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清王朝为推行“神道设教”的民族政策,故在避暑山庄之外,以百川归海、众星捧月之势,肇建了与山庄和谐的承德“外八庙”,这样就形成一个空间的整体。其中:有汉式常规建筑“伽兰七堂”;也有仿新疆固尔扎庙的安远庙;还有仿西藏山地寺院建筑,但这些建筑的仿建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以藏式为兰本结合汉式的精巧建筑手法:如普宁寺是仿西藏三摩耶庙、普乐寺是仿萨迦寺、普陀宗乘之庙是仿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是仿扎什伦布而建。承德“外八庙”(实际有十二座喇嘛庙)均有创新和改进,却都保留了藏式的特色。其因由来已久,因为蒙、藏都尊崇藏传佛教。早在崇德七年(1642年),四  相似文献   

2.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的离宫别苑,原本是古北口外大小二十座行宫之一,肇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经乾隆大规模扩建,前后经过八十多年,才最后建成。这在时间上几乎与“康乾盛世”相始终。山庄初步建成后,康熙每年去木兰围场举行秋猕之典,必住山庄,“计一岁之中幸热河者半,驻畅春园者又三之二”。乾隆也是一年之中约有半年的时间驻跸避暑山庄。在此期间,由皇帝指派或批准韵大学士、军机处和各部院大臣扈从行在,处理政务,因此,避暑山庄在当时又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这就说明,“康乾盛世”与清帝在山庄处理军国重务及其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避暑山庄以及融汇汉、藏、蒙各族寺庙建筑艺术的外八庙,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园林艺术和宗教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康乾盛世”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昌盛的体现;而且,正是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才形成了避暑山庄及其寺庙群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 清朝统治者对少数民族施以绥服政策,投重金在塞外承德修筑宗教(喇嘛)庙宇十二座,现存八座,即著名的外八庙,建筑规模宏大,风格形式各异。就屋顶而言,有布瓦顶(青泥瓦)、琉璃顶、金瓦顶,其中尤以金瓦顶建筑最为辉煌壮丽,属宗教建筑等级最高之列。由于历史的沿袭和康乾盛世出于政治目的的营建,当时,全国有金瓦顶建筑三十多座,仅承德就有五座,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这五座建筑分别是普陀宗乘之庙的“万法归一”殿,“慈航普渡”殿和“权衡三界”殿。建于乾隆三十二年至乾隆三十六年(1767—1771年)。须弥福寿庙的“妙高庄严”殿,和“吉祥法喜”殿,建于乾隆四十  相似文献   

4.
<正> 普宁寺座落于河北东北部素有"紫塞明珠"之美称的承德市内,是清政府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封建割据势力后,乾隆皇帝利用蒙古各部所敬仰的藏传佛教来加强民族团结,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特仿西藏三摩耶庙,在承德营建的第一座寺庙。始建于1755年(清乾隆二十年)9月6日,1759年竣工(乾隆二十四年)。占地33000平方米,其建筑形式为汉藏结合性质的寺庙,其规模  相似文献   

5.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和寺庙建筑群。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完成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前后历经89年。避暑山庄占地56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万多平方米,其周围寺庙由溥仁寺、溥善寺、普宁寺、普佑寺、普乐寺、安远庙、普陀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广安寺、罗汉堂、殊像寺和广缘寺等12座金碧辉煌、雄伟壮观的喇嘛寺庙群组成,总占地面积4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百废待兴,消除废墟,重整山庄、外庙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自建成以来,历经沧桑,先后遭到了军阀、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严…  相似文献   

6.
常钰玮 《沧桑》2014,(6):91-92
烟雨楼是避暑山庄湖区的一处重要景观,建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整组建筑由门殿、烟雨楼、青杨书屋、对山斋、假山等组成,形成一个比较规整的园林型庭园。烟雨楼的建筑园林意境突出,成为避暑山庄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遗产》2004,(3):91-91
河北省承德市普宁寺的大乘阁是“外八庙”中最高的一座木结构古建筑,高约39米,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仿西藏三摩耶庙所建的皇家寺庙中的主体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其整体构架已向南偏东倾斜70厘米,观音雕像也随之前倾;瓦顶严重漏雨,南面二层檐坍塌,柱础石残裂,两山墙檐柱糟朽下沉。故此,国家于1958年组织技术力量对大乘阁进行勘察研究,按照“保存现状”的原则,制定出“先内后外,自下而上,  相似文献   

8.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以后,隔雍正经乾隆、嘉庆两朝,一个世纪的时间,避暑山在曾经以清政权在北京紫禁城以外另一个政治策源地的重大历史作用而存在。避暑山庄是由康熙帝缔构,康熙四十二年兴工,四十六年初具规模,即被启用,时称“热河行宫”。当时的建制状况,从画家冷枚绘制的《热河行宫全图》可见一斑①。康熙五十年(1711),热河行宫“另辟建前宫”(现称正宫)告成,圣祖正式命名题匾,始有“避暑山庄”之称。并以四字选景标定康熙三十六景,为之绘图、赋诗、作记。清圣祖《御制避暑山庄记》(以下简称“山庄记”),是记述这座…  相似文献   

9.
<正> 避暑山庄烟雨楼是仿摹江南嘉兴南湖烟雨楼的景致建造的,而且是仿摹康熙雍正时期式样,而不是在这以前或者现下的景象。 避暑山庄烟雨楼建于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位于山庄“如意洲”后部湖岛之中。占地面积约为二千二百七十二平方米(详见附图)。又因此地距离热河泉较近和它后面亦有较大泉眼,湖水温度偏高,宜在四周广植荷花,长期不枯,“却胜南巡恁赏者,平湖风递芰荷芬”。 烟雨楼建在该岛正中最后部分,座北面南,上下各五楹,进深三楹,木结构,布瓦歇山顶,砖雕花饰。楼内两侧设梯,通往上下。楼基后部增加一道花岗岩石条,防湖水浸楼座,并在石条上装饰雕刻鹦鹉石陡版望柱,东至  相似文献   

10.
<正>董村戏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卿头镇董村西街北侧村委会院内,原为三郎庙的附属建筑。三郎庙主体建筑已毁,现仅存戏台一座。据庙内石碑记载,董村戏台建于元至治二年(1322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乾隆十六年(1751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曾屡次修缮。现戏台主体结构为明代风格。  相似文献   

11.
岳涛 《文物世界》2014,(4):61-63
<正>祆神楼全国仅存的一座祆教建筑,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区顺城关正街东面。袄神楼为集合了门楼、乐楼与过街楼于一体的楼阁式建筑,是三结义庙的重要组成部分。楼北为三结义庙正殿和献殿。据考证,祆神楼初建于北宋,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祆神庙被毁,万历年间~([1])介休知县王宗正主持改建为三结义庙,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至康熙七年(1668年)又对三结义庙进行重建。乾隆五十年(1786年)重建了祆神楼。现存的  相似文献   

12.
避暑山庄博物馆藏山近轩缂丝挂屏,以清乾隆第六子永所绘避暑山庄山近轩建筑全貌及乾隆御制《题山近轩诗》为底稿,采用缂丝工艺织绣而成。本文对该挂屏的初步研究,为欣赏其精美的工艺还原山近轩建筑全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卫今  黎工 《文物》1974,(12)
北京东北二百多公里,出古北口不远,在层层叠叠山峦环抱的承德市,有两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避暑山庄(图一、四)和外八庙。两个世纪以前,即清初的康熙和乾隆时期,这里曾经是清朝政府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演出过许许多多有声有色的历  相似文献   

14.
普乐寺建于1766年(乾隆三十一年),坐东朝西,随山就势,占地面积为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寺庙整体平面呈规则的长方形布局,宗印殿以前的部分与一般佛寺建筑无甚差异,只有后部的“阇城”有它特殊的布局和造型,这是由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政治目的所决定的。当时的承德,在溥仁、溥善两寺和安远庙之间,有一片广阔的土岗平地,位于磬锤峰的西面,可东望磬锤峰,地势形胜,乾隆意欲在此建立一庙,以纪念当时新疆南北两路的都尔伯特、左右哈萨克、东西布鲁特等的归顺。由于回部和哈萨克、布鲁特等民族信奉伊斯兰…  相似文献   

15.
普陀宗乘之庙位于承德市区北部.为清代皇家寺庙。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皇帝为庆祝其母后钮祜禄氏八十大寿和自己的六十寿诞而修建了此庙。因普陀宗乘之庙系仿照西藏拉萨布达拉宫而建。故又称为“小布达拉宫”。1994年12月。普陀宗乘之庙与承德其他清代皇家寺庙和避暑山庄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在,普陀宗乘之庙是承德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接待数十万游人。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北面的普宁寺内,有两座记载清朝平定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的石碑。其中一座名为“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是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五月平定达瓦奇后而立的。厄鲁特蒙古以伊犁为中心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和土尔扈特四部。1745年,准噶尔部的首领噶尔丹策凌死后,为了争夺统治权,封建贵族之间进行了长达八、九年的残酷斗争,闹得民不聊生。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在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的支持下,达瓦奇夺得  相似文献   

17.
热河文庙与避暑山庄——兼谈文庙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淑华  邱珊珊 《文物春秋》2010,(2):29-33,80
热河文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皇家寺庙的历史背景及宏大的建筑规模,是集尊孔、教学、藏书三者为一体的清代承德最高学府。对热河文庙进行全面修复,进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同时全面深入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是深化避暑山庄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8.
文庙三记     
天水庙位于中华西路,坐北朝南,相传元大德六年(1302)成纪县教谕梁公弼始创,为民众祭谒孔子的祠庙。庙历经明洪武、嘉靖,清康熙、乾隆、咸丰、光绪诸代重修,原规模较大,现仅存五间重檐歇山顶大成殿一座、戟门一座。  相似文献   

19.
王晖 《史学月刊》2022,(12):5-17
从西周春秋时期的古文献、金文资料以及考古发掘的天子诸侯宗庙遗址来看,西周春秋时天子诸侯代代更替的近亲三庙是父考庙、祖父庙、曾祖父庙。周天子实行七庙制,是在近亲三庙制之上加上周文武王“周庙”以及高祖上帝、后稷庙。西周春秋时期鲁国经周王朝特许,实行七庙制,是在近亲三庙制加上太庙周公庙、世祖伯禽庙以及郊祭上帝、后稷等四庙。云塘、齐镇西周建筑遗址应是西周后期修建起来的西周两座王室宗庙群,齐镇宗庙群是西周王室近亲曾祖父、祖父、父考三座宗庙,云塘宗庙群可能是王室重臣一座近亲三庙,这为周代近亲三庙制提供了考古学证据。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59,(1)
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1957年3月,配合鸭河口水庫工程进行文物調查时,在南召县鸭河上游草店西部及西南部发现了古代的冶铁遺址。在这个遺址上共发現十二座冶铁爐,計草店西两座,庙后村北一座,下村南六座,朱砂鋪三座。爐都是用岩石砌成,石与石間空隙用冶铁渣填补。十二爐中以庙后村、下村两处保存較完好,这两处的情况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