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俗语辞书在中国古代辞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今日大型语辞书的编纂也有重要的作用,但现在权威性的《汉语大词典》在编纂时似乎未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本对此作一拾遗补阙的工作,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正《辞源》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辞书,被誉为"中国现代辞书之母"。2015年年末,即《辞源》问世的一百年之际,商务印书馆推出了《辞源》第三版。此后不久,一个几乎被人们淡忘了的大出版家、《辞源》编纂的首倡者和第一版主编——陆尔奎,又重新被一些媒体提及。2016年1月3日《光明日报》刊发了文章《搭建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记〈辞源〉第三版修订》,2016年1月12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文章《百年辞源:几辈人的接力》,两篇文章在谈及陆尔奎编纂《辞源》时,都写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0月10一11日,纪念杨志玖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暨隋唐宋元时期的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市南开大学召开,来自中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47所院校和研究机构的8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论文80余篇。杨志玖的治史与学术贡献。李治安《杨志玖先生的史学建树与治史方法》就杨志玖的主要史学建树和治史方法进行了述评。解永健《杨志玖先生的辞书编纂实践和理论》回顾了杨志玖参与史学辞书编纂的历程,考察了杨先生对辞书编纂实践和  相似文献   

4.
互训是《说文》中常用的训诂方法之一。许慎集释五经诸子,铸就《说文》一书,杂而不越,全面而系统地反映了先秦语义结构系统,为后世研读古籍的津梁,辞书编纂的典范。除将9353字归入540部,开辞书之光河外,广泛采用互训这种训释条例共256组,即512条,集释512字,占整部《说文》9353字的6%,其比例之高,是其他辞书、字书无法与之相比的。互训这种方法的采用,给人清晰明朗之感,显得非常简洁。通过《说文》中的互训,可以清楚地看到先秦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能整理出先秦词义系统。而且,《说文》中的部分互训词…  相似文献   

5.
道教文献在辞书编纂和文献校勘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文章利用道书中的音义材料并结合道教文化,从收字、注音等方面对《汉语大字典》的缺漏作补正,并对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作了校勘。  相似文献   

6.
官制是历代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的一种反映,官制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宋人孙逢吉著《职官分纪》5O卷可以看作是较早的官制辞书。清乾隆54年,纪昀等奉敕编纂的《历代职官表》72卷,被认为是官制辞书的权威性著作。随着近代学术事业的发展,不同学科的人们对官制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近十多年来,海内外相继有七八部中国官制辞书问世,最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俞鹿年编著的《中国官制大辞典》,可谓采摭繁富,体大思精。  相似文献   

7.
《百年潮》2021,(5)
正《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所收录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人物条目,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领导人物、英雄模范和科技专家为主要对象的。从1980年开始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起,对解放军人物条目的处理,就是一个重要问题。《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第一版解放军军事人物分支学科,是在官方编纂的大型辞书中首次对解放军人物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辞海》是一部兼有字典和百科性质的综合性大型辞书。《辞海》的重新修订出版,无疑是我国辞书编纂中的一大工程。然而,因其卷帙浩繁,涉及的知识遍及浩如烟海的典籍,任何团体和个人都难以穷尽,有所疏漏亦在所难免。本文拟就黑龙江设治方面的部分辞条商榷如下,敬祈编者和方家指教。1、《辞海》上卷,页72,“正常”条:“1882年(光绪八年)设正常厅,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改厅为府”。设置五常厅之议始于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吉林将军铭安的奏折。奏称“欢喜岭系(五常)堡界适中之所,该堡原有协领一员,自无再在…  相似文献   

9.
《华林遍略》的编纂是南北朝类书编纂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类书编纂体例最终确立且流传开来的标志。《华林遍略》吸取了《皇览》以来类书编纂的所有经验教训,尤其是汲取了《寿光书苑》与《类苑》之优秀内容与体例,最终编纂出一部盛况空前、体例严谨的开创性著作。《华林遍略》之后的类书如《修文殿御览》、《长洲玉镜》、《文思博要》的编纂皆是以之为模范,《华林遍略》在中国类书发展史上的承前启后之功,远远大于类书之祖《皇览》,是中古中国类书编纂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志书条目体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市志》的编纂实践证明:条目体可能更适用于志书。志书条目体比之辞书,在反映历史规律、区域特点上更便捷;比之年鉴,所提供的资料更系统、更翔实、更权威。它既是志书的基本单位,又对微观内容分离,根据不同情况在条目内设置子目,方便查阅和检索。其主要类型有:综合型、主体型、归并型。  相似文献   

11.
朱大星 《古籍研究》2003,(3):9-12,56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大词典》)是我国辞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古今兼收,源流并重,收词三十七万五千余条,总字数约五千万。《大词典》释义之准确、书证之全面、义项之齐全、体例之完备,在迄今为止所出版的辞书中是比较突出的。但如果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来看,《大词典》也存在  相似文献   

12.
《抱朴子内篇》是东晋葛洪所著的一部重要道教典籍,保留了较多的魏晋口语成份;对其中的词语用法进行讨论,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研究和辞书编纂。  相似文献   

13.
双山 《满族研究》2012,(1):97-98
满语书面语lorin的词义为"骡子",该词主要出现在清代编纂的《御制增订清文鉴》、《五体清文鉴》等辞书和现代满-通古斯语族个别语言材料里,但在清代第一部大型满汉对照词典《大清全书》和明代四夷馆在永乐年间编的《华夷译语》中的《女真馆杂字、来文》(简称《女真译语》)以及我国境内满通古斯语族多数语言口语材料中都未找到。由此可见,该词很可能为一个古老的词语。  相似文献   

14.
魏源编纂《皇朝经世编》。远绍明末陈子龙等的《明经世编》,近承清乾隆年问陆耀的《切问斋钞》,是一部有关清朝前中期经世实学的论总集。本重点论述了它的编纂方法,并兼论其编纂之缘起、影响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道经俗字是汉语俗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辞书编纂、古籍整理、汉语俗字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尚未引起充分的关注。传世影印本道经存在大量的俗字,点校本《中华道藏》俗字失校问题较为普遍。本文对《中华道藏》若干认读失误的俗字进行了考校,指出身居正俗两个系统的同形字,是整理古籍的一大干扰因素,应引起充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1993年由新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编《玛纳斯县志》(简称《玛志》)采用中编形式立志,用辞书条目体记述的编纂方法,是集传统方志条目体和现代辞书条目体之长,结合玛纳斯的县情实际科学地编排成志书的。《玛志》编目的第一层次是由建置区划、自然环境、环境建设与保护、水利建设、户口民生、经济综述、农业、工交邮电、商贸、财税金融、政党群团、政权政协、政事活动、民政劳动人事、治安司法、军事、教科文卫、民族风俗、人物、志余等20个志目(总述、记事除外),形成政区一~环境(先自然环境,后人工环境)一~人*~~经济~~政治~…  相似文献   

17.
洪颐煊,字旌贤,号筠轩,晚号倦舫老人,临海人。洪氏是清代乾、嘉时期在学术上颇有建树的学者之一,近代著名音韵训诂学大师黄侃说过:“清世礼学辈出,日趋精密,于衣服、宫室之度,冠婚、丧祭之仪,军赋、官禄之制,天文、地理之说,皆能考求古义,罗缕言之。略举其人,则昆山徐乾学建庵,鄞万斯大充宗、斯同季野,……临海金鹗秋史、洪颐煊筠轩、……此皆有成书,可以为埠”(《黄侃论学杂著·礼学略说》)。而对于洪氏的卒年,目前通行的一些工具书中,可以说没有一种是正确的。如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编著之《中国历史大辞典》“史学史”卷、东北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辞书编辑室编纂的《简明中国古籍辞典》、洪焕椿先生撰著的《浙江方志考》等,皆定其生卒年为公元1765年至1833年,又谭正璧先生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与吴海林、李延沛先生编撰的《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则皆有生年 (同上) 而无卒年。其实,洪氏现存的著作中可知,洪颐煊绝非卒于1833年。凡是读过洪氏《诸史考异》者都知道,该书卷首有洪颐煊的自序一篇,序有云:“戊子 (道光八年——1828年) 冬杪自粤归里,寒庐多暇,复取《国志》以迄《南》、  相似文献   

18.
《桂林市志(1991—2005)》是体现桂林山水风景旅游城市和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地标,也是桂林递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该志“艺文”篇补前志未设艺文之阙、亮桂林著述文化之特。“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是艺文学术价值之所在,其编纂体例、编纂方法、收录著述作者范围与艺文之内容等编纂实践,可为二轮志书编纂提供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字圣许慎     
朱绍侯 《史学月刊》2005,(10):27-34
东汉许慎因著有《说文解字》,成为中国文字学的开山鼻祖,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化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尊为“字圣”。《说文解字》开创的“六书”理论,是关于中国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条方法,至今仍被古文字学家奉为圭臬。该书创造的辞书部首编纂法、汉字形音义贯通说解法等都对后代影响深远。许慎是对国家和民族有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  相似文献   

20.
《史籍考》编纂始末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古代传统学术的总结期,清乾嘉道时期诸儒对经史、小学的缜密考辨和编纂,孕育出《皇清经解》、《史籍考》、《小学考》等颇具宏观性的集大成巨作。与《皇清经解》、《小学考》流传至今而大显于世的命运不同,《史籍考》则因遭兵火之厄而消失于天壤间,隐而不彰。然而,毕沅、谢启昆、潘锡恩之主持经营,章学诚、胡虔、许瀚诸人之汲汲编纂,无不彰显出学人及地方大吏对史学的关注和倡导。因此,梳理和考辨《史籍考》的编纂经过,以及其取向、构架和成就,于深入考察乾嘉道时期的史学趋向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