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我们曾在《中国钱币》第3期上刊出《也谈所谓“太平天国时期地方代用币”》一,针对该类代用币铸期有郑家相先生的“太平天国时期”及马定祥先生的“民国初期”两说之情况,通过对99枚民间地方代用币的分析研究,认为应是清代至民国初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钱庄、钱号或店铺所铸的可兑换的代用币。其铸期的上限,不会早于太平天国时期:其铸期的下限,  相似文献   

2.
这两个鉛钱文一为"生記作用",一为"亨記当十",原存长潤酱园,据說是太平天国占领嘉兴时期,准许民间暂时制用的一种代替筹碼,等到太平天国铸钱局铸钱后,这种鉛钱就責成制发人收回銷毀。长润酱园当时遺漏若干钱没有去兌換,故保存至今。錢文上的生記、亨記,据从事酱油业多年的人说,也是两家酱园,开设在东門外春波桥北的西河街上(现在的解放路)。当时的酱园还兼营米、豆、麦业务,营业范围很大。酱园并自制陈酒,因制器用錫,有冶煆錫鉛的设备。由于这二爿鋪子备有煆锡鉛工具,所以鉛钱才制作得这样完好。此外清末嘉兴會有人收集了不少太平天国钱,都是从大年堂前銅沙地菜园里出土的。其中有錢范,  相似文献   

3.
文物参考資料1558年第6期刊載了"山西省苪城县出土战国的貨币"一文,文中談到这次发現的货币有二十八种,一地出土这麼多种貨币,是少見的。原文对于币文的注释,大半正确,仅有少数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古代銅質貨币冶鑄的方法,是由劳动人民創造出来的,是随社会发展而逐漸改进的。銅質貨币开始在周代,鑄造銅質貨币的方法,也开始在周代。当时是用一种"土制原範’来鑄造"刀""布","土制原範"系用細粘土作成範的外形,在範上剔出刀或布的形状及錢文,并在刀形、布形的首端或柄间划一条流槽,将銅液从流槽浇入其中,等到冷透,去掉外面的土範,刀形或布形的貨币就鑄成了。它是一个一个来端的,手續很麻煩,也很迟緩。这种方  相似文献   

5.
《文物》1981年第12期刊载《天地会"钟灵堂"伍两布币初探》一文,文内对布币票上的诗句读法按"方、王、昂"押韵。我认为应该从右到左,按"昂、方、王"押韵来读: 龙盘迥水气昂昂钟灵灵光光万方  相似文献   

6.
正近日在网上见到了一枚遥观巷天仙园壹角条筹形常临币,它漂亮的设计,精美的做工,自然的包浆让人赏心悦目,引起我兴趣的还有币面上那一组四位数的阿拉伯数字流水编号,这枚常临币上的数字编码为"8137",打印在代用币的正面(图1)。"8000"多!这多少使人有些意外,让人感叹这种地方民间小店自行发行的临时代用币居然有那么大的铸造量,通常印象中这些常临币的铸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是否发行银币,因为中国近代史料没有清楚交代,而引起不同的意见。有关太平天国钱币的著作,首推简又文先生1948年在广东文物特辑中发表的《太平天国泉币考》,其次便是1984年上海马定祥先生与马传德先生合著的《太平天国钱币》,这二本书均认为太平天国曾发行银币,其中马定祥先生与马传德先生合著的《太平天国钱币》一书里,是以耿爱德氏的太平天国背圣宝楷书折一钱为拓图的,而简又文先生一文未见有拓图,但他  相似文献   

8.
清代乾隆年間的《祁門修改城垣簿》不僅是修城的賬本記録,也是全縣圖甲信息的匯總,具有户籍名册的性質。重修城垣的捐輸數額體現出一次臨時性賦税攤派的實際狀態,可以窺見圖甲組織的運作機制。由士紳、宗族控制的圖甲組織,已經形成了穩定的包攬運作機制,往往存在一定的税收欠額,子户的具體情形也呈現得頗爲模糊。官府爲了直接掌握賦税土地額度,嘗試對圖甲格局進行調整,暫時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始終無法避免中間包攬的趨勢。  相似文献   

9.
罗尔纲先生著"太平天国货币辨伪"对太平天国起义线曾作了如下的评述:"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钱一枚,一九二三年六月简又文见于上海柴连馥家。简又文曾撰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钱记叙共事道:钱以锡制,经宽一英寸又四分之一,面文曰:"太平圣宝",背之左上画云龙,下画风虎,其右上有"会",下有"风云"二字,读之则为"龙虎会风云"  相似文献   

10.
胡曉丹 《中华文史论丛》2015,(1):285-299,401
本文認爲敦煌寫本《佛性經》屬漢語摩尼教文獻,對摩尼教研究具有重要價值。該文獻第八品殘餘部分所呈現的關於摩尼教聽者靈魂淨化、解脱的"七—五"數字結構在漢語及其他各種語言的摩尼教文獻及圖像資料中廣泛存在,這一數字結構貫穿摩尼教教義和儀式,體現了摩尼教的傳教策略。  相似文献   

11.
川陕苏区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川陕苏区人民共同创建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个大的区域。川陕苏区在革命政权中建立的金融体系是工农民主专政强有力的工具。它在支援革命战争,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运动,巩固苏维埃政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现有史料和藏品实物,川陕苏区发行流通的货币有三种类型:1·苏维埃货币,有布币、纸币、铜币、银币、锡币五种及鄂豫皖苏区纸币(内部流通);2·仿制民国货币,有铜币、银币两种;3·改制代用币(简称改用币)。本文就第三种货币作一初步论…  相似文献   

12.
<正>制钱中有种"民国通宝"背"一文"的机造铁钱,由于非主流币材,除了不见于金银币论述文章内,在铜镍铝等钱谱也不见收录。虽有"天津造"的说法,但无可靠依据,因此常被列为"铸地不详"、"用途不明"。中国传统的方孔制钱基本用铜,数千年来皆以浇铸法制造,直到十九世纪中叶,太平天国事件造成清代最重要铜产地云南与京津地方的运送出了问题,加上咸丰六年(1856)云南发生"回变",更造成币材供应陷于停顿状态。由于各局纷纷停铸,到了光绪年全国已  相似文献   

13.
<正>前一段时间,在网上信步溜达,突然见到淘宝上有一枚"德利公司"壹元币(图1),让人刚刚买下,出售者不知道这是一枚非常少见的俗称"常临币"的常州地区民间临时流通币,而是错把它当做为普通的民国铜元中的上海地方代用币售出,尽管要价不菲,但买家见多识广,博闻强记,并不还价,直接下单,干脆利落。让人感慨、唏嘘,一枚罕见的连《常州地区临时流通币》(简称"袁谱",香港文化中心出版)和《常州钱币收藏研究》(珠海出版社出版)两  相似文献   

14.
关于钱氏鉄券的流传,文物参考資料1958年12期刁鴻翔同志根据輟耕录已对"五代吳越文物——铁券与投龙簡’一文(見本刊1956年12期)的記述有所校正,但仅及元代而止。按清錢泳所著梅溪丛話卷上詳細的記載了铁券的流传經过,可以补足,現节录如下:"唐昭宗乾宁四年,赐先武肃王铁券,当为吾家至宝。泳拜观者凡两次,第一次  相似文献   

15.
最近湖南省博物館在湖南汝城县收集到七件文物,这七件文物都是天地会的文物。天地会是反清复明的組織,所以文物中有"奉天兴明"斗方;而据天地会的传说,万云龙是第一个起义开立山堂的大哥,所以文物中又有万云龙令旗。此外,如"洪順堂’等,也是天地会的称号。文物中有两件上,写有"太平天王奉圣旨扭轉乾坤洪(?)堂"的字样,还有一件是太平天王令旗。这种情况說明。这些文物是太平天国时期天地会假借太平天国名义号召革命起义的文物。考咸丰三年(公元1858年)八月十三日曾国藩"移駐衡州折"說:  相似文献   

16.
继南京发现太平天国壁画后,在宜兴太平天国辅王府又发现珍贵的壁画遗迹(图一)。经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北京故宫博物院多次考察鉴定,在壁画中发现有人物,这是在以往太平天国壁画中很少见到的,对于研究太平天国时期的历史、文化、绘画艺术和思想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绘画的遗迹有彩绘和壁画两种。在辅王府大门背后的四扇屏门上,绘"鲤鱼跳龙门"(图二)。屏门每扇长248、宽74厘米,  相似文献   

17.
<正>北宋王堯臣等所編《崇文緦目》是宋代一部重要的館閣書目,其原本六十六卷,後於紹興年間删去叙録,注"闕"字於其下,成爲一部搜訪書目。《崇文總目》現存有抄本與輯本兩種系統,輯本復從抄本而來。抄本有天一閣藏明抄本(善2084。以下簡稱"天一閣本")、湖南圖書館藏翁方綱批校本(善294.2/2)、南京圖書館藏明抄本(120709)與兩種清抄本(110421、118274)等,均爲六十六卷本,有目無釋;輯本則有四庫館臣輯本十二卷(以下簡稱"四庫輯本")與錢垣等《崇文總目輯釋》五卷(以下簡稱"錢輯本"),民國時陳漢章復作有《崇文總目  相似文献   

18.
太平天国钱币基本上是黄铜质,以方体宋字为主,没有记值符号。太平天国钱币特别之处是"国"字的写法,口内为"王",而不是"玉"、"或",对此,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解释为 "书太平天国之国为从口从王,谓王居于中也"。太平天国钱币统称圣宝,不称通宝或元宝,这也与太平天国教义有关,万物归于上帝,圣就是上帝,于是军队是圣兵,国库是圣库,钱币也就是圣宝了。  相似文献   

19.
并不是“桥形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参"第七期刊载了史树青先生"关于桥形币"一文,作者论证"桥形币"并不是古代的一种货币,而是一种佩饰——铜璜,我完全同意。为了有更充分的材料来说明这种看法的可靠性,我介绍一点最近清理古墓出土的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20.
正清代叶尔羌钱局鼓铸"乾隆通宝"两种,一种"叶尔启木"[1]钱,为方孔铜钱,正面汉文"乾隆通宝",背面左右侧分别以满文、察合台文铸"叶尔启木"对译字(满文转写:yerkim,察合台文转写:yark?nd)。另一种"叶尔羌"钱,亦为方孔铜钱,正面汉文"乾隆通宝",背面左右侧分别以满文、察合台文铸"叶尔羌"对译字(满文转写:yerkiyang,察合台文转写:yark?nd)。"叶尔启木"钱是清朝进军新疆后最初开设钱局铸币的成果,仅短暂通行不到两年,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更铸满文为"叶尔羌"。目前学术界对于新疆满文钱币的铸造已有相关研究,如李吟屏对清代新疆钱币铸造进行整体概述[2],吴元丰利用满文档案对新钱的铸造、发行、价值和作用等诸问题作详细讨论[3],但对钱币更名改铸过程均语焉不详。王文良比较了叶尔羌局所铸两种钱的区别,认为"叶尔启木"钱属于错币[4]。实际上,"叶尔启木"钱并非错币,它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透过满文档案,可以从满语国策的角度,对钱币改铸事件进行剖析。本文依据清代满文档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