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召开朝鲜政治会议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是《朝鲜停战协定》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约方之一,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措施。首先,中国希望尽快召开朝鲜政治会议,坚决主张朝鲜政治会议应是包括苏联等中立国参加的多边圆桌会议。其次,中国积极支持苏联关于召开五大国会议的倡议,推动国际社会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搭建新的外交平台。再次,日内瓦会议召开前,中国在与苏联和朝鲜协调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会前三国就形成了强有力的联合阵线。最后,中、苏、朝三国在日内瓦会议上的密切配合,充分体现了中国在朝鲜问题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日内瓦会议虽然没能促成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但中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上的作用得以体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理念得以推广。  相似文献   

2.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议题之一是朝鲜问题。在日内瓦会议之前和期间,美韩两国就韩国赴会、朝鲜统一等问题展开交涉,而美国为维护美韩同盟关系,不断向韩国提出的条件做出妥协让步。印支局势的恶化改变了朝鲜问题谈判的节奏,美韩在会议上的协调使美国态度走向强硬,成为导致会议无果而终的重要原因之一。美韩之间围绕日内瓦会议的互动为认识冷战时期阵营内部关系与两极国际格局的分化对立提供了一个历史断面。  相似文献   

3.
1954年4月下旬至7月中旬,新中国作为五大国之一,首次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讨论朝鲜和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按照中共中央制定的方针,中国代表团在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的领导下,不仅努力推动会议在印度支那停战问题上达成了协议,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促进了世界和平事...  相似文献   

4.
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与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有关国家的代表云集瑞士,举行关于这两场战争问题的日内瓦会议。关于朝鲜问题的会议于6月15日破裂,致使朝鲜继续处于南北对峙、不战不和的局面。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谈判也非常艰难。但是,5月7日越南人民军取得莫边府战役胜利,以及6月18日法国孟戴斯-弗朗斯政府上台,使会议出现了转机。不过,由于越南代表范文同坚持“14至15度线方案”,谈判一度处于僵持。  相似文献   

5.
1954~1955年,处于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实现了日内瓦会议上的外交接触,并最终就平民回国问题达成协议。这对于冷战时期的中美双方具有特殊意义。根据两国解密的外交档案来看,中美在参加日内瓦会议前都曾有意识地就解决平民回国问题做了准备,新中国政府采取以静制动的策略争取了主动,最终促成这次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外交谈判。谈判本身及最终协议的达成,对此后中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日内瓦会议作为新中国以大国身份参加的第一次国际会议 ,也是新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实践的初步尝试 ,其成就主要体现为推动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搭建中美沟通的桥梁和改进中英关系。尽管由于冷战格局和“一边倒”外交战略的制约和影响 ,日内瓦会议作为多边外交实践的作用和功能无法和今天意义上的多边外交相提并论 ,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 ,仍然不失为一次比较成功的多边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7.
在1953年8月至1955年7月阿里首次组阁执政时期,印尼政府对其对华外交政策进行了积极调整,特别是通过选派驻华大使、在日内瓦会议期间开展两国外交会谈、协商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实现对华访问等重大外交工作,促进了两国关系发展。随着阿里内阁时期印尼对华政策的调整,中国也做出积极反应,不仅重新选派了驻印尼大使,而且周恩来还应邀访问印尼并出席了第一次亚非会议,期间双方在协商的基础上就解决华侨双重国籍问题达成共识,同时中国正式提出支持印尼收复西伊里安,为朝鲜战争后改善两国关系以及中国与亚洲邻国友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百年潮》1997,(4)
1954年4月,苏、美、英、法、中五国在日内瓦举行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1954年底到1955年初筹备日内瓦四国政府首脑会议期间,苏联在国际场合对美国施加压力,加上中国的主动争取,美国终于同意进行中美大使级会谈。随后,在实现中美大使级会谈的过程中,中国同苏联密切配合:首先是希望使会谈同四国政府首脑会议相呼应,促使美国讨论台湾局势等问题;在无法实现这一目的时,中国又根据形势调整了会谈策略,试图以缓和的姿态争取同美国讨论台湾局势等问题。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级会谈终于得以实现。这一过程既体现了中苏在国际关系中的相互配合和团结协作,同时也可以看出中苏关系利益的不一致。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与柬埔寨的和平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诗明 《史学月刊》2002,7(11):62-68
印度支那是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焦点地区。1978年越南对柬埔寨的入侵使柬国内政治局势更加扑朔迷离。在柬埔寨漫长的和平进程中,包括中国、法国、东盟、澳大利亚在内的国际社会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的协调作用。联合国组织更是责无旁贷地组织并主导了柬埔寨大选。本要探讨的是作为一个中等实力的国家——澳大利亚,如何利用自己的外交资源、影响以及一个相对中立的国家所享有的独特的外交协调能力及优势,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柬埔寨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共同目标使越印两国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印度独立后,采取不结盟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越南战争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越印关系处于冷淡时期。1953年朝鲜停战后,印度支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印支战争可能进一步扩大并升级为全面战争。印度对越南采取了积极的调停政策,日内瓦会议后,维护印支和平的共同目标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越印关系开始密切。  相似文献   

12.
田向春 《沧桑》2010,(1):124-126
二战后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共同目标使越印两国相互同情相互支持。印度独立后,采取不结盟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越南战争采取了不干涉政策,越印关系处于冷淡时期。1953年朝鲜停战后,印度支那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印支战争可能进一步扩大并升级为全面战争。印度对越南采取了积极的调停政策,日内瓦会议后,维护印支和平的共同目标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越印关系开始密切。  相似文献   

13.
1954年4月26日,为了参加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国政府组成庞大的代表团,由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亲自率领,张闻天、王稼祥、李克农、乔冠华等为代表的200多人乘专机抵达瑞士名城日内瓦,下榻于日内瓦市郊的莱蒙湖畔查尔索瓦镇的万花岭别墅。 当时的国际背景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既恨且怕,从军事、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与制裁,就连参加这次会议时,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就对美国代表团成员有一条严格的规定,即不准以任何理由同中国人握手。美…  相似文献   

14.
1961年5月至1962年7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关于老挝问题的国际会议,是继1954年第一次日内瓦会议之后的又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也是二战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与有关国家就重大国际问题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的重大国际历史事件。陈毅副总理兼外长率领中国代表团与会,  相似文献   

15.
中苏两国"蜜月期"文化关系与这一时期双方的外交、政治、经济关系有密切联系.50-60年代.中国外交上的"一边倒"政策、<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经济上苏联对中国的大力援助以及中苏文化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趋同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苏文化关系进入"蜜月"阶段.  相似文献   

16.
鸠山内阁时期,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苏两国都积极主张与日恢复邦交,苏日两国很快实现,而中日两国仍停留于民间交往。其原因是复杂的,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1、在鸠山内阁外交战略中,日苏关系先于日中关系;2、中苏两国对日外交方式不同,苏联选择政府间的非正式外交方式,中国选择非政府间的民间交往方式;3、中苏两国对解决日俘、渔业等问题的认识不同,苏联将其视为邦交的资本,中国将其视为邦交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苏走向分裂,中国与大多数东欧国家的关系也随之波动。其中,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的关系恶化尤为严重。然而从1963年年底开始,出于现实外交利益的考量,民主德国调整了其对华政策。不久后,中共中央也正式做出了争取民主德国、分化德苏关系的决策。此后中国和民主德国在一系列领域进行了合作,是中国和东欧各国关系发展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在中苏关系继续恶化、德苏关系缓和的情况下,中德关系仍可维持,一旦双方公开的意识形态斗争压倒了对国家关系发展的考量,双方关系也难以维系。  相似文献   

18.
张冠李 《古今谈》2010,(3):19-2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建国伊始中国共产党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在外交上所进行的重要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渐形成分别以美国、苏联为核心的两大国家阵营对峙的局面。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冲突使得阵营间的对立不断加强,并严重制约了国家间正常关系的建立与发展。彼时,中国作为亚洲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亟须获得国际承认,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建立外交关系以融入世界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张兵 《百年潮》2009,(9):47-52
1954年4月26日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国和美国都派了代表团参加.但是,由于当时中美关系十分紧张,双方在会议期间几乎没有来往.然而美国一直有一件事要同中国交涉,即在朝鲜战场上被俘的一批美国军人和在中国犯罪的平民尚被关押在中国.美国公众舆论对此反映强烈,美国政府受到很大压力.而中国也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但当时美国不愿直接与新中国接触,以避免给人造成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1958年2月7日,中国宣布从朝鲜撤军。同时,围绕撤军和朝鲜统一问题,中国发动了一场对美外交攻势。在答复中国的撤军要求时,美国避开中国先撤军后统一的要求,要求中朝双方接受联合国有能力解决朝鲜问题的前提,并坚持在这个前提下实现朝鲜统一后,联合国军才撤出朝鲜。最终,美国借助自己在联合国的优势地位,实现了不从朝鲜半岛撤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