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随葬玉器的分析,对反山、瑶山墓地的墓葬作出了年代学的研究,认为瑶山墓地的起始和结束年代比反山墓地要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瑶山、反山出土陶器尤其是豆盘的分析,作者认为其相对年代大约相当于良渚阶段分期之第一期晚段。瑶山、反山略有错位时差,以折腹豆为代表的墓葬下限不一定是目前已知的良渚文化中期。  相似文献   

3.
1935年费孝通与王同惠结婚照人生无常。但有一种情怀,很难割舍;有一种牵挂,很难放下。位于祖国南岭西部峰峦层送、山高水激、坡陡谷深的广西大瑶山,在蜚声中外的社会人类学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费孝通心中的份量,是沉甸甸的,他先后5次上瑶山,与瑶山结下了真挚而凝重的不解之缘,瑶山,印过费孝通年轻时的足迹;瑶山,是费孝通和爱妻走上社会调查之路的起点,也是他遇险获得第二次生命和爱妻献身社会学的殉难地;瑶山,是费孝通心中一首激越的、刻骨铭心的诗!“瑶山并不都是陷阶,更不是一个可怕的地狱。瑶山是…  相似文献   

4.
瑶山祭坛及良渚文化神徽含义的初步解释王立新良渚文化反山墓地与瑶山祭坛是近年中国考古学上的重大发现之一[1],颇令国内外学者为之侧目,尤其是出土的大量精美绝伦的玉器及其神秘纹饰一直是众多学者探讨的热点。与此同时,有关祭坛的功能和目的、神徽的含义等问题则...  相似文献   

5.
良渚文化发现已历五十余年了。长期以来,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考古发掘,资料缺乏,其文化面貌和社会性质一直若明若暗。近几年发掘了良渚文化几处重要遗址和墓地,特别是1988年《文物》杂志第一期发表的《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和《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祭坛遗址发掘简报》,使人们对这些间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明朗化。本文仅就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的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见解,并论及良渚文化的社会性质。一、关于反山良渚文化墓地性质根据发掘简报的资料,此处墓地是就  相似文献   

6.
费孝通四上瑶山编者按:1982年8月26日至28日,费老应邀参加金秀瑶族自治县成立三十周年庆典活动。回京后,费老以他引入胜的笔触,写下了《四上瑶山》一文。《费孝通四上瑶山》标题为编者所改。还不到一年,我又到广西金秀瑶山走了一趟。这次是应老乡之约去参加...  相似文献   

7.
良渚文化玉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型式研究良渚文化玉琮,早在1936年施昕更先生发掘良渚遗址之前即有出土,但多流于海外。对其真正的认识,是从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发掘之后开始的。迄今为止,经科学发掘的材料除草鞋山之外,已有江苏吴县张陵山、常州寺墩、上海福泉山以及浙江余杭反山、瑶山等数处。这些有确切地层依据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麻山因穷困而出名,政府倡导的向“两山”(麻山、瑶山)献爱心活动持续已久,连中小学生们也为麻山失学儿童捐钱捐物献上爱心,为实现“希望工程”尽微薄之力。“越是穷的地方越有画头。”这是多年前中央美院的戴泽老师在一次上课时,知道我是来自贵州的学生,便有针对性地说的一句话。我曾经去瑶山走村串寨,对麻山却是想往已久。9月间正是收割季节,在乡间可以听见稻田里传来的打谷声,可以看到山地里背着满箩包谷的庄稼人。正是这个时节,我背起画具和相机踏上了麻山的行程。此行,我首先是冲着世界罕见的洞中苗寨而去的,我想要亲睹洞…  相似文献   

9.
在广西中部偏东北,介于浔、桂两水之间,大、小瑶山绵亘千百里,蜿蜒于蒙山、荔浦、鹿寨、象川、武宣、桂平、平南7县。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瑶族兄弟,就世居在这片高高隆起的广袤的华夏大地。他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历代统治阶级又施以权术分而治之,一方面把瑶民分成尊卑等级,一方面在板瑶、花蓝瑶、过山瑶、山子瑶中分设酋长,使各自为政。这就更使外界难窥瑶族生活全貌,而凭添了神密色彩。在旧中国,没有对社会的系统调查,当然也就缺乏可供学者查询的有关少数民族的资料。谁来开启瑶山这神密之门?谁来把瑶族兄弟的真面目介绍给外部世界?社会在呼唤,瑶山在期待!  相似文献   

10.
良渚文化的玉器历来为考古界所关注,近几年来,有关杂志相继发表了一些良渚文化的玉器材料和研究文章,其中以反山墓地和瑶山祭坛遗址出土的玉器最为引人注目。这些玉器形制多样,不仅集历来发表的玉器之大成,而且还有一些新的器形;同时,玉器上的纹饰也很丰富,有些尚属首次发现,意义重大。关于玉器上的纹饰含义,前辈学者已有论述,精到之处自不待言。我们在仔细研究了这些纹饰以后,有些自己的看法,现提出来,求教于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前辈和同志。一、始终以突出鸟纹、兽面及人脸的形象作为主题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纹饰十分丰富,有的以写实的手法表现具体形象,有的以象征的  相似文献   

11.
<正>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辽河流域等地的考古学文化,纷纷在文明化道路上阔步向前。良渚文化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在礼制规范、信仰统一方面,在早期文明中堪称出类拔萃。无可争议的文化中心杭州余杭的良渚遗址群,分布着莫角山、反山、瑶山、汇观山等130多处良渚文化遗址,它们以良渚古城为核心框架,布局有序、等级分明、规模宏大、  相似文献   

12.
玉琮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礼器之一。分布区域广泛,长江以南集中在江苏、武进寺墩、草鞋山、常熟、昆山、张陵山、上海的福泉山,浙江余杭反山、瑶山等;长江以北散见于河南殷墟、山西的保德、曲村,陕西的周原、延安、宝鸡、沣西,甘肃的灵台,山东的滕州、济阳等;而且使用时间长,从良渚文化时期直延  相似文献   

13.
良渚玉符试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太湖地区一批良渚大墓的发现,极大地丰富了良渚玉器的种类。由于这些玉器形式繁多,数量庞大,以及长年瘗埋的腐蚀作用,要认识它们各自的完整状态和原始用途,是十分困难的事情。本文试就良渚玉符的形状及用途作一探讨。一、发现概况及复原依据良渚玉符,过去人们称之为"角形装饰物"、"玉佩饰"、"玉冠状饰"等。这种器物多见于良渚大墓人骨架的肩部、头侧。如上海福泉山2件,江苏草鞋山、张陵山、少卿山、咎庙、寺墩各1件,浙江反山9件、瑶山儿件。其主要形  相似文献   

14.
瑶山瑶寨     
瑶山瑶寨 瑶族,是生活在贵州瑶山的土著居民。瑶山位于以风景著名的荔波县,距荔波县城30公里。瑶族人数不多,大约只有3000来人,但却保留着自己独特的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文化,尤其是对死亡,他们有着特殊的想象和特别的关注,因而又被称为“哭歌于群山中的族群”。  相似文献   

15.
翟杨 《东南文化》2012,(3):92-96
通过对反山、瑶山墓地出土玉器纹样的分析,可以认为良渚社会细线刻神兽纹存在不同的纹饰风格,其雕刻是在不同族群进行的。一些墓地出土细线刻纹样的相似性表明良渚文化贵族集团在很大空间范围内存在着玉器交流的现象,这对认识良渚社会各贵族集团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梁福兴 《沧桑》2008,(6):48-49
以壮族为主体核心的榕山大庙,不只是广西东北部大小瑶山之间壮、汉、瑶等多民族社会关系融合发展的历史见证,更是我们重新认识南方少数民族村社传统"庙山经济"与"稻作文化"、"山耕文化"、"移民文化"等多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结构整合的典型案例,是我们探索南方多民族地区现代化过程中和谐村社文化生态建设途径的活体参照,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良渚文化瑶山玉神器分化及巫权调整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瑶山》揭示的甲乙两类、南北两行墓列12座墓葬,分别判定墓主为觋与巫的不同性别,进而考定南行6位墓主为觋,北行6位墓主为巫。作者首先针对出自巫墓内的所谓“神面”、“兽面”及“神徽”进行分析,重新认定“神面”为觋面,“兽面”为小巫扮演的道具兽或兽面,并破译原定“神徽”为觋戴魃头骑小巫扮演的道具兽以玉事神图徽,可简称为“觋事神图徽”。经过对南行墓列6座觋墓出土的玉冠形器、带盖柱形器、三叉形器、成组锥形器、玉钺、琮等6种玉器进行分析,本文认为玉冠形器为玉梳背,琮中之大孔琮应是镯,不是原来意义上的神器之琮。巫专用的玉器有玉梳背、璜与圆牌。从觋巫所用玉器的尺寸、纹饰、形制来看,觋玉大大高于巫玉,也折射出觋的地位大大高于巫。本文论证了与母系、父系两种社会相关的由巫权向觋权过渡的新问题,指出瑶山墓地显示觋权已巩固,而巫权已败落并居于觋权之下。作者提出瑶山觋已是掌握政治军事大权而又兼顾事神的新型统治人物,即不称王的“王”,而当王掌权之后,巫觋便降格为“祝”与舞者,这就是《瑶山》在考古学上的重大贡献,也是玉文化研究的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18.
说“琮”     
一、玉淙的出土与分布琼,在本世纪30年代施听更先生发掘良诸文化遗址之前就有出土,但大都流传海外。自从1972年江苏吴县草鞋山发掘之后①,江苏吴县张陵山②、常州寺墩③、上海青浦福泉山④、上海市松江广富林⑤、上海马桥③,以及浙江余杭反山、瑶山等处o,江苏海安县青墩、江宁县处庙、武进县的横林青墩、雪堰桥南山和湖塘金鸡墩、吴江梅堰龙南遗址、常熟市的三条桥、黄土山和嘉菱荡、昆山县的绰墩、新沂县的花厅、阜宁县陆庄、涟水县三里墩以及吴县的东清等地均发现有综。整个长江下游地区出土玉珠的地点已超过20余处③。在黄河流域和…  相似文献   

19.
近代有关广西少数民族情况记载的献不多,《两广瑶山调查》是一本珍贵的近代有关瑶族风土人情、礼俗习惯、名胜物产、民族关系的原始调查资料,该书对研究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拟依据《两广瑶山调查》所存有关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的史料,考察近代广西瑶汉民族关系。不妥之处,望予赐正。  相似文献   

20.
良渚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地区的一种重要的考古文化类型 ,以出土大量制作精美的玉器而闻名 ,尤以大型玉制礼器著称。礼器 ,通常指用于祭祀、丧葬、宴飨、朝聘、婚冠等礼仪活动的各类器物。考古研究发现 ,礼器的应用于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 ,不过当时只用于祭祀和丧葬等活动。玉制礼器的产生大约在距今 6 0 0 0至距今4 0 0 0年间 ,多发现于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 ,黄河流域的大汶口、龙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中。其中良渚文化礼仪用玉尤为典型。它们大部分出土于浙江反山、瑶山、上海福泉山、江苏武进寺墩、新沂花厅、赵陵山等遗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