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科  石广阔 《东方收藏》2024,(1):99-101
2019年,孔子博物馆正式成立箫韶乐团。本着对礼乐文化的发掘、整理与推广,孔子博物馆又于2022年设立了礼乐传习所。文章通过对历年来出土与馆藏音乐文物以复原、展演的方式传播中国礼乐文化等现象进行研究,并对孔府古乐传习所的延续、乐器文物的复制、乐谱与乐师服装的复原及其获得的成果做出详细的介绍与阐述,旨在为传统礼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河南目前发现的先秦时期的各类乐器遗存,从乐器种类和表现方式、乐器形制和制作技术、乐器的音响功能、乐器的乐音结构以及音乐观念等方面,完整清晰地展示出夏商周三代的乐器所经历了的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这些乐器既是音乐演奏的工具,同时也是凝聚了礼乐精神的礼乐制度的物质代表。不仅体现了中原先秦三代音乐文化深厚的基础及其高度发展的音乐科技的支持,更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与社会制度的进步对其产生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勄 《南方文物》2014,(4):28-36
我国古代乐器的研究分为"乐名、乐悬、乐礼","乐名"即音乐文物的定名。我国古代乐器可分为中原系统和南方系统,越国乐器即南方系统的代表。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了陶瓷音乐文物400余件,由于《鸿山乐器五说》用杜撰之辞对鸿山乐器进行更名,从而造成了南方乐器定名的混乱。本文遵循"名物学"的要旨,对《鸿山乐器五说》进行了驳议,并就南方音乐文物的定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陶寺遗址出土音乐文物的初步研究,可以判断在陶寺文化早期大墓中很可能存在着固定的鼓磬组合关系,即鼍鼓2、石磬1、土鼓1。这一组合已经成为当时墓主人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具备了区分等级的礼乐功能,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古代礼乐制度在陶寺文化早期已经初现端倪,这对中国礼乐文化的溯源和内涵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陶寺文化的鼓磬组合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其1000多年后的殷商时期,也作为礼乐器组合随葬在最高等级的墓葬中,而且在制作技术上比陶寺文化时期有着显著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号称礼乐之邦的古代中国,并无系统的音乐史著作,严格说,中国的音乐研究自五四运动以后才开始的,音乐考古学的起步就更晚了。唐兰的《古乐器小记》与刘半农所做的古乐器测音研究可谓首开先河。本世纪7O年代末,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驻先生倡导音乐文物的田野调查,恰在1978年湖北省隋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大型青铜乐器出土,令人为之振奋。吕鹦先生又倡议编纂《中国音乐文化大系》,春秋十载,终有成果。《中国音乐文物大系》也可称之谓"中国音乐文物集成",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科研项目,是中国音乐考古首部重典,是音乐工作者和文物…  相似文献   

6.
曾侯乙音乐文物的出土震憾了音乐界,改写了世界音乐史,它证明了文献记载的真实性。曾侯乙瑟的复原研究对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解古代弦属乐器的音响、音乐性能、制作工艺及对后世弦属乐器的改革、研究、传承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洁 《东方收藏》2023,(6):83-85
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期里,河南都是帝王建都置郡的胜地。《诗经》中先民于此祀神、祈年、驱疫、问乩、劳作、爱恋,其中“弦歌鼓舞”的诗文足以证明其文化底蕴之深厚。而出土大量龟甲和我国最早演奏乐器的贾湖,更是礼乐文化的发祥之所。文章通过贾湖文物,对中原礼乐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撷精取粹,望能够为丰富相关理论研究、推进独具特色的中原文化繁荣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浙江海盐黄家山、杭州余杭、半山石塘等多处墓葬出土原始瓷乐器,器形主要有甬钟、錞于、句鑃、镈钟等,礼制瓷乐器作为随葬物,为研究先秦埋葬习俗提供了实物证据。21世纪以来,先秦时期瓷乐器考古现有许多新进展。除浙江贵族墓继续发现外,在江苏无锡鸿山大墓亦有数量可观、质量极佳的瓷乐器,同时遗址中也陆续有出土。瓷乐器考古及分析为其产品产地溯源以及先秦时期礼乐等级制度、葬俗特征、越国音乐文化等维度的研究都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古代的磬     
在我们祖先开拓生活天地的同时,音乐和乐器也伴随着产生了。当时,人们在表达欢乐、祝颂和祈求的时候,把犁地用的石铧片或石斧、石刀之类的生产用具悬挂起来敲敲打打,算是我国最原始的石磐乐器了。甲骨文里就出现了的“磐”字,这当是最确凿的信史资料。在乐器史的长河中,石磐乐器一开始就荡映着社会政治的倒影。西周武王以后,周公姬旦摄政,规定了巩固政权所需的一套礼乐制度,磐乐成了王公贵族的权势标志。后  相似文献   

10.
音乐考古,是利用历史遗留下来的音乐文物和文献对古代音乐所进行的研究,是古代音乐史研究的重要环节,也是音乐史界、考古界共同开辟的一个科学新领域.建国以来,各地考古发掘中不断出现了大量乐器实物和有关的文字、图象资料,并有过一定的研究活动,较为突出的是对一九五七年河南信阳楚墓所出乐器的研究."文化大革命"中,除了调查马王堆汉墓出土乐器外,工作濒于停滞.粉碎"四人邦"后,特别是一九七八年随州曾候乙墓乐器的出土,迎来了我国音乐考古工作的可喜的春天.新努力、新探索促进了这一领域科研成果的不断出现.本文就自己学习的体会试谈近年来我国音乐考古方面的主要收获.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七月,武汉音乐学院音乐考古专业首届本科毕业生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获得学士学位。由此,音乐考古学研究在我省再上台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音乐考古学是一门交叉性边缘学科,起源较早。随着田野考古学理论的传入和在我国的具体运用,音乐文物不断地出土,学术界对它们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1978年随州曾侯乙编钟等大批音乐文物出土,促进了音乐考古学的进一步发展,曾侯乙编钟研究,编钟古乐器艺术实践成  相似文献   

12.
河南收藏的铜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收藏的铜鼓分析●赵世纲罗桃香图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铜鼓铜鼓,是我国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一种乐器。1989年配合全国音乐文物普查,发现河南各地文物考古单位和博物馆内收藏有不少铜鼓。现在作简略介绍并对其来源、产地、类型与年代加以分析,望方家指...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11月23至26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和东亚音乐考古学会主办、湖北省博物馆和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东亚音乐考古学国际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来自中、韩两国文博系统研究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共计百余人参会。研讨会主要议题有中国青铜时代音乐考古、中韩日三国及东亚其他地区音乐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交流、馆藏音乐文物研究等。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5篇,近40位代表汇报了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前,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艺术团宣告成立,并举行了首场公演。 为了更加形象、生动地揭示大量音乐文物展品的丰富内涵,探索博物馆文物陈列的新路子,使观众由被动地受教育者变为积极地艺术参与和鉴赏者,在真实的历史氛围中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使现实与历史的对话在博物馆得到更好的实现,河南博物院早在今年年初就着手开发丰富多彩的中原古音乐文物资源,并积极营建“华夏古乐厅”。目前已复制中原上古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乐器15件(套),其中包括被誉为“中华第一笛”和“中国音乐文明之源”的8700年前的骨笛,春秋时期规模最…  相似文献   

15.
徐颖 《南方文物》2022,(2):291-300
<正>清代关于祭孔释奠体系成熟完善,所留文献和实物较前代多样,现在学界已有不少对其研究的成果。杨荫浏先生于1958年撰写《孔庙丁祭音乐的初步研究》一文,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后对祭孔礼乐研究之发端,经20世纪80年代,开启了清代祭孔研究的新思路,至今已呈现了多维度的视角和丰富的研究方式。视角一,以音乐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古代乐器、古代乐谱、舞蹈动作的解读,分析其含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文博》2020,(1)
20世纪60年代,宁波奉化孔庙部分明清铜器等文物被查抄至红卫兵展览馆,后拨交给奉化文管所保存。这批铜器共15件,器类有香炉、花瓶、烛台、牺尊、壶、编钟等,性质较为复杂,包括了祭器、乐器、文房或陈设器等。其中明朝冠耳铜炉、环耳铜瓶、三兽足铜烛台、牺尊,清兽面纹铜壶、龙纹铜瓶等,根据形制特征,再结合文献记载,可以推定为孔庙祭器,清云龙纹编钟则为雅乐器。宁波奉化孔庙的这批礼乐器为认识明清时期铜器的器类、形制,特别是仿古铜器的生产与流动等提供了可资研究的线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博物馆协会乐器专业委员会于2012年9月26日在湖北武汉成立,常设办事机构位于湖北省博物馆。现任主任委员方勤,常务副主任委员万全文,副主任委员分别由河南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中华世纪坛、武汉音乐学院等10家单位的研究员担任,张翔任秘书长。该专委会的成立,对于我国音乐文物的保护、收藏、研究、展示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对中国音乐考古学学科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晓如 《丝绸之路》2012,(14):89-90
锣铰类乐器是西安鼓乐节奏乐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吸收与融合我国各民族与外来乐器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组合乐器。这些乐器为西安鼓乐传承中华音乐文化、保护与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三国西晋时期浙江地区出土的大量堆塑罐及其上的乐器、胡人,初步分析了这些堆塑罐上的乐器、胡人与佛教音乐的关系。认为堆塑罐上的乐器、胡人与当时佛教和佛教音乐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并认为这一研究对了解三国西晋时期浙江地区的佛教传播、佛教音乐、乐器发展、民族融合、民间风俗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芳 《南京史志》2023,(5):40-41
<正>礼乐,指礼节和音乐。体验,是一种亲身经历。本课题主要研究两类案例:一是在体验理论指导下形成的礼乐教学典型案例;二是教师在实践中形成的大量的体验式礼乐活动案例。一、追根溯源——传承与发展(一)关于礼乐教学经网络查询得知,目前,不少学校从礼乐文化入手,构建“礼乐立德,全面育人”的德育模式,逐步形成了具有礼乐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是,幼儿园缺乏系统的礼乐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