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水深火热中阅尽人间沧桑,尊严在支离破碎的格局中渺如草芥。乱世出英雄,千姿百态、不同凡响的声音、思索和抉择澎湃成潮,潮涌史河。萨镇冰,这个中国近代海军耆宿,一生一世在海上"随波逐流",却又特立独行,锻造了一段风云际会的峥嵘岁月。走近萨镇冰,就是走近一部跌宕的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2.
藏学耆宿刘立千杜永彬刘立千近影。作者提供今日,学界勃兴,俊采星驰,诸家争胜,新说迭出,著译如云,中国藏学事业逐渐走向繁荣。饮水思源,步入藏学殿堂的莘莘学子不会忘怀为藏学大厦奠基的先辈们,他们有的已经作古,有的老骥伏枥,依然在藏学园地里辛勤耕耘,耄学刘...  相似文献   

3.
早些年在申城以百岁高龄征婚而被传为美谈的上海文坛名流——章克标,今年已经104岁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章克标在上海与胡愈之、丰子恺、叶圣陶等人共同主编了《一般》月刊,同时与滕固、方光焘等人创办的狮吼社也是我国新文学早期的著名社团之一。1928年章克标进入开明书店,主编当时影响广泛的开明数学科教书  相似文献   

4.
黄候兴 《百年潮》2003,(11):32-38
某夏正午,晴空万里,烈日高照,一男子提灯游街通衢。路人怪问:“汝白昼何以提灯耶?”答:“暗无天日也!”此公,人称荆楚“三怪”之一——张难先先生也。另二怪:严立三、石瑛先生。携白卷出考场张难先,谱名辉澧,字难先,号义痴,后以字行。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农历3月30日生于湖北省沔阳州东乡接阳村一农户。3岁尚食乳便  相似文献   

5.
李书田先生离开我们已经十多个春秋了,但作为世界知名教育家和工程学家,其虽声名赫赫,对中国、对世界科教事业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却因种种原因,在国内鲜有人知。少年立志学有所成李书田,字耕砚,1900年2月10日生于河北省卢龙县的一个书香世家。科举时代,李氏家族不乏功名之士,文武人才并出。出身于这种家庭,书田自幼即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特别是其父亲深悔自己未好好读书,饱尝文化水平低遭人冷眼的痛苦,发誓让后人学有所成,以“光大门庭,荣宗耀祖”。为此,其父专设家塾,延师教读子女,且督之甚严。故从懂事开始,资质聪颖的书田即习文练武。…  相似文献   

6.
董宝光 《纵横》2010,(3):54-57
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李荒芜先生和宪益先生在外文出版社共事多年,二人交情深厚。荒芜先生系我的父执,曾向我详谈过宪益先生的遭遇和经历。《团结报》前主笔王奇先生和宪益先生均系民革中央委员,系多年老友,王老亦系我的父执。  相似文献   

7.
邓老师     
大姿 《南方人物周刊》2013,(41):112-112
2013年10月,邓老师离开这个世间一同年了。邓老师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好老师。传统意义上的好老师是怎样的呢?衣着朴素、长相温和、讲一会儿会停下,亲切地问问讲台下的学生们:听懂了么?  相似文献   

8.
“镂金刻玉悠悠古风,艺侔造化巧夺天工”,是已故著名学者楚图南先生为金石篆刻书法家徐柏涛手拓本印谱的题鉴。柏涛先生以擅长真、草、隶、篆刻享誉当今画坛尤以“草篆体”书法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9.
邓窑是豫西南迄今发现的宋金时代最大的窑场,延续时间亦相当长.所烧瓷器产品丰富,种类齐全,烧制青釉、白釉、黑釉等多种釉色,窑变花瓷、印花、刻花、剔花、彩绘、三彩等装饰工艺俱佳,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邓窑遗址发现较晚,众多富有特色的邓窑瓷器,对研究古代瓷器烧造技术及辨别传世瓷器的产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山雨 1962年,随着国际国内一系列事态的变化,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重新抬头,使得邓拓不得不采取审慎的态度。《燕山夜话》对某些人习以为常的思想陋习和“左”的弊端时有针砭,自然会引起一些人的不满;1962年社会生活气氛已不像前一二年那样宽松,更容不得这些鲜明有力的文字。“夜话”中止后,他又为《三家村札记》专栏写过十几篇随笔文章,但已“没有《燕山夜话》的文章的辛辣淋漓、议论风生的特色,也不像《三家村札记》中《伟大的空话》、《专治健忘症》一类文字嬉笑怒骂、笔意纵横的明快和深刻。到了1964年,当江青一伙抡起文化专制大棒时,他的写作活动保持着一时的沉寂。”在多变的政治风云中,一个屡经风浪,连连受挫,  相似文献   

11.
邓承修论     
邓承修(1841—1892),字铁香、伯讷。广东归善淡水(今属惠阳市)人。1861年中举。1873年至1884年春,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掌印给事中等职,“与张佩纶等主持清议,多弹击,号曰‘铁汉’”。  相似文献   

12.
当年他在大礼堂给我们几百学员作大报告的场景,我的记忆已经依稀模糊了。唯有那次他回答我提问时的情景却至今未忘,他当时穿的是蓝色棉衣、棉裤,平易近人,就像一名普通干部。  相似文献   

13.
回忆邓力群     
正一我第一次见到邓力群是在1964年。那一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党中央的理论刊物《红旗》杂志工作。9月报到即准备下乡参加"四清"运动,有些天闲着无事,经常到党刊室看东西。党刊室就是内部文件和资料的阅览室,那里有很多反映国内外情况的内部文件和资料。有一天正在翻阅,走进来一个中年男性,个子不高,身体结实,双目炯炯有神,穿着洁白的衬衣,满面春风,很有些派头和自信,看样子就像个大领导。他在向管理人员要了一  相似文献   

14.
盐都自贡,饮誉古今,昔日所产食盐主要靠水道远输,由釜溪河入沱江,汇长江,溯赤水,销往川、黔、滇、湘、鄂等省,计二百余州县,供全国十分之一人口食用。路途遥远,运道逶迤,历经众多的穷山恶水,激流险滩。邓井关是这漫长水道上的第一座雄关,也是盐都自贡的门户。邓井关距自贡市区36公里,峡岸束江,水流湍急,波翻浪涌,气势磅礴。载盐船只沿釜溪河顺水面下,直至这座险峻的关隘,完成了水上运盐的第一段路程。古代船工把运盐水道全程分为上、中、下三塘,自流井釜溪  相似文献   

15.
汪彤 《丝绸之路》2014,(5):65-67
我听到关于邓团子先生最多的四个字是“团子大姐”,这是故乡甘肃天水的亲人对她的敬称。2013年8月22日,“团子大姐”在北京去世,享年87岁。她的逝去,对于故乡天水是静默的,在远离北京千里之外的内地,人们对邓团子先生的哀悼是默默的怀念,正如她从北京出生到离去,对内地亲人们的思念,也是矗立在窗前,安静地向远方望去,看远处淡蓝色的天空……  相似文献   

16.
一、坐在炕沿上背诵诗的“老知青”都说“文如其人”,我却用“人如其诗”来形容诗人邓万鹏。我初识小邓是在70年代中期,那时我已由一个插队知青调到县文化馆当创作辅导员,身居在辽河县河边一间草屋里。一天,随着嘭嘭嘭的敲门声,走进一位青年,土里土气。经自我介绍...  相似文献   

17.
《全唐文补遗》第八辑收录唐邓敞为其女撰《唐前宣州参军白君(幼敏)妻南阳邓氏墓志铭并序》一方墓志,此方墓志介绍邓敞家族世系源流.通过此方墓志记载考探邓敞祖父邓侹与婺州刺史邓珽实为一人,因为邓侹与邓珽两人所任给事中职官相同,两者其子之境遇完全相同,两人之郡望亦相同.通过上述三个方面之考辨,考证邓珽当为邓侹之误.  相似文献   

18.
王作荣(1919.2—2013.7),湖北汉川人。南京中央大学经济学系毕业,美国范登堡大学经济学硕士。后定居台湾,在台湾先后任台湾大学、东吴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教授,是台湾早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策划人,先后任"美援运用委员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行政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处长"和"联合国亚洲暨远东经济委员会工业研究组组长"等职。自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还担任《中国时报》、《工商时报》主笔与总主笔,品评时政,引一时风气之先。1984年起,历任"考试院委员"、"考选部部长"和"监察院院长"等职。  相似文献   

19.
海军重生     
甲午一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大清帝国似乎没有近代海军了,中国的海军建设和发展也似乎停滞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自1895年4月《马关条约》签订,至1911年10月10日卒亥革命爆发,16年半的时间中,清政府外购大小军舰共计43艘,并且在海军近代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甲午既是北洋海军的终结,也是大清重建海军的开端。  相似文献   

20.
正邓力群老人百岁辞世,不仅为他坚持做完最后几件事赢得了时间,也赢得了"历史的沉淀"。如何评价这位世纪老人,涉及对于整个时代的解读。作为后生晚辈,我只能写下记忆中的几个片段,作为对他老人家的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