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人做寿     
徐特立的“政治寿” 1947年2月1日,是革命老人徐特立70大寿。当时,由于胡宗南进攻延安在即,中央机关大部分都已疏散,徐老也到了绥德。 一天,一骑快马突然来到,请徐老回延安,中央要给他祝寿。他立刻意识到此举的意义。他说:“这是政  相似文献   

2.
今年6月2日,是左权同志殉国15周年纪念.每年每逢这个日子,我总会想起左权同志,想起左权同志的为人,想起他那勤恳、朴实为党工作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郑锐 《江淮文史》2002,(2):46-52
孟亦奇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多了,我很怀念他。他那幽默风趣的音容笑貌,坚定刚毅的对敌斗争精神,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以及60年来在革命、建设过程中我们相处的许多往事,经常在我头脑中盘旋回荡。  相似文献   

4.
二四年第四期友人告诉我,“老虎县长”徐君虎已回湖南邵阳。对于这位和邓小平、蒋经国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同班同学的老前辈,我是十分敬仰的。我童年时,他是邵阳县县长。他英勇无畏,大刀阔斧处理永和金号惨绝人寰的奇案,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多年来,我一直想将这惨案写出来,以昭示后人。我立刻赶到徐老下榻的宾馆,这个宾馆,正好距从前的永和金号不远。见我进来,徐老立刻起身相迎,紧握着我的双手:“你给我的信收到了。你想写写永和金号惨案,这个想法很好,它对现代的人们,仍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因而这次我特地给你带了很多当年我搜集的永和金号惨…  相似文献   

5.
大妹 《炎黄春秋》2006,(11):50-54
这是徐雪寒先生女儿回忆徐老的一篇短文。徐雪寒同志是一位令人十分尊敬的前辈学者和带有传奇色彩的职业革命家。他是新知书店的创办人。16岁时就任中共杭州地委组织部长。是解放后接管上海的主要成员。曾任多种重要职务。50年代初任国家外贸部副部长。徐老在1943年出任党在华中地区的情报领导机关——中共华中局联络部副部长。作为潘汉年的主要助手直接参与领导中共上海地下党的工作。解放后因潘案蒙冤入狱。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平反。2005年4月徐老以94岁高龄去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张帆 《纵横》2009,(8):57-59
2009年7月2日下午,我们的老领导——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四位创始人之一、著名话剧导演艺术家、只比中国话剧小七岁的欧阳山尊平静地离开了我们,然而我总感觉他并没有走,他那高大的身躯似乎仍站在我的面前,我还在仰望着他那慈祥的面容。因为不久前,我们北京人艺的同志到医院看望他的时候,他还在关心着今年建国60年大庆的剧院计划上演什么戏。他也曾对我说:“你写的(关于北京人艺的)书,我看了,里面还有一些不够细致、不够准确的地方。”我伏到他的耳边说:“好,等您出了院,我一定登门求教。”我这样讲,绝非出于安慰,  相似文献   

7.
50年代,在我们党内对一些年长且德高望重的领导人,往往习惯以“某老”尊称,如董老(必武)、徐老(特立)、吴老(玉章)、谢老(觉哉)、林老(伯渠)……邓老(子恢),也是其中之一。连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朱老总、邓小平等,在各种场合见到邓子恢同志,也都是这样亲切称呼。据了解,“邓老”称呼的最早倡导者是陈毅。1941年,陈毅任新四军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在新四军众多领导干部中,论年龄,邓子恢时年45岁,比谁都大,是长者;论学历,邓子恢是留学日本的大秀才,知识渊博,毛笔字漂亮,有学者风度…  相似文献   

8.
温相 《百年潮》2009,(8):71-74
"柯老"和"柯怪" 中国共产党内素有对某人赋予"×老"尊称的习惯,例如众所周知的徐老特立、林老伯渠、董老必武等,这是以年龄、资历论的.就此而言,柯庆施也在其列,据说他当年见过列宁,而且他的早期革命经历确有老资格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正尽管徐明庭老师92岁高龄了,对于他的离去,我还是毫无思想准备,还是觉得太突然太突然。前两天还在同妻子商量去看望徐老,正考虑如何爬上他住的七楼,仅仅过去两天,想不到他老人家就驾鹤西去。这一天是2019年1月15日。惊闻武汉文史战线的这位老战士的离去,心里顿觉空落落地:今后有事能问谁?多少年来,我们碰到疑难问题,都是向徐老求教呀!在我的卧室里,常年放着徐老送我的  相似文献   

10.
王苏淮 《神州》2012,(27):15-16
李一氓,大家都尊称他"氓公"。1990年12月4日,曾经担任苏皖边区政府主席的李一氓同志以87岁高龄谢世,远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与世长辞,使我们党失去了一位无限忠诚的老共产党人,淮安人民失去了一位备受敬仰的老领导。一氓同志生前曾立下遗嘱:"我的后事从简。只称一个老共产党人,不要其他任何称谓。不开送别会和追悼会。  相似文献   

11.
杜导正  方实 《炎黄春秋》2003,(12):38-41
10月11日,我们称之为“穆老头”的穆青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尽管我们知道,早在一年以前他已被确诊为肺癌,但谁也没有想到,在10月9日被送进医院后仅仅三十多个小时,他就永远告别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新闻事业,永远停下了那支始终洋溢着激情的笔,永远离开了我们。在向这位老领导、老朋友告别的时候,我们到他家里去,慰问他的夫人续磊,写下了这样的挽句:“非常非常地思念您,老朋友,老上级。”的确,在长期的工作中,穆青同志和我们不但是同事和上下级的关系,也是亲密的朋友关系。早在烽火连天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穆青同志的大名就给我们留下…  相似文献   

12.
1999年1月21日上午,在京文艺界,电影界的各方代表,冒着凛冽的寒风,集聚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室前,大家怀着沉重的心情向为新中国电影事业贡献出一生的北京电影厂老厂长汪洋同志送行。北影厂的老同志来得很多,令人惊讶的是久患疾病的杜子同志(北影老领导人之一)也来了,他是从医院的病床上硬撑着爬起来,挣脱了家人的劝阻,拄着拐棍蹒跚而来的,他说:“不来不行,我心里过不去……”这是杜子的深情,也是我们老北影人的心境,因为老厂长带领我们风风雨雨几十年,一次又一次为北影创辉煌。那时我们在大街上,在旅途中,只要人们知道我们是来自北影的…  相似文献   

13.
Gracie 《世界》2010,(2):24-24
习惯了IMAX的排场和舒适奢华的放映环境,还记得那些地方不大却别有一番味道的老影院吗?它们曾带给你我永恒的时光记忆。2月11日至21日,迎来60华诞的柏林电影节,将带领我们向那些洗尽铅华的老影院致敬!  相似文献   

14.
把自己称为“毛主席的老兵”的罗贵波同志,离开我们已经7年了。在罗老生命最后的五年,我有幸在他身边工作,为他服务。五年来,我与罗老朝夕相处,对这位老革命家、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有真切的感受;他对我的谆谆教诲,也令我永志不忘。  相似文献   

15.
惊悉上海市八届人大常委、市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委卢伯明同志去世消息,这是继我们市府外事处老领导梁于藩等同志之后,又一位我们党的革命先辈永逝了,不胜悼念,追思丛生。1959年初,我调任梁于藩同志的机要秘书,他手把手教我熟悉业务,学习机要工作的政策原则。60年代初梁调离后,卢伯明从嘉定县委书记任上调来主管领导外事处工作,直到"文革"动乱,机构撤销,1968年大家下放市直机关干校。  相似文献   

16.
1958年3月,中央在四川成都召开工作会议,议题之一是研究解决三峡工程问题。2月下旬的一天,宜昌地委第一书记薛坦放下电话机就给我说:“省委领导同志来电话说,周总理乘坐的江峡轮已从武汉启航,近日内将抵宜昌考察三峡大坝坝址,为成都会议讨论三峡工程作准备。同行的还有其他中央领导同志、有关部门、省的负责人和水利、电力专家。要求地委、专署派负责人前往迎接和陪同考察。”他征求我的意见:“你说去谁呢?”我说:“你是第一书记,当然得去。还要去难你定吧!”薛坦说:“我刚接手工作不久,你在宜昌工作多年,算个‘老宜昌’了,…  相似文献   

17.
鞠开 《江淮文史》2010,(2):4-15
<正>2010年1月9日,是张爱萍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张爱萍同志也是我的一位老首长了,我对他有很好的印象,有很深的感情,特写此文,以表示我对他深切的怀念。  相似文献   

18.
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牺牲整整60周年了。在白求恩同志牺牲几天后,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写下了不朽名篇《纪念白求恩》,对白求恩无私奉献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并号召党员和干部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多年以来,白求恩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楷模,《纪念白求恩》所概括的白求恩精神,一直是规范我们行动的准则。它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值得向白求恩学习之处很多,如白求恩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  相似文献   

19.
《百年潮》2000,(12)
沉痛悼念胡绳同志胡绳同志走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特别是理论、文化战线的重大损失。胡绳同志是本刊顾问。从筹备之日起,本刊就一直得到胡绳同志的支持和关怀,因此,本刊同人对他的逝世尤感哀痛。为了表达对这位老革命家、老文化人的悼念和追思之情,我们特在本期推出一个专栏,发表龚育之、魏久明等五位同志的文章和挽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2月,邓力群同志离开了他无比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每当想起他,我就心潮难平,特别是20世纪80~90年代在他身边工作的情形历历在目。1982年10月,我调到邓力群同志身边工作。从1990年起经历了邓力群同志参与组建国史研究机构和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科的整个过程。邓力群同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工作倾注了他晚年的全部精力,他是以对国家、对历史和对后人高度负责的态度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