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小兵 《百年潮》2011,(2):70-72
《陈伯钧日记·文选》再版之际,我有幸拜读了陈伯钧将军几十年的殷殷记载,并试图从字里行间中去追寻和破解一些历史迷踪。“文化大革命”初期,陈伯钧被林彪颠倒黑白、点名诬陷为“反对毛主席和毛泽东思想的坏人”,被造反派从外地养病处揪回北京批斗,还被抄家封门,  相似文献   

2.
柯云  丽阳 《文史精华》2010,(7):17-21
彭德怀元帅的故乡在湖南湘潭。戎马倥偬的彭德怀元帅在建国后仅有两次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第一次是1958年12月,即"三面红旗""大跃进"的第一年末。第二次是1961年冬,正是三年困难时期。这两次回故乡,彭总都反复强调实事求是。心怀天下、情系人民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让人肃然起敬。详情请惠阅《彭德怀回故乡纪实》一文。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薄一波"文革"开始后,薄一波被红卫兵从广州揪回北京,扣上"六十一人大叛徒集团"为首分子的帽子,在北京不断地被押上批斗会。到了这种时候,薄一波强硬的一面显露出来,第一次批判他的时候,是个万人大会,他自己一个箭步冲上去,就把那话筒抢到手了。薄一波说:"我不是叛徒,我出狱是中央批准的,毛主席知道的。"这一来下头就乱了,下头没准备,说这怎么回事。所以第一次批判会开了15分钟不到,就收场了。  相似文献   

4.
金石 《百年潮》2002,(7):29-33
1961年冬,中央办公厅领导交给我一项任务,派我当彭德怀同志的临时秘书,随他回湖南湘潭老家作农村调查.历时56天.在这期间,我亲身感受到彭总深切关怀群众疾苦、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安危、一心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现把这次出差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追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1950年11月,陈赓从越南回北京述职,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汇报完成援越抗法任务的情况。1951年4月,中央任命陈赓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 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率部入朝。6月,中央又任命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协助彭德怀主管作战指挥。1952年3月,陈赓回国休养康复,又回朝鲜前线,这是毛主席叫他替换彭总的,4月初,彭总奉召回国休养,把前方的一切职务都交陈赓代理。  相似文献   

6.
彭德怀断然拒绝 1965年9月11日.被罢官后迁往北京西郊挂甲屯的彭德怀,突然接到彭真打来的电话,让他速去人民大会堂,有急事相商。  相似文献   

7.
《湖南文史》2013,(10):41-41
中共领导人私底下对冯玉祥的直接评价并不多,但是从一个小细节可以看出他们其实大都看不起冯玉祥,或者说对冯很反感。1959年庐山会议上批判彭德怀时,林彪曾一口气给彭德怀扣上5顶帽子——“这回是招兵买马,是野心家、阴谋家、伪君子,是冯玉祥式的人物。”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8.
方未艾 《文史月刊》2007,(11):24-28
"你就叫我彭德怀好了"1949年兰州刚解放时,我先后在甘肃省中苏友协和省文联工作。9月,举行欢迎人民解放军大会,我第一次见到了彭德怀总司  相似文献   

9.
正1898年10月24日,在湖南省湘潭县乌石村彭家围子,家境贫困的彭民言家喜得一子,取名彭德怀。他就是后来被人们称颂为"横刀立马、临危受命,知难而进、勇为前驱"的开国元勋彭大将军。彭德怀这一代有兄弟三人,老大彭德怀,也就是我的大外公;老二彭金华,即我的亲外公;老三彭荣华,是我  相似文献   

10.
回延安 1943年秋天,彭德怀继续坚持在太行抗日前线的战略意图基本实现。被敌人蚕食掉的华北根据地得以恢复。冀中和冀南不但坚持住了,并且有所壮大和扩张。同时,太行东南部以及豫北等地区的抗日力量和地盘都增加了。事实证明:只有坚持抗日,才能壮大我们自己,为日后打败蒋介石奠定基础。在华北抗日局面不可逆转的这种态势下,中央电令彭德怀回延安,这回可以“轻松愉快”地遵命行事了。 彭德怀对杨献珍 总有点放心不下  相似文献   

11.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刘少奇同志被"一张大字报"打倒后,继续在肉体上和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折磨,在全国规模的所谓"批刘"运动中,北京刮起了一阵小小的旋风——中南海外围的所谓"揪刘火线"。我因工作关系,知道此事件的全过程。事情的缘起1967年春,在"全国大串联"之后,提出所谓"就地斗批改"。五月的一天,中南海北门警卫报告:"有建工学院的四五十个学生要见中央领导,要求将刘少奇揪回建工学  相似文献   

12.
陈文书 《百年潮》2010,(7):77-80
1974年的冬天,段君毅当时还是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四川省革委会副主任。在那混乱、残酷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冒着极大的风险,精心组织我们保护彭德怀的骨灰盒,使彭德怀同志的骨灰盒能够完好、安全地在四川成都整整保存4年,直到1978年冬,中共中央给彭德怀举行隆重的平反昭雪和追悼大会时,及时将骨灰盒送到北京,保证大会的按时召开。  相似文献   

13.
文革时我在北京航空学院任焊接专业三年级班主任。1967年7月上面希望学生不再外出串连,提出“复课闹革命”,规定班主任要和学生三同。于是,我便和该班学生在一起活动。在闲聊中,该班北航红旗的勤务员(即领导成员)张寿山和另一名姓叶的同学,告诉我1966年11月他们等4人赴四川想把彭德怀抓到北京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卢小黑  于笑 《旅游》2010,(7):17-17
在北京混迹多年,再怎么懒惰也看过几场话剧,看过几次演出吧?看《恋爱的犀牛》时抹过眼泪吗?在海淀公园摩登音乐节的草地上撒过几次欢了吧?要是平时喜欢揪根或者看人揪根麻花辫,偏爱棉麻材质宽大的衣衫,那么十有八九会被套上这个称号:文艺女(男)青年。当然,这些都是表相。不过每个圈子的人都爱扎堆,文艺青年自然也有自己爱去的地儿,这次我去吃饭的这家饭馆就文艺得很靠谱。  相似文献   

15.
傅学正 《百年潮》2005,(10):25-27
深切怀念 抗日战争时期我当儿童团,就知道了八路军总司令是朱德,副司令是彭德怀.小学课本上有<百团大战>消灭日本鬼子的故事,对朱、彭很崇敬.解放战争中我15岁参军,受机要工作训练之后,调到北京中央军委机关当了五年的机要员,翻译彭总与毛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来往电报.  相似文献   

16.
咏慷 《纵横》2010,(9):62-64
20世纪50年代,我在北京的八一学校上小学时,曾经在教室里遇到校长陪着一位穿黑呢子中山装的首长进来。那人个子虽然不高,但很有气度,表情威严而不乏慈祥。事后,老师告诉我们:“你们晓得那位首长是谁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  相似文献   

17.
1950年10月19日,我跟随彭德怀司令员,开赴朝鲜战场。  相似文献   

18.
正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一段时间里,彭德怀家里常有记者和作家来,都是要他谈情况,准备给他写书的。可是,彭德怀总是一句话:"我有什么好谈的?你们另出个题目吧。"不管人家怎么说,他就是不说自己的事,慢慢地,就很少有这方面的人来了。但是,跟彭德怀熟悉的一个摄影家还是经常来。这个摄影家一来,就缠住彭德怀,要给他照相。彭  相似文献   

19.
正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央视大剧《跨过鸭绿江》热播,再现当年我志愿军将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宏伟历史画卷。电视剧前几集,对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有多个镜头。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秘书张养吾,是最早和毛岸英随彭德怀奔赴朝鲜的。本文根据张养吾回忆文章《我与毛岸英在朝鲜》改写而成。工作出色受到彭德怀赏识张养吾(1905—1995),曾用名张培芳。1905年8月出生于陕西省西乡县沙河镇一个耕读之家。  相似文献   

20.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这首《给彭德怀同志》的六言诗,是毛泽东为赞扬彭德怀而写的。但毛泽东生前曾不同意发表,直到1986年才被确认并收入毛泽东诗词作品中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