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振 《东方收藏》2023,(2):116-118
齐长城,即东周时期齐国所修筑的长城,后世称“长城岭”“大横岭”。齐长城作为东周时期齐国伟大且艰巨的军事防御工程,不仅是山东境内现存古代规模最大、年代最为久远的地面建筑遗址,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钜防之一,是目前国内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的古建筑遗址”,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已愈来愈受到历史、考古、地理、建筑、军事、文化、旅游等诸多方面专家及学者的关注。笔者通过对齐长城长清大寨至赵家林东山段的调查研究,加深对齐长城价值的认知,从而保护和利用齐长城资源。  相似文献   

2.
朱晨晨 《旅游纵览》2023,(17):130-132
旅游景点的数字化复刻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对旅游景点进行保护、展示和传播的方法。本文从旅游景点数字化复刻的优势、案例和设计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分析旅游景点数字化复刻的优势,包括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提高旅游景点的可及性和可观性、丰富旅游景点的内容和形式等。其次,介绍三个旅游景点数字化复刻的案例,分别是敦煌莫高窟壁画、故宫数字博物馆和大理崇圣寺三塔。最后,基于沉浸式传播理论,提出旅游景点数字化复刻的设计策略,包括优化交互体验、打造沉浸式虚拟场景、创造多感官体验、提供多样化数字内容等。  相似文献   

3.
宋双庆  朱晓彤 《风景名胜》2021,(5):0315-0315
广西北海作为具有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的独立地区,以数字化为中心,探讨传统贝雕技术的保护与发展,阐释贝雕技术,探索历史文化目标的统计保护和发展基础,对北海贝雕工艺的数字化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推进北海贝雕工艺数字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帅  孙可  王舒 《东方收藏》2023,(1):107-109
毗卢寺壁画是明代水陆壁画的重要代表,记录了珍贵的宗教文化与历史文化。随着数字化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在不同领域得到应用,这为毗卢寺壁画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本文探讨了毗卢寺壁画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VR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对运用VR技术保护与开发毗卢寺壁画进行分析。这为毗卢寺壁画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不仅能够保护和延续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为观众提供更为新颖的体验模式。  相似文献   

5.
谢颖 《风景名胜》2020,(2):0022-0022
在数字传媒背景下,数字出版物体现了时代特征,也展示出数字化技术的优势。“非遗”文化是传统优秀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将数字出版传播技术融入文化遗产传播中,不仅为“非遗”文化传播提供了契机和机遇,还实现了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将探索数字出版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影响,分析文化遗产创新传播对策,推动数字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磁州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为互联网背景下其文化遗产的转化与创新提出新思路。从历史溯源、文化价值及保护现状中推究磁州窑文化遗产流失的原因和现今传承困境,以“静态”“活态”两个角度提出数字化保护策略。例如,搭建磁州窑数据库,将器物信息、技艺影像资料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和保存;打造数字博物馆,以数字化信息库为基础进行多样展示;开发移动互联网产品等。数字化保护具有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手段无法达到的优良效果,其数字化开发所带来的文化产业优势可以与当代互联网传播相结合,顺应大众喜好的同时也使磁州窑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  相似文献   

7.
于佳宁 《文物天地》2023,(3):126-128
数字藏品市场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为传统文物在数字化时代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数字藏品通过区块链技术,发挥数字内容的有效确权、资产化等方面的价值,对促进文化信息消费、推动文博行业深度数字化转型、提升文化软实力等有重要意义。数字藏品的商业模式存在着技术限制、藏品质量及价值、消费者思想认识以及市场监管风险等挑战。  相似文献   

8.
何毓峰  陈超 《文物天地》2023,(S2):27-34
展览阐释不足是造成展览传播效果不如人意的主要原因。宁波博物院围绕展览阐释的要素——物、人和传播技术,运用数字化手段,设计开发了《鄞江送别图》知识图谱可视展示、基于三维实景数字化技术的数字展览和“‘丝绸之路’文化数字体验产品”等多个数字化展示项目,对提升博物馆传播效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荣洁 《旅游纵览》2023,(8):163-165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数字技术的应用成为文旅融合新的推动力。文章首先对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背景进行分析,其次指出山东省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存问题,再次构建山东省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以“文化+科技+体验+旅游”理念为核心、以消费者体验为导向、以内容建设为王、推进数字文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文旅平台、出台相关政策和法律、引育数字文旅产业人才等山东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对策,以期为山东省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齐长城于青岛市黄岛区入海,关于此段落的常见史料,大都被专家学者反复引用,但在明清时期的古籍文献、档案中尚有部分散落资料,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可加深对齐长城的了解和促进历史文化的发掘、利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的数字化保护与数字内容应用是近年来国内外文化界和科技界的一个共同研究热点,也是我国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更好地开展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佛山石湾陶瓷艺术的数字化保护工作,研究了非接触式光学三维扫描设备进行表面反光的陶瓷作品三维数据扫描和形态整合的问题。同时研究了利用HDR技术进行陶瓷表面色彩纹理信息采集和复原的技术方法,得到完整的陶瓷作品数字化模型,达到了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数字内容建设的目的。最后,讨论和研究了文物数字化内容的宣传和推广方法,并给出了实际应用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黄河治理的历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人与水的相争相生是黄河文化遗产区别于其他线性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黄河治理文化遗产所蕴藏的多重价值对于讲好“黄河故事”、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技术能够将较为抽象的治水原理与治水现象进行生动结合,全面展现黄河治理的真实情境与内在规律,促进黄河文化传播。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从黄河治理数字档案库建设、治河文化遗产数字化知识体系建构、治河文化遗产的动态还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探索黄河治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策略,积极推动黄河治理文化数字资源与文旅产业、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黄河文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利用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数字化以及相关的衍生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利用,建立敦煌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可以实现对文化遗产资源的永久存储、保护、研究、利用、弘扬和传播,为广大的民众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技术能够使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永久保护和传承;文化的便捷传播使得公众更容易接受和欣赏到优秀灿烂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在"数字时代+老龄化社会"背景下,"文化养老"和老年人数字融入成为重要课题。文化遗产具有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功能,但其数字化进程却未提升对老年人的友好度。鉴于老年人融入文化遗产数字化的现状与潜力,文博单位可利用互联网数字技术造就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模糊化,结合老年人熟悉的传统媒介和历史文化内容,探索文化遗产以电子游戏形式进入老年人家庭空间的路径,发挥家庭内数字反哺的作用,为老年人打造友好的文化遗产虚拟空间,达到终身学习、文化养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齐长城作为齐国高超土石建筑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春秋战国纷繁兵事的见证,是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清华简等新出材料也给齐长城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信息,本文结合新材料从考古和文献等角度系统论证了齐长城与"济水之防"及长城与"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穆陵关是齐长城的重要关口,古关隘名,地处泰沂山脉中段沂山东麓大岘山上,介于长城、书案二山岭之间,乘高居险、地势陡狭,有“齐南天险”之称。穆陵关在齐长城上的重要地位,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山势地形以及历史文化等密不可分,深入探析穆陵关建置及布防,能够推动长城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罗欣 《旅游纵览》2023,(6):108-11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鹰潭红色文化是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组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江西省鹰潭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及红色文化内核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本文通过分析鹰潭的红色文化,挖掘数字化背景下文化资源内涵价值,从鹰潭红色文化数字化采集保护、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数字化内容打造等方面来阐述本研究的必要性,探索数字时代红色文化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8.
罗欣 《旅游纵览》2023,(11):108-11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鹰潭红色文化是江西红色文化资源组成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江西省鹰潭市的红色文化资源及红色文化内核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精神价值和现实价值。本文通过分析鹰潭的红色文化,挖掘数字化背景下文化资源内涵价值,从鹰潭红色文化数字化采集保护、数字化教育平台建设、数字化内容打造等方面来阐述本研究的必要性,探索数字时代红色文化开发路径。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博物馆文物的展览不仅有利于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和学习,还有利于相关专家对文物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进一步研究。传统的博物馆文物展览方式在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博物馆文物的展览,不仅有利于文物展览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还有利于文物的保护。文章简单分析了博物馆文物展览的意义和现状,列举了传统展览方式的一些问题,对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文物展览工作中的优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北京城市规划提出了建设“三个文化带”的发展目标,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便是其中之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拥有极为丰富的文化资源、自然资源,遗存有较多的石碑石刻文物。这些石碑石刻文物的存在同样也见证了北京历史、文化的发展。本次研究是利用激光雷达三维建模技术对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石碑石刻文物进行数字化模型的采集。通过外业使用激光雷达技术、摄影测量技术扫描石碑石刻文物,内业处理软件对获取的三维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文物的大致外形,之后利用数字化内业处理软件合成石碑石刻模型,进而进行数字化保护研究。对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中的石碑石刻文物进行数字化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