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论文对满族文本神话中的女神形象,从其外在形象特征与内在民族精神追求两个方面进行美学价值分析,指出满族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是外在形象之美与内在精神之美的统一体,在满族民族精神诉求与文化史的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和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汉代的画像石、壁画内容中,人首蛇身形象很多,是一种从外形到内涵都很丰满的艺术题材。关于它的定名,基本为一种意见。即认为那种有性别之分、呈对偶状态的人首蛇身像,是神话中人物伏羲和女娲。山东地区的画像石上对这类形象有“伏羲”榜题,为这种形象的定名提供了可靠依据。伏羲女娲形象在各地汉画像中大量存在,展示出不同的特征。所以,分析其形象特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刘备,既有“明君”之誉,又有“枭雄”之称。《三国演义》把刘备作为理想的”明君”形象来塑造,根据封建时代广大民众对政治家的选择,根据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审美倾向,着力突出其明君形象,有意淡化其枭雄色彩。但过于追求理想化的明君形象却使人物性格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未能充分彰显。不过,《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仍然是中国小说史中前所未有的、比较成功的、独具特色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4.
歇后语是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其表现在语音和谐、错落有致、体现民族语言的和谐之美。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运用短小、风趣、形象的歇后语进行交流。学之是为用之,用之是为能之,通过歇后语练就伶牙俐齿、巧舌如簧的幼儿。  相似文献   

5.
刘世存 《神州》2011,(27):98-100
书法之美是来自自然之美和人的意识形态的情感形象之美。鸟兽的爪印蹄坈,是自然界中原创的具象事物的踪迹特征,它是人找到了能够暗示和标识人的情感意象的形象。客观自然的形象在经过人的想象和改造形成精神化的再造自然,并逐步抽象为书法符号,历经长期的变革与创新又逐步升华到了书法艺术。继承守恒书法艺术的本体、客体及时代性特征。领悟书法艺术的美学原则、存在规律及发展规律,以书法理念探索创造书法艺术。在书法多维空间特征的美学原理中达其抒情写意,不断的从客观事物形态中汲取美的元素进行抽象凝练,至极线条的构架来完美书法的抽象型质。  相似文献   

6.
《上海人在东京》中的日本人形象徐冰在80年代末期的赴日留学大潮中,上海军团无疑是十分强大的一支,其人数之众多,势头之迅猛,都令国内同胞震惊不已,也让日本人膛目结舌,将其视为洪水猛兽,许多上海人来到了东京,在完全陌生的土地上,在异质文化的激烈撞击中艰难...  相似文献   

7.
从汉画看古代雷神形象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山东、江苏及河南等地的汉画中都曾发现过不少雷神画像 ,有兽形之雷神、人兽合体之雷神 ,以及肩生羽翼之雷神等 ,从这些形象生动而又神态各异的画像中 ,我们足以窥见到古代雷神形象那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8.
雍正帝在继位后,为潜邸时期的自己塑造了两种不同形象:一为闲人形象,一为洞悉利弊的能人形象。考之史事,雍正帝的闲人形象,是不可信的,而洞悉利弊的形象,虽不免有自夸之嫌,但在事理之中,又是可信的。两种自相矛盾形象的塑造,与雍正朝的政治有着密切关系。雍正帝的目的在于增强继位的合法性,强调其有能力承担起皇帝担负的责任,并借自己的亲身经历以教导官员。  相似文献   

9.
芥川龙之介一生共创作了148个短篇作品,涉猎女性形象的作品共76篇,其中女性形象色彩浓重38篇,涵盖知识女性、劳动女性、农妇甚至妓女等多个层面。这些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不仅如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审美指向及其女性观,也浓缩了当时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和境遇。本文将其女性形象分为古典、现代与中国题材三大类,在分析芥川对女性所持态度的同时,考察作为大正时期知识分子的精英,其笔下诸多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无论怎样看待历史和不同历史阶段中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如今45岁以上的公众的心中,作为十年文革中“三大革命样板戏”之一的《红灯记》,其印象之深刻,情感之深厚,恐怕难有出其右者。李玉和、李铁梅、李奶奶、以及鸠山等剧中人的形象、唱腔,人人必然仍记忆犹新。然而,你也许不知道  相似文献   

11.
汉代"天马"形象在汉画像及墓壁画、雕塑中较为多见,尤其生有双翼的翼马形象格外引人注目。我们从文献资料中亦可看到汉代对天马的诸多描述,可知最初"天马"多以西域良马的形象出现,而非生有双翼。那么汉代天马形象何以从良马到翼马,变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试以论之。  相似文献   

12.
今日之东方朔的形象,多是以插科打诨角色面世,但在汉代史家眼里,东方朔是一个矛盾人物,他的言辞虽不能打动汉武帝,但他却能被汉武帝接受,是一个庄中有谐的近臣、名士。这个形象在魏晋时期发生了变化。受魏晋文艺思潮裹挟,东方朔的名士风度和其夸饰的性格,被当时文人有意放大,同时东方朔神怪的形象又遭到民间热捧,其本体形象渐渐膨胀变形,最终被涂抹成一个超凡脱俗、飘飘凌云上的神仙异人。这种变形表面看似神化,实是世俗化。在传播、定型过程中,东方朔已非历史本体,他已成为一种符号象征,被各色人等进行改造,以期寻求心理呼应,安顿自己或无奈、或好奇、或攀附、或知己的心。  相似文献   

13.
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艺术形象从初期的印度风格逐渐演变为本土民族的传统文化形象,其发展过程漫长而曲折。飞天形象在风格、形态方面深受希腊和犍陀罗文化影响,对希腊的"天使"有隐性的借鉴。乘佛教东渐之风,飞天艺术形象进入中原地区后,同我国道教的"羽人"形象相互融合,至盛唐时期,飞天艺术形象完全中原化。飞天艺术形象在其演变过程中不断同中原传统文化相融合,从而诞生了中国的飞天艺术形象,这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政治、经济、艺术等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龙的形象并非空穴来风,其有因由,有传承,有故事,在中华民族从原始走向现代,从愚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中起源,融合,发展,翻开中国龙的历史,其形象之多变令人为之目眩,千种姿态,万般风流,既可作成庄严凝重的庞然大物,又可变为蜷体蟠结的小巧灵兽,在几千年的龙象演变和龙文化创作中,它始终不离各个时代所共同经营缔造的不同审美风格,1月18日至3月20日,首都博物馆在2012在欢腾喜悦的中国农历新年的开年之际,推出以龙为主题的龙年文化大展,邀观众一同探索中国龙的足迹,寻觅龙的身影,发现中国龙的前世今生,感受这份因龙而生的精神归宿。  相似文献   

15.
正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神话人物,其名"猪刚鬣"(第十八回),法名"猪悟能"(第八回),别名"猪八戒"(第十九回)。关于其形象起源的问题一直存在本土形象起源和外来形象起源之争。如陈寅恪认为是源自"牛卧苾刍之惊犯宫女,  相似文献   

16.
聂依丽 《神州》2013,(15):9-9
《诗经》有很多的作品着眼于女性,描写她们的形态及理想追求,通过爱情和婚姻来展示她们生动的形象。《诗经》里出现的女性形象之多,几乎涵盖了当时社会的各个层面。《诗经》反映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本文将从婚恋诗中的未婚女子即少女这一类入手,分析其形象特征及其女性心理。  相似文献   

17.
疏延祥 《古籍研究》2001,(3):95-100
在《二拍》中,有不少书生形象,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卷之一、之六、之九、之十、之十一、之十二、之十五、之二十三、之二十四、之二十七、之二十九中都有他们的身影,而且多是主角,即若不是,在书中也占有相当的篇幅,其主题,或是描写他们商业上的发迹史,或是他们的爱情生活,或是赞扬他们的勇敢和智慧,更可贵的是,作者还能直面书生身上存在的缺点和弱点,甚至对他们人格问题也有暴露和批判,从而使这些人物一个又一个鲜活地走到我们面前。下面我们将对上面几个问题逐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毛伟  孙玉松  朱爱华 《沧桑》2010,(3):241-241,244
《永远的谢秋娘》中的女主人公谢秋娘被作者冠以"永远"二字,这体现了作者在谢秋娘这个形象中包含"不变(即常)"的含义。本文试从"美丽之常"、"睿智之常"、"从容之常"和"平常之常"四方面分析这"不变"含义之外,再以世事的多变、主人公的少变和谢秋娘是一个被拉长和拉瘦的影子三方面分析谢秋娘这个形象中包含的"变"的含义。  相似文献   

19.
大连地区出土的汉代陶俑概述王珍仁汉代陶俑在大连地区的考古发现中屡有出土,其数量之多颇受考古工作者的瞩目。这些陶俑在制作工艺上有许多鲜明的地方特色,从而为研究汉代的雕塑造型艺术和地方历史,民间风俗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现将其有代表性的陶俑作以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飞天在敦煌莫高窟壁画中主要起活跃气氛、装饰洞窟的作用,具有装饰之美、形象之美、和谐之美、统一之美、意境之美的装饰性特点。本文以中国历史时期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嬗变时间顺序为线索,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的装饰性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