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宁安将军坟是清代初年抗俄名将萨布素及其父母的坟墓。位于黑龙江省宁安镇牡丹江南岸河西村境内,东距蛤蚂河口约0.5公里,牡丹江通往图们铁路沿线上宁安铁路桥南头西南约250米处。十年动乱时期被破坏得荡然无存. 据《宁安县志》记载:将军坟座北朝南,北高南低,正面前后矗立着两座青石碑,一座是萨布素将军在世时,奉旨给他父母立的功德碑;另一座是萨布素之子、吉林将军常德奉旨建立的萨布素将军功德碑(1900年帝俄侵入宁安时被毁)。其墓地四周用青砖砌成高2.6米的花墙,在墙四周环  相似文献   

2.
镜泊湖,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县城西南30公里处。唐代渤海国时称之忽汗海,到明、清称毕尔腾湖,意思为“平如镜面”,后改称镜泊湖。在湖的周围分布着几座古城址,即重唇河山城、城墙砬子山城、城子后山城和江山娇古城墙址(图一)。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宁安县,作为一座古老的城镇,它的古迹是很多的,“泼雪泉”便是其一。据《宁安县志》载:“城西观音阁后山冈下,有桥(即大石桥)一,泉一……泉名泼雪,为清季寓贤张缙彦所题志,流清味甘,不让于江南诸大名泉。”从它被命名为泼雪泉之日起,三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凭吊与激赏,而且,时至今日,随着它又被命名为宁安名酒之商标,也更加为世人所熟知了。但是,泼雪泉的命名者张缙彦是何许人?泼雪泉是否还有过另外的命名?一般人则恐怕不得而知了。关于这些,仅就笔者所知,简介如下……清初,宁安的前身宁古塔,不仅是抗俄  相似文献   

4.
“伊兰孛”屯的形成及其族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兰孛”是满语,译成汉语叫“三家子”。“三家子”位于齐齐哈尔北九十五里的地方,其东是齐嫩铁路,其西有嫩江江套,现属富裕县富裕镇公社管辖。这座古老的满族村庄,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那么,它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呢?为什么叫“三家子”?最初有哪三家?其族俗情况如何呢? “三家子”是满族建立的村庄。早在十七世纪,沙皇俄国不断入侵我黑龙江流域,为了抗击侵略者,清政府毅然派出宁古塔付都统萨布素率水陆八旗战士前往反击。从康熙  相似文献   

5.
清代宁古塔城是东北七重镇之一,是东北东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建城形制、街市布局,对研究清代城市及其发展变化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宁安县志》记载,今宁安县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由宁古塔将军巴海督修,次年四月建成。关于新城形制、街市布局,笔者60年代在县文物管理所工作期间,曾听过关玉衡先生(已故)的讲述,最近又访问了笔者中学时的老师宫梦奎,参照了关奎同志提供的1936年绘制的《宁安县城街市图》和有关史料,并实地踏察,写成此文,敬请教正。  相似文献   

6.
牡丹江从镜泊湖瀑布倾泻而下,进入它中游的冲积平原。江水蜿蜒于张广才岭、老爷岭之间的山谷盆地边缘。至海林县柴河镇群力村东南,江水顺山势形成一“S”形的回转。此处江之右岸,多高耸陡峭的山崖。岩石因常年风化脱落,形成一些常有垂直平面的石壁。在一突兀石峰的中上部,一块由石板遮盖、避雨朝阳的垂直石壁上,有朱红色图迹,俗称“字砬子”(详见位置图)。据旧《宁安县志》古迹金石条载:“距城(宁安县城)二百余里,呼尔哈河(牡丹江)东岸,系赴三姓水道也。山壁石砬上隐约有  相似文献   

7.
一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东京城遗址东京城遗址在宁安县城西南约七十里的东京城镇,是古代肃慎国地。西汉到晋,改各挹娄(见汉书和晋书的东夷传)。到了北魏分裂为七部,归七个  相似文献   

8.
上京龙泉府,史称“忽汗城”,位于宁安县城西南今渤海镇,是我国唐代渤海国的都城。古城建筑在东京城盆地的冲积平原上,南近风景如画的避暑胜地镜泊湖区,西与北有波浪滔滔的牡丹江水偎依流过,东为汇入牡丹江的马莲河。这里山川佳丽,物产丰富,又是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一渤海国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满族先世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地方政权。靺鞨,周代称肃慎,西汉、三国、两晋时称挹娄,南北朝时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一“凯旋门”位于湘西芷江县Wu水河畔的七里桥。这座高高矗立的受降纪念坊,是一座用大理石雕砌的高8.5米的牌坊,也是华夏大地现存唯一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在中国,大中城市有近百座,县城2000多座,凯旋门何缘建在地处湘西大山深处的芷江?  相似文献   

10.
牡丹江系松花江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吉林省敦化市牡丹岭北麓,东北折北流,经黑龙江省宁安、牡丹江、海林、林口等市,于依兰县城西北注归松花江,全长725公里。  相似文献   

11.
世上本无鬼,四川省丰都县却有一座“鬼城” “鬼城”是在丰都县城后的一座山上,这座山叫平都山,俗称名山,真是山不在高,有鬼则名。此山不过288米,却因“仙都”、“鬼城”之故,名声很大,以至名传海外,不少华人老外都知道,丰都果然有座“地狱”。 此山从西周开始,即是当时巴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西汉的王方平和东汉的阴长生两位神仙家来此山修炼,传说这两位最后炼成正果飞升而去。其后,道教和佛教在此山兴盛一千多年,香火极旺,仅山上和山麓就有道观和佛寺48座,加上城内27座民间宗教庙宇,竟达75座。庙观中有名有姓的神仙和菩萨就有400…  相似文献   

12.
在将乐县境内旅游,犹如品味一枚清凉的橄榄,让人久久地沉浸在满口余香的回味之中。将乐藏在闽西北。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邑”,依傍在美丽的金溪河畔,是武夷——金湖——玉华洞“绿三角”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当你渐渐走进它,亲近它,你才认识到这座古老文明的县城,竞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新唐书·渤海传》列渤海“俗所贵者”一十有四,其中有“湄沱湖之鲫”。然湄沱湖为今之何处,至今无定说。《海东绎史》、《渤海国志长编》皆以今密山县东南之兴凯湖当之,而《宁安县志》谓即今宁安县境内之镜泊湖。按此二说一是一非,今试辨之。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的中部戴云山脚下,有一座著名的山城“瓷都德化”,在泉州德化县城的中西部约10公里处,就是德化县国宝乡格头村的所在地,“诒燕堂”和“山后祖”就建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鸡冠岐峰东麓的山林里。  相似文献   

15.
“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官印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1911年,在黑龙江省宁安县(今称宁安市)所属的镜泊湖城墙砬子山城内,曾出土一方铜质狮纽官印,印文为汉字朱文。其上有“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九字。遗憾的是,这颗官印与印文均未能保存下来,从此便成为东北史学界的一大谜案。幸运的是这一重大事件被民国13年(1924年)王世选主编出版的《宁安县志》收录在案,致使解决这一谜案的线索得以保存下来。然而,在围绕“勿汗州兼三王大都督”及“忽汗州都督”的问题上一直存在着争议。东北史著名学者金毓黻先生认为:“宁安县志所纪印文,必有讹误。忽汗一作勿汗。余疑印文当为渤海国王兼勿汗州都督印十一字也。”此印文虽与《旧唐书·渤海靺鞨传》、《新唐书·渤海传》等史籍关于  相似文献   

16.
位于宁安师范学校院内的一座中国传统小楼,名曰望江楼,又称抱江楼或称褒江楼。是清光绪九年(1883)宁古塔副都统容山为督办吉林边务的钦差大臣吴大徵而建,至今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7.
1982年4月29日,在距淮安县城八百米开外的东郊闸口村,二组村民冯同成在自家的责任田里整地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古墓。 这一带,当地老百姓把它称为“大官荡”,为什么要称“大官荡”呢?大概缘于这里曾经是明、清二代的墓区,里面埋的大都是“有钱人”,所以,老百姓要称它“大官荡”  相似文献   

18.
中卫县城的鼓楼是一座明代古建筑,四个券门都有横额,南券门横额日“对峙香岩”,其意极富历史化内涵。“香岩”即指香山之巅的香岩寺,它与县城鼓楼遥遥相对。横额用“比兴”的修辞手法,借雄伟壮阔的香山,闻名瞰尔的香岩寺烘托鼓楼,那么,香岩寺究竟如何非同一般?  相似文献   

19.
船帮会馆     
《陕西史志》2004,(6):32-32
船帮会馆,又名“明王宫”,俗称“花庙”。位于丹凤县城西南隅丹江北岸。船帮会馆是船夫和搬运工集资修建。现存建筑戏楼,始建于清嘉庆二十年(1815),大殿建于咸丰九年(1859)。戏楼座北向南,面临丹江,为青砖砌筑的三间五楼式牌坊门,门额上竖刻“明王宫”。  相似文献   

20.
在大姚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七十二井不出门,三个仙女不进城。”说的是过去大姚城内的水井,多半是在私人家的院坝里;三个仙女是指城外的三座古塔。这三座古塔,一座是在城东鲤鱼山的锁水塔;一座是在城南挂榜山的文笔塔;一座是在城西宝伐山的白塔。这三座塔,就是大姚有名的三塔。相传很久以前,大姚县城不在金碧,而是在古衙一带。在古街建城的时候,大家正在忙着宰羊筹祭,谁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