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奚仲作车”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富命义的一个课题,但由于直接史料甚少,迄今未引起研究者的充分注意。其实若从解析“奚仲作车”入手,可以解决先秦文化史上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圣人”创物利民的社会文化属性;车除作为交通工具之外,在先秦礼制中还具有哪些社会文化功能;文献记载中“乘龙”与骑马及作车之间有何隐喻性关联;车在中国古代的独立起源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渊源于英雄时代的奚仲家族,如何积蓄起在贵族时代薛国发展所需要的历史创造潜能等等。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奚仲作车”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丰富的尚未被人充分理解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得益于中国迅猛的经济发展速度,也和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旅游资源有密切关系。文化属性是旅游业的属性之一,而旅游业的文化属性主要是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的,旅游者外出旅游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一种对旅游资源文化的追求,而历史在其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旅游资源的角度分析历史因素在旅游资源文化属性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保护同时代文物、公布文物保护单位及“四有”工作文化渊源、保护文物原状与历史信息、保护文物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等,阐述了中国特色文物保护与文化自信,取得保护理论与实践重要成绩.为保护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王烨 《山茶》2009,(3):30-52,I0001
作为“全球化”的一大标志,人们开始用街头文化,流行乐、电影和当代艺术来丈量一座城市的“进步”程度。在中国的许多名城之中,拥有矗立千年的历史遗迹和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不再是它们声张各自文化地位的唯一方式。艺术家,创意产业、小众文化以群落的方式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找到了它们的一席之地,并与每座城市固有的性格、节奏相融合,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不同,西方历史重在记事,中国历史重在记人。这大概是因为中国文化“更富有人文精神”。中国历史精神,重在人,不在事,尤其重视人心,认为人心是人事之主,人事是人心之显。所以,一部中国五千年二十五史.内容多为写人、写人心。作为中国历史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志,同样如此。“史纪重人物故史通于曲直褒贬论列颇详”。“志者,史所取材,史以记事”。  相似文献   

6.
白马 《中华遗产》2021,(1):54-61
生肖之兔,兼具月兔之美,自然之灵,以阴生阳,以柔克刚。兔本阴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与月亮,关系密切。月中有玉兔,兔望月而孕。月亮是至阴的“太阴”,而十二生肖中,兔对应的地支卯,也是阴性的。多种阴柔的意象,相互交融,令人们相信,属兔者拥有阴柔、尿和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清代嘉道年间的蒋湘南是回族历史上第一位修志者,也是中国方志史上重要的方志学家。纂修方志是蒋湘南一生中的主要事业。在蒋湘南看来,方志具有地理和历史两大属性,前者要求方志重视地图,后者要求方志具有史法史例。在两大属性认知基础上,蒋湘南提出“图经”与“史法”的方志观,给清代的方志学注入新的思想力量,也是继章学诚之后中国方志学的一大发展。蒋湘南以该方志观为指导纂修的方志也成为清代志书中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西方“文化”概念成为整理传统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概念工具。国人编纂文化史有意展现传统中国的文化成就,反映出中西文化竞争下,国人隐秘的文化争胜意识。“文化”与“历史”结合,逐渐成为历史叙事的核心概念。文化史在史学研究的对象、价值判断、时代分期、研究方法等方面发展出自身特征,亦反映出西方文明史、文化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中国“新史学”的影响。文化史在实践中注重对民族历史生活的呈现,表现出民族史的特征,其叙述特定群体或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揭示群体的精神内核。历史、文化与民族融会一体,在西学东渐、传统文化权威失坠的情况下,文化史构建了一种彰显社会凝聚力的叙事。  相似文献   

9.
本文融合了人地关系认识论与西方饮食地理学的相关成果,基于“自然—社会—文化—经济”四个维度,构建了饮食地理的多维视角分析框架,将饮食的基本属性解读为人与自然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关系的纽带、地方文化的载体、全球化的地方商品等四个方面,进而以《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为基础数据,通过语义网络分析,探析了中国美食的地理特征与多重属性。研究发现:(1)中国美食主要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并呈现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基本格局,与农耕文化区和城市群的分布高度一致。(2)在自然属性方面,气候条件被认为是影响中国美食地域性的关键因子;在社会属性方面,美食对增进家庭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文化属性方面,美食是产生地方认同和地方依恋等情感的催化剂;在经济属性方面,美食可以促进地方就业和全球化的深化。  相似文献   

10.
斯亮 《中华遗产》2010,(10):70-79
“国”字记录了中国历史的重要讯息:从最初的定居点,到稍后的初级城市,到更加发达的都城,这些被称为“国”的所在,是时代风云的汇聚之地。有“国”,就有“中国”.这个既是地理概念又是民族概念和文化概念的词,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始终争议不绝。而今天我们所使用的“中国”,与古代的“中国”早已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1.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进行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及其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而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因其较之史书典籍等书面文字资料所独具的客观实在性、形象直观性、科学准确性等属性特征,被称为“立体的教材”,  相似文献   

12.
高校统战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统战文化的灵魂与核心,高校统战文化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因此,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卓有成效地开展高校统战工作,才能促进高校统战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3.
《巴蜀史志》2011,(5):43-45
地方综合年鉴是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而地方志书是全面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两者的资料属性、服务对象、基本功能等方面来看,都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关联性。这种关联性体现在年鉴是编修志书的必要准备和重要的资料来源.年鉴对编修志书起着“桥梁”作用和“补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肖霞 《民俗研究》2009,(4):239-244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或文化表现形式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历史积淀和多种因素的合成。“道”既是日本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对日本“道”的认识与了解,是认识日本社会的一把钥匙。本文从“道”在日本社会中的表现出发,揭示了日本“道”的来源及文化表现。  相似文献   

15.
梁方健 《民俗研究》2004,(2):182-184
古代中国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礼”是我国古代社会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礼”的文化,中国政治就是“礼”的政治,中国历史就是“礼”的历史。传统礼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而以现代学术视角对传统礼学进行探讨研究则是清理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丁鼎博士的新著《〈仪礼·丧服〉考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7月)就是一部对传统礼学进行现代阐释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6.
客家文化在海外华人中的继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海内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客家人与客家文化等问题已成为学术界普遍关生的热点所在。但就目前的研究状况看,成果多侧重于客家人在中国本土的迁徙过程和文化习俗,而忽视了客家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发展。为此,有必要在寻“根”问“源”的基础上,追“宗”溯“流”,把研究进一步引向深入。一客京研究的历史回目与反思作为汉民族中一支重要而独特的民系,客家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客家人的历史与海外华侨华人的历史紧密相连,难解难分。基于客家民系在汉民族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中国以至世界史上的卓越贡献,客家历史与文化引…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深入探讨“五四”对中国的影响及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自“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撞击和相互交融的历史经验及历史教训。由北京中国文化书院、二十一世纪研究院(北京)、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香港大学中文系四单位经过近一年的筹备,联合于6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办了“‘五四’”与中国知识分子国际学术研讨会”。 参加大会的有来自新加坡、澳大利亚、日本、南朝鲜、美国、苏联、中国及港台地区的130多位著名学者专家。与会者主要以“五四”与中国知识分子问题为议题,就五四与传统文化、五四与西方思潮、中国知识分子在近、现代的历史地位与作用等学术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会议除主题发  相似文献   

18.
“雅化”被认为是历史时期中国地名演变的一种突出价值取向,但既有研究对其内涵与范畴缺乏明确的认知与界定。针对历史时期“不雅”地名更易叙事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历史时期中国汉语地名的“雅化”,主体上是以汉民族的三大阶层性文化心理价值取向为衡定,以不同类型的雅化对象、取向、路径与方式为体现的广义“雅化”;雅化对象可划分为“不善”“不正”“不美”三大类地名,雅化取向可分为大众吉化、儒家教化、文辞美化三大类;雅化路径与方式相应分为“依本雅化”和“换新雅化”两大路径及其主导下的11种方式。地名雅化反映了历史时期广义的“不雅”认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地理空间上的渗透与扩散;同时也必然有其历史局限。地名雅化应与地名的地域识别、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三大主体功能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绍兴市作为一座闻名中外的历史名城,具有“东亚文化之都”的称号,黄酒是绍兴的一张“金名片”,有着浓厚的文化历史。本文通过分析绍兴市文创产品的开发现状、优势及价值,以黄酒盲盒为例,探讨如何将绍兴黄酒文化产业和“盲盒”这一概念相结合,并提出可以通过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IP)形象设计,体现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挖掘绍兴黄酒背后的文化属性,讲好地域文化故事。利用“黄酒+盲盒”的营销理念,展示区域文化视觉形象的情感特征,从而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创意产品,推动绍兴黄酒文创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学有渊源的“文化世家”及学有师承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我国历史上产生过许多人才,不少情况是父子两代、祖孙数代或兄弟数人接连取得成就,对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政治结构、文化教育状况及文化心态,促成了文化的家传及亲朋间的传授与师承,形成了古代中国特有的以家学渊源为特征的“文化世家”。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存有学问家门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