,日本“强掳中国人思考会”代表田中宏教授、内田雅敏律师、新美隆律师、福田昭典  相似文献   

10.
去年十二月十九日晚十一时二十分,由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离休的北京满族知名人士、通俗文学家、作家金寄水先生因脑干拴塞病故于北京空军四六六医院。今年元月以来,在《北京晚报》、《华声报》陆续发表了红学家一级教授吴晓玲、作家苗培时、戏剧家马少波、记者朱小平等写的悼念诗文。我做为金寄水先生的学生,特写这一篇回忆,以寄托我对先生的思念之情。 我认识金寄水先生是在一九八三年。先是一九八三年二月十四日金寄水先生在《北京晚报》发表了《白春联》一文,其中提到“有的蒙古王公也用此物,而一般散宗室却未见用过”。找觉得金寄水先生一定是满族老前辈,  相似文献   

11.
1922年12月,应日本大阪《朝日新闻》邀约,郭沫若为该刊《新年特号》撰写《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一文。其文初用日文发表,后由成仿吾先生摘译,于1923年5月20日发表于上海《创造周报》2号。郭氏《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发表前夕,中、西文化在近一个世纪的激烈冲突与碰撞过之后,中国文化界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开始对中国文化的出路进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来函照登     
(一)《南方文物》编辑部:贵刊1999年第2期发表拙作《元初中日关系的历史见证———谈日本对马海神神社收藏的十三世纪中国铜镜》一文中,P33右侧第一自然段第五行“该铜镜是对马上郡峰町海神神社的收藏品”,以及插图①、③、⑤、⑦、⑨五面铜镜,应为日本对马峰町那须加美乃金子神社收藏品。因笔者疏忽漏载,特此予以更正,并表歉意。薛翘1999年10月1日于厦门鼓浪屿(二)《南方文物》编辑部:1998年10月25日,老师带我们同学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考察,并邀请当年遗址发掘者之一的牟永抗先生同行。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的…  相似文献   

13.
一九九五年本馆大事记2月25日我馆群工部举办《中国近代史》图片展赴广西桂林展出。3月17日我馆群工部举办《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和《中国近代史》图片展赴江苏苏州展出。5月10日—10月底台北市徐政夫先生藏北魏石雕菩萨头像在我馆展出。5月22—27日馆长俞...  相似文献   

14.
《我的民国故事——刘绪贻回忆录》在本刊连载之际,刘绪贻先生于2018年11月10上午在武汉逝世,享年106岁。特致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5.
寻找日本三角缘神兽镜的源流一直是中日考古学界的研究热点。中国学者王仲殊先生因此领域的杰出研究而获得了号称"亚洲诺贝尔奖"的日本福冈文化奖。自2006年11月15日《中国文物报》报道了中国发现三角缘神兽镜之后,中日学界异常关注。2006年12月15日日本朝日新闻社塚本和人记者等曾专门赴郑州参观此镜,22日张懋镕先生也在《中国文物报》发表论考肯定了这一发现。但日本学界却对此抱有疑问。2007年1月24日朝日新闻文化综合版刊登了本文。笔者译出,以飨国内读者。  相似文献   

16.
2020年12月20日,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因病去世,享年90岁。在美国,他同时有“日本先生”和“中国先生”之称。1979年,他出版《日本第一:对美国的启示》,在日本高居畅销榜榜首。2011年,他倾10年之力写就的《邓小平时代》英文版在美国出版,《纽约时报》书评称之为“迄今为止对中国惊人而坎坷的经济改革之路最全面的记录”。  相似文献   

17.
谷川道雄教授 1 92 5年 1 2月出生于日本熊本县的水俣。 1 948年毕业于京都大学文学部东洋史专业后 ,曾任名古屋大学、京都大学、龙谷大学等大学教授 ,现今担任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河合文化教育研究所主任研究员。代表著作有《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中国中世社会与共同体》、《世界帝国的形成》和《中国中世的探索》等。鉴于谷川先生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威望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于 2 0 0 4年 6月 2 4日聘请他为客座教授。 6月 2 3日至 6月 2 8日 ,谷川先生偕夫人到北京师大 ,一方面接受北京师大授予的客座教授证书 ,另一方面作《非封建的中…  相似文献   

18.
评《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程喜霖《中国古代写本识语集录》(简称《集录》)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池田温教授的一部新著,以“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报告”的形式发表,这是池田温先生奉献给中日学术界的一部巨著。《集录2是池田温先生继《大唐开元礼付大唐郊祀录》(19...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于1895年签定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中国第一大宝岛台湾割让给日本。从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长达半个世纪之久。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非常关注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台湾同胞的命运,关心台湾同胞的革命事业,他曾先后三次赴台湾考察,在其一生的著作和言论中,直接涉及台湾和台湾光复问题的更是达35处之多。星星之火遍燃台湾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4个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订立,台湾被迫割让给日本,在整个台湾被武力占领后的第5天,中山先生便毅然发动第一次广州起义。在…  相似文献   

20.
中日《马关条约》形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日《马关条约》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的形成过程集中和突出地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外交所追求的目的和本质。唯其如此,它的形成过程在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历来被国际学术界所瞩目。仅从日本史学界来说,对这一课题进行综合性、实证性研究的首推信夫清三郎先生。在近半个世纪中,信夫先生先后撰写了《陆奥外交——日清战争外交史研究》、《日清战争》等一系列论著。一九七○年,信夫先生六十周年诞辰之际,其合作者之一的藤村道先生增补了《日清战争》一书中的空白之处,并加以详细地补充注释,使之重新发行。稍后,藤村先生又将本人的研究专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