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雄 《文史博览》2005,(2):32-33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提起这个地名我们就会想起窃国大盗袁项城袁世凯,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就是袁世凯的表兄弟。张伯驹从小也和袁家小辈一起厮混,特别与袁克文最对脾胃,风流倜傥、潇洒不羁,因此也被列入清末四大公子之列,也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四大玩家。收藏古玩是他们的共同爱好。除了祖上给他金山银海泼天般的家私外,本人也绝顶聪明,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就具备了玩收藏的两大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
张伯驹,河南项城人,提起这个地名我们就会想起窃国大盗袁项城袁世凯,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就是袁世凯的表兄弟。张伯驹从小也和袁家小辈一起厮混,特别与袁克文最对脾胃,风流倜傥、潇洒不羁, 因此也被列入清末四大公子之列,也就是当时最出名的四大玩家。收藏古玩是他们的共同爱好。除了祖上给他金山银海泼天般的家私外,本人也绝顶聪明,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就具备了玩收藏的两大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3.
民国四公子     
关于“民国四公子”,坊间流传各种版本,入选者有孙科(孙中山之子)、张学良(张作霖之子)、袁克定(袁世凯之子)、段宏业(段祺瑞之子)、张伯驹(张镇芳之子)、声筱嘉(卢永祥之子)、宋子文(宋嘉树之子)、张孝若(张謇之子)等,其中,论出身,或论公子派头,分量最足的,无疑应该是袁克定、孙科、张伯驹与宋子文。  相似文献   

4.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10,(2):109-125
袁克文,人称“袁门子建”,位居“民国四公子”之首(另外三位是末代皇帝溥仪之族兄溥侗、河南都督张镇芳之子张伯驹、奉系军阀张作霖之子张学良)。他温文尔雅,举止潇洒,不留胡须,鼻架眼镜,头戴六合帽,帽上缀一颗浑圆光莹的明珠,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老一辈文化名人 中,张伯驹先生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是一位学富五车的文化奇人。国画大师刘海粟评价为:“他是当代文化高原上的一座峻峰。从他那广袤的心胸涌出四条河流,那便是书画鉴藏、诗词、戏曲和书法。四种姊妹艺术互相沟通,又各具性格,堪称京华老名士,艺苑真学人。” 贵胃子弟钟情文化 张伯驹的父亲张镇芳,字馨庵,河南项城人。据有关资料介绍,他是光绪三十年进士,袁世凯哥哥的内弟,历任天津道、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河南提法使等职。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河南都督,但因镇…  相似文献   

6.
引子公元1916年6月5日(旧历五月初五),中国近代史上一个不寻常的日子。北京中南海居仁堂。窃国大盗袁世凯由于搞帝制活动遭到国人普遍反对,四面楚歌、众叛亲离,原先所患的膀胱结石症一下子转成了尿毒症,已经卧床不起,俨然不久于人世了。法国医生贝熙叶刚刚给他打了一针强心针,袁世凯苏醒过来,对站在病榻旁的长子袁克定说:“克定,去请徐世昌、段棋瑞、王士珍、张镇芳他们四人来,我有话对他们讲。”很快,客人到齐了。袁世凯费力地转动着短粗的脖子,看到刚刚进门的徐世昌,勉强说道:“菊人(徐世昌的字)来得正好,我已经是不中…  相似文献   

7.
1915年12月23日,蔡锷发动护国战争之前以唐继尧等的名义给袁世凯发了一份最后通牒式的电报,其中要求惩办十三个“帝制祸首”,即所谓的“十三太保”,除“筹安六君子”外,还有“七凶”(即朱启钤、段芝贵、周自齐、梁士诒、张镇芳、雷震春、袁乃宽)。西南独立各省直到推倒帝制以后也坚持起码要惩办这几个人,但在1916年7月黎元洪、段祺瑞政府发表的通缉文告上,十三个人只剩下了五人,添上另外的三人,  相似文献   

8.
张昌华 《江淮文史》2010,(4):118-136
中国之有“四公子”一说,始于战国: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明末,桐城的方以智,如皋的冒辟疆,宜兴的陈定生和商丘的侯方域并称“四公子”。清末,谭嗣同、陈三立、吴保初和丁惠康亦以“四公子”名世。到民国,溥仪的族兄溥侗,袁世凯的次子袁寒云(克文),张作霖的儿子张学良以及署理直隶总督张镇芳的哲嗣张伯驹被誉为“民国四公子”(坊间还另有版本:孙中山之子孙科,张作霖之子张学良,  相似文献   

9.
1941年6月某天早晨,沪上名流张伯驹驱车前往码头迎接一位从北京来的朋友,岂料刚出家门不久便遭不明身份人的绑架。张伯驹是何人,又因为什么原因遭人绑架呢?一张伯驹,原名家骐,字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河南省项城人,生于1898年,幼时被其父张锦芳过继给伯父张镇芳为子,入  相似文献   

10.
正孙中山在任临时大总统时就曾说过,大总统之位非袁项城(袁世凯)莫属,将来袁世凯推翻清政府后,他会将大总统之位还于袁世凯,因此自己只是"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孙中山兑现诺言,将大总统之位让于袁世凯。1912年8月,孙中山入京晋见新任大总统的袁世凯,受到袁世凯热情而盛大的接待。那段时间可以说是孙中山与袁世凯两人的蜜月  相似文献   

11.
散叶     
<正>袁世凯向妻弟借钱袁世凯在科举之路屡次受挫之后,想到了捐官。无奈经济条件不允许,他只好四处借钱,第一个借钱对象便是他的妻弟。袁世凯的原配夫人于氏是河南沈丘人,其父于鳌的土地超过两千顷,袁世凯觉得他家这么有钱,妻弟定会解囊相助。岂料,妻弟非但不借,反而讥讽他说:"我看你去北京也是白跑一趟,还是在家里待着好些。"倒是一位远方亲戚,借给袁世凯100两银子,令袁世凯十分感动。后来袁世凯官至直隶总督,妻弟竟然跑到天津,希望袁世凯能给他谋个一官半职,袁世凯断然回话说:"外边无事可做,还是在家里待着好些。"再后来袁世凯做了大总统,这位妻弟又到北京,再次找袁世凯谋官,袁世凯与他见了一面,给了些路费了事。而对借给他100两银子的远房亲戚,袁世凯还了他5000块大洋。  相似文献   

12.
1915年年底,在请袁世凯“早登大位”的鼓噪声中,一个为筹备帝制而设立的办事机构在大总统府中出现了,它就是臭名远扬的御用机构“大典筹备处”。这个专设机构名义上是由内务部会同其他各部院所组成的。成立时,以朱启钤为处长,梁士诒、周自齐、张镇芳、杨度、孙毓筠、唐在礼、叶恭绰、曹汝霖、江朝宗、吴炳湘、施愚、顾鳌等为处员;并以沈铭昌为总务科主任,王式通为撰述科主任,顾鳌为法典科主任,阮忠枢为内务科主任,郭则沄为礼制科主任,袁乃宽为会计科主任,陈燕昌为文牍科主任,张士钰为警卫科主任。该处共有四百多人,其中一半为专员。他们都是为洪宪帝制吹喇叭抬轿子的袁氏党徒。因此,大典筹备处一经成立,帝制的筹备工作就更加快步伐了。这个曾为袁世凯的“登极”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典筹备处,究竟成立于何时呢?据1915年12月20日《政府公报》载,是年之12月19日,政事堂代理国务卿陆征祥等,“奏请”设立大典筹备处。这是对外公开宣布的成立时间。其实,这一机构早就秘密成立了。但是,对此问题,过去各种史书的说法不尽一致。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两种意见。一是以梁  相似文献   

13.
袁伟时 《江淮文史》2015,(2):41-64,1
在中国近代史上,袁世凯一直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有人因为他戊戌告密、镇压革命、复辟帝制,指斥他为背信弃义、寡廉鲜耻的"叛徒"、"窃国大盗";也有人因为他编练新军、倡导变法、逼迫清帝退位等维新活动,称赞他为"改革派人物中的第一人"、"共和国功臣"。世人评价如此天上地下,历史为什么还选择了袁世凯?且看著名学者袁伟时对一代枭雄袁世凯崛起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严复与袁世凯结识较早,有着近三十年的交往经历,二人的关系却始终在或远或近之间.严复对袁世凯的态度是赞许与鄙视、支持与不支持、不即不离的矛盾交织体.二人的这种交往轨迹,折射出二人政治思想的离合,也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5.
这篇随笔颇富杂文气。不读书难以入仕。入仕后又不能成"读书人",这就是中国古代官场的特色。清末,封疆大吏中以袁世凯与张之洞声望最重。袁世凯曾经这样描述两人的差别:"张中堂是读书有学问人,仆是为国家办事人。"简单说,老张有才华,适合做学问,老袁没学问,只能办具体事。看上去是自谦,其实是  相似文献   

16.
王舒羽 《收藏家》2011,(6):39-42
张伯驹(1898-1982年),字家骐,别署丛碧、游春主人,河南项城人,是我国著名的词人、文物收藏家与鉴赏家。民国时期同张学良、袁克文、溥侗被誉为"民国四公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被启功赞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①1957年被打为右派,后因陈毅老总的关怀和保护,张伯驹同夫人潘素来到了吉林省。  相似文献   

17.
孟昭庚 《文史春秋》2013,(10):57-59
(一)袁世凯亦可谓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传说袁氏"相貌堂堂,有帝王之仪,不怒而威"。据山西"土皇帝"阎锡山晚年回忆道:我一生见过了多少位咱国家的元首,如孙中山、黎元洪、徐世昌、冯国璋、曹锟,甚至张勋、段祺瑞至蒋介石等,没有一个像袁世凯的两道目光那样虎视眈眈的逼人,使人不敢仰视。他被袁世凯召见3次,其中第一次召见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并为此谈袁色变,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18.
1955年,周总理在全国政协一次会议上说到:“有两个人是我们不能忘记的,一个是张学良将军。一个是张镇将军。他俩都为人民,为我们党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周恩来对张学良充满怀念之情,铭心难忘,这是顺理成章的事。至于张镇(于1950年病故于台湾)何以也受到周恩来的很高评价?  相似文献   

19.
洹上村因是袁世凯"隐居"之地而名载史册。此地本无人居,洹上村完全是袁世凯从无到有"亲手缔造"的,全村只有袁家一户。所以,应该叫"袁氏庄园"更合适。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县袁寨,其父袁保中有8个子女,嫡出、庶出各半,袁世凯行四,为庶出。袁做山东巡抚时,其母刘氏病逝天津,灵柩运回项城,以嫡子身份主持家务的二哥袁世敦认为刘氏不是正房,坚决不  相似文献   

20.
正国学大师章太炎,一生恣意狂放,学术界中少有人能入其眼,即便是一国首脑,也不在话下。当年袁世凯宴请黄兴,下了帖子请他作陪,章大师丝毫不给大总统面子,在请帖上写了四个大字"恕不奉陪"。袁世凯非但不敢生气,还把章太炎的墨宝精心装裱起来挂在墙上,见人就说:"我终于得到章大师的亲笔了。"更有甚者,有次蒋介石夫妇在杭州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