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湖南文史》2014,(4):42-42
今天,美帝国主义的军舰一艘又在我福建省闽江口以东地区侵入我国的领海。我外交部发言人奉命对美国这种野蛮的侵略罪行提出第四百次严重警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凡是和我接触的人,都认为我看起来比前些年年轻多了。刚开始听到这话,我认为别人是在恭维我,说的人多了,也就不足为奇。有一日我在整理东西时,发现了六年前的一张照片,不禁大吃一惊,照片上的我看起来好像比现在还老相。  相似文献   

3.
高峰 《文史精华》2012,(1):33-37
海圻舰在中国海军史上是一艘充满传奇色彩的军舰:它是中国第一艘以访问英国、美国、墨西哥、古巴等国而完成环球航行的大型军舰;是清政府海军中的唯一一艘全舰官兵都剪掉辫子的军舰:在该舰环球航行期间辛亥革命爆发,该舰全体官兵在舰长程璧光带领下毅然投人革命队伍——出国时舰旗还是大清国的黄色青龙旗,归国时已变成了中华民国的五色旗。  相似文献   

4.
大方队     
这是一支有着光辉足迹的方队。他们从素有“中国西点”之誉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走来,他们曾代表海军参加了建国以来12次国庆大阅兵。毛主席曾在天安门城楼上高兴地说:“海军走得好,走得像一个人一样。”这是一支堪称军中之最的方队。他们以三倍于国庆阅兵方队的人数,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嘹亮的军歌,令23国驻华武官惊叹不已:“这是一艘威力无比的人造航母。”美国前国务卿黑格将军看了他们的表演竖起大拇指说:“美国军人是绝对走不出来的,我要他们前来学习。”这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新世纪的方队。他们用正步丈量人生、用忠诚创造辉煌、用智慧铸就海上的钢铁长城,不久的将来,他们每个人的身后就是一艘军舰、一支编队、一个舰队……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军舰驻华特权制度给予了明确的规定。《虎门条约》是外国侵略者"合法"获取军舰驻华特权的开始。美、法等国通过《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使这一特权制度日趋完善。在攫取军舰驻泊权的过程中,美国人顾盛使外国军舰驻华特权条款扩展到几乎可以被人任意解释的地步,为日后列强军舰任意游弋中国内水埋下了祸根。通过第一批不平等条约,西方有约国家获得了军舰驻泊特权。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在这一问题上获得了较大突破,此后该制度逐步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6.
美国投资商辛格尔曾扣下阿军舰抵债让欠他钱的希腊、秘鲁政府心惊肉跳修剪整齐的白胡子,一副金属丝框眼镜,加上优雅博学的言谈举止,美国埃利奥特资产管理公司掌门保罗·辛格尔乍看起来活脱是一位大学教授。单从外表上,你很难想象他是一个很多人眼中"穷凶极恶"的讨债鬼。然而,就是这个温文尔雅的犹太人,让一些国家  相似文献   

7.
揭秘茂陵     
上个世纪70年代初,陕西兴平文化馆的申馆长,急匆匆地来找我手上拿了一封有上级批文的英文函件。并附有一张照片,函中说,写信者名叫大卫,是二战期间执行任务的一名美国机长。照片是从B29战鹰上俯拍的,在飞往日本的途中,他和其他飞行员都把照片上这个巨大的“东方金字塔”当作导航地标参考。他很想知道,这是什么古迹?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整理照片时,翻出了一张拍摄于1967年我第一次参观大寨和陈永贵的集体合影照片,只见照片中大寨窑洞前,革命标语随处可见,大红的旗帜迎风飘扬,头带白毛巾的陈永贵被簇拥在人群中间,大人们都穿着那个时代流行的军装,手举语录本,我们几个女孩子坐在前排,我那时刚刚16岁,还是个中学生,两个小辫俏皮地翘着,臂上带着红袖章,脚上穿着方口布鞋,一脸的兴奋,看着照片上的情景,我的思绪一下就回到  相似文献   

9.
<正>陕北我是去了多次了,其中两次是有点特殊的:有一次是1997年春节去的,一个人背了一个大旅行包,在延安和安塞的沟沟峁峁里转悠了13天,拍摄了一大堆现在看起来后悔得要死的照片;另一次便是两年前了,还是春节去的,这次准备的也好,感觉也好,要比上一次春节到陕北满意得多了。  相似文献   

10.
在人民海军的光辉历史上,有许多以小打大、以弱胜强的战例。1965年的八六海战就是其中之一。此次海战共计3个多小时,取得的战果却极为辉煌,不仅击毙了国民党海军第二巡防舰队少将司令胡嘉恒以下170余人,俘获"剑门号"中校舰长王韫山以下33人,更创下了人民海军创建以来首次在一次海战中击沉敌两艘军舰的新纪录。我军是怎样用小炮艇击沉大军舰的?国民党为何输得如此惨?随着档案资料及一些国民党将领回忆的解密,笼罩在海战背后的谜团逐渐揭开。  相似文献   

11.
这是在龙门石窟的东山石窟拍的一张照片,照片上那个标志相信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虽然很像交规标志,但是每个考过驾照的人都知道,该标志交规中没有。不过,意思相信大家  相似文献   

12.
于化民 《百年潮》2001,(12):27-33
傅泾波替司徒雷登探路,提出在"老校长"手中完成转变;毛泽东为黄华掌舵,详细指示谈判事项;黄华与司徒雷登进行第一次接触,黄华要求美国撤走驻青岛的军舰  相似文献   

13.
姜一新 《纵横》2013,(12):45-47
笑对“批判” 父亲参加陪同周恩来踏勘三峡时留下的著名照片“周总理视察长江三峡工程坝址”,以及周恩来、父亲两人其同签名的岩心牌,本是父亲一生平凡工作中的一次不平凡经历,谁知却因此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厄运。而我第一次知道这件事,却是在“打倒”父亲的大字报上。  相似文献   

14.
史耀增 《文史月刊》2012,(10):26-27
这是1966年9月我们和阳大队文艺工作队(简称“和阳文工队”)解散时拍的照片。回忆当时的情景,拍这张照片确实有几分悲壮。照片上的人表情都很严肃,但我却至今想不起来就在摄影师按动快门的那一刹那间,为什么我(中排左起第一人)会笑那么一下……  相似文献   

15.
几年前,为祖父张肇铭编辑画册,在收集资料时,在东湖城管工作的朋友陈勇提供了一幅照片.照片上是一幅鹿形的梅花图和几乎占满画幅的题诗.尽管在此之前我便知道照片上梅花图的背景,有关张难先先生的这段轶事很多人都会津津乐道,得到这幅照片仍然异常兴奋.依稀记得在家里曾看到一套这样的照片,那套照片拍的是60年前东湖梅展的盆景和国画作品,盆景有鹿形的梅花,象形的梅花,而国画作品的照片一定就是这幅“梅花鹿”了.  相似文献   

16.
照片上这对夫妻是我的父亲母亲。1956年,订婚达8年之久的父亲母亲在上海结婚。母亲逝世19年后的2004年,76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将珍藏了近50年的结婚照郑重地交给我大哥保存。大哥请人将照片翻拍,让我们五姊妹每人拥有一张。  相似文献   

17.
照片上这对夫妻是我的父亲母亲。1956年,订婚达8年之久的父亲母亲在上海结婚。母亲逝世19年后的2004年,76岁的父亲在弥留之际将珍藏了近50年的结婚照郑重地交给我大哥保存。大哥请人将照片翻拍,让我们五姊妹每人拥有一张。  相似文献   

18.
林同济先生1980年11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访学时谢世,距今已近25年了。他是对我影响最深远的老师之一。他激起了我一生对精美英语散文的热爱,对莎士比亚的热爱,对国际政治的兴趣。虽然我没有他的照片,在我们1965年毕业的照片中,也找不到他的影子。他似乎是一个被历史遗忘的人了。  相似文献   

19.
1941年8月9日至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纽芬兰阿金夏湾的军舰上,举行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次会晤,史称大西洋会议。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是双方签署了一项阐述战争目的和战后和平目标的文件,全名为《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联合宣言》,即历史上著名的大西洋宪章。大西洋会议的召开和大西洋宪章的发表是大战初期的重要事件,它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壮大发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要不是出发前看到美国《国家地理》上一张热带丛林中火车轨道上穿行的“竹车”照片,我是不会特意支出两天时间,从暹粒(Siem reap)赶往马德望(Battambang)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