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代的四大文明包括中华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两河文明。其中,由苏美尔·巴比伦人创造的两河文明之花就盛开在今日战火连天的伊拉克国家大地之上。 两河流域文明持续了3000年之久,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兴起以后才逐渐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此后在当地兴起的伊斯兰文化和主要居民阿拉伯人由于不是两河文明的直接继承者而不知道这一古老文明的丰富内容,也无法继承和保存这些遗产。由于两河流域当地缺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2003,(5):4-8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之间的地方”,孕育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文明之一的两河文明,其中最辉煌的是巴比伦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过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楔形文字;诞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成文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建造出了被称为古代文明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但是,随着美英战机呼啸而至,《一千零一夜》的故乡面对的则是战争和死亡,而伊拉克古老的文明也开始遭遇战争的浩劫!  相似文献   

3.
孙家骅、詹开逊主编的《手铲下的明——江西重大考古发现》一书已于2004年7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大众的眼里,考古或被看作是一门浪漫的学科,或被视为象牙塔里的学问。借助于传媒和书籍,今日公众对考古学的兴趣与日俱增。重大考古发现常是新闻的头条消息,具有国际影响的《国家地理杂志》常把重要考古发现的照片放在封面,电视系列节目Discovery以极其形象的手段报道世界重大考古  相似文献   

5.
《江苏地方志》2004,(2):41-41
余秋雨先生也写南京,他很自然地把这里当作他所渴望探求的化现场,他是用这样的字眼业开篇的——“许多事,本来属于全国,但一到南京,便变得特别奇崛,让人久久不能释怀。”是的,每一个时代诞生着属于它的生命,同时也诞生着这些生命自己的环境……南京城与南京人,曾经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工程涉及的物数量、质量空前绝后,物保护任务艰巨,是物工作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7.
1953年我国正处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百废待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同时提出加强物保护工作,中央化部社会化事业管理局组织全国名美术、考古、雕塑、摄影专家赴天水麦积山石窟为期一个多月的勘察工作。当时麦积山石窟已经历了1000多年的沧桑变迁,洞窟坍塌,栈道被毁,门窗破损,很多洞窟已成为鸟兽栖息地,无人到达的洞窟鸟粪盈尺,山下瑞应寺内仅有一个和尚看门,平时仅靠收点香火钱勉强度日。勘察团上山后,看到如此凄凉景象,感到任务繁重,困难不少。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贯彻全国物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00年以来河北的物工作,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省的物工作任务,加快物强省建设步伐,经省政府领导同意,河北省物工作会议于2004年8月10日在历史化名城山海关召开。  相似文献   

9.
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天鹅村的清代大型民居陈家桅杆,是清代同治三年1863年由咸丰年间翰林陈宗典及其子武举陈登俊营建。因其宅前竖有双斗双石桅杆的功名标志,俗称陈家桅杆,为川西平原仅存集住宅、祠庙、园林、学堂于一体的复合式传统大  相似文献   

10.
文明研究涉及所有社会科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要阐释文明的观念,需要所有社会科学协力合作。它们当中包括历史学,但在本章中历史学仅仅扮演一个微不足道的角色。在此,要提到的反而是其他那些被称作辅助学科的社会科学: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和集体心理学。这意味着我们要涉足四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尽管一开始它们的面貌各不相同,但是结果却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天灾和人祸,如影子一样一直伴随着人类短暂的明史。劫后余存不多的化遗产,作为人类之所以为人的历史印迹,我们应该珍之、宝之、爱之,永远爱惜它、保护它。然而,现实中不时发生的损毁、糟蹋物古迹的事件,总让我们这些明的后代羞愧难当,无颜再见列祖列宗。  相似文献   

12.
《UN chronicle》1988,25(1):34
The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to the Year 2000 and Beyond," a document which resulted from 4 years' work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Inter-Sessional Preparatory Committee of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 (UNEP), was approved by the UN General Assembly on Dec. 11, 1987. The purpose of the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is to guide governments in achieving environmentally sound development. Major input into the document was the Report of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headed by Norwegian Prime Minister, Mrs. Gro Harlem Brundtland. The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sets out 14 "shared perceptions" on the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recommended actions in 6 major areas -- population, food and agriculture, energy, industry, health and human settlement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t addresses questions of pollution, peaceful uses of outer space, endangered species, and the relation of security and environment. Finally, the "Environmental Perspective" calls for the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upon which unified environmental policies may be based. In other environmental actions the General Assembly proclaimed the 1990s as the 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 reviewed the progress of the 1977 Plan of Action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urged member states to become parties to the 1985 Convention for Protection of the Ozone Layer and the Montreal Protocol restricting the use of substances that damage the ozone layer.  相似文献   

13.
14.
15.
全军军事志的编纂工作,是根据全国新方志编纂工作的启动而展开的。十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主持下,省军区、军分区和人武部三级具体组织实施,经过各级领导和编纂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和艰苦奋斗,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续修工作已稳步展开,发展势头很好。  相似文献   

16.
17.
近代华侨与中华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现象源远流长。比较完整与正规意义上的华侨 ,乃是近代的产物 ,是近代西方殖民主义、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华侨是近代中外文明交流与交汇的重要载体。华侨在海外所进行的文明交流 ,是在母国文明与侨居国文明环境双重恶劣的条件下 ,自发而艰难地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韩官却加 《攀登》2007,26(1):39-42
发挥民主党派的监督作用,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不断完善,能够使民主党派通过合法而有效的途径和方式,经常地和多方面地对执政党实行民主监督。各民主党派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监督的优势、提高民主监督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中国古代奇石鉴赏的著述中,选取名篇要籍六种,考订其作者、内容、价值及版本诸项,为探讨赏石美学和赏石文化的学人提供求书问道之便。  相似文献   

20.
<正>"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大报告中使用的"美丽中国""生态文明"等概念,迅速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生态文明"并不是十八大首次提出,但报告中直接提到环境和生态的字眼达到45处之多,可见,生态文明正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近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陈建伟在"中国生态摄影网"他的个人专栏中提到:生态文明社会的大厦需要生态文化来支撑,生态文化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生态摄影。记录社会变革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发当代社会的关注和思考,留给后来人我们的认识和轨迹,是时代赋予摄影的神圣历史使命。用影像来"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