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剑平 《文史天地》2013,(12):52-56
裴矩(?~627年),字弘大,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原名世矩,后因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而去掉“世”字,是我国隋唐之际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曾先后在多个朝代做官,均获得很好的口碑,一生政治业绩颇丰。虽然经历几个朝代的变更,裴矩的政治生涯却不曾终止,  相似文献   

2.
裴矩(公元548——627年),字弘大,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他虽幼年丧父,但因出身于以文学传家的世族之家,青年时代即勤勉好学,留心时事,稍长即进入仕途。他一生历事北齐、北周、隋、唐四朝,还参加过窦建德农民政权。然而最有意义的事迹,则是隋炀帝时期他在丝绸之路上的活动,尤其是主持张掖“互市”。隋王朝统一南北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之一就是阻止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包括张掖在内的河西地区,不仅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且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这里有汉、突厥、吐谷浑等民  相似文献   

3.
张莉 《沧桑》2009,(2):254-255
著名维新志士杨深秀及其子杨祓田对《闻喜县志》的编纂作出了杰出贡献。民国7年(1918),杨拔田纂修的《闻喜县志》是一部集大成之作,至今在方志学界为专家所称道。因此,整理研究这本县志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20世纪90年代末闻喜县志办的整理本校勘翔实,装帧精美,但其中仍有点校不确处。  相似文献   

4.
许琴 《大江南北》2023,(4):34-34
今天,“真话”是我们社会的一今种稀缺资源,而谎言则屡屡成为一些人的通行证。一个假话盛行的社会,是可怕的。唐初名臣裴矩,旧为隋臣时,善于揣摩隋炀帝的心思。隋炀帝好大喜功,裴矩就建议在东都洛阳举行规模盛大的元宵庆典。隋炀帝渴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裴矩就支持发动对外战争。隋朝灭亡,裴矩降唐。唐太宗纳谏于朝,裴矩像变了个人,诤言直谏。  相似文献   

5.
秦臻 《文史月刊》2024,(2):52-54
<正>裴宽(681—755),中唐时期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出身名门望族,自幼受严明祖训和敦厚家风的教育熏陶,历任润州参军、户部侍郎、蒲州刺史、太原尹兼北都留守、范阳节度使、御史大夫、户部尚书等职。他生性通敏,工于骑射,尤擅文词,更是以清正廉明、刚直不阿、执法如山而留名青史,唐玄宗褒奖其:“德如岱云布,心如晋水清。”  相似文献   

6.
孟令燕 《沧桑》2011,(3):131-131
《闻喜年鉴(2009、2010)》是中共闻喜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由县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年度综合性资料刊物,于2011年2月正式出版问世。两版年鉴主要记述范围为2008、2009年,上下限分别为所记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均采用分类编排法,结构主要分栏目、类目、条目,其中条目为年鉴内容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7.
孟令燕 《沧桑》2012,(6):158
《闻喜年鉴》(2011)是中共闻喜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由县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第6部年鉴,于2012年7月正式出版问世。《闻喜年鉴》(2011)的出版,实现了地方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谱写了闻喜县志鉴并存、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本卷年鉴集中反映了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  相似文献   

8.
《沧桑》1995,(2)
本届修志伊始,大家就熟知闻喜县名。因为方志界在宣传编修地方志的重要性时,经常提到柴泽民任驻美大使,美方曾送给他《闻喜县志》和《柴氏家谱》。意思是连“老外”都重视地方志的收藏与使用,国人为什么不重视地方志的编修呢。人们重视《闻喜县志》的新编,并希望《闻喜县志》编得好,是有缘由的。可喜的是,《闻喜县志》确实不负众望,编写得很成功,很有特色,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都很突出,记事亦很朴实简练,质量是上乘的。我不想全面评价《闻喜县志》,仅就其内容写法上的几个特点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薛光夏 《文史月刊》2005,(11):37-37
在山西省运城市革命老区,至今还广为流传着抗日县长赵宜轩的动人故事。赵宜轩(1910年—1980年),又名赵炳照,闻喜县苏村人,1937年12月在闻喜三区高小任教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闻喜三区抗日政府区长兼区委书记、闻喜抗日县政府驻县北办事处主任、康俊仁游击支队政治指导员、夏县  相似文献   

10.
孟令燕 《沧桑》2011,(3):131
《闻喜年鉴(2009、2010)》是中共闻喜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由县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的年度综合性资料刊物,于2011年2月正式出版问世。两版年鉴主要记述范围为2008、2009年,上下限分别为所记年度的1月1日至12月31日。均采用分类编  相似文献   

11.
微博历史     
正地名本身就是一段历史,最典型的是今山西闻喜和河南获嘉两个县。闻喜本是西汉河东郡的曲沃县,汉武帝经过时获悉平定南越叛乱的喜讯,即改名闻喜。当汉武帝行经河内郡汲县新中乡时,又传来南越丞相吕嘉被俘获的消息,即下令在此新设一县,命名为获嘉。类似地名还有很多,如重庆本来叫恭州,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宋光宗先封恭王,后继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12.
一、姓氏数量849家 古代清远市域姓氏数量的消长情况.因历代地方志书缺记而莫知其详。迄今为止。能够确定为清远市域的最早姓氏出现于汉代的有4家:浈阳(今英德市)何氏,阳山吴氏,桂阳(今连州市)唐氏、袁氏。南朝时期的望族有桂阳邓氏、廖氏,中宿(今清城、清新)卢氏,含涯(今英德洽洗)欧阳氏。  相似文献   

13.
目击     
《风景名胜》2012,(2):18-27
法国贝蒂讷(Bethune) 贝蒂讷是位于法国北部加来地区的一个市,历史悠久,有许多有名的古建筑。因坐落于城市中心广场的钟楼而闻名。  相似文献   

14.
古暨阳湖考     
史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延陵乡改置毗陵县(现常州)。在县东置乡。因境内有暨阳湖而名暨阳乡。西晋太康二年(281),又在暨阳乡的基础上划入沙中和无锡一部分置暨阳县。从暨阳乡到暨阳县.从农耕文明的沙洲县到现代文明的张家港市.  相似文献   

15.
邵鸿烈 《古今谈》2010,(1):31-32,33,34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丰富的商业思想,主要包括商业经营理念和重商思想,这一思想到南宋永康学派和永嘉学派形成高峰,并在清初因浙东学派黄宗羲和颜(元)李(堞)学派中的王源(1648-1710)的《平书》而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顶峰;但是,  相似文献   

16.
砚趣     
杨得鸿 《收藏家》2013,(3):71-74
中国历代文人将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砚——古人称为研,俗称研台。端砚又名端溪砚,因产于古代的端州(今肇庆)而得名,其石质、石品及石纹与众不同,而因"发墨而不损"的特点位于我国"四大名砚"之首。最早有资料记载应为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苏易简(957-995年)字太简,北宋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人,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砚谱》对砚石的石性,其色泽、硬度、韧性、渗透性、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和造型作了分析。还有宋代朱苇撰写的《砚史》,朱苇(1051-1107年),字之章,号襄阳漫士,祖籍太原,  相似文献   

17.
青田人出国的历史与现状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青田人出国的历史与现状初探张秀明青田县位于浙江省南部,建县于唐睿宗景云2年(公元711年),因县治北有青田山(又名太鹤山)而得名。总面积2493平方公里,总人口48.6万人(1996年)。①青田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截止1997年6月,在国外(包括港澳地...  相似文献   

18.
《文史博览》2013,(11):42-42
苏轼是宋代耳熟能详的文学家,也是享誉一时的文臣典范。但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这位大文豪竟然是因暑热而死。元祜八年(1093),大宋朝廷因掌握实权的高太后去世而风起云涌,各派势力权斗激烈,最后旧党大臣们失势,苏轼被新党大臣贬往宁远军(今广西容县一带),不久又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又隔了几年,他被再贬至海南岛。还好,  相似文献   

19.
东晋咸和六年(331),析南海郡地置海阳、绥安、海宁、潮阳4县,隶东官郡。此为海阳县置县之始。海阳,因南滨大海而得名。义熙九年(413),析东官郡原揭阳县地域置义安郡,治所设于海阳。隋开皇十一年(591)于原义安郡地置潮州,治所也设于海阳。海阳辖地大小历代多有变化,但一直是郡、州、路、府、道的治所。民国3年(1914),因与山东海阳同名,改名潮安县。[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王江 《文史月刊》2007,(2):16-18
大革命失败后汾阳党组织的情况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汾阳中学的共产党人李伯生(山西临县人,时任中共汾阳地委书记)、李旭东(山西汾阳人,时任中共汾阳地委宣传委员)因身份暴露而离开汾阳,王森(山西临县人,时任中共汾阳团地委书记,后任中共汾阳县委书记)因在学潮中过于激进而被学校开除学籍,党组织开展工作的环境非常艰难,但党的活动基本没有停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