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乡市博物馆所藏青铜器数量丰富,中原地域风格突出,其中馆藏铸铭青铜器五十余件。“卫父己”铜觚和“卫父己”铜觯尤其引人注目。文章通过对“卫父己”的释读,对其进行族属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和对器物铭文的阐释,挖掘其历史文化内涵。从汉字字源、商代政治背景出发,对早期卫氏与卫国进行探讨,为早期“卫”文化溯源打开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1952年在新乡辉县出土了一批商代晚期带有"聑须婦■"铭文的青铜组器,该组器为商代贵族使用过的青铜礼器。本文对青铜器纹饰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该组青铜礼器上铭文的含义和构成进行考证、分析,认为"聑须"应释读为族氏铭文,"婦■"应释读为父族之族氏名,"聑须婦■"应视为复合族氏铭文。  相似文献   

3.
正禽族是晚商王朝的一个重要方国和部族。他们的文化面貌如何、他们的聚居地在哪里、他们与商王朝是何等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在以前的著录中也有部分"禽"或"亚禽"铭文的青铜器资料(1),由于资料少而零散,且没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并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关注。最近几年,在河南驻马店正阳县发现一处商代墓地,出土一批商代青铜器,其中有相当比例的青铜器上都有"禽"或"亚禽"铭文,为深入探讨该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本文将以  相似文献   

4.
王源 《文物世界》2016,(4):10-13,28
族氏铭文与纹饰历来是青铜器研究的重要问题,其内容涉及古人的族属、审美及政治势力的变革,对我们全面认识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以灵石旌介三座商墓所出的青铜器为例,从图像角度分析青铜器纹饰与族氏铭文可能存在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点,探讨纹饰的内涵及原始意义。  相似文献   

5.
昔鸡簋是近年出土于陕西岐山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对其铭文的释读,学者存有争议。本文认为,铭文中判断人物身份的"■"字,应隶定为"■",从?得声,读如"偃",为传世文献中的姞姓燕国;关涉史事性质的"■"字,应释为"御",训作"迎",为迎娶、迎迓之意。铭文内容主要为周王后派昔鸡前往姞姓燕国为王朝大夫艿氏迎迓夫人,昔鸡受到燕侯赏赐作器颂扬王休。铭文既是有关西周贵族艿氏及南燕国弥足珍贵的史料,也反映出周王后通过对贵族夫人的支配来控制地方贵族,是西周王朝政治运行机制中命妇制的金文佐证。  相似文献   

6.
史墙盘铭解释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扶风庄白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的发现,是解放后西周青铜器最重要的一次发现。这群青铜器中的史墙盘,铭文长达二百八十四字,内容也很重要,尤其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盘铭中有一些不常见的文字和用语,释读起来比较困难。本文是对盘铭的初步考释,错误一定很多,希望同志们提出批评。先把盘铭的释文抄在下面(图一): 这篇铭文的前半篇是称颂周王朝诸先王和当时的天子的。最后提到的先王是穆王,天子当然是穆王的儿子恭王。所以这件铜器  相似文献   

7.
疏公簋续说     
2007年,在香港发现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疏公簋",铭文反映出很多信息。结合文献认为晋国之前的叔虞之唐存在的时间为37年,此后迁封至晋,都城由唐之鄂迁到了晋之翼,即今天马-曲村遗址一带。在疏公簋铭文的末尾有一个族氏铭文"五",表明疏公属于"五"族,疏是其中的一个国族。结合晚商和西周早期发现的30余件"五"族器及铭文信息,讨论了"五"族的发展变迁和"五"族的族姓等相关问题。西周早期以后,"五"族铭文青铜器基本不见,说明此"氏族"已被周文化的"姓族"所取代或同化,而不再使用其族氏铭文了。  相似文献   

8.
知文明     
《大众考古》2023,(2):90-91
<正>班簋等器铭文所示西周中晚期“东土”边域之态势周公东征之后,周人在东国地区建侯立邦,形成了以齐、鲁等侯在此地为王朝戍守开拓的格局。西周王朝中晚期,“东土”边域的局势日趋紧张。班簋、史密簋、师簋等青铜器铭文,记载了这一时期“东土”边域时常受到属东夷、淮夷等族邦的侵伐,形势不甚稳固,甚至出现重大的军事危机。这些危机皆由王朝军为主力军队平定,表明整个西周时期中央军事力量始终强于地方,  相似文献   

9.
何景成 《华夏考古》2007,(2):102-106
本文根据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中有关商代史族的记载,结合文献中薛国的记载,认为“史”应该是商代薛国的族氏铭文,山东前掌大墓地应该是薛国的贵族墓地。  相似文献   

10.
商代葉族考     
商代甲金文中的字为之本字 ,在当时为族地之名 ,后世的姓可以溯源于此。地贵族首领在铜器铭文中沿袭使用亚这一徽号 ,其中“亚”为商王所封官名 ,“”为其族名。有关地的卜辞多出现于商王武丁时期。历组卜辞中的是在商王朝支持下在地营建的一个聚落群。在宾组类卜辞中 ,族之女妇为武丁的王妇之一 ,还有商王祈告母的贞辞 ,由此可推知武丁的父辈亦可能配娶有族之女  相似文献   

11.
《文博》2020,(2)
本文对《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及其《续编》收录的一组贾国有铭文青铜器进行了系联和讨论,认为该组青铜器当系同时所作,系贾伯、贾叔及贾子伯父为贾伯女孟姬所作媵器,年代为春秋早期前段,孟姬所适乃晋国氏,纠正了过去有关器物断代和铭文释读方面的一些错误。同时对过去著录的贾子己父匜的断代和文字释读等方面的问题也加以纠正。凡此可与文献有关记载互为补充、印证,对重新认识春秋时期贾国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叶家山晚商青铜器组多数器物上有族氏铭文,对研究商代晚期青铜器流通、商末周初青铜器矿料利用规律和西周早期青铜器“分器”制度具有重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这批器物有铸造和铸后受热两种组织形态;合金类型以铅锡青铜为主,另有少量锡青铜和铅青铜;这批器物使用的一部分铜料、铅料与曾国铜器和殷墟四期铜器相同,表明商代晚期开发使用的一部分矿料到西周早期还在继续使用中,而商晚期“锡料来源紧缺”,但西周早期曾国铜器锡料供应充足,这些锡料是晚商已开采使用后来被周人掌控,还是周人新开发的,亦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公簋及其铭文对研究晋国早期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文章认为■公所属族是作为殷商遗民而随唐叔虞封唐迁徙而来,并随晋侯燮夫迁徙于晋。族为商代重要族氏之一,与商王朝联系紧密,其地望近于戈族地望,在陕西泾阳附近。■公簋中的唐伯和■公均非爵称。  相似文献   

14.
季姬方尊铭文中的“亩臣”是指在贵族采邑从事农业生产的臣服群体,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使用“臣”从事农耕生产的情况。“亩臣”主要来源于周人在扩张过程中俘虏或接受的外族臣服者。将臣服族群转变为从事农耕或其他力役的劳动者是上古时期常见的一种处置方案。西周早期,周王拥有的“臣”为数不少,是以在分封或赏赐贵族时常有“臣”之赐与,其中大多应即农耕之臣。相较于同为基层农业生产者的“庸”,从事农耕的“臣”多从故土迁离,对贵族领主的人身依附性更大。被称为“亩臣”的农耕群体聚族而居,有以“师”为称的基层首领,通常以五进制编制而成,便于加强管理、安排生产及征发劳役。“亩臣”作为生产组织在贵族田地里集体劳作,其产出的相当一部分归贵族宗族所有。  相似文献   

15.
复合氏名层级说之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商周青铜器铭文中的复合氏名 ,有学者以“戈组复合氏名”为例 ,论证其是表示一个族的分支。本文也以戈组复合氏名为例 ,对此说提出了商榷意见 ,指出复合氏名可能代表着族氏之间的联合 ,同时也肯定了其他可能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16.
关于许公买瑚的一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市文物商店在《武汉市收集的几件重要的东周青铜器》一文中介绍的许公买瑚(《江汉考古》一九八三年二期三十六页图三),铭文释读有误。现将铭文重新释读如下: 佳(唯)王正月初吉丁亥,?(许  相似文献   

17.
青铜器臣谏簋铭文涉及到邢侯的“搏戎”,是研究邢国“迁封”之后,援“軝”抗“戎”战事的重要材料。本文根据有关金文资料和文献记载,就邢侯对“戎”的抵御与“戎”的族属等有争议的历史问题试作考述。  相似文献   

18.
沬司徒疑簋对揭示卫国封建的进程及西周封建制下的诸侯性质具有重要意义,但对其释读仍有争议。本文认为,"来伐"指王去征伐武庚、"卫"指在今河南鹤壁的一处城邑、沬司徒疑为周王臣属而非康叔之臣。铭文记载了成王伐武庚时康叔受命进行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虽与封卫无涉,但也提供了康叔封康的重要信息。卫国封建经由康叔封康、康叔封卫及卫顷侯徙卫三个阶段方完成,是西周诸侯由"王之斥候"到一国之君的封建历程具体体现,更反映了西周封建制下诸侯兼具一国之君和天子之臣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19.
邢侯所搏之“戎”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8年河北省元氏县西张村发现西周墓,出土一批青铜器,臣谏簋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件。臣谏簋铭文共8行,每行9字,记述的是西周成王末年邢侯在车氏与“戎”人搏战的事情。现据李学勤、唐云明两位先生的考释,将部分铭文摘录如下:佳(唯)戎大出[于]车氏,井(邢...  相似文献   

20.
严志斌 《南方文物》2008,(4):100-103
商代末期铭文字数渐次增加,记事性金文也逐渐流行起来。商代青铜铭文中最常见的内容有族氏铭文、族氏铭文加祖先称谓、单纯的铭“某作某器”等。另外还出现了记事性铭文。这类记事性铭文.字数多在10字以上。这些记事铭文,以赏赐为其内容核心,附带的一些相关记事性内容则多是说明赏赐的因果。我们称商代晚期的这些以赏赐为核心内容的青铜器铭文为赏赐金文。下文从赏赐动词、赏赐物、赏赐地点、赐者与受赐者、赏赐缘由几个方面对这类铭文稍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