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赣江、汀江、梅江流域所在的闽粤赣边区是“客家聚居地”、“客家大本营”,早已为众多客家研究者所肯定。限于篇幅,本文仅就梅江文化与汀江文化的渊源关系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福德祠绿野亭文献及其学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福德祠绿野亭概述福德祠绿野亭是新加坡具有180多年历史、且至今仍活跃于华人社会的传统宗乡社团。它由来自中国广东广州、惠州、肇庆、嘉应、丰顺、大埔和福建永定的移民所建立,既是坟山管理机构,也是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广府、客家两个方言群,十一大会馆以及上百个血缘、地缘、业缘等团体的最高宗乡联合组织。福德祠绿野亭由福德祠庙宇和绿野亭坟山两部分组成。福德祠早期又称为海唇福德祠,以大伯公、大伯婆为主神。绿野亭坟山从大约设立于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青山亭发展而来。到了1839年,广、客两社群把福德祠和绿野亭联合了起来,称为福…  相似文献   

3.
高丁 《贵阳文史》2003,(2):50-51
阳明祠于1981年由贵阳市政府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又将其公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经人民政府批准划定了阳明祠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占地约43,700平方米,包括扶风山(俗称螺蛳山)王阳明先生祠、扶风寺、尹道真先生祠。建筑面积约为4,162平方米,构成现在的扶风山景区。“阳明祠”亦是上述两祠一寺的统称。  相似文献   

4.
说起挑担,也许映入许多人眼帘的景象是电视剧《西游记》中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的镜头。其实,挑担这类业务,并不是年代久远的神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即便在交通运输业相当发达的现代经济社会里,比如在山城、码头、车站等区域,挑担业也存在较大的市场。这里,作主要对客家地区的挑担业务作一阐述,旨在让关心和热爱客家传统化的读对客家地区的农村生活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客家地区的传统农村化从另一个角度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5.
宁都是一个纯客家聚居的县城,这块古越之地在唐宋时期便有中原汉人移入。中原文化和古越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客家习俗。冬季的梅江显得尤为温顺,清清的江水在浅浅的河床上流过,毫无声响地向南而去,东岸古老的村庄静静地等待着一年一度喧闹的时刻。  相似文献   

6.
回顾我国的古建筑维修,是从修缮走向维修。修缮实际是指以传统方法补修阙漏,主要的目的是解决古建筑的结构安全和形式完整。也就是当古建筑由于年久失修或者遭受损失时,使其恢复基本的安全形态。这一时期的修复,按照历史的惯性进行,大家并无专门的准则。很多古代的木结构、砖石结构的建筑物都曾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进行了修缮。对这类的修缮,主持者多是熟悉和了解传统古建筑的建筑师或者工程师,也有一些是匠师。  相似文献   

7.
明天更妖娆     
正我,一个市西路小商品市场初建、发展、辉煌的见证者,对市西大市场直观的认识是:艰我,一个市西路小商品市场初建、发展、辉煌的见证者对市西大市场直观的认识是:艰苦、富裕、多彩……在我的案头,放着一部2005年12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贵阳市云岩区志》。当我翻到623页,"市西大市场"这一醒目的标题跃入眼帘,我的脑海中瞬时翻腾起关于市西大市  相似文献   

8.
凡研究客家与客家文化的学者都会不约而同地谈到客家人中普遍存在着的“崇宗敬祖”情结,认为它是“客家文化中的一个突出特点”,“既彰显在其民俗诸表层事象上,更潜伏于其深层心理意识之中”,因此,就一定意义而言,“不了解客家人的祖先崇拜,就不能真正地了解客家人”。然而,客家人的崇宗敬祖情结到底来源于何处,它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到底有什么关系,崇宗敬祖行为在客家地区的普遍根植对客家社会的发展到底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笔者以为,对于诸如此类问题的探索,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客家与客家文化具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江南第一祠”、“中国古祠一绝”,坑口村因独特的祠堂而名声在外;“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建筑的博物馆”,湖村,那些深深嵌入门楼石材里的砖雕作品依然精美绝伦,整个徽州无出其右者。这两个村,仅相距5公里。  相似文献   

10.
吴若峰 《旅游》2005,(6):50-55
“江南第一祠”、“中国古祠一绝”,坑口村因独特的祠堂而名声在外;“徽州古文化的活化石”、“徽州古建筑的博物馆”,湖村,那些深深嵌入门楼石材里的砖雕作品依然精美绝伦,整个徽州无出其右者。这两个村,仅相距5公里。  相似文献   

11.
徐州汉画像石室祠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汉建筑遗存,有地面上的石阙、画像石室祠和埋于地下的画像石室墓等。它们都模拟了汉代真实的建筑。画像石室墓毕竟是墓葬,石阙是起装饰作用的构筑物,只有画像石室祠能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房屋建筑。一、对汉画像石室祠的认识现代最早的古建筑研究者,诸如梁思成先生、刘敦桢先生和美国人费慰梅、日本人关野贞等把这些墓上建筑称为“石室”或“山东诸石室”。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74,(10)
"柳侯祠"(图一)始建于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即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后三年,改建于明初,重建于清末。这座古建筑表示了柳州人民对这位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的崇敬和怀念。祠内现存有元代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的柳宗元石刻像(图二)和历代到这里游览的人们留下的颂扬他的诗词、碑铭等石刻。  相似文献   

13.
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首先得表示两个感谢:一是感谢兴宁县政协,是他们重印了罗香林先生1933年问世的大著《客家研究导论》(以下简称《导论》)并馈我一册,让我能一圆旧梦,重睹芳华;二是感谢嘉应学院客家研究所,是他们的盛情邀请,使得我能够抓住纪念罗香林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机会,写出这篇早就该写而一直没有写出来的文章。时光回流到整整60年前,即1946年春夏,广东省立文理学院(今华南师范大学前身),从罗定县、兴宁县迁回广州上课。  相似文献   

14.
馋嘴的童年     
青山祠在长沙市南门口外,是长沙城一条古老的小街,与著名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相距不过二三百米。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上小学二年级时,全家搬到了青山祠27号。说到青山祠,不能不说到赵汝愚。赵汝愚,公元1140年  相似文献   

15.
宁化是世界客家祖地,祠堂众多,有着浓郁的敬祖穆宗氛围和深厚的祠堂文化,全县有65个姓氏祠堂共235座。宁化也是文物大县,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在这13处中,有4处祠堂家庙属于古建筑,分别是曹坊镇上曹村曹氏家庙、淮土乡淮阳村刘氏家庙、翠江镇小溪村谢氏家庙、曹坊镇下曹村古建筑群(主体为敬湖公柯、安俊公厅夏等7处公祠、祖厅),这4处古建筑见证了我国土地革命时期一段光辉岁月,烙下了深深的红色印记。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暑假期间的8月份,我为研究生联系田野工作的事宜,先后两次到闽西上杭。在上杭县方志办蓝汉民先生的引介下,认识了上杭丘氏源流研究会的各位负责人,并观摩丘氏总祠,了解到一个闽西客家族群发展的历史人状况。现根据本人在上杭期间所收集到的资料和了解到的情况,初步探讨闽西客家宗祠作为民间化遗产的价值与保护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麦娟娟 《神州民俗》2007,(10):31-34
梅州是世界最大的客家聚居地,客家人除却建祖祠、敬祖宗的祭祀活动,最普遍、最广泛的民间信仰和宗教习俗当属建“公王”坛、宫、庙和祭祀“公王”的习俗,其古老神奇与现代文明交汇的“扛公王”习俗,历史悠久,寓意着客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追求。保护和传承这一客家习俗,是客家侨乡联系亲情、友情、乡情、祖国之情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8.
高兴地接到“纪念廖安祥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邀请函,高兴的原因有二:一是久闻“梅州大侠”廖安样的大名,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客家人物,大凡出众的客家人物,我都有研究和学习的特殊兴趣,而“纪念廖安祥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给我提供了研究和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客家妇女作为客家民系的重要成员群体盛誉颇多。罗伯特·史密斯在《中国的客家》一文中说:“客家民族是牛乳上的乳酪。这光辉至少有百分之七十应归功于客家妇女”。大英百科全书评论:“客家妇女是精力充沛的劳动者。”纵观各类赞誉,大多是从客家妇女的特性,如不缠足、不束胸、勤劳俭朴等方面去阐发,情感功利色彩较浓;而从理性分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单夫 《古今谈》2010,(1):11-11
整齐划一的青砖大屋,精致的门楣、窗楣雕刻,古老的栅栏式趟拢门,厚重的红木大门,淳安县威坪镇厚屏村古祠“风仪堂”修缮一新。当这座历尽沧桑的古建筑以焕然一新的容颜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厚屏村的村民无限感激地说:“这是省政府参事室给予的支持、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