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照片,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无论在什么历史时期,也不管前进道路如何艰难曲折,新中国人民为了美好的生活,一直在努力工作,在积极生产,在不断创造。他们的奋斗生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
正确看待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是搞好新中国史编撰的一个关键问题。《新中国70年》是一部贯通描述新中国70年历史、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史书。在章节布局上,该书将改革开放前的几个犯错误时期和基本正确时期合在一起;在编撰内容上,将犯错误时期的错误与犯错误的时期加以区别;在书写行文上,注意将改革开放前的成就与改革开放后的发展相呼应,更加鲜明地体现出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联系。这样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在方向上是完全正确的,在实践上是值得称道的。  相似文献   

3.
纪念刘少奇同志,不仅要缅怀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特别是新中国建设事业立下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的精神,也要汲取"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要进一步正确认识和区分"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时期,正确认识和区分毛泽东晚年错误与毛泽东作为人民领袖的历史地位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认识和区分改革开放前的挫折、曲折与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经验,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尤其重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所谓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由国内外敌对势力鼓吹和散布,以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以否定革命、"告别革命"为核心,以伪造、篡改、歪曲、"恶搞"历史为手段的政治思潮。这股思潮在国史学领域的表现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虚无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正义性、合理性、合法性;虚无新中国的成立及其对中国乃至世界发展进步的伟大意义;虚无新中国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内在一致性。我们要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树立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自觉性,增强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斗争的韧性。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斗争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5.
正近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出现在两个历史转型时期,一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一些知识分子怀着为内忧外患的中国寻找"出路"的信念,竭力主张中国应走西方的道路,形成了第一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二是改革开放之后30多年来,一些人借纠"左"之名否定中国革命史,否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形成了第二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两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都有着共同的理论主张,即它们都以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6.
张太原 《民国档案》2022,(1):106-112
以日记做史料,不能以记者的是非为是非;要进得去,出得来,特别是要充分了解所记之事存在的语境及前后历史之变化。以此来看蒋介石日记关于中共抗战的记载,则可发现一些无法遮蔽的历史事实。其中所记"山西平型关击退敌军""第八路军亦能听命也""共党之反响与瑞兆""中共对抗战之态度表示积极"等语,充分说明了中共与国民党协力抗战的地位和作用。而在蒋介石看来,"后方共匪无几,其力全在战区",尤可谓中共全力抗战的典型写照!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蒋介石一度试图与日"谋和"的时候,其最大的顾虑就是"共党扰乱不从命令",充分说明了中共对抗战的支撑性作用。日记中,蒋介石越是对中共"愤激"和扬言"制裁",越是反映中共的发展之快之大。而在"沦陷区"中共愈是发展,则显然愈是对日本统治的打击和消解。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可以从理论上认识,也可以从历史上认识。从历史上认识,最重要的是弄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历史及其相互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改革开放事业与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这一问题提供了重要指导思想。只要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考察改革开放前后两个29年的历史,就会清楚地看到,前者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后者是开创并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没有前者的成就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做基础,就没有后者的飞速发展;后者是前者的继承、扬弃和完善,没有后者的改革开放,前者也难以为继。前后两个29年虽然有很大区别,但都内在地统一于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之下。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从邓小平提出实现"小康"目标到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思想经历了重大调整和发展。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提出到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七大则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把"一个全面"扩展为"两个全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  相似文献   

10.
<正>中共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而这一切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的改革开放。习近平曾指出:"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满68年,中共十八大也整整走过了5年。今年7月26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既取得了巨大历史成就,又在一定时期出现过挫折、失误,甚至发生了严重错误,这是改革开放无可选择的社会历史基础与条件。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正是在吸收和借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的经验教训中开辟并向前推进的。这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与改革开放前既相互联系又有根本区别的历史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3.
1976~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正处于一个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打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的重要时期。这8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粉碎"四人帮"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是"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是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改革开放酝酿和起步的两年,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做准备的两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二  相似文献   

14.
正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总结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发展形势和经验的前提下,对发展理念的认识在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报告的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并进而对上述发展理念中的"开放"做了如下阐述:"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  相似文献   

15.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中国史不仅是党员干部也是每个国人的必修课,应认真学习研读这段历史,在读史中深刻认识"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在坚定历史自信中坚定"四个自信".新中国史具有真实的客观性和鲜明的政治性,绝不容许篡改和亵渎.要真正读懂新中国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客观、全面、历史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牢牢把握新中国史的主题与主线、主流与本质,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及其关系,客观评价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注重总结宝贵经验教训,以鉴古知今、资政育人.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五"讲话,是一篇对深入领会十八大精神、全面总结历史经验、促进全党警醒具有重大意义的讲话。讲话从六个时间段分析了社会主义思想从提出到现在的历史过程,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讲话关于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纲领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关系的论述,都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篇讲话不仅有助于人们更加科学地认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为正确看待和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何德章《"赤壁之战"的史源及性质诸问题》一文,挑战了人们对赤壁之战的传统认识,但其论证不能令人信服。其一,将曹魏官方的庙堂乐辞《平南荆曲》中的"天下一定"之语,视为研究赤壁之战的史源,这是不足为据的。其二,赤壁之战曹操的对手是"孙刘联盟"而不仅是刘备,曹操是大败北窜而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小败"退兵。其三,赤壁之战三方兵力清楚而不是数字模糊,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不容否定。其四,曹操意图统一中国应予肯定,但不能将刘琮和张昭视为顺从"统一"者加以肯定,将孙、刘、周、诸葛等视为主张"割据"者加以否定,应了解此时大统一的历史条件尚未完全具备。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毛泽东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伟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相似文献   

19.
傅衣凌先生自1933年发表论文起,一生中走过了55载的治史旅程,其间经历了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个历史时期。早期因为接受过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思想尚显出些许纷杂,但时代大潮之激荡与具有进步倾向的师友之影响驱使傅衣凌先生愈加明晰地走向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他通过"不惜以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相战",在对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化,中国社会新旧因素的并存,中国社会的阶级斗争、社会矛盾、农民战争与佃农抗租斗争,历史人物评价,中国商业史以及海洋贸易史等多个方面的研究中,坚持"论从史出""实事求是"的治史路径,坚持书斋文献与实地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治史方法,坚持做坦诚纯真的历史研究,从而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由"体认"而"自觉"的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后,傅先生在将其研究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方面不懈努力,对唯物史观的践行又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其所形成的"乡族论""弹性论""多元结构论"等均具有中国本土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色彩。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及绩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一是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29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平均化;二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2006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的28年,这个时期制度演变的趋势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多样化和生活资料占有的差距扩大。新中国收入分配变化的轨迹经历了一个由旧中国收入水平极低、分配极不平等通过革命手段达到过度平均,然后又由这种过度平均通过改革走向拉开收入差距的“否定之否定”过程。收入的平均程度主要受到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观念、战略、政策变化以及不同时期积累与消费关系变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