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高度发达的物质技术基础上不断满足全体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把防止两极分化作为自己坚定的政治目标和坚守的最后底线,并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张力甚至反差中推进了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晚年毛泽东探索共同富裕道路的理论与实践是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体,有成功,  相似文献   

2.
按照"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我国已经实现了前两步,进入21世纪开始走第三步,2001~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国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是: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为工业化、城市化、开放型经济;增进全体人民的福利;推进制度创新.中国的现代化要实现三个根本性的转交: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二元经济结构到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转变.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还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制度的改革和健全.中国经济具备持续增长的诸多有利条件,2020年以后,中国将按照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步地从小康社会走向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自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以来,党领导人民在社会建设领域不断开拓进取,取得了一系列惠及民生  相似文献   

4.
正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共同富裕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并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的认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帮助穷苦民众翻身得解放,建立新中国,目的是为了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实现同富裕。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后,  相似文献   

5.
1949~2002年:走向共同富裕的两条思路及其实践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9年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在领导中国人民奔向共同富裕目标的进程中,经历了1978年之前和之后的两个阶段.两个阶段都成功地解决了特定历史阶段面临的主要任务,也都留下了新问题.实践表明:在解决共同富裕的模式问题上,指导思想起决定作用;平均主义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两极分化也是共同富裕的对立物;找到既有效率又富公平的分配方式,是一个社会主义难题.正确地总结正面与反面的经验,有助于解决这个难题,并将实践推向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走过了90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在这90年里,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走过了90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在这90年里,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袁志萍 《攀登》2001,20(Z1):41-43
本文认为,邓小平经济道德理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目标;二是立足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确立了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9.
袁志萍 《攀登》2001,20(7):41-43
本认为,邓小平经济道德理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济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重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目标;二是立足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要求,确立了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的社会主义道德价值标准。  相似文献   

10.
雷云 《攀登》2008,27(1):12-15
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本质属性”是同一层次的范畴,而与作为其外在表现和反映的“制度特征”相区别。改革开放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经历了从制度特征层面到最高价值目标层面两个阶段,实现了从制度特征到最高价值目标,再从最高价值目标由共同富裕到共同富裕加社会和谐两次飞跃。党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在于把社会和谐纳入“本质”之中。这是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和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中引申出来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大刚刚结束,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提出并全面阐述了中国梦这一概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核心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梦想。几十年来,中国已走上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的道路。自2006年起,中国更加重视促进社会发展,按"以人为本"的目标建设和谐、公平、文明的现代化社会,强调"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方向,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有改革开放成果,建设健康稳定的社会。在实现这一社会发展目标当中,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对实现中国梦也有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围绕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提出了多个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国家建设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设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获得全国执政地位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建设目标;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立足于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创立阶段的主要内容有:资本主义制度是贫困的根源;消灭剥削制度是反贫困的根本途径;反贫困的目标是消灭贫困,实现人类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发展阶段的主要创新点有:贫困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系;摆脱贫困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反贫困的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的反贫困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欧阳淞 《百年潮》2011,(7):4-11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党成立90年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进行了不懈奋斗和艰辛探索。过去的90年,是党领导和依靠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相似文献   

15.
《攀登》2016,(1)
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毛泽东的奋斗目标。建国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共同富裕思想。为实现共同富裕,毛泽东采取了人民公社的实践模式。人民公社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模式,其产生与延续是有历史根据的,它对新中国的工业化的有贡献的,对新中国农民生活的改善也是有成绩的,但它弊端和不足也是严重存在的。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当年迫切希望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愿望是无可厚非的。我们特别要汲取的教训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按照规律办事,避免急躁冒进。  相似文献   

16.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件,是近代中国社会和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肩负着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历史任务,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在奋斗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辉煌胜利。中国共产党在广西的历史是一部英勇奋斗的光辉篇章。中共广西党组织从1925年成立以来,是在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于广西实践,带领广西各族人民为着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80年。80年  相似文献   

17.
《攀登》2021,40(1)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的伟大理想和美好愿景,收入分配领域是否公平合理,直接关系到共同富裕能否顺利实现。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石,以劳动力商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为理论支点,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科学地回答了如何进行价值分配的问题。当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地区差异明显、税收对收入再分配调节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全体人民迈向共同富裕的进程。进入新时代,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和劳动价值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通过发挥税收调节作用,优化再分配调节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从而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8.
以共同富裕为发展主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寓于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之中;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制定的一系列治国方略体现了共同富裕的原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共同富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周前程 《攀登》2023,(4):15-22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立足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点和时代发展潮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走自己的路”是贯穿于其始终的逻辑主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紧紧围绕“走自己的路”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具体形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科学分析并解决了不同历史条件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创造性地形成并发展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现代化新形态。新时代,坚持“走自己的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有两个目的:一是赶超欧美,使中国迅速强大起来;二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这两个目的,决定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取得革命胜利以后必须解决社会发展的两个方面的问题,即效率问题和公平问题。要赶超欧美,就必须强调建设的效率;要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就不能不在注重效率的基础上注意分配的公平。毛泽东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杰出代表,在新中国建立后,正是从这两个方面去考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问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