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繁昌窑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皖南丘陵地带,水陆交通都非常便利。繁昌历史悠久,古称春谷,两汉建县。繁昌窑遗址分布在繁昌县城南郊和西郊的丘陵山坡上,主要包括南部柯家冲和西郊骆冲一带,其中,以南郊的柯家冲窑址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是繁昌窑的中心窑址地区,代表了繁昌窑制瓷的年代范围和器物的总体特征[1]。由于繁昌县本地就蕴藏着  相似文献   

2.
1.引言繁昌窑遗址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境内,其窑址散布在县城南郊和西郊的柯家冲、骆冲等多个地点,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一处专烧青白瓷  相似文献   

3.
2013年11月—2014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繁昌县文物局联合对安徽省繁昌窑窑址、窑包分布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覆盖范围约30平方公里,全面摸清了繁昌县境内五代—北宋时期青白瓷窑址分布情况,确定了繁昌窑规模最大的窑场——柯冲窑的窑包数量。调查摸索了一套适合南方地区规模性龙窑窑址、窑址群调查登记的有效方法,初步建立起繁昌窑系列窑场分布与发展的时空框架。  相似文献   

4.
安徽繁昌窑是目前已知的我国最早烧造青白瓷的窑址,对研究青白瓷和南方白瓷的起源等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自20世纪50年代窑址被发现以来,经历了多次考古调查和试掘,但可惜的是这些材料多未经系统整理并发表,致使学术界对繁昌窑的认识还比较模糊。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与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联合对繁昌柯家冲窑遗址进行了一次正式考古发掘,取得了丰富的发掘成果,笔者对这批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结合以往研究成果,对繁昌窑近年来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加深学术界对繁昌窑的认识与理解,推动繁昌窑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5.
繁昌县骆冲窑遗址的发掘及其青白釉瓷的创烧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骆冲窑遗址的发掘繁昌窑是一处大家熟知的青白瓷窑口,窑址位于安徽省江南的繁昌县城关镇南1公里柯家冲境内。骆冲窑遗址是在柯家冲窑之后发现的,它位于城关镇西北4公里的阳冲行政村境内,与柯家冲窑相距5公里左右,两处应是一个窑的群体。1995年11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繁昌召开,会议代表们参观考察了柯家冲窑址,也有一部分学者自发地考察了骆冲窑遗址,并认为骆冲窑的产品质量好于柯家冲窑的产品质量。96年为配合“应用磁法勘探地下文物”的研究项目,5月选择了骆冲遗址作为测试对象。9、10月对其进行…  相似文献   

6.
繁昌窑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繁昌柯家冲窑为基点展开论述,揭示繁昌窑被发现、被认知的过程,阐述了繁昌窑与传世名画的关系,繁昌窑与周边同时期窑址烧造(青)白瓷的可比性,以及繁昌窑(青)白瓷发展的三大原因:市场需求、技术迁移、工艺先进。同时讨论了繁昌窑衰落的三大原因:瓷土品质粗劣、战争频繁带来经济滞后、防御水灾的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7.
<正>槐山古窑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槐山村北银厝尾和山仔头,暴露古窑址5处,各窑址相距在数十米至二百多米之间。1976年调查,分别定名为银厝尾一窑、二窑,山仔头一窑、二窑及三窑(主要为前二窑)。1980年,晋江地区文管会、泉州市文管会及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调查组对银厝尾一窑址进行了局部试掘,共采集标本近百件器物,有罐、壶、钵、洗、器盖及窑具等,其中以四系罐最多。据专家对出土物的鉴定,系为唐至五代时期的窑址。据传,这一带至唐时盛达99窑之多。而今尚存的5处窑址多被开荒为田,破坏严重,后经多次抢救性采集、发掘。1981年,惠安县人民政府确认槐山古瓷窑遗址为文物保护单  相似文献   

8.
从繁昌窑青白瓷制作看"二元配方"工艺的产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繁昌青白瓷窑址位于皖南北部、长江之畔的繁昌县境内,其窑址散落在县城周围的丘陵山坡上。该遗址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部门曾先后四次对其进行小规模的试掘。为对繁昌窑遗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郑州发现的几个时期的古代窑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州近几年来,在古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几处烧制陶器窑址,现在依窑的形制与地层关系,分别叙述于后:(1)仰韶期窑址。一九五六年五月至十二月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郑州市西郊林山砦西发掘了一  相似文献   

10.
繁昌窑青白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用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多种方法,初步分析研究了繁昌窑青白釉瓷片、匣钵及原料的结构与成分,得到如下结论:1)繁昌窑青白瓷的釉层较薄,约为0.2mm,常有开裂纹,颜色多为白中泛青。瓷片的透明度与釉中析晶层密切相关。2)柯家冲窑址附近的白色岩石不是瓷石矿料,不能单独用作制瓷原料。3)匣钵外特殊釉层的形成与窑汗无关,可能是由匣钵转化而来。  相似文献   

11.
王睿 《南方文物》2023,(6):199-205
本文拟从清末、民国时期文献,广窑传世品,相关窑址考古发掘等方面分析广窑产品的内涵和外延。广窑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内涵,有时候广窑代指的是广彩,有时候广窑代指的是广均(古籍中“均”和“钧”通用,文中两字的写法来自不同文献来源)。广窑文献涉及的阳江窑和石湾窑都是广东的重要窑址,二者时代和产品风格多有不同。文献记载中的广窑产品产地还需要后续调查和发掘工作才能有所确认。  相似文献   

12.
下东溪头窑址于1985年首次发现,1986年和1989年福建省博物馆和漳州市文化局先后派员复查。因采集的标本中有一些米黄釉瓷片,有人疑此窑为所谓的“漳窑”窑址。1990年9月,我们再次前往勘查。承华安县人民政府、高安乡政府的大力协助,谨此致谢。  相似文献   

13.
2020年5月至6月,南平市博物馆、延平区文体旅局等单位联合组成“延平区古窑址考古调查队”,在延平区岳溪村五里排山发现一处古窑址。通过深入调查,基本了解五里排窑分布范围、保存状况和窑址内涵,初步认为与茶洋窑内涵面貌一致,为研究茶洋窑窑业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香港地区考古学领域中,窑址的发现与研究,亦占有一定的地位,且富有特色。香港地区的窑址共有三类。第一类是烧制石灰的灰窑,其原料为珊瑚、贝壳。第二类是烧制瓷器的瓷窑。第三类是用途不明的窑址,有些人认为这冲窑是炼铁的,如果是炼铁,当然不属于窑;但目前关于第三类窑的功用仍然不大明确,因此,暂列入窑址一并介绍。这三类窑址在方志和史书中均没有记载。一、唐代灰窑的发现与研究第一类的灰窑,香港的石灰窑址多分布在沿岸沙堤,最早在30年代已有发现。韩义理在1935年,施戈斐侣在1938年和1941年均有著录”。韩氏从马湾、大湾…  相似文献   

15.
高学训 《收藏家》2006,(10):46-50
长沙窑是我国唐代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湖南长沙市而得名。其窑址分布于长沙市北郊约30公里的望城县石渚湖至铜官镇瓦渣坪一带,故又有“望城窑”、“铜官窑”之称。长沙窑是唐代南青北白时期,众多瓷窑中脱颖而出的一颗彩瓷明珠。它以色彩绚丽、器形创新和文化内涵丰富著称。长沙窑大致兴起于8世纪中期或偏晚,即“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从此由盛而衰。公元756年,成都成为唐朝首都,当时号称“南京”,从此经济重心南移。唐代长沙窑的品种很丰富,大体可分为单色釉瓷、青釉彩斑瓷、模印贴花瓷、釉下彩绘瓷、釉下题写文字瓷等五大类(图1-5)。品种…  相似文献   

16.
辜家岭窑址群位于咸安区甘棠镇竹脑村四组,1999年考古工作对该窑址群中的一座“蚌壳形”窑进行了发掘,较完整揭示出窑址的结构特征,在窑内底部出土成品灰陶小板瓦,这为我们研究明代窑及建筑材料的烧制提供了有益资料。  相似文献   

17.
钧瓷系与禹州钧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瓷器研究中,“瓷系”的概念比“窑系”在某些时候显得更为合理.钧瓷系产生于北宋末年,并一直延续至清代,而禹州钧台、刘家门等钧瓷系窑址很可能就是北宋的汴京官窑所在.  相似文献   

18.
新书介绍     
《文物》2014,(4)
<正>武义陈大塘坑婺州窑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2000、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浙江金华武义县陈大塘坑婺州窑址群中的蜈蚣形山窑址、乌石岗脚窑址、缸窑口窑址和叶李坑窑址等四处地点进行了发掘和试掘,发掘出土婺州窑五代至元代各类瓷器标本数万件,极大地充实了婺州窑的研究内容,也为浙江省古代窑系关系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通过两次发掘,基本  相似文献   

19.
2017年,淮北市文物部门对淮北市烈山区烈山窑址进行发掘.清理窑炉1座,灰坑7个.出土大量遗物,以白釉、青黄釉、三彩器为主,有碗、盘、罐、枕、建筑构件等.烈山窑址Y1为北方典型的马蹄形馒头窑,年代应不晚于五代时期.烈山窑址是宋元时期大运河通济渠沿线一处重要的瓷器产地,为南北窑业技术传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其烧造技艺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与电子探针能谱仪对安徽繁昌窑青白瓷釉的显微结构、物相和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与同时期的湖北青山窑和江西景德镇窑青白瓷釉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繁昌窑青白瓷釉属于钙系釉中钙釉类型,其瓷釉配方工艺与青山窑与湖田窑相似,应由一种“釉石”加入石灰石及草木灰制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