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郊栖霞山西麓。由于栖霞寺所在栖霞山临江屏立,地势奇险,自古是防卫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建寺以来,屡遭兵燹。南朝梁太平元年(556),陈齐交战中,寺宇小受损伤。南宋建炎四年(1130),完颜南侵,与宋军大战于栖霞山,栖霞寺全部毁废。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栖霞在秦代时就属江乘县,隋平南陈后,曾一度被废。自南朝起,由于栖霞寺香火日渐兴旺,香客纷至沓来,商贾汇集成市,逐渐在寺前形成了热闹的集市。成书于南宋景定二年(1261)的《景定建康志》中,就有“栖霞市,在上元县长宁乡摄山栖霞寺之前,去城四十五里”的记载。《景定建康志》由马光祖修、周应合纂,这是目前已知记录栖霞老街情况最早的文献,  相似文献   

3.
南京栖霞寺众僧护送佛牙舍利赴缅供奉纪实■文/钱文华1997年3月,南京各大新闻媒体相继报道了中国佛学院栖霞山分院师生暨栖霞古寺僧人护送佛牙舍利赴缅供奉期间,“当地恐怖分子蓄意破坏,发生定时炸弹爆炸”的消息,这起震惊世界宗教界的爆炸案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唐代碑刻是明征君碑,位于南京市东北郊栖霞寺前右侧御碑亭内,是唐高宗李治为纪念南齐隐士明僧绍(征君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于永明元年(483),将后院宅第献给佛门创建栖霞寺(当时称栖霞精舍)而立。碑末行刻有  相似文献   

5.
南京栖霞寺千佛岩(又称千佛崖、万佛崖,别称千佛岭),石窟位于南京市东北郊20公里处的栖霞山中峰西段,是利用山体岩面、裂面形成的崖面的自然走向和高低凹凸的地形地貌条件,沿纵向和横向选择有利施工部位开凿出来的摩岩石窟造像。西与栖霞寺、舍利塔毗连,向东北方向延伸,  相似文献   

6.
1938年3月8—10日,金陵大学医院威尔逊医生,带着一些手术器械和材料,前往栖霞山休假,实际上也是一次巡诊。他目睹了栖霞山劫后景象,所见所闻印证了此前中外人士关于日军暴行的记载。威尔逊去了江南水泥厂难民小医院,并为栖霞寺难民提供医疗咨询。这也是辛德贝格离开南京前,联手威尔逊,为栖霞山难民们实施的又一项人道救助。  相似文献   

7.
正(全1册,定价1000元)(明)盛时泰著;(清)陈毅撰,汪志伊删补,钱大昕考订;(民国)陈邦贤编《栖霞小志》为明代南京方志。是有关栖霞山和栖霞寺的第一部专志。内容包括庵堂、岩泉、摩崖题刻、塔幢、碑铭以及盛时泰跋。该志兼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弥漫着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8.
南京沦陷期间,日商以华中铁矿之名义在南京栖霞山地区擅自开采铁矿,攫取中国资源,此事在当时南京影响较大。栖霞寺住持明常等僧侣奋力抗争,予以抵制,并致书汪伪全国经济委员会,要求加以制止。汪伪行政院不得不与日本大使馆交涉,中止此事。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南京栖霞山下千年古刹栖霞寺前矗立起一座质朴庄严的寂然法师的铜像,这位充满爱国情怀,心地慈善的高僧在1937年底以监院(当家和尚)的身份挺身而出,带领寺庙众僧人,紧急成立对民收容所(得到  相似文献   

10.
南京栖霞山千佛崖窟龛造像,是现存为数不多的重要南朝造像遗迹之一(图一)。由于风化较甚,且屡经后世妆銮,加之本世纪20年代大规模水泥修缮,造像多失原貌。近日栖霞寺僧大做功德,将栖霞山南京市博物馆编号第I区第13窟四像水泥全部凿落,露出石质表面。造像除原风化、残损部分外,原服饰、姿态清晰可见。俨然旧时风貌。其艺术及史料价值极为重  相似文献   

11.
<正>2.8亿年化石刻制、唐高宗撰文、当朝重臣书丹、篆额,赞颂一位隐士——南京栖霞寺前有一方明征君碑,此碑立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乃为纪念南齐隐士明僧绍舍宅建寺而立。  相似文献   

12.
衡阳寺考源     
衡阳寺考源寒星栖霞寺为南朝所建,齐梁古刹。自寺院创建后,曾在附近衡阳山设其下院,即衡阳寺。衡阳山"在城东北四十五里,周回九里,高二十九丈,在清风乡,东临清塘,西北有水下湖,南接雉亭山"。"齐武帝尝射雉于此。又传吴孙权见蒋山神执扇乘马,因呼骑亭山"。据...  相似文献   

13.
序言与济南灵岩寺、天台国清寺、荆州五泉寺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刹之一的摄山栖霞寺,位于南京市东北郊外约二十公里的地方,现在因寺名的关系,这里属于南京市栖霞区。在此寺门前的碑亭中,收藏着一幢题为“明征君碑”的篆书额头碑,在“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碑题之后,还刻了一行“御制”、“朝议郎行左金吾卫长史侍相王书臣高正臣奉敕书”、“朝散大夫守太子洗马知敬篆书”,在末尾处还刻有“上元三年岁在景子四月戊戌朔廿五日壬戍建”的立碑日期。上元三年应是公元六七六年。所以说,所谓“御制”就是指唐高宗李治的撰文,立碑的理山,在《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明崇俨传中能够找到。明崇俨(?——公元六七九年)是唐高宗的正谏大夫、也是一位专门从事占卜来往于宫廷的方术士。正如文献中  相似文献   

14.
《五、六世纪东方沿海地域和佛教——据摄山栖霞寺的历史》是日本学者吉川忠夫的近作,全文分:一、青州的动乱;二、郁州;三、栖霞寺的创建和发展;四、栖霞寺的历史地位。现选译了第三、四部分。注释部分随正文一并译出。  相似文献   

15.
正南京栖霞寺内供奉着一位诗僧黄宗仰(1865—1921),他是孙中山的挚友,原名浩舜,又名中央,别号乌目山僧,又号楞枷小隐,后称印楞禅师,被尊为"上人"。佛俗两界皆有作为1865年5月,黄宗仰出生于江苏常熟。他自幼好学,聪慧过人。16岁时,因其父兄逼他继承家业,学掌店事,他愤而离家,赴三峰清凉寺剃发修行。寺中主  相似文献   

16.
读了《栖霞区志》以后,有三点感受最深。 首先是这部志书的地方特色可以说是“锋芒毕露”。也许因为这个区的得名来之于栖霞山和栖霞寺,因此,志书的编纂者在篇目设置上,就来个开门见山,在“建置·地理”、“人口”之后,就推出了“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这虽说是出于因地制宜,但难得的是编纂者不仅看到了,想到了,而且作出了如此安排。这就说明人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与那些明摆着自身优势而  相似文献   

17.
灵岩寺石刻造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岩寺位于山东济南长清县泰山西北麓的方山之阳,是隋唐时期著名的佛教寺院。唐李吉甫所撰《十道图》中,将灵岩寺与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四绝”。现寺院内保存着大量唐宋时期的珍贵文物。尤其是1995年,文物部门发掘清理了寺院内般舟殿、鲁班洞等遗址,发现了隋唐时期的建筑遗址,并出土有佛教造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笔者仅就1999年灵岩寺编辑委员会所编《灵岩寺》一书刊布的几件造像及方山积翠证明龛、神宝寺造像资料,并对灵岩寺进行了实地考察,获研究心得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栖霞山舍利塔营造者的官职升迁与权责,该塔的营建年代范围可以较精确地限定在公元961-964年之间。基于年代限定,该舍利塔形制的教派成分得到了梳理,并与南唐皇室、建造者以及栖霞寺的教派信仰变化做相关对照,最终将舍利塔形制主要来源集中到华严宗、禅宗等教派上。其他因素中,隋代舍利塔以及五代江南佛塔形制对南唐舍利塔的影响得到了着重分析,由此该舍利塔各部形制来源都得到了初步判定,其形制多元拼贴的特征得以揭示。  相似文献   

19.
<正>"咸阳世家"墓志的线索2014年8月,郑和墓园文物保护管理所从南京南郊花神庙村村民手中征集到一块清代光绪甲申十年九月(1884)"咸阳世家"墓志铭,该墓志铭早年在牛首山西南农田改造过程中被发现。牛首山又名天阙山,与钟山、石头山、栖霞山合称为南京四大名山。南朝时牛首山中始建佛窟寺,唐代法融禅师创立牛头禅宗,多位高僧大德曾在此布道传法。南唐时期,后主李煜又在牛首山造寺千余间。明代的牛首山更是伽蓝遍  相似文献   

20.
南京栖霞寺舍利塔为五代南唐遗物,塔身植物纹饰满铺,华美灵动。本文以舍利塔植物纹饰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植物纹饰发展,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由此发现南京栖霞寺舍利塔植物纹饰,除具有审美意义外,还连缀唐宋传统,在佐证纹饰发展脉络与地域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