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亚龙 《南方文物》2013,(1):154-156
纸张酸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本文从引起酸化的一个方面一明矾添加物入手,较全面的阐述了其在纸质文物中的应用.并根据机理分析了明矾的作用特.点以及对纸质文物的影响。明矾除了具有沉淀胶料和防腐防蠹的特点,还能起到媒染剂的作用,但其水解后呈酸性,对纸质文物有潜在的酸化危害。  相似文献   

2.
孔隙不仅是纤维骨架的一部分,也是外界物质进出的重要通道。目前,关于古代丝织品纳米孔隙结构的相关研究极少,仅有孔径一项评价指标,较为单一。实验采用红外光谱法和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研究古代丝织品的降解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表征蚕丝纤维内部固有的孔隙结构,首次从孔形、孔径分布、比表面积、孔体积、平均孔径、分形维数等多个角度对古代丝织品的微观孔隙结构进行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现代丝织品相比,清代黄山样品、北宋南陵样品及战国郴州样品的劣化程度依次加深。孔结构分析显示,所有样品中同时含有狭缝形孔和圆筒形孔,孔隙具有连续性,表明蚕丝内部存在复杂的多级结构。其中,劣化程度较高的北宋和战国样品内部存在更多的大孔或开放性孔隙。Barrett-Joyner-Halenda(BJH)法和非定域密度泛函(NLDFT)法的研究结果显示,样品孔隙以介孔为主,孔径主要分布在20 nm以下,最可几孔径基本稳定在2.8 nm左右,为蚕丝内部的有序孔。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的研究结果表明,劣化程度较轻的黄山样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其孔体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小孔,南陵样品和郴州样品孔体积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大孔。分形维数的...  相似文献   

3.
天然材料在丝织品文物清洗保护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古鉴今,为发掘古代传统清洗方法中的科学、合理成分,解决现代化学洗涤剂清洗丝织品文物产生的易损伤、易残留、污染大的问题;简要回顾了皂苷、淀粉等植物活性成分,胰子、油脂等动物提取物,草木灰、天然碱等矿物质以及微生物酶等天然材料在古代日常清洗和古书画清洗中的应用记载;并简单介绍了天然材料在清洗丝织品文物血迹、脂肪等有机污染物、微生物霉斑、矿物质类无机污染物上的应用进展。清洗效果评估说明,天然材料对丝织品文物的损伤小,适用于其清洗保护,是对丝织品文物清洗保护的一个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4.
缂丝是古代丝织品中的重要品种,在中国丝织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定州缂丝近年被评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着重介绍了定州缂丝的传承发展以及工艺制作流程。  相似文献   

5.
《古代丝织品病害及其防治研究》是在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课题古代丝织品病害及其防治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多个不同行业、不同学科单位的通力合作,历经五年的时间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汇报书,代表了近年关于丝织品保护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古代丝织品的加固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通过保护材料与丝织品纤维之间的接枝共聚反应达到加固古代丝织品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丝织品的抗老化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7.
古代丝织品的清洗是丝织品文物保护的重要内容,本文以乳酸菌发酵液对战国和西汉的丝织品残片进行清洗试验,获得了具有较好清洗效果的乳酸菌发酵参数组合:发酵时间24h,发酵温度42℃,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比例2:1,接种量5%;利用乳酸菌发酵液对古代丝织品清洗可以在无人为施加外力的情况下达到较为明显的清洗效果,并且可以提高丝织品残片的柔软度,对丝织品的质感恢复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马哲非 《收藏家》2005,(3):71-74
中国的织绣工艺成熟生产自汉唐盛世,到明清两代,丝织业的发展得到空前的繁荣。耕织堂主收藏丝织品原是源于对其流光溢彩的喜爱,在20多年来寻找韵味古雅的古代织绣艺术的同时,逐渐地将保护古代丝织品视为己任。此次“锦绣绚丽巧天工——耕织堂藏中国丝织艺术品展”集中展示了以明清时期为主的200余件丝织品,展品几乎囊括了丝织品的各类品种、众多绣派及兼顾宫廷织造和民间织绣,是明清时期织绣工艺发展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9.
丝织品老化程度检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古代丝织品老化程度的检测有助于了解丝织品的有保存状况及保护方法的选择与改进,为研究适用于检测古代丝织品老化程度的方法,在对丝织品的物理,化学老化特征及性能研究的基础上,对可能用作检测丝织品老化程度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用抗拉强度分析,色差分析,粘度测定,氨基酸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热分析,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射分析等对经光老化,热老化和水解老化等人工老化的白色丝织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粘度分析是一种较为灵敏,且经济实用的检测方法,氮基酸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确定丝织品保存状的手段,显微红外和热分析所用的样品量很少,如果能找出较为灵敏的定量指标,会有实用价值,扫描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对老化程度的检测有一定的难度,色差分析难以定量表征丝织品的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
利用比色法研究丝绸的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比色法测量经光或热老化后,丝纤维中[NH3]和[-NH2]的含量,由此推断出导致丝织品老化的主要因素是氧化作用还是水解作用。为研究古代丝织品的保护、改善丝织品的保存环境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年代久的样品中[NH3]和[-NH2]的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影响出土丝织文物老化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丝织品本身的材料属性决定了它的“弱质”.易损。难以保存。因而流传下来的古代丝织品的保护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丝织品文物经长期地下埋藏,出土时普遍存在严重糟朽、层间黏结的状况。为对丝织品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根据自分层理论,研究出一种在降低丝织品文物层间黏结强度的同时,可以很好地增强丝织品文物本体力学强度的揭展剂。通过AFM、SEM对揭展剂成膜性、渗透性能进行表征,证明了自分层揭展剂分层效果、渗透性良好;使用机械强度、色差仪、硬挺度作为织物性能指标对揭展效果进行评价,证明揭展剂对古代黏结、脆弱丝织品具有良好的揭展、加固效果。应用该揭展剂成功揭展了安徽南陵出土宋代脆弱丝织品文物。  相似文献   

13.
古代丝织品的丝素蛋白加固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采用一般的物理加固和化学加固方法对脆弱丝织品进行保护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限制,为此,本工作利用与丝织品具有同源性和亲和性的丝素蛋白对清代丝织品进行加固保护。清代丝织品在丝素蛋白浓度为1.0%、戊二醛浓度为0.005%、浸渍时间(T1)为40min、浸渍时间(T2)为60min的较优工艺条件下,断裂强力从5.22N提高到10.68N,断裂伸长率从3.24%提高到4.12%,硬挺度略有改变,提高了0.08×10-2mN.m。同时,利用FT-IR、TG和SEM等对加固前后清代丝织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显示,利用丝素蛋白加固丝织品文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提高古代丝织品强度的同时,不对丝织品的外观与手感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栽桑、养蚕和利用蚕丝织造丝绸,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发明。考古出土的丝绸实物是丝绸起源、织造工艺、纺织技术、丝绸艺术的忠实记录。丝织品是由蛋白质组成的高分子材料,易于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降解老化。对古代丝织品的老化原因及老化程度的确定,是研究、选择及评价保护方法的重要依据,并可为后人提供与丝绸文物保存状况及其变化有关的基本信息资料,从而使对丝织品长期跟踪研究、保护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古代丝织品的劣化机理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古代丝织品出土概况丝绸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特征之一 ,据考证 China一词 ,与丝绸有关 1。古代丝织品( historic silks)是丝绸文化绚丽多彩艺术内涵的集中展示。考古发现的一件件古代丝织品文物 ,都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 ,同时也是研究我国纺织技术发展史乃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宝贵史料。我国出土的纺织品无论数量或品种 ,都可堪称世界第一。主要出土情况请见下表。纺织品出土情况调查表出土地点年 代品种及概况江苏苏州吴县草鞋山新石器纺织品葛布。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 丝帛 (经纬密度各为 48根 /厘米 ;丝带宽 5毫米用 1 6…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出土资料考释了敦煌文献中"朱履椀、朱履柒垒子""铜沟桥""白去、(夹)缬绮""綖、颜"等几个疑难名物词语。通过考证认为:"朱履椀"和"朱履柒垒子"中的"履"是"里"的通假字,"朱里椀"和"朱里柒垒子"都是外黑里红的古代常见漆器;"铜溝(沟)桥"录为"铜(讲)桥"是误录,"铜沟桥"即"铜钩桥",是古代器物中起连接作用的铜锔子;"白去"中"去"是"绮"的通假字,"白绮"为古代常见丝织品,"(夹)缬绮"当为在原有的织好的花纹的基础上又印染出其他花纹的丝织品;"綖(颜)"即为佛经中常见的"綩綖",是一种外来的高档丝织品。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古代皮革的劣化机理,以现代皮革和人工老化皮革作为古代皮革的参考样品,采用热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TG-FTIR)、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Py-GC/MS)联用技术对皮革的热降解过程及其分解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古代皮革与现代皮革的热降解过程类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水的挥发为主,第二阶段以胶原蛋白的热分解为主,主要发生氨基酸的脱水、脱羧、脱氨、脱氢、侧链断裂等化学反应,分解产物有水、二氧化碳、氨气、二酮哌嗪类化合物、异氰酸、氢氰酸、吡咯、甲烷等。此外,古代皮革中胶原蛋白、单宁以及脂类物质相对百分含量较现代皮革大幅降低,表明这些物质的降解或流失导致了古代皮革劣化的发生。TG-FTIR和Py-GC/MS联用技术是研究古代皮革劣化机理的有力手段,可用于量化评估古代皮革劣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老化丝织品的氨基酸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氨基酸分析能否成为有效的研究丝织品老化原因及检测丝织品老化程度的方法,选用经光老化、热老化和水解老化的现代白色丝织品和出土于湖北、内蒙古、青海的古代丝织品为样品,将称好的样品用6mol/L的HCl在110℃恒温烘箱中水解22小时,然后用美国Waters公司产的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进行分离及检测,根据色谱图中各个氨基酸的峰面积得出各个氨基酸的百分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光老化和热老化时,丝织品强度的损失与酪氨酸含量的降低呈线性关系;水解老化时,丝织品强度的损失与天门冬氨酸含量的降低呈线性关系。结果说明,氨基酸分析从分子水平上给出各种老化的特征及老化程度,无论是对于机理研究还是对于老化程度的判定,都很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红外光谱法研究不同丝含量老化蚕丝蛋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古代丝织品是否含有丝胶,不仅对丝织品保存状况有一定影响,而且是丝织品文物保护处理方法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为了研究红外光谱作为有效的研究不同丝胶含量丝织品老化的一种检测分析手段的适用性,工作应用红外光谱分析对不同丝胶含量的人工老化蚕丝纤维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丝胶含量样品的红外谱图,一些特征峰的峰形、峰位、峰高均有明显差异,并且经不同老化方式老化的蚕丝蛋白的红外光谱图也有各自的特征,1445cm-1/1625cm-1比值可用于区分不同丝胶含量的样品.  相似文献   

20.
法门寺出土唐代纺织品科学揭展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遗产》2004,(3):73-73
2001年开始,中德文物保护专家在法门寺丝绸揭展保护上开展合作。拥有世界上最大文物修复中心的美茵兹罗马一日耳曼中央博物馆出资35万马克,购置仪器、设备,在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建设古代丝织品保护实验室。在创建丝织品保护实验室的同时,对法门寺出土的丝织品的保护和研究工作也陆续展开。揭取前首先对丝绸的保护环境、霉菌、材料、工艺等进行分析研究,充分收集有关唐代丝绸制品的各种资料,在此基础上,经过专家分析研究提出方法,然后依照每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