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张家口市博物馆通过发掘、拣选,入藏了各个时代的青铜带钩29件,本文选择了其中有代表性的8件做了简介,包括春秋龙首琴式铜带钩、战国钩首兽面纹琵琶形铜带钩、西汉鎏金镶嵌双龙首曲棒形铜带钩、汉代鎏金三龙连体曲棒形铜带钩等。  相似文献   

2.
2018年山东省邹城市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出土了一件锈蚀严重的带钩,为了全面了解其材质特征和保存状况,对其进行了X光探伤、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SEM-EDS)。结果显示这是一件较为罕见的错金嵌绿松石青铜带钩。为了揭示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科技检测基础上开展了保护工作。在保护过程中,通过对带钩和金丝形貌特征的显微观察可知,金丝的横截面形态既有倒三角形也有倒梯形,而且较宽的金丝是由单根细金丝折弯盘绕而成。这些独特的错金技术特征在以往公开发表的资料中尚未见报道,说明古代错金技术存在多种具体实现方式,这为错金银工艺研究提供了新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3.
杨华胜  王娜 《收藏家》2012,(9):79-81
2011年10月,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在评选定级文物时,一件青铜错金银嵌宝石的奇形带钩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17日,河南省济源市文物工作队在济源市邵原镇修建环镇北路时,抢救性发掘了30余座古墓葬,其中一座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的古墓葬规模较大,随葬品也较多,器类有青铜鼎、青铜盘、青铜戈、青铜矛头、青铜镞头、青铜带钩、青铜仪仗头、青铜马衔、石圭、石尺、玛瑙和玉环、珠、管,棺罩骨缀饰等.本文主要介绍出土的这件石尺.  相似文献   

5.
青铜套杯和套钵刘昀华在河北省博物馆陈列大厅里,有一件战国时期中山国的青铜套杯,高15、口径5.8、底径3.1厘米。它是1973年平山县三汲乡刘杨村农民在挖渠时发现后交到省博物馆的,同时出土的还有大玛瑙环、错金铁带钩等。这件套杯呈上大下小的筒状,口部有...  相似文献   

6.
从造型特征与装饰工艺角度,观察宝鸡石鼓山青铜牺尊和其他同类型牺尊,尝试分析石鼓山青铜牺尊呈现出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性及其在商周青铜礼器发展中的礼制、政治、人文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汉南区纱帽山商周大青铜樽,从1965年出土,到现在已31年了.这件文物的出土,证明武汉在商周时期的文明程度已达到相当的水准.商周大青铜樽出土后,湖北省博物馆,曾作为馆徽印记在参观券上.嗣后又运往美国、德国、日本等地展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欢迎,都为它造型华美,工艺精湛而称赞,表现了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博大精深的形象.回忆当年亲见这件文物的出上,至今犹感是件幸事.  相似文献   

8.
山西博物院2018年《争锋——晋楚文明特展》中展出的一把青铜短剑颇为引人注目。这把青铜短剑出土于山西省绛县横水墓地,为扁茎式,剑身装饰人首纹,并铸有3字铭文。这种形制的青铜短剑出土数量不多,带铭文者更是少见,是研究西周时期人首纹青铜短剑的一件重要标本。本文从青铜短剑的起源入手,对考古出土和传世品进行了简单梳理,通过铭文释读等,认为这件器物是西周时期带铭文人首纹青铜短剑之孤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国内     
<正>陕西宝鸡:春秋早期士大夫墓葬宝鸡市考古研究所在宝鸡魏家崖村发现一座春秋早期墓葬,清理出土12件青铜礼器及铜铃、陶珠等。礼器包括铜鼎4件、铜簋4件。这座墓葬的发现对研究春秋早期秦人历史,特别是对找寻秦国都邑"汧渭之会"提供了新线索。北京大兴:东汉至辽金时期墓葬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大兴黄村镇三合庄村发现一处大规模墓葬群,有东汉到辽金时期的古墓葬129座,现清理75座。墓地延续时间之长、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为近年来北京地区所罕见,其中两座辽代壁画墓的发现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6年在蒲江飞虎村发掘了60座战国晚期墓葬,共出土青铜器181件(套)。其中M39出土了一件表面锈蚀覆盖严重的错金银青铜带钩,但其上错金银纹饰无法分辨,为还原其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需对其表面锈蚀物进行清除。 采用X射线成像系统、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对带钩的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带钩上分布有精美的金银装饰纹饰,且金和银交替使用;带钩基体保存较差,锈蚀程度较重;部分区域金银丝已脱落。表面锈蚀覆盖严重,部分区域存在裂隙。带钩基体为铅锡青铜铸造组织,铜含量为73.0%,锡含量为11.4%,铅含量为13.7%;镶嵌的金、银丝样品呈倒三角形,均为热锻而成,金丝金含量为88.8%、银含量为11.2%;银丝银含量为95.8%,铜含量为2.4%。带钩锈蚀物大致分为两层,最外层绿色的锈蚀物为孔雀石,内层红色锈蚀物为赤铜矿。 在科学认知带钩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等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用化学加固—机械法与化学法结合除锈—化学加固—缓蚀封护—粘接补配的技术路线对带钩进行了保护修复。对于细小裂隙选用渗透性很好、颜色轻微变化的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使用注射器少量多次滴渗加固;较大裂隙使用粘接强度好、渗透性适当的Hxtal NYL-1(海克斯塔)双组份环氧树脂,用小的针尖少量多次点渗入裂隙加固。对于外层绿色锈蚀物,先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软化,再配合使用机械法刮除去除;内层暗红色的氧化亚铜锈蚀先使用半胱氨酸水溶液软化,再配合机械法刮除。同时在锈蚀物去除过程中对出现松动的金银丝及时使用Araldite 2020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进行加固。除锈结束后使用超纯水深度清洗清除试剂残留。使用苯并三氮唑乙醇溶液进行缓蚀处理,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进行封护处理。带钩的粘接补配先使用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预加固茬口,DG-4环氧树脂配合玻璃纤维布和销钉粘接补配。 本工作在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充分认识文物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文物实际情况,各种保护修复方法配合使用,对每种方法存在的弊端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终在达到保护修复目的、恢复文物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物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藏一件东汉博山盖神兽纹铜樽,其纹饰华丽繁缛,制作工艺精湛细腻,在甘肃省范围内比较少有。其华丽的装饰纹饰反映出了东汉图谶信仰盛行,精湛的制作工艺是东汉青铜冶炼技术的杰出代表。它的出土对研究青铜樽的名称、器型、发展、用途,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为配合石武高速铁路的建设,发现了南程遗址,并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下七垣、商代及战汉时期的遗存。该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先商、早商到中商的过渡及战汉时期常山城的历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博》2018,(6)
通过对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的3组共10件青铜礼器,从形制、大小、图案、纹饰、铸造、打磨等多方面,进行观察与比较,结合两类器物的时代不同等方面,推测为铸造一般甚至草率的商周之际或西周早期的青铜礼器,很可能是宝鸡当地工匠仿制自铸造上乘的殷墟中晚期的青铜礼器。  相似文献   

14.
王瑛 《文博》2006,(2):41-43
辞海中解释带钩: “束在腰间皮带上的钩。多用青铜制,也有铁制的、玉制的。其制一端曲首,皆有圆钮。有动物形的,也有铸花纹的”。依据发掘出土,得出玉带钩的发展概况: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春秋晚期,发现的数量少,形制也不完善,可看作是玉带钩的萌芽时期;战国至西汉时期,玉带钩数量和类型都极其丰富,是玉带钩的兴盛期;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数量锐  相似文献   

15.
玉皇庙文化为冀北地区一支重要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对目前所知的玉皇庙文化青铜带钩的发现、类别、型式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带钩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地域分布、用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三日,蓝田县城关镇东关村农民郑新强,在取城墙土时发现青铜簋一件,当即送交县文管会收藏。这件青铜簋,通高24厘米,口径19.5厘米,腹深10.5厘米,圈足高9厘米,重1.7公斤。兽首耳,耳下有长方珥,颈腹外部饰饕餮纹,圈足饰夔龙纹。器物完整,纹饰精美,式样庄重古朴。此簋之纹饰、体形,与宝鸡市渭滨区文化馆收藏的两件西周早期青铜簋基本相同(《陕西出土商周青铜器·四》第十九、二十页)。宝鸡出土的这两件器物,一件腹颈高圈足均为饕餮纹,一件腹胫与圈足全为夔龙纹,而这两件青铜簋颈腹外部为饕餮纹,  相似文献   

17.
玉皇庙文化为冀北地区一支重要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对目前发现的玉皇庙文化的青铜带钩的发现、类别、型式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带钩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地域分布、用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玉皇庙文化为冀北地区一支重要的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本文对目前发现的玉皇庙文化的青铜带钩的发现、类别、型式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带钩的发展演变规律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地域分布、用途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17-2018年,江苏盱眙大云山景区连接线北区发掘战国墓葬2座,汉代墓葬43座,陪葬坑1座.墓葬多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单人墓,出土釉陶器、陶器、铜器、漆器、玉器等器物三百余件.随葬器物较为丰富,为研究战汉时期东阳城居民的丧葬习俗和物质文化增添了新的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在1952年的平原省时期,新乡辉县褚邱一带出土了7件青铜组器,现珍藏于新乡市博物馆①,分别为鼎1、卣1、尊1、簋1、爵3.在这7件青铜器上,装饰着同一时期的青铜纹样,并且铸刻有完全相似的铭文"妇(婥)(聑)".据考证应是属于殷商时期同一族群、同一贵族、在同一时期使用过的青铜礼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