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后妃册宝是典章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故宫博物院收藏一部分清代后妃册宝,不仅反映了后妃册宝制度的变化,还表现了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特例。本文从后妃册宝的封号、徽号、谥号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后妃册宝制度的变化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举例分析。特别是对故宫两度被盗的珍妃之印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对珍妃之印质地进行了重新认定,是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西周金文中的武、成、穆、共、懿等王号 ,因出现语境上的生称 ,致使不少学者认为西周或西周孝王以前犹无谥法。其实 ,只因这些铭文铸作于“生称谥”者谢世之后 ,才得以用其谥号追述前朝旧事。从金文中的多种文化现象和大量事例来看 ,谥法应创制于周初 ,且有一个从天子而下及诸侯等其他贵族的扩展过程。那种认为西周王号为生称而非死谥的看法可能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康熙和乾隆皇帝是清朝二位杰出君主,在清朝二百六十八年历史中,他们就占了一百二十一年。中外史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为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的“康乾盛世”。当时国势强盛,政权巩固,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达到清朝的鼎盛时期,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康、乾二帝死后,他们的后嗣子孙给予了崇高的评价,笔者根据有关文献记载,结合我院珍藏的二位皇帝谥册宝,对他们的谥号,册宝、谥法制度及文物现状做一简略考述。一、康乾二帝谥号封建贵族死后,后人按其生前事迹给予评定的称号为谥号。也可称其谥法,是宗法制度中的重要内容。谥法…  相似文献   

4.
官谥与民评     
在我国封建社会,帝王和大臣死后,都要给一个谥号。由于谥号是朝廷授予的,所以称作官谥。谥号是根据死者生前的  相似文献   

5.
清代宗室贵族谥号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将皇族按支系远近分为宗室和觉罗,对宗室实行特殊的封爵制度。中国古代,贵族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由朝廷评定一个称号叫做谥号或谥法,清人关后亦继承了这一传统。本即根据清代皇族家谱——“玉牒”的记载,对清代宗室贵族的谥法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研究西周诸王谥号,多牵拘于传世的晚期文献,而忽视或不能直接使用丰富的真史料——两周金文,此为研究西周诸王谥号而纠缠莫明的症结所在。西周一十三王之谥号实皆为美称,揆诸金文,可无疑焉。所谓恶谥,若厉若幽,或因文字转写而本义堙晦,或以词义发展而致误解。本文即以两周金文为依据,专说“厉”、“幽”二字,以求其本真。  相似文献   

7.
论谥号文化内涵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谥号文化内涵的演变杜建民,崔吉学谥号和立谥制度是我国传统文化异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我国古代,帝王后妃和公卿显宦死后,后人须避讳其生前之名而另立新号以相称。谥号就是这种死后的称号。议立谥号须依循某种规范和细则,这种规范和细则,称为谥法。立谥...  相似文献   

8.
谥是周代兴起的一种制度,是根据其人在生前的所行事迹而给予的一种称号。《左传》中人物称谓带谥的情况非常黄遍,称谥与否体现了作者对其人、其事的好恶,同时也反映出当时的一些社会观念。  相似文献   

9.
《谥法研究》评介张金龙谥法,又叫易名典,是古人死后根据其一生功过是非评定褒贬而给予称号(谥号)的制度。谥法的对象主要是统治阶级人物。谥法在历史上延用3000多年,对人们的行为心理以及公众价值观的构成产生了深刻影响,对古代中国社会的稳定起到了微妙而不可...  相似文献   

10.
徐洁 《北方文物》2023,(2):104-112
金朝虽为少数民族所建,但积极学习中原王朝传统谥法,对其加以继承,彰显北方王朝与中原王朝异域同风的文化趋同性。金代帝谥充分体现了本朝谥法的师古亦变古、“尊尊”亦孝亲的鲜明特性,尤其金朝创制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二字谥词,以及赋予其固定的谥义,丰富了我国传统谥法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金朝对官员赐谥始于太宗,世宗、章宗二朝达到顶峰.对官员赐谥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吸引汉族官员归附金朝,但随着谥号在国内的推广,国内各族官员都以得谥为美,国家对官员的赐谥也最终实现了规范化和制度化.金朝对官员赐谥并无民族芥蒂,获谥官员以三品为界,且官员谥号以二字谥和美谥为主,一字谥和平谥、恶谥较少出现.  相似文献   

12.
史可法抗清殉国后,不同政治主体都曾赠予史可法谥号。南明隆武朝赠予其谥号“忠靖”,监国鲁王朝赠其谥号“忠烈”,永历朝赠予谥号“文忠”;乾隆时期,清廷给史可法赐专谥“忠正”;计六奇《明季南略》和史致康《序公遗稿》中又分别有“清惠”“忠襄”二谥。谥号几经改易,客观评价趋向式微,谥法寓意愈亦崇高,逐渐成为引导舆论和价值的手段。  相似文献   

13.
周朝有文王、武王;汉朝有文帝、武帝。为何历代都有“文帝、武帝”呢?这里的“文”和“武”都是帝王的谥号。谥号是皇帝死后,新继位的皇帝请大臣们根据死者生前的品行及谥法的规定,给予的一种称号。按照谥法的规定,谥号可以分为表扬、批评和同情三大类。“经纬天地曰文”,意思是善于治理天下的可谥为“文”。像汉文帝刘桓、隋文帝杨坚,都是以善于治理天下著称的,所以被谥为“文”称为“文帝”。“威强睿德曰武”,意思是说声威强盛又明智的可谥为“武”。像周武王姬发、汉武帝刘彻、晋武帝司马炎,都是以声威强盛著称,所以他们的谥号都是“武…  相似文献   

14.
宋人谥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谥号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对宋人谥号的统计与分析,可见如下几点:二字复谥至宋代已成主流,且“文”多“武”少;神宗、哲宗提倡事功,而南宋更注重倡导忠、节;文化重心南移及南文北武得到印证。另外,宗室谥号多用“孝”字,且近支美谥少;而私谥“节”字最常见;“肃”、“庄”、“壮”等字也有其特殊的用法及含义。以上现象反映了宋代的某些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5.
西周制度与晋侯墓地复原——兼论曲沃羊舌墓地族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葬非古也"。北赵晋侯墓地复原为9组晋侯夫妻合葬墓是可疑的。佩玉制度和惧目(玉覆面)为男性贵族所专用,可以作为判断男性墓的标准。西周实行一继一及制而非嫡长制,西周晋国世系有所遗漏。谥号是下葬之日授予的,凡是有谥称的晋侯如昭侯、孝侯、哀侯等不管是否正常死亡,都有资格进入晋侯墓地。M31 M8及其以上的7对并穴墓应是具有昭穆关系的14位晋侯墓。羊舌墓地并非晋侯墓地。  相似文献   

16.
东汉中晚期,私谥和立碑形成风气。私谥和碑铭承载着两大文化内涵:朋党义气和清刚贞亮的名士人格。曹操于建安十年下令禁断立碑,其显性原因是立碑往往劳民伤财,而且有助虚饰之风。其隐性原因一则出于对党人的反感,一是借以打击清流名士的贞亮人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的帝王老爷,挺尸之后获得“炀”之谥号者,共有三人,一是陈后主陈叔宝,二是隋炀帝杨广,三是金海陵王完颜亮。“炀”是恶谥,为那些“好内远礼、去礼远众”,也即荒淫无耻、亲小人远贤臣的死皇帝所专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唐代追赠太子问题,很多政治制度方面的论著多有涉及,但没有相应的论文详加考究。一般把追赠太子当作中国古代赠谥制度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忽略了其特定的政治目的性。本文试图从追赠类型入手,对各种类型的鲜明的政治目的性及其其它方面的特点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睿博  董小茹 《神州》2014,(15):267-267
“余额宝”是集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商务和互联网技术于一体的新型金融模式,一经推出,便吸引了经济及金融界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研究余额宝的运作模式,分析了余额宝的创新性以及余额宝所带来的影响,最后对针对余额宝在推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清东陵慈禧陵的隆恩殿内,陈列着一件珍贵的文物慈禧太后的神牌。神牌以金丝楠木制成,外髹金漆,通高53.2厘米,其中牌身高41.6厘米,牌身顶部呈弧形,底座为长方体。神牌正面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着慈禧长长的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神位。在清代,按尊卑之礼,有以左为贵的规定,故而汉文居右,满文居左,显示出大清政权以满洲贵族为主体,广大汉民依附其中的特点。慈禧太后在晚清曾统治中国达半个世纪。从同治元年四月第一次上徽号“慈禧”开始,到光绪二十年八月最后一次上徽号“崇熙”,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