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盟贯穿吐蕃王朝的始终,形式上既有王朝之间的盟约,也有君臣之间的会盟,有议事会盟,也有兴佛盟誓。本文主要讨论吐蕃与唐之间涉及议定边境的四次会盟。即河源会盟、清水会盟、赤岭会盟和长庆会盟。会盟对于安定唐蕃边境有积极意义,客观上避免了战争造成的严峻后果,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
唐蕃长庆会盟后,吐蕃与唐朝和解,回鹘与南诏政权随之也与吐蕃会盟和好,通使往来。唐朝联合回鹘、南诏共同对抗吐蕃的战略格局也随之瓦解。敦煌汉藏文书和传世汉藏史籍对这一史实都有相应记载,可以相互印证,只是有的藏文史籍记载这一史实发生的具体时间有误,将其与其他历史事件混淆。吐蕃同回鹘、南诏的和解对吐蕃大力崇佛及唐蕃维州事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期汉藏人文地理分界线在青藏高原东北缘曾有三次较大的变动。文章论述了三次汉藏人文地理分界线的形成、摆动与稳定及其环境意义。认为,雪山(祁连山)—黄河分界线是唐蕃依据地理条件最有利原则下的一种势力范围划分;六盘山—陇山分界线是地理条件决定下的唐蕃分界线;唐蕃以后汉藏人文地理分界线的缓慢西移并最终稳定在河洮岷一线,汉藏民族的经济理性行为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唐王朝与吐蕃交往的二百余年间,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在唐蕃交往过程中,有摩擦,有战争,面对不断地战争,双方亦采取会盟的方式争以取暂时的和平,而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之间和亲,为双方带去了和平与安宁。唐代"涉蕃诗"作为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唐王朝与吐蕃交往过程中的战争、会盟、和亲等都有所描述,成为历史书写中的一种特殊的记载方式。  相似文献   

5.
小勃律地势险要,唐蕃两国先后围绕此地爆发多次战争。在唐人的观念中,小勃律一直作为“唐之西门”存在。随着开元二年和天宝六载唐军两次征讨的胜利,小勃律先后设置镇军,由“西门”转变为唐朝掌控的边州,完成了自身的内化。唐军征讨小勃律的行动不仅与其边土观念的变化紧密相关,而且同以小勃律为核心的地缘政治、小勃律与突骑施和大食等政权的关系、唐蕃战略形势有所关联。  相似文献   

6.
西行漫记     
女人创造的神话这是青藏公路边的日月山垭口。日月山是祁连山的支脉,山顶部由第三纪紫色砂岩组成而呈红色,古时称“赤岭”,藏语称“尼玛达娃”,即太阳和月亮之意。青海的日月山正如甘肃的天水一样,在自然地理上有着独特分界作用。天水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甚至有同一屋檐阴阳两坡的水分注黄河长江的景象,而日月山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分界线,也是青海省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界线。站在日月山上,东侧阡陌纵横,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草场辽阔,却是一幅塞外景色,这一短距离内强烈的反差给人一种时空错位的虚幻感。更重要的是,它在人心理上形成了某种意味深长的暗示。唐朝的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前,日月山尚不足以言人文底气深厚。公元!世纪的一天,唐太宗送文成公主外嫁吐蕃,对国家而言这是崇高的,甚至是神圣的,对文成公主个人而言,至少暂时是委屈的。这有别于普通意义上的男女联姻,它与其说是爱情之旅,倒不如说是外交之旅。文成公主在赤岭拿出了一面日月宝镜,因为她太思念故土了,她的宝镜上出现了八水绕长安的美景和皇宫中的舞榭歌台,公主哭了。再向西一步就是吐蕃的土地了,她当然得哭上一哭以示委屈。当年的文成公主在这座...  相似文献   

7.
熊义民 《史学月刊》2002,20(11):18-23
7世纪中叶,唐朝出动十余万陆海军渡海攻灭百济,并为保持对百济故地的控制而与支援百济复国运动的日本军队发生了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唐军以少胜多,将日军逐出朝鲜半岛。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海军取得了辉煌的战绩,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唐朝海军拥有先进的装备、高超的航海技术和基于此的得宜的战术。  相似文献   

8.
敦煌文书《为肃州刺史刘臣壁答南蕃书》所见的两次战争分别为:发生在727年吐蕃进攻河西瓜、肃二州的唐蕃战争,为该时期双方间发生的较大规模的战争.这次吐蕃行军,取道青海通河西及西域的一条间道--玉门军道;吐蕃再次进攻肃州的时间为759年,仍取道玉门军道,其间双方进行了一次神秘的肃州谈判,此为史书所缺载.  相似文献   

9.
石堡城战役是百年唐蕃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残酷的战争进程而为唐人所熟知。它的发生是唐蕃两种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虽给洮州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同时也加强了各族人民之间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相似文献   

10.
公元7世纪到9世纪是东亚历史上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中国的区域内的东西方向几乎同时兴起了两个超级大国——唐帝国与吐蕃帝国。两大帝国在前期有过一段有好的往来。但是,随着国家利益的冲突,唐蕃摩擦逐渐增多,最终演变为全面对抗。双方战争持续了170余年,对东亚地区的历史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为唐蕃关系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吐蕃以"金城公主汤沐邑"的名义取得河西九曲之事颇受学界关注,但相关史实尚有待发之覆。本文认为,取得河西九曲,是吐蕃自高宗麟德二年(665)以降就汲汲以求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根据中宗神龙二年(706)盟誓的规定,河西九曲作为"闲壤"存在于唐蕃之间,此后数年在唐朝西境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玄宗执政初期,吐蕃趁唐朝内政不稳之机及双方和好的态势,取得对河西九曲的控制权,打破了神龙之约。随后,吐蕃为使自身对河西九曲的占领合法化,并趁机获取更多利益,向唐朝提出重新会盟定界的要求。玄宗虽应允会盟,但在疆界问题上,坚持回到神龙盟誓所规定的状态。双方就这一问题进行交涉,难以达成一致,开元二年(714)的河源议界及随后的一系列事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2.
论点摘编     
《中国西藏》2005,(2):75-75
中国古代对高原反应的认识及相关史事研究于赓哲发表在《西藏研究》2005年第一期上的文章说,从汉代开始,人们已经意识到高原反应的存在,但是对其发病原因的认识有中毒说,鬼怪作祟说和瘴气说,且始终没有突破瘴气说的局限,故而缺乏有效的预防和医治手段。世居低海拔民族来到高海拔地带时,往往受到高原反应的困扰,有时又因为无意中创造中较长适应期而免除其厄,这一点在战争中表现得更加突出。文章通过对北魏吐(?)浑的战争、隋阳帝西巡途中有大斗拔谷事件、高仙芝远征小勃律等史实的研究可以看出,低海拔人群没有经过真正的准备而进入高原,都要备受高原反应的折磨,北魏与吐(?)浑的战争,大斗拔谷事件,唐朝与吐蕃的战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而高仙芝远征则是一个反例,从这些个案分析得出结论,高原反应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影响不可忽视;举一反三在研究低海拔民族与高海拔民族关系时,自然因素对人本身的影响必须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研究者的视野。  相似文献   

13.
从公元7世纪起,亚洲大陆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唐帝国进入西域起,吐蕃于638年入寇松洲开始扩张,唐与吐蕃双方或战或和,唐与吐蕃对峙的战线从葱岭一带沿青藏高原的外沿一直延伸到川西高原横断山脉一线,最终决定唐与吐蕃两方对峙格局的则是两场决定性的战役---大非川之役与青海之役。因而对大非川之役的研究对于唐与吐蕃关系研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天宝战争之后,南诏借着吐蕃的威势,北取嶲州,西收寻传、裸形诸蛮,并降骠国,东置拓东城,占据步头,实力得到进一步扩张,大有与吐蕃、唐朝鼎足而立之势。南诏的扩张也给唐朝带了巨大影响:一方面,吐蕃与南诏形成合势,剑南西川地区的军事压力骤增;另一方面,吐蕃利用南诏牵制唐朝剑南地区的兵力,更专注于唐朝西北地区的扩张。  相似文献   

15.
《通典》是第一部为吐蕃设立专传的史书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 ,吐蕃的族源风俗与典章制度 ;第二 ,吐蕃大事记及唐蕃关系大事纪年 ;第三 ,吐蕃大相论钦陵与唐朝使者郭元振的长篇对话及郭元振上疏文。本文认为《通典·吐蕃传》是唐代人所著唐代吐蕃史 ,可靠性更高 ,同时也保存了不少为两唐书“吐蕃传”所忽略的珍贵史料 ,值得研究者给予新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藏文文献中的若干古于阗史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七世纪初,在青藏高原上兴起了强盛的吐蕃王朝。吐蕃为了扩张势力,从公元六七○年前后至八世纪后叶与唐朝进行了长达一百二十多年的争夺西域四镇(龟兹、于阆,焉耆、疏勒)的战争,其结果导致了吐蕃对包括于阗在内的西域很多地区的达半个世纪(八世纪后叶至九世纪中叶)的占领。在吐蕃统治于阗的几十年中,吐蕃与于阗在各方面关系十分密切。藏族的政治、文化、语言、经济等对于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于阗的佛教和佛教僧人对吐蕃本土的佛教传播起了推动作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藏文文献记载颇多,可以说是史不绝书。  相似文献   

17.
1929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派人与苏方谈判,提出收回中东铁路,遭苏方拒绝。7月11日,张学良部占领并宣布武力收回中东铁路。中苏双方矛盾开始激化,随后爆发了战争,史称“中东路事件”。同年10月,中国东北海军江防舰队与苏联阿穆尔河(阿穆尔河即俄语黑龙江)区舰队在邻近中苏两国分界线的黑龙江同江县水域爆发战争,史称同江战役,也称三江口战役。  相似文献   

18.
7—9世纪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了西藏历史第一个政权—吐蕃政权。"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由盛转衰,促使吐蕃不断进攻河西走廊,前后攻陷了肃州、甘州、凉州等地。沙州百姓和将士经过11年的艰苦抵抗终于以城降蕃,从此吐蕃统治敦煌。本文主要研究敦煌在吐蕃控制时期与唐朝中央政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金城公主是一位维护和平和传播汉族先进文化的友好使者,于公元710年入蕃,正如金城公主自言:"奴奴降番,事缘和好。"在蕃三十年中,金城公主在倡兴吐蕃佛教、促进唐蕃经济文化交流、推动吐蕃与唐朝甥舅盟好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金城公主的故事在史书、壁画、民间传说等文本中重述再写,经过不同文献的加工,衍生出了不同的面貌,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可由此一窥书写者的思想立场与叙述风格。  相似文献   

20.
《文博》2017,(1)
四川炉霍呷拉宗遗址唐代冶炼遗存上部堆积实际为一处吐蕃早中期的墓葬,但仍保留有早期土著文化因素,应是吐蕃统治下受吐蕃文化影响的土著居民。这是在川西高原首次发现吐蕃时期的墓葬,为川西高原识别有关遗存提供了线索,为探寻唐蕃古道南线的走向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