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龚巨平  李永军  霍强  陈长荣  王克飞  吕亚怀  孙丽萍 《东南文化》2014,(1):23-42,127,128,65,67
京口闸位于江苏镇江,是江南运河上的第一座闸,堪称漕运咽喉、交通枢纽,历经唐代至清代,民国时期填埋为路。2011-2012年,考古揭示出唐代堰(闸)及北宋至明清京口闸东侧闸体、河道、码头、道路、碑亭等遗迹,出土唐代至民国时期陶瓷生活用品、祭祀供器等各类遗物,其中两件元代青花香炉尤为珍贵。京口闸遗址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精华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2.
两宋时期江南运河入江口兴建、复修的澳闸系统,在宋代水运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是研究古代复式船闸的典型案例。历史资料及考古发现揭示,北宋与南宋对澳闸系统的建设各有侧重:北宋曾孝蕴的设计具有开创性,京口港五闸的布置、两澳的分工以及甘露辅港的设立成为我国水运史上一大杰作;南宋史弥坚根据南宋漕运格局的变化以及京口转运中心的需要,复建了京口港五闸及甘露港二闸,又着力修扩归水澳、沟通护仓河,通盘解决了通航与转运的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3.
明代漕河因地为号,分为白漕、卫漕、闸漕、河漕、湖漕、江漕和浙漕共七段。江南运河即浙漕,起自京口闸,终于杭州北郭务,全长近七百里。明代国家财赋主要仰赖东南,每年有二百余万石粮通过运河北运。因此运河是明代经济的重要命脉, 常镇运河是江南运河的西北部分,是明代东南漕运的关键地段。“三吴之粟,必由常镇”,它可以说明常镇运河在明代漕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分析明代常镇运河的利用和整治,以恢复明代常镇运河通航的历史,从中了解运河利用中的得失,以指导我们现在的运河利用和整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正常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文字记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开凿自东吴苏州望亭到中吴常州奔牛的运河(即江南运河),常州人从此开始了沿运河筑城的生活模式,汩汩流淌2000余年的运河穿城而过,形成了常州城依水、水抱城,城河相依、人水相亲的城市格局。因此说:因有运河,才有常州。大运河与古代常州  相似文献   

5.
四会是今肇庆境内最早设置的县份。对该县始置年代,今人著述有两种说法,例举如下。  相似文献   

6.
江南运河     
正江南运河是京杭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镇江是江南运河的起点,也是我的家乡。古运河在镇江境内约长42公里,历史上主要有5个入江口,即大京口、小京口、甘露口、丹徒口和谏壁口。清末,由于金山沙涂向东淤涨和北面涨陆的形成,至民国初年,甘露口(今平政桥东)淤废。大京口渐被淤塞,镇江古运河入江主航道被淤阻。1932年至1933年,全长927米,宽10至20米的河身全部被填平改筑成今日之中华路。北宋开的  相似文献   

7.
鄠县的始置时间目前有"秦代置县"和"汉代置县"两种观点。通过对史料的梳理与互证,可以发现鄠县始置于秦代的说法难以成立,汉代置县说不可轻易否定,其始置年代当以传统的汉代初年置县为准。鄠县在秦代至汉初,可能以酆县的形式存在。鄠县的始置年代,或在西汉吕后二年(前186)至武帝建元三年(前138)之间。  相似文献   

8.
应州自唐末以来就是雁北地区的边防重镇,战略位置紧要。关于应州的始置时间,历来有唐武德、天宝、唐末及后唐说,结合史料对比分析诸说,应州当置于唐末李克用割据河东以后,时间在公元9世纪80年代中叶至其卒年908年之间,其名则源于境内雁门、龙首南北相应。李克用于其时置应州与当地悠久的政区设置历史、北方草原民族势力兴替以及历代沙陀人在河东的经营有关。  相似文献   

9.
明代延绥镇把都河堡、镇罗堡,均是长城沿线的重要城堡之一。关于把都河堡的始置年代,史籍有"成化八年"、成化十一年"之说;镇罗堡的始置年代,有"嘉靖二十九年"、万历十八年"及"万历二十八年"三说。经过详查史籍,本人认为延绥镇把都河堡的建置年代为明成化九年,镇罗堡的建置年代为万历十九年。  相似文献   

10.
元代青花瓷一直是陶瓷考古和古陶瓷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江苏镇江京口闸遗址出土的两件元代青花鼎式香炉,迄今为止尚属首次发现。通过对香炉的出土地点、工艺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对其生产年代、性质等问题作出初步的判断:香炉是元代中期景德镇窑生产,且属于浮梁瓷局的产品;香炉出土地点元代应该为一座庙宇,很可能即为天妃庙,等等。  相似文献   

11.
以往学者多是"静态式"的研究秦陇西郡的始置时间,又因为史料中的不同记载,致使诸家各执一词,难有定论。本文从秦郡动态设置的角度出发,通过钩稽传世及出土文献的内容,提出秦陇西郡是一个动态的设置过程,从而很好地解释了文献中关于秦陇西郡始置时间相关记载间的矛盾,为研究其他早期秦郡的建置沿革过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范本。  相似文献   

12.
江南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南段,北起镇江,南迄杭州,纵贯整个太湖平原,全长337公里。它北穿长江由邗沟连江北运河通北京,南至杭州人钱塘江。现今的江南运河是古代江南运河的发展。江南运河分徒阳运河、苏常运河、苏嘉运河和杭嘉运河四个河段。  相似文献   

13.
《京口记》是较早介绍京口地区景物风光的专著,南朝刘宋时代刘损著.损字子骞,曾任吴郡(今苏州)太守,卒赠太常.其族兄刘毅、刘粹皆因佐宋武帝刘裕有功而任要职.刘氏宗族祖籍彭城(今江苏省铜山县),晋氏东迁后始世居京口,刘裕即出生并生长在这里,刘损记述并赞美京口人杰地灵、风光秀丽,亦有光耀刘氏之德,为刘裕代晋作一粉饰之意.该书久佚,今从诸类书及《文选》注中辑出十七条残句,蒐为一篇,并为之校注,希望能为今日之研究者节省翻检之劳.  相似文献   

14.
现有研究从漕运体制的角度对宋代运河多有关注,而对运河水情和航行的研究还有不足,且对运河通船能力有过高判断。推进宋代运河研究,应着眼于考察运河的具体水情、通航能力和航行方式。汴河、淮南、浙西和浙东四运河水情不一,水深较好时为五尺,一般为三四尺,且常出现枯水和浅阻。汴河适航漕船一般为四五百料,最大为六百料,座船(客船)一千料已甚困难,其他运河适航漕船一般为二三百料。除北宋汴河可全线通流外,其他运河都设置有堰闸以解决不同地势河段间通航和保水问题,基本趋势是改堰为闸。运河航行中用帆不是稳定的航行方式,最稳定有效的方式是拉纤。运河两岸修有纤路,并制定了维护纤路的制度。  相似文献   

15.
护羌校尉是始置于西汉时期,专门管理羌人事务的重要官职。然史学界对它的始置年代、名称、执掌等问题均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以近出的悬泉汉简为主,结合传世文献考证后认为,护羌校尉的设置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前身就是汉朝政府临时性派出的使者,汉武帝神爵二年(前60)后成为一个固定的官职。其职责是管理活动于凉州刺史部内各郡县的羌人,同时对塞外羌人负有侦视之责。护羌校尉持节巡行各地,又被称为护羌使者。  相似文献   

16.
李芳 《贵阳文史》2002,(4):50-51
李仲公、李侠公兄弟,清末出生于贵阳城北贵筑县西下里下堰寨。兄弟俩由此山寨走出,迈向全国,汇入求学及民主革命浪潮,成为省内外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李氏先祖原籍江西吉水县,明季从军入黔,落籍下堰,罗、李二姓于此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该村寨明代属贵州宣慰司新贵县,清代属贵筑县西下里,民国属贵阳县北一区,解放初属贵筑白云区,今贵阳市白云区麦架乡下堰村。李氏在此八代农耕,后经商小裕,置有几十亩田地,成为当地富裕户,至李农卿先生始有弃耕读  相似文献   

17.
学田制是在儒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边疆地区学田的设置稍晚于内地。云南地区对儒学的吸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至元代才设置了学田制,同时学田创制也促进了儒学在云南地区的发展,本文即对云南学田制始置作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刘荣华 《收藏家》2011,(9):63-67
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区,位于杭嘉湖平原西部、太湖南岸,是"吴越古邑,东南望郡"。自公元前333年楚春申君黄歇封邑,始置菰城,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相似文献   

19.
北朝时期邺南城布局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邺城是魏晋北朝时期的名城,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都城。魏晋北朝时期的邺城交通便利,有七途,~([1])易守难攻,西凭太行滏口陉,南有黄河黎阳津,北拒漳河,“山川雄险,原隰平旷”。~([2])自春秋齐桓公始置,至北周大象二年毁废,邺城存在了1200多年。齐桓公始置邺城,“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牡丘,以卫诸夏之  相似文献   

20.
福泉位于贵州的中部,相传为秦代的且兰县境,是贵州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元代在这里设置平月长官司,明置平越卫,清康熙年间始设平越县,相沿至贵州解放。1953年更名福泉县,属黔南布衣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