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安吉三官村的3座土墩墓进行了考古发掘。墓葬均为一墩一墓,并出土有原始瓷、印纹硬陶等器,对进一步研究江南地区的土墩墓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瓷乐器在先秦出现并初步发展,唐宋时期进入繁盛。这一时期的瓷乐器以腰鼓为主,包括埙、钟等在民间广泛使用,胎质致密,釉色多样。元明时期除腰鼓等以外,还有瓷质箫和笛子,音色上佳。从各地博物馆收藏的瓷乐器产品,结合相关烧造瓷乐器的窑口材料,可以发现瓷乐器在国内分布地区广泛,而且烧制窑口也多样化。另外,代表性窑口如鲁山段店和窑田岭等窑址考古亦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1997年至1999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于郑州市区发掘了5座唐墓,出土陶、瓷、铁、铜各类文物30余件。这批墓葬时代接近,均为中晚期唐墓,为研究郑州地区中晚期唐墓的墓葬形制、出土器物演变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配合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峨眉至米易段建设,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对位于四川西昌市阿七乡螃蟹村的新庄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至东汉时期的灰坑、房址、墓葬沟等遗迹1000余个。其中先秦时期墓葬447座,墓葬形制有瓮棺葬、石室墓及土坑墓,出土铜、陶、石等各类随葬品1000余件,为研究安宁河流域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5.
从以往的资料中我们不难发现浙江地区土墩墓和土墩石室墓的发掘与研究由来已久,尤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陈元甫先生所著《论浙江地区土墩墓分期》最为系统,并确立了浙江地区土墩墓的编年序列,为今后的发掘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这在本文作者的结语部分中得到了较多的体现。洪塘卢家山西周至春秋遗存的考古发掘,共计发掘了土墩石室墓5座、土墩墓1座及一处同时期的文化堆积,墓葬中出土物达91件,以原始瓷最多,占比达80%多,器形见有豆、钵、碗、盅、罐、盂、盆、器盖等;遗址中出土的多为商周时期的遗物标本,其中可复原的器形有原始瓷豆、碗、钵等,上述遗存的发掘与发现,应该说是充实和丰富了浙江地区土墩墓的资料。该篇报告作者在对相关遗存的年代判断方面下了比较多的功夫,在墓葬方面,通过器物类型的比较确定了M7、9的年代为西周晚至春秋早期,M8为春秋晚期。在判断M10年代方面,作者首先根据M10被M8打破的地层关系,确定了在相对年代上M10早于M8,加之M10所出器物A型原始瓷盅式碗与长兴便山、石狮所出春秋中期同类型器物一致,据此判定其年代为春秋中期。尽管M4出土器物时代特征不明显,但其所出的钵与M9一致,故也可以推断其年代应为西周晚...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至2011年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余杭镇的七里亭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战国至清代的墓葬30座,其中7座六朝墓葬,有4座墓发现纪年铭文砖,共出土67件器物。七里亭晋墓的发掘为研究南方地区两晋时期的丧葬习俗和制瓷工艺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浙江安吉笔架山春秋战国墓结构分为两类,出土了大量器物。以原始瓷和印纹硬陶为标准器,可将墓葬分为早、晚两期,其年代应处于战国早期,此墓葬为研究浙江地区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过渡及战国时期墓葬葬期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时期崛起于太湖地区的越国历史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内容,其中在上层贵族墓中随葬仿铜的陶瓷礼乐器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新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越国贵族墓不像中原和其他诸侯国贵族墓那样随葬铜礼乐器,而是随葬仿铜的原始瓷或硬陶的礼乐器。这种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葬俗既非越国建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也不是矿源缺乏和战争的原因,而是对本民族传统葬俗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原始青瓷与青瓷的概念进行了讨论,认为要解决瓷器发展各个阶段的定名问题,首先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而非简单定义。同时对鸿山越墓与德清窑场间的关系及考古发现的意义、青铜时代晚期原始瓷礼乐器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正>原始瓷出现在我国刚迈入文明门槛的夏商之际,流行于整个商周时期。经过新石器时代数千年制陶技术的积累,夏商时期,在原料选择、窑炉技术、烧成温度控制等方面都获得了重大突破,生产出了中国最早的瓷器——原始瓷。从西周开始,原始瓷迎来了发展的高峰。虽然近年来南方各地商代原始瓷出土的数量和地点不断增加,但在整个陶瓷中的比例仍旧较低。而西周时期的原始瓷出土数量大大增加,出土地点更为广泛,浙江及其周边省的墓葬或遗址都有出土。浙江德清县独仓山、南王山西周初至春秋晚期的土墩墓发  相似文献   

11.
2014年4月,为配合工程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县文物局在含山县陶厂镇道士观抢救发掘了3座西晋砖室墓。三座墓均用大量有确切纪年的铭文砖砌筑,年代集中在晋元康五年至九年,同时墓葬出土了银、铜、铁、瓷、石器等20余件。本次考古发现为研究该地区西晋时期墓葬形制、葬俗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南方乐器的器类繁多,内涵丰富,而考古报告中对出土的南方乐器的定名十分混乱,如湖北襄阳沈岗春秋墓出土的青铜铎在考古报告中即定名为"句鑃"。根据"名物学"的基本原理,辨析古代南方青铜句鑃、青铜钲和青铜铎等乐器的形态特征,可知,沈岗春秋墓出土的青铜"句鑃"应名"铎"。  相似文献   

13.
五代南汉大宝三年墓位于广州古城区西北郊,2011年7月发掘。该墓为长方形砖室墓,墓室以早期墓砖结砌,四壁共有12个壁龛。墓内随葬青釉瓷四耳盖罐、青釉瓷四耳罐、铜钱、银钗和石质买地券等器物。买地券是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第一方五代南汉时期买地券。由券文可知,墓主人刘氏二十四娘葬于南汉大宝三年(960年),这是继南汉康陵之后第二座有明确纪年的五代南汉墓葬,具有重要的断代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经本文分析,至少在夏商时期,东南原始瓷产地在制瓷原料和技术上具有一定优势,成为中国主要的原始瓷产地。近年来东南地区一系列的考古发掘,使得生产原始瓷窑址的年代上限可追溯到二里头文化时期。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至商代晚期在浙江、江西等地发展成了具有较大规模的原始瓷生产地。同时,夏商时期东南地区各原始瓷窑址在表现出一定的原始性外,各窑址也有一定的本地特点。  相似文献   

15.
院文清  院琨 《收藏家》2013,(3):3-10
湖北随州,可以说是考古学界耳熟能详的地方。起因是缘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次神奇而重大的考古发现,一座公元前七世纪的特大型的古代君王墓葬——曾侯乙墓被发现和发掘。墓中件件套套的珍奇瑰宝,破土而出,令世人为之震惊。出土文物有大量精美的青铜礼器、漆木器、金银器、珠玉器及各类乐器、车马兵器和纺织服饰等等①。最引人注目的是墓中出土的一套音域组合完备的曾侯乙青铜编钟,构成了一曲中国先秦古乐的传奇。  相似文献   

16.
洛庄汉墓出土乐器述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洛庄汉墓第14号祭祀陪葬坑是一个乐器坑。经发掘者初步统计,出土的乐器达149件之多,超过了曾侯乙墓。乐器的品种十分丰富,有编钟、编磐、(钅享)于、钲、铃、串铃、瑟、建鼓、小扁鼓、悬鼓和笙(未确定)等十余种,与曾侯乙墓相近。它不仅是出土汉代乐器最多的一次,也是迄今中国音乐考古史上发现乐器数量最多的一次。填补了汉代音乐考古发掘史上的一项空白。其所隐含的汉初音乐制度和礼仪制度,两汉的有关文献资料均未有较多的记载。故这一考古发现,将会对汉代音乐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铜陵师姑墩遗址出土的29件原始瓷进行的检测分析表明,师姑墩原始瓷胎为高硅低铝型,部分器物胎体的Fe_2O_3和TiO_2含量较高;釉属高温钙釉,釉中Mn和P含量相对较高,其可能由草木灰引入,部分器物釉中含较高的Fe_2O_3,致使釉色较深。这一结果为皖南地区先秦时期原始瓷手工业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器型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种科技手段,对安阳殷墟原始瓷样品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并与江西吴城与浙江湖州等地出土的原始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所分析的殷墟原始瓷在化学元素组成、岩相特征上,都与南方产品有显著差异.该结果为了解商代晚期的制瓷业状况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浙江绍兴狮子山306号墓铜屋乐器进行了逐一分析,认为306号墓铜屋乐队组合很可能就是先秦时期十分流行的以娱乐性为主旨的房中乐。同时认为306号墓铜屋应为一个戏台性质的房屋,对启发中国古代固定戏台的产生有重要意义,是研究中国戏台极其难得的早期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3月,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贵州贞丰县拉它先秦时期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500平方米。发现灰坑5处、墓葬2座和房址1座等遗迹,出土遗物有陶器和石器。此次发掘为研究当地先秦时期土著文化,以及与广西同时期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